玉风情?是老杨的那个玉风情吗?我在论坛里看到过他写的文章,写得非常棒,加了他的微信,关注了一段时间后,我在他们家买过一尊冰种的观音,很水种很足,雕工很精美,还有国检证书,而且价格还不贵。老杨的那个玉风情吗?我在论坛里看到过他写的文章,写得非常棒,加了他的微信,关注了一段时间后,我在他们家买过一尊冰种的观音,很水种很足,雕工很精美,还有国检证书,而且价格还不贵。
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但原石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这是一块会卡场口的原石,因为皮壳比较厚,个头小价格贵,就被很多玉商放弃了。唯独老杨眼光独到,花6万块钱买下了这块石头。老杨把石头拿回家,直接开始设计进行雕刻。
思前想后老张决定设计禅意十足的图案,就等着开始刻了。
佛像大致模样已经出来了,虽然还只是粗胚,但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佛像精致的五官,整体呈现的感觉是庄严、肃穆与宁静。我们再来看看成品会是怎样了吧!
哇哦!好美呀!恰到好处的运用原料的每一个边角,没有完全去除皮壳,却更有一种自然粗犷的美感。紫气凝而不散,深邃动人,水头也足,就如天地间的精灵。背面稍加修饰,一个大气脱俗的行楷“佛”字,使整体的韵味得以升华。
有人出价到80万,想买这件作品。可是老杨却委婉地拒绝了!这样的巧雕才是将翡翠最原始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最佳方法了吧!翡翠玉雕的思想和精髓就是要量料取材,而留下了皮壳的这类美物无遗是其最佳的表现方式!
从古代开始,玉雕师们就开始在玉器制作过程中使用一些巧色的雕刻工艺,将一些不协调的颜色巧妙的雕刻,使之保留下来不但不会显得突兀,反而能使翡翠玉石整体看上去更具独特性和生动感。
玉雕师们根据每一块翡翠不同颜色、种水、优缺点进行巧妙的构思,尽量把它最美的一面呈现给世人。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欣赏更多留下了皮壳的巧雕翡翠作品吧!
巧妙的运用颜色,让一些看似不协调的颜色通过雕刻技术呈现,留下皮壳却更天一丝故事效果!
留下皮壳的翡翠玉雕的特点在于将原料丰富的颜色保留下来,并充分运用于翡翠雕刻题材中去,通过不同颜色、层次的展现鲜明的主题,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么样,这样既留下了翡翠最初模样却不影响颜值的巧雕翡翠是否得到了您的喜欢呢?!以后如果有幸结缘一件翡翠原石,舍不得去皮壳就这样做吧!
确实挺不错的,朋友给介绍的,质量非常好,到现在都用了差不多一年, 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感觉越带越亮。
众所周知,翡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是老杨的这块原石为何十年前价值50万,十年后却只值几千块了呢?难道翡翠跌价了?
十年前老杨在边境当兵,无意间看到了这块石头,就带了回去。有人跟他说这是冰种翡翠,值钱的很。后来还真有人出50万的价格想要买走这块石头。老杨不愿意卖。
就这样石头就一直在老杨手里,直到前不久又有人来和他提起这件事。说翡翠这两年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值钱了。让老杨差不多可以把这块“冰种翡翠”卖了。
老杨想了想决定带着石头去检测机构,看看这石头到底值多少钱。
检测出来。其实这个石头并不是翡翠,而是一种叫水沫子的石头。属于翡翠的伴生矿,这个水沫子的价值嘛。最多就值几千块。水沫子虽外表水润光泽,透明度似冰种翡翠,但其价值却相差甚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水沫子和玻璃种翡翠呢?
1、放大观察法水沫子主要由钠长石组成,不显翠性,并有较多白色的石脑或绵。
2、手掂法水沫子比重(2.57 ~ 2.64)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用手掂比翡翠具明显的轻飘感。
3、看光泽,水沫子光泽相对弱些,这是由於折射率低的缘故。
玻璃种翡翠价格很高,而水沫子,价格却低的很,如果购买不当,经济上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建议翠友们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以免上当受骗。
前段时间,看到一档鉴宝节目,一美女拿着她一条满绿的翡翠蛋面项链去鉴宝,她介绍说,那是她老公几年前花一辆车和一套古钱币给她买的满绿翡翠蛋面,然后找人定制的项链。(如图下所示)
这么说来的话,这条翡翠蛋面项链肯定价值不菲了。那位美女说她以前把那条翡翠项链给行家估价时,行家就说,那翡翠项链的正面看起来挺不错的,反面被封底了看不到,所以就给美女估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价格(120万),美女把项链给很多人看了,还是一样,没有人敢给120万以上估价,但美女自己心里觉得这条翡翠项链,应该能值180万左右。
所以,美女就带着她的翡翠项链上了这个节目,想听听专家怎么说。专家接过来一看,确实是一条价值非常高的翡翠项链!虽然项链上只有一枚翡翠蛋面,从正面看,这枚蛋面硕大、对称性很好,而且颜色深沉、均匀,又不失层次感,这是极为难得的满绿翡翠蛋面啊。虽然翡翠蛋面镶嵌并封底了,但它是开窗式的镶嵌,是可以打开的。
这种封底更能聚色
轻轻打开后,发现这枚蛋面的厚度非常好,也没有任何瑕疵!所以专家给这枚翡翠蛋面的估价(265万),远远超过了美女自己的心理价位,美女一听,脸上马上就笑开了花。
前后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原因就在于翡翠镶嵌封底这个问题上了!封底是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要封底?现在就让老杨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老杨给大家解释一下翡翠封底的意思。翡翠封底指的就是翡翠镶嵌的三种形式,它分为三类“打盖”、“封死”和“网封”。
打盖又称活包它指的是镶嵌翡翠封底后,底部还有一个盖子可以打开,用于查看翡翠底部的情况,关上又可以就起到聚色、保护、清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镶嵌方式。(而上面文章说到的那个封底就是属于“打盖”)
“打盖”的翡翠平安扣
封死(死包)指的是将镶嵌翡翠的底部完全封死,看不到翡翠底部的情况(这种镶嵌方式在比较薄的翡翠牌子上比较常见。)
网封在翡翠底部用网状的金属进行封底。因为是镂空的,所以可以看到一部分内部的情况。(这样的封底方式在戒指的镶嵌上比较常见。)
接下来,老杨再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翡翠为什么要封底?”这个问题。
第一,对于种水相对好的翡翠而言,封底还能提升翡翠的透光性,使得翡翠看起来更为明亮鲜亮,让翡翠更具欣赏价值。
第二,翡翠封底还能保护翡翠,让翡翠不易受损。因为封底镶嵌好的翡翠在坠落时,能消除部分跌撞的力度,减少翡翠本身的损伤从而保护翡翠,还有封底的翡翠吊坠会更加牢固,极大程度地减少主石脱落的机率。
第三,翡翠封底后,可以有效的防止部分粉尘脏污进入翡翠底部,让底部一定程度上保持清洁,所以它也起到了保持翡翠清洁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翡翠关于“封底”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
如何选购翡翠呢?只要你掌握这5点,就能让你买翡翠少走弯路!
一、预算是挑选翡翠的前提
在购买翡翠之前,先做好预算(预算——就是你愿意花多少钱,在你即将要买的这件翡翠上)。然后,即便只是将翡翠单纯地作为首饰,也要尽量选择具备一定保值价值的翡翠。那么,什么样翡翠能保值呢?价值高的翡翠才能保值,但保值的翡翠价格都不低,具体还要看,作为消费者的你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经济条件。
二、眼缘是购买翡翠的关键
如果翡翠仅仅作为首饰的话,眼缘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再好再漂亮的翡翠你不喜欢也白搭,如果是自己一眼就看上了,那它就是无价的。
三、种水是翡翠价值的根本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翡翠呢?不外乎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再从翡翠的种、水、色、雕工等方面去考量,但种水才是翡翠最根本的东西。因为翡翠种水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它耐不耐看,还关系到它耐不耐磨,耐用。如果你对种水一点也不了解的话,是很难挑选到很优质的性价比高的翡翠的。
翡翠有12种,模糊地又分为老种和嫩种,老嫩之分在于翡翠晶体的发育情况,发育得好就是老种,发育的差就是嫩种,翡翠晶体结构越细越好。比如豆种、糯种就在种嫩的范围,糯冰种则在种老的范围,冰种算是种老,玻璃种是种极老,传说中的龙石种就更不用说了。但,最终还是要结合你的预算来进行选择。
四、颜色是翡翠颜值的最直观体现
大部分新手买翡翠的时候都是看色的,翡翠的颜色极多极繁杂,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清楚,所以老杨就以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来作为标准,帮助各位翠友缩小选择范围(仅供参考)
如果你的性格是属于沉稳、端庄大方型的建议颜色以深和满为主,这种性格的人比适合驾驭颜色较为深邃的翡翠,如油青色、深飘花、满绿等,因为这些颜色的翡翠不仅可以凸显端庄气质,还能够显沉稳厚重。
如果你的性格是属于优雅知性、成熟稳重型的建议颜色以饱和微深为主只有色泽饱满,颜色成熟的翡翠才能迎合端庄优雅,充满人生的阅历和智慧的女性,像蓝水翡翠、浅油青色、黄翡红翡、飘深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比较追求自我和喜欢标新立异的话建议颜色以随性自由为主,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都有所差异。对于喜欢追寻自我、标新立异的人来说,在翡翠颜色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的多样化,更随意,可以选择多色翡翠,比如福禄寿三彩、春带彩,紫罗兰也是非常符合气质的颜色,飘花飘色翡翠无论深浅与否,都可以随心驾驭的。
五、雕刻是内涵
翡翠有手镯、珠子、蛋面、雕件四大类,每一类雕刻都代表了不同的内涵和寓意。翡翠雕件是翡翠中价格最实惠的一种,种类也极其庞杂有貔貅、金蟾、如意、寿桃、无事牌、平安扣、葫芦.....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那么,如何从细节上更专业去选择翡翠制品呢?
这就需要从翡翠的“种”、“色”、“工”、“水头”、“地”这几个方面来看了。
种就是质地、结构、透明度。
对种的要求是质地要坚实细润、洁净,底色要协调,均匀、坚韧而不脆,光泽要强、宝气要重。结构指的是玉的矿物结晶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排列方式。颗粒越细越均匀越好,组织越致密越好。
色指的是翡翠的颜色。
对色的要求是因为翡翠是多色玉,颜色也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讲,翠绿色》紫罗兰》翡红》花青》豆青》油青》爪皮绿....价值从高到低。
对颜色要求
浓,颜色深而有力;
阳颜色鲜艳明亮;
俏颜色美丽晶莹;
正颜色鲜艳纯正;
和颜色均匀而不花。
工指的翡翠的雕琢水平。它包括选材、造型及雕琢技巧,要求构思精巧,做工精细(注意做工精细不代表复杂,精细指的是在细节上处理得好,整体协调给人一种精巧,精致,美的感觉)。好的雕琢可使玉器达到巧夺天工,到达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水头
在翡翠行业里,常把透明度叫做“水头”,透明度好/高的叫做“水头足”,透明度差的叫做“没水头”,而对一件翡翠玉器来说,如果它颜色好(有翠绿),水头足,就可以说它是“有色有种”的翡翠,它的价值就高,反之,则价值低。
地指的是翡翠的底色,有时候也叫做“底”。,翡翠中除了翠绿色以外的部分都被叫做为“地”,地的优劣和翡翠整体的价值有很重要的关系(成正比,也就是说底子好价值就高,底子差价值就低)。较好的地子有玻璃地、藕粉地,中档的有豆青地、青花地、紫花地,较差的是瓷地、干白地、糙豆青地、狗屎地等。
个人感觉老杨大哥翡翠戴在手上很有感觉,上周买一块笑佛,感觉好,是的.tao.宝老杨大哥翡翠店铺可以看看
翡翠,根据透度高低,依次分为豆种,糯种,冰种和玻璃种,四个主要种头。
目前玉器市场上,根据透度的细微区别,又细分为糯豆种,冰糯种,冰玻种等。
翡翠的种,固然重要,但在实际品鉴和估价过程中,要结合种水,颜色,雕工和器形综合判断。
一句话,翡翠不能光玩理论,要在实际挑选中,多看多比,慎重考虑,综合分析。
在古玩行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铲地皮”,指的是有一类人通常自己不开店,只是常年累月战斗在农村第一线,走街串巷收古董。然后买到东西再卖给别人赚个差价。这类人呢起初开不起店面,有眼光、有经验,懂点行情也能吃苦,他们是最基层的古玩从业者,也是这个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地皮的意思并不是地皮流氓、地头蛇,而是专指这类人。
接触收藏之后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这里面有买家也有卖家,为了卖东西而特意编造的故事还是不要听为好,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眼光还要学会分辨故事的真假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前辈老杨在开店之前就是一个铲地皮的,他那里铲地皮叫做“悠乡”,也是指下乡去村里收古董。其实这种工作并不好做,就像瞎猫去逮死耗子,完全是撞运气,有时候串了个十里八乡也难道见到一件老东西。更别提现在了,信息这么发达,鉴宝节目层出不穷,就连普通老百姓都有收藏意识了,那家里但凡有个老东西也不管收藏价值大不大,都当个宝贝。有时候铲地皮反而能铲出不少笑话来。
在二三十年前,也就是八几年、九几年吧,那时候铲地皮还容易些,农村的东西比现在多,有不少户家都能拿出点有年头的东西,不像现在农村的货源几乎都枯竭了。听老杨说,那时候一个上好的白玉帽花才两三块钱,还得挑着买,不白的不要,有磕碰的不要,型不好的也不要。进到村里,去往那人堆里凑,见到上年纪的人就打听,“哎,大爷大妈啊,家里有没有老东西啊,可以换点钱啊”,老头老太太们也比较热情,不一会儿就从家里捧出个小布包,层层打开,运气好倒也能碰到一两件称心的。
那时候铲地皮的形式基本是这样的,门槛也比较低,造假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埋地雷”的事情更是不常见。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老杨刚开始铲地皮就在那段时间,只要跑得勤,见到的东西就多,见得多了,摸得多了,眼光自然就练成了。
(一)
对于老杨来说印象比较深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收一个翡翠扳指。这个事倒不曲折,之所以印象深反倒是因为收的容易。那时候老杨还不算老,世道也不像现在,把古玩行捧得那么高大上,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新名词,要搁现在“铲地皮”那就是自由职业者!那时候,“悠乡”嘛就跟走乡串户摇鼓叫卖的货郎差不多,听起来总不太体面。老杨是个穷苦的出身,各种原因进到这行里面,收入又不稳定,干着干着就没了心劲儿。转眼又十天半月没开张了,心里头那个焦躁啊,就别提了!甚至都准备打退堂鼓了!家里老婆孩子五六口人等着吃饭呢,这涝一阵旱一阵的,只能勉强混个温饱,更别提发家致富了。老杨越想越苦恼,但也不能坐在家里干等着啊,还得出去转悠啊,于是跨个自行车就走了。
本来想就在这附近转转得了,眼看着这天都快晌午了,但转念又一想眼下自己村里、临近村里一共有好几个铲地皮的,这方圆十里八村的都被搜刮得差不多了,再转也没什么指望。就漫无目的地骑啊骑不知不觉竟走了二三十里路,来到了地处临县的一个山下的小村子。当时刚过麦收不久,村口打麦时造的场地还在。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农坐在一个石磙上抽烟,老杨心想既然来到这个村了那就问问吧。
于是下车去给人家递了一根烟,就打听“老哥,你知道咱庄里谁家有老东西吗?我是专门收老货的”。
那农民大叔接过烟直接别在耳朵上,抬眼瞅了瞅老杨,半是调笑半是询问“收啥老东西呢?来,看看我这个物件。”说着就撩开衣服从腰里取下个东西,也不伸手递,就放在地上一骨碌,那东西就滚到了老杨的面前。老杨拾起来一看,是个翡翠扳指,被老农栓了根绳子绑在腰带上。以前的人喜欢在腰带上系东西,大多是家里的钥匙串,买个专门的钥匙绳子,两端分别挂在裤鼻儿上,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感觉还挺时尚。这个翡翠扳指成色还不错,水头也足,中间有拇指肚那么大的一块翠色。拴着的绳子就是家里的布条做的,小杨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会,也装作不太在意地说“嗯,是个老物件,比较常见,老哥想卖多少钱?”
老农继续抽烟,神色如常,反问道“你觉得值多少钱?”
老杨大吃一惊,也不知道虚实,只得说“给你五块钱吧!”心里想着这东西我买下来约莫着能卖个十几二十块,先不出那么高吧。
谁知道老农继续平平淡淡地回了一句“五块就五块。”说着还伸出了一只手,向老杨要钱。
这个时候老杨心里激动坏了,胸口怦怦直跳,从怀里掏出五块钱递给老农,老农接到钱立马揣进了兜里,好像也怕老杨反悔似的。这一边老杨也怕人家反悔,抬头看看这天也马上擦黑了,迟则生变,三十六计走为上!还是马上开溜吧!
老杨边去推自行车边说“老哥,天儿不早了,我脚程远,今天就不去村里了!改天再进村货!”老农也回“快黑了,你赶紧走吧,再晚就看不清路了!”于是老杨就慢吞吞地推着车转身走了,还故意放慢了步子,大概走了二三百米,回头看看人家没有再注意自己,这才抬腿迈上二八大杠,脚下蹬得都快飞起来了。一口气骑了五里地才敢停下来喘口气,心里还在砰砰跳,一边暗自庆幸一边又把那宝贝掏出来看看,哎呦真不错,这次铁定不赔本儿不说,还能赚上一小笔生活费,今天总算没白辛苦。
后来老杨对我说,那次收货真算是太顺利了,人家根本没还价,这爽快地简直像做梦似的。要搁以往那还不得来来回回过上几招,你若太心急非要上赶着要,人家还就不卖呢!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反正我只有一个感慨,哎呀我去,这老农也忒大条了,这么一件翠货在地上骨碌过来,这要是磕着了碰着了老杨还不得心疼死啊,还不能表现出来!不过这也说明人家要么根本不在意,要么就是不懂,要知道那个年代条件差的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关心收藏啊!说不定,这么个不能吃不当喝的玩意儿居然能换好几块钱,人家心里指不定多高兴呢!这也说明了收货有时候还真的靠运气!不过这种好事你也不要指望天天发生,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东跑西跑十天半月也买不到一件东西!
不过做买卖都是相通的,心理价位这个问题很重要,当买卖双方的心理价位相当的时候这生意就容易成!什么意思呢?比方说那老农要卖这翠扳指,他的心里价位必定不会超过五块钱,这跟他的眼界有关,在他的认知里这东西没那么金贵,五块钱在当时的消费水平不低了。反过来再说老杨,他觉得自己能卖十几二十多,那他就愿意花五块钱来收,就算对方讨价还价,再多加个两块三块的他也会那么做!这取决于他对市场的判断,必定是对盈利有把握才出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买到这件东西第二天就出手了,得了十五块,刨去成本他净赚了十块钱。你能说他挣这十块钱是容易的吗?一点也不,这里面包含他的辛苦,他日积月累的经验,还有他承担的风险,万一一不留神打眼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