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是明代权宦之一,生卒年不详。广西大藤峡瑶族人。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一年前后被召回北京(《万历野获编·内监》),后来历史上就没有他的记载了。汪直党羽都被革职或废为平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汪直
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而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月5日,由于汪直行动过于招摇,他在杭州西湖游玩期间,被巡按御史
王本固
诱捕,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
毛海峰
、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
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和谢和(谢老)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2月25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1501年4月3日,出生于徽州歙县雄村拓林。本姓可能为王,名锃,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
王直
”,有学者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汪”而在自称为“汪直”。(汪直的义子王滶与王一枝、侄子王汝贤皆姓王而非明史中的汪)
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和同乡徐惟学在与福建漳州人叶宗满、谢和、方武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
同年抵达日本的五岛群岛中的福江岛,受到大名宇久盛定的欢迎。当时五岛群岛的名称为“值贺岛”,他在海上看到五个山峰,故自号“五峰”,日本人也受到他的影响,将值贺岛的名称改成五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汪直
明代历史上有两个叫汪直的著名人物,一个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宦官,这个汪直初为宪宗宠妃万贵妃身边的小内侍,后被委派伺察刺事而受到信任,帮助万贵妃取得了朝廷大权,得到明宪宗的宠信而领西厂,兼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势远在锦衣卫和东厂之上。成化十五年,宪宗又诏令汪直训边,得以监管指挥九边兵马。后来因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在朝臣许宁、中官阿丑的联手下,他遭揭发诸项罪行被明宪宗贬逐而亡。 另一个是嘉靖年间的著名海盗,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但最终因为失控而酿成倭寇之乱,被兵部尚书胡宗宪诱杀。 明朝还有一个叫王直的著名人物,为永乐二年进士。在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间,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八年升吏部尚书。明英宗将亲征也先,命他留守北京。英宗全军在土木复没,时变仓卒,朝议屡上,皆以他为首。景泰帝时,力主派遣使臣迎接英宗回归北京,乞休归,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编纂纪注事,多出自他的手笔。天顺六年卒,赠太保。有《抑庵集》。
汪直
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而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月5日,由于汪直行动过于招摇,他在杭州西湖游玩期间,被巡按御史
王本固
诱捕,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
毛海峰
、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
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和谢和(谢老)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2月25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1501年4月3日,出生于徽州歙县雄村拓林。本姓可能为王,名锃,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
王直
”,有学者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汪”而在自称为“汪直”。(汪直的义子王滶与王一枝、侄子王汝贤皆姓王而非明史中的汪)
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和同乡徐惟学在与福建漳州人叶宗满、谢和、方武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
同年抵达日本的五岛群岛中的福江岛,受到大名宇久盛定的欢迎。当时五岛群岛的名称为“值贺岛”,他在海上看到五个山峰,故自号“五峰”,日本人也受到他的影响,将值贺岛的名称改成五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汪直
汪直
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而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月5日,由于汪直行动过于招摇,他在杭州西湖游玩期间,被巡按御史
王本固
诱捕,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
毛海峰
、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
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和谢和(谢老)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2月25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1501年4月3日,出生于徽州歙县雄村拓林。本姓可能为王,名锃,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
王直
”,有学者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汪”而在自称为“汪直”。(汪直的义子王滶与王一枝、侄子王汝贤皆姓王而非明史中的汪)
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和同乡徐惟学在与福建漳州人叶宗满、谢和、方武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
同年抵达日本的五岛群岛中的福江岛,受到大名宇久盛定的欢迎。当时五岛群岛的名称为“值贺岛”,他在海上看到五个山峰,故自号“五峰”,日本人也受到他的影响,将值贺岛的名称改成五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汪直
明朝的汪直是被一个叫王本固的御史杀害的,汪直墓是在2005年1月31日晚被人用斧头砸毁的。汪直最初在浙江和广东附近从事海上贸易活动,赚了不少钱。后来,他把目光转向日本,继续从事海上贸易。在这期间,他经常被海盗掠夺,所以他集合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保护他的利益不受损失。后来,又从荷兰进口散弹枪,然后出口到日本。,汪直当时在日本的名声很大。因为汪直的实力太强,很快就引起了明朝的注意。
作为当时的朝廷官员,胡宗宪想用招安的计策对付汪直。就是因为顾及到汪直对日本海盗的影响太大,所以明朝才不敢轻易杀死他。可是,一个叫王本固的御史却不理解明朝政府的用心,派人刺杀了汪直。接着,他砍下了汪直的头颅,将它呈献给了明朝政府,这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日本的海盗因为汪直的去世,开始肆无忌惮地骚扰明朝海岸了。如果汪直没有死,那明朝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倭寇了。
根据历史记载,日本人在汪直死后为他建了一座坟墓。这座坟墓就位于昆山锦溪附近。直到当地专家核实该墓是明朝倭寇汪直的墓后。这个墓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厌恶,大家都知道当年就是他与日本海盗勾结,多次骚扰明朝沿海地区。汪直的坟墓是在2005年1月31日晚,被人用斧头砸坏的。事发之后,这个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我个人认为汪直与日本倭寇勾结,攻击明朝沿海这件事是不能被原谅的。他们肯定是有所勾结,不然日本人也不会为他建造这块墓地。,如果不是这位王本固的御史,也许当时汪直就接受朝廷的招安了。但无论怎么说,破坏墓地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汪直位高权重一世,却病死他乡。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人物经历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京城里发生一起“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跟着,又有道士李子龙,勾结宫中太监鲍石、郑忠敬,潜入大内,在万岁山上窥视皇宫,图谋不轨。后来李子龙被锦衣卫捕杀。宪宗皇帝则因为这件事情,郁郁不乐。
善于猜测帝王心意的汪直,就引宪宗易服外出,寻欢逐乐,得到宪宗的好感。到了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间,宪宗因“锐意欲知外事”,就设置了“西厂”,命令汪直侦察刺探朝廷及地方事物。
又从锦衣卫的官员、小校中,选出善于刺探情报的人员共计一百多名,在灵济宫前,设置厂司。因为早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就设立过“东厂”,专门刺探弄奸不轨的事情,所以宪宗设立的机构就叫“西厂”,目的是想与“东厂”有所区别,并使它们互相争竞。
明朝的时候有两个汪直
一个是朱见深时期的宦官,是大将韩雍带回的俘虏,此人算是大奸臣,后来是说其被贬,死亡原因和年份均不祥,想来结局不会很好
另一个是朱厚熜时期海盗汪直,看《明朝那些事》的时候说除了明史其它均称此人为王直,他是胡宗宪的老乡,百度上说他是被胡宗宪诱杀,其实开始只是诱其上岸,因为杀了汪直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胡宗宪是根本不想杀他的。后来汪直上岸与胡宗宪谈判,胡宗宪一方也派出了夏正到汪直一方,算作是人质吧,本来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和汪直谈拢了,后来一个叫王本固的人将汪直抓了起来,并且不听从胡宗宪的话准备将汪直处死,当时听到消息的汪直一方立马将夏正杀死(貌似还肢解了),一年后汪直和其子一同被押赴刑场处死。
汪直(?-1559年),大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
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徽州绩溪人)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陷害而被杀,此后倭寇失控而酿成倭寇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