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公子范。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
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
很多人离开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还没年轻,就老了;还没成功,就失败了;还没绽放,就凋谢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人生总是奇妙的,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
第一次读的刘同的书,是《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心灵鸡汤也可以写的这么现实。
没读这本书之前,刘同的节目我从来没看过。
读了他的书之后我才知道,这个1981年出生的哥们,已经是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并且在电视拥有了自己的一档职场类节目。
读过刘同的鸡汤,才发现,有的人经历居然如此丰富。
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
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
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所有孤独(努力)的人!
文| 公子范
01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唐玄宗年间,李白赋闲在家。
对于一个这样自称神仙的人,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显然自己是孤独的。
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宰相宋璟赏识李白,于是想玄宗上书,李白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一直觉得李白不适合当官,做人太高调,事实也是如此!
玄宗不喜欢李白,于是给了他一笔钱,将其扫地出门。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李白心里郁闷,于是去山东寻仙人,找仙草!
路上遇到了杜甫,后来遇到了高适。
三个人一起找仙人、寻仙草!
这个过程是孤独的,高适最先离开!
后来杜甫借口有事也离开了!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继续自己的孤独生涯!
电影《我的唐朝兄弟》再现了李白寻仙人的一幕,这种孤独就像电影中一样,不被人理解。
我一直以为李白是最孤独的,后来读了杜甫的诗,才发现,人间自有真情在!
杜甫一生写了十几首诗来思念李白,李白没有留给杜甫只言片语!
就像现在的我们,只有朋友圈,没有朋友!
02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堪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之后很多年时间,拉美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百年孤独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豆瓣对此书的评价高达9.2分,拉美作品与其同分的还包括阿根廷博尔赫斯的《杜撰集》。
人生或许孤独,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
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
《百年孤独》用了一个及其宏达的篇幅和跨时空的想象,向我们刻画了人一生如何在孤独中醒来,又如何在孤独中死去!
03
你最孤独的时刻
“总是平白无故的.难过起来
大夥都在 笑话正是精彩
怎麽好意思.一个人走开”
——李宗盛《寂寞难耐》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个时刻,有些场合,自己不想参加,却无奈于友情!
即便参加了,还是感觉索然无味。
这样的日子,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
终于到了自己承受不了的一刻。
“一天又过一天,三十岁就快来。
往後的日子怎麽对自己交待!”
李宗盛用这样一首歌,真诚质朴的歌词,口白式的唱腔,道尽了岁月蹉跎的无奈和对爱情的追求与困惑。
这其实是当前很多人的状态。
此歌完成于1986年,那年出生的人,今年刚三十三四岁,很多人也像歌中唱的一样,迷茫,孤独!
有一年去北京,早上六点多醒来,就听到大街上嘈杂的声音。
很多上班族开始不断的涌向地铁口,甚至在早上五点就能看到赶班的人。
我一直在想,北京不欠你什么,你也不欠北京什么,为何要跟这座城市死磕!
北京从来没有挽留过任何人,选择留在这里,是因为你明白,这里无可替代。
这里有天安门、长城、故宫、798,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座没有人看你的城市。
如何你喜欢音乐,戴上耳机、挤上地铁,没有人看你,因为至少有几百人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你想要健身,早上五点钟起床,没有人看你,因为努力的人早已在街头奔跑。
不管你多落寞、多美好、多想哭泣,都没有人理你。因为在这里见证了太多的不行,也见证了太多的奇迹。
在这里有各种厉害的人和厉害的大公司,资源在这里,机会就在这里。
在北京的咖啡厅里,有各种的年轻人在讨论互联网、聊产品、聊未来。
当你站在三里屯、望京、中关村,你能感受到这里跳动的脉搏。
当你发现身边的年轻人都比优秀的时候,连睡觉都是一种奢侈。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真的,越是感到寂寞、感到落魄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不要乱了阵脚。
老天从没辜负过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可以看,有点早,这两本书适合高中毕业到大学时候看,我已经看过,大多数写的大学和毕业后的事情。
特值得,这是对于那些心中有目标的人知道该怎么办的人来说的,对于那些迷茫的、想在书中寻找目标的人来说就是废话。这不是最励志的,只能说可以让向目标前进的人停下来歇歇脚,而不是让一个原地踏步的人前进。
我也是20岁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缺陷和工作的书。
不管皇帝要启动或要工作,你可以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传记,了解这些机会,创业思维的形成,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方向。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咨询,风险控制和管理,投资银行,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以及相关的文秘书籍。看一些教说话的东西,这本书的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大一读完刘同的那本 谁的青春不迷茫时 读完一点感觉也没有。
今天大四,对于刘同书中所写的内容完全记不得了。突然就火了,关于为什么会火,我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看看朋友们都是啥看法,结果各种答案,至今我也没弄懂。
自己感觉刘同的书,写的是情怀,卖的是营销,跟内容无关。
三人风格不同,但都可圈可点。张的作品文艺华丽,语言逗比;刘的作品语言直白、干脆,充满哲理;大冰语言简练,风格俏皮,无形中体现生活哲理。
“南大第一才子”张嘉佳的作品很有文艺才情,对女性很有吸引力,他的作品符合快节奏社会需求,容易让人在简短篇幅中产生泪点,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他的文字以细腻情感见长,他对于爱情、人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早期的作品充满温暖很治愈,哪怕偶有绝望气息,也到处充斥着文艺青年的明媚感。后期他一改华丽风格,变得温暖朴实、治愈。
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丰富的电视经验和娱乐节目总监履历,练就了刘同的独特视角与写作风格。他写作思路清晰,语言干脆。他的文字是一个不断梳理自我、考虑开始的思考时段,记录了走出迷茫青春的过程,比较受90后喜欢。
大冰是一个有着奇特魅力的人,他很擅长跨界。他写的故事(如《乖,摸摸头》),语言简练,而且风格俏皮。他人生阅历丰富,既是幽默风趣的主持人,还是背包客、酒吧店主、作家。在主持中,他声音低沉,谦和有理,却又各种搞笑。
你看过他们三个人的作品吗?你最喜欢他们写的哪部作品?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我和我一起进行中华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图片出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笔者。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