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对我而言,是一部恰当时的作品,对于当下的自己极赋意义。
介于象牙塔和社会之间的自己还未好好适应,在不适之间油然生出的自我消耗和自我怀疑,让自己越来越别扭。而恰当时的《无问西东》观后似乎给我了一道光,或者是一个理想世界的建筑。片尾的一句“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不由让人潸然泪下。这种被人珍视和正视自己的力量何其伟大。
这也是一部赚足眼泪的影片,尤其与王力宏饰演的沈耀光相关联的片段,无论是米雪饰演的善解人意的母亲,还是家里风气十足的仆人,还是那个在战乱年代自我选择之中难以抉择的自己,都让人心生敬意。晃晃叔叔投掷食品的片段,我从头哭到尾,是的呀,世界不缺完美,缺的是真实、真诚、正义和同情。我爱极了这个晃晃叔叔。
还有在追寻之中迷茫的岭澜,在听过泰戈尔来华演讲后感到“从思索人生意义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于我而言或许是最重要的片段。这个时代而言,停下来思考似乎变成一件看起来很蠢的事情。在实习的间隙,我总在迷惑,太多的问题没法拿出来与人分享讨论,因为总会被认为是多虑的举动。似乎说出来有些矫情的言论让我难以启齿,所以思索似乎变成一件说起来十分矫情的问题。大家都活的很赶,赶着去实现欲望,赶着去寻找物质相较的价值。似乎真实的适合变得被忽视,大家的标准被世俗膨胀的欲望所标榜,每个人变得相同。
《无问西东》在电影技巧层面的价值作为非专业人员,用不到我来评价,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而言,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青年而言,我想说声谢谢你,告诉我要守住那个珍贵的自己。
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讲了。
不说本片的价值观问题。
片子一开始张果果说“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刚开始讲述了张果果在医院要帮助因为生孩子而不够手术费一对夫妇,临走时留了秘书的电话给他们,给后面的情节铺了垫。回到家,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弄饺子馅,问她怎么了?因为为了想给自己的儿子吃一顿饺子,买了最贵的肉给去了三四年的店绞成馅,谁知道店家放了很多肥肉。张果果也许看到自己的母亲一点一点把肥肉挑出来,怕麻烦,于是叫出去吃。自己的母亲对自己说“现在的人真坏,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要小心啊”,这句话确实反映社会的现实,从生活到工作。后面则讲述被上司陷害,因为故意提了一个奶粉公司不满意的案子,让CELL公司中标,Robert说如果亿家奶粉这个客户掉了,必须有人买单,可知道后面的剧情肯定是自己不能留在本公司,结果也是如此。后来去了CELL公司,担任更高的职位,自己的秘书Susan认为自己的行为一直暗含阴谋。
后面又讲述了其他三个故事,就是本片讲了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相互独立,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玄乎承接的,划分了中国20世纪到21世纪初四个时代的背景,故事反映了电影的主题,下面按顺序讲起这四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1923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探索的重要时期,那时候,“实业兴邦”是很多青年人的理想,清华学生吴岭澜相信最优秀的人都读实科。可惜自己的物理成绩非常糟糕,而自己的英文和中文经常满分。梅老师问他,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不管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梅老师对他说,你忽略一件事,就是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而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在面对人生的分岔路口,十分困惑。直至听了泰戈尔的演讲,走出迷失,解开困惑,选择了自己更加擅长的文科,不要忘记自己的真心和真性。
第二段故事1937年
1937年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那时候时局动荡,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来供学生读书,于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教育免遭毁害,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出身名门望族的沈光耀就是读在这里,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前途一片光明,而教自己的老师就是第一段故事的吴岭澜。当自己想要当兵而写信给父母时,自己的母亲立马跑到自己的学校对自己谆谆教诲,自己的母亲只是希望自己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生活育儿,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一生中的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只是人生中幻光。自己也不想母亲难过,是的,每一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后面日军肆意轰炸自己的祖国,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陷入了忠国和孝义的矛盾。最终他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投笔从戎加入空军,最终战死在沙场,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每天训练中,还记信给家里人,让自己的父母安心。他无数次开着战机,固定用一个姿势飞同一条线路,为孤儿、难民投下食物,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刚开始自己的举动不被伙伴理解,后面大家自发的跟他一起投放食物,在天空下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战死的那一刻,那句“妈妈,对不起”,泪花从眼角而出。对母亲的小爱跟战友们的大爱是无法衡量的,通过投下食物为民族带来希望,是沉甸甸的,意义非凡。
第三段故事1962年
王敏佳,陈鹏难过,李想是一起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陈鹏在清华攻读物理,王敏佳和李想在同一家医院工作。某天三人去看望老师发现老师被揍,王敏佳和李想便偷偷地给师母写了一封警告信,正因为这封信,彻底改变了这三个人的命运和关系。当师母根据信得字迹找到自己丈夫对应的学生时,便拿着信去找医院,说王敏佳勾引她老公,于是上面派人调查王敏佳,在调查中发现王敏佳有亲戚在台湾,谎称自己的伟大的领袖合影,在那时政治形势动荡。就这样,王敏佳开始受到猛烈的批斗,在众人的暴力殴打,自己脸部被整容,生命垂危。李想为了获得支援边疆的名额,选择袖手旁观和自己划清界限,陈鹏却挺身而出,在那时认清了到底是谁爱自己。当王敏佳被打的气息奄奄,那个罪魁祸首看了都觉得恐慌,愧疚,失魂落魄的刘淑芬无法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跳井自杀,其实她也是可怜之人,自己供养自己爱的人上学,把饭省给他吃,可是自己得不到关爱,所以一直只能通过厮打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在自己批斗和自己心爱之人给许多人作报告时,形成了强烈对比,她看到李想如愿以偿,自己笑了,而自己的笑激发了大家的愤怒,导致后面自己被打得气息奄奄和毁容。这段故事也告示了一个道理,如果爱使两个人痛苦,不如放手,各奔东西,放手也是爱,给大家自由。
第四段故事现代
张果果因为好心而帮助了一个生下四胞胎的家庭,对方让他给孩子取名,并后面要坚持见自己。在拼搏于尔虞我诈的职场中,自己不确定自己是否像其他人一样通过阴谋来往上爬,Robert在跟自己讲了自己的一个经历,本来以为救一个孩子,没想到认了一门亲戚,这种看起来好像是善意的劝告,让自己犹豫不决,两个星期不见所帮助的一家人,直到自己的的父亲在李想叔叔墓前说希望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心的事”,他最终拒绝以牺牲良心为代价换取高薪高职,而且张开怀抱迎接贫困家庭,原来他们只是感谢自己。
这四个故事都启示我们遵从内心的渴望,不顾时代的浪潮、他人的言语、世俗评价,做出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四代人,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真实”,而“不问世俗,无问西东”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
影中经典语句
张果果的独白,试图用当代语言,这整部影片的核心内涵,他说道,“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影片细节点很多很多,如教授让大家静坐听雨,沈光耀打开窗看外面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孤儿向天空看着掉下来食物的表情;沈家大堂的匾额三代五将;原子弹成功爆炸后,陈鹏回乡摘下帽子看到脱发很严重,正是核辐射的原因等等。
问问自己,你是否听从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不同的时空中一路前行,他们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抉择。吴岭澜(陈楚生饰)出发时意气风发,却很快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沈光耀(王力宏饰)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王敏佳(章子怡饰)因为虚荣撒了小谎,陷入被众人唾骂的深渊;陈鹏(黄晓明饰)把爱情摆在了理想前面,张果果(张震饰)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
评价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是影片的思想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的理解与表达。
,从片中可以看到许多别具匠心的细节,例如片中角色真实且自然的装扮和道具,在时代流转间别具错落美感的季节更替;再比如,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清晰交代了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让沈氏母子入情入理的抉择让人动容。
最为加分的莫过于片尾的七分钟“大彩蛋”,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如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与清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被一一定格介绍,既凸显时代风骨,又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共鸣。
《无问西东》是部好作品。
煽情归煽情,断裂归断裂,命题作文归命题作文,可它确实是部好作品。捐躯赴国难的飞行员,肠中车轮转的广告商,不惜红罗裂的女医生,匪席不可卷的哀夫怨妇,都刻画得很好。
但我感慨的不是他们。
我感慨的是,这部电影用四分之一篇幅,描述的那个西南联大。印象里,正面描绘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并不大多见。能让更多观众注意到那个时代,是桩善事。
1937年11月,抗战伊始,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并迁,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半年后为避日机轰炸,又西迁云南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三校才复员北返。
8年11月间,培养了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科学院院士154人,工程院院士12人,两弹一星授勋者8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人,诺贝尔奖2人。
8年11月间,谱写了如此一段篇章——或者说,传奇。
这真是一个传奇。我没上过北大、清华或者南开,民国也不是个好时代,可我不能不对那个群贤荟萃的昆明,那些昆明荟萃的群贤感兴趣。缺衣短食,炮打空袭,还陷在两党的政治漩涡中,肉身是朝不保夕的,精神却竟是怡然自惬的。
电影有所侧重,说的不够尽兴。凭一些零星的回忆和整理,我也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西南联大的奇人逸闻好了。
让你们知道,那些传说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众神,也曾经在尘埃里,用力踏下过足印的。
从电影中那段全班听雨的轶事说起吧。那故事虽未注明出处,实属于经济系教授“岱老”陈岱孙(1900.10.20—1997.7.27)。这是个掌控时间的达人,每节课上课铃响,他立刻开始讲课。不念讲稿,全凭口述,直到他讲完章节,说一声“下课”,铃声旋即打响,屡试不爽,分秒不差。
奈何昆明气候湿热,授课中途,常有阵雨骤起,阻断他的完美授课。一日又遇暴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声如急鼓。他无计可施,于是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四字,哄堂大笑。
当是时也,西南联大有四位最出名的单身教授经济系的陈岱孙,外文系的吴宓,生物系的李继侗,以及哲学系的金岳霖。
电影《无问西东》不仅作为清华大学的宣传片存在,更是对当下每个迷惘不知所措青年的教育片,作为一部剧情片显然导演野心很大,并不甘于剧情的单薄浅意。四个不代出自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导演执笔下,却被巧妙串联在一起,人生在世,只有八九不如意,尽可能做到不在乎外界种种刺激,“只问深情,不问东西”主题贯穿全片,不忘初心,坚持本心方是实现自我人生意义价值的精神情怀。
许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人生提出各种质疑,甚至会在自己始终坚持的梦想边缘徘徊,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选择题的难度自然会上升,《无问西东》中的四位主人公,在提前了解到自己所面对人生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听从内心最真切心声,也只有这样的选择才不会令人深感遗憾。试想一番将主人公所遭遇问题,置于我们每一个平凡之人身上,我们在提前了解到自己人生时,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电影《无问西东》虽然为名校百年宣传片,但却也堪称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商业片,只是商业痕迹气息稍显微弱而已,拥有着高规格制作团队,邀请曾16岁就已经略有名气,编写出《十七岁不哭》的高材生李芳芳,王菲、毛不易献唱主题曲,就连幕后制作团队都是一大批精英。
外加强大演员阵容加持,张震、章子怡、陈楚生、黄晓明、王力宏齐聚一堂,共同演绎属于不代的青春芳华。本片囊括潸然泪下的感人剧情,令人沉思的人生哲理,还有具有流量热度影响力的当红明星,种种元素相搭糅合在一起,一部十足的商业片便诞生了,只是此商业片也并非一般电影可以比拟的,无论是出品出发点,还是影片深意都已经达到了一部大片的标准。
故事围绕四条独立却又有所关联的主线而展开,将战争、爱情、历史、职业多种元素掺杂在一起,时代跨度较大,从现代到抗战时期,多次利用倒插、闪回等手法进行叙事,初次观赏时总有云里雾里之感,多处深感慌乱错杂,但能够将所有故事完美融合收尾,就不得不称赞导演的厉害之处了。每一段故事的主角都为清华文学才子,清华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院校内,不知孕育了多少能人异士,在影片中导演也只能呈现几个事件,个别人物光辉,用以彰显清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传承校训。
无论时代变迁,社会风貌如何,四条主线中的主人们都会在人生历程中经历多样性挑战,包括在现代清华校园内亦有这样一帮人,在大好岁月中对青春充满着希望热情,同样不屈服于各种阻碍。人生就是如此,在该闯荡的年纪任性一些,即使前方矛盾荆棘不断,依旧要用于挣扎,方可破茧而出。
最感受颇深也是最喜欢的片段就是雨天课堂内的“静坐听雨”了,雨水顺着房屋流淌而下,课堂内破旧不堪,雨水淅淅沥沥滴进来,就连老师的衣着都被打湿,世界很安静,屏住呼吸听那欢快敲打在物的雨声,内心无疑是一种享受。沈光耀打开窗户那一刻像是打开了他的心门一般,在望见窗外淋雨训练的人儿时,他的眼睛里散发出一道光,这一刻定然是美好而坚定的一刻,也一定程度上铺垫了他的命运。
电影《无问西东》是一部你甘愿去好几刷的影视佳作,观影过后心里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一般,很难表达出自己最全面的感情,而这也恰好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生而为人,命运虽由上天注定,但在更多时候要掌控自我人生,要把握住每一次成就自我理想信念的机会,尤其是在前进道路中,做到坚持本心,不问西东,人生不留遗憾的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