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陈掖贤的大女陈红(听说人中直的第一胎生的是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听说人中直的第一胎生的是儿子 人中圆的第一胎生的是女儿 有这说法吗

来源 北京晚报 陈老师(前排左一)得知自己的生母就是赵一曼时,悲痛万分。 诗语 烈士长恨子未逢, 家书泣血感苍穹。 左臂刺字铭大爱, 化蝶而去轻此生。 这张老照片是北京工业学校化工科分析化学专业104班师生于1955年元旦的合影。前排左边年轻的男士是我们班主任陈掖贤,前排右三是我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了陈老师夫人的张友莲,后二排正中间是作者。 1954年,我考入北京工业学校,我们班主任陈老师也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不久,他教我们政治课。陈老师个子不高,讲课声音不大,脸色有些苍白,好像有点营养不良。他略带南方口音,但讲课内容却很充实,显示出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古汉语基础。他的板书相当漂亮,成为许多同学学习的榜样。陈老师性格内向,显得有些抑郁,在走廊里看到他总是贴着墙壁低头靠边行走。他平日不讲究仪表,不修边幅,居住的房间也很凌乱,起床后只把旧棉被一团,从来不叠。 对于班主任,我们许多同学都充满了好奇,很想多知道些他的背景。很快我们就惊奇地打听到,陈老师竟是赵一曼烈士的独生子——宁儿。赵一曼烈士在牺牲前,留有一封非常著名的家书,就是给自己心爱的儿子的。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生下孩子不久被派到东北,陈老师则被寄养在大伯父家,虽然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却形成了内向抑郁的性格。解放后陈老师的亲姑姑陈琮英(任弼时的夫人)找到他,送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电影《赵一曼》上映后,这位抗日女英雄闻名全国,据说陈老师当时并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等得知实情,并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亲眼看到母亲的遗嘱后,几乎痛不欲生,他用钢针在自己的左臂刺上了“赵一曼”三个字,来表示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由衷的崇敬。 陈老师暗恋着我们班同学张友莲,1957年我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张友莲终于接受了陈老师的求爱,当年秋天他们就喜结连理。陈老师的父亲陈达邦在莫斯科留学时,曾是名震一时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文革”时,父亲被诬陷为“叛徒”,陈老师多次愤而上书为父亲申辩,结果也受到牵连,被关进牛棚,张友莲因病住院后不久去世。到了1982年8月,刚刚五十多岁的陈老师竟也追随夫人而去。陈老师有两个女儿,长女陈红在赵一曼烈士的故乡四川工作,二女儿陈明已在国外定居。陈红的外貌酷似赵一曼,据说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塑像就是根据陈红外形塑造的,大连电视台筹拍《赵一曼》时还有意请陈红出演赵一曼。(马振予)

赵一曼的儿子现在如何

赵一曼的儿子,在1982年8月15日自缢而死。

陈掖贤,1929年1月21日出生在湖北宜昌,这一天是列宁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所以赵一曼给他起名为“宁儿”,并希望儿子一生安宁。

1930年,陈掖贤出生后不久,赵一曼同志就被党组织派到东北进行抗日斗争,陈掖贤被寄养在大伯父家。1982年8月15日自缢而死。

陈掖贤的性格特点

陈掖贤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大伯父家,稍大一些后,知道自己是寄养在的,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导致了他从小就性格内向。

他的木板床上仅铺一张凉席,席上放一床棉絮,没有被面被里。起床后就把棉絮堆成一团,从来不叠。屋内烟蒂遍地,很少打扫。陈掖贤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有时心情郁闷。

陈掖贤不大会安排自己的经济开支。他当时的工资是每月69元,用起来总是前松后紧。月初总是吃甲类菜,还买些零食。下半月就只能吃丙类菜。

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事简介

1、勇士

赵一曼是十四年抗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勇士。

赵一曼本名叫李坤泰,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富裕家庭,原是个大家闺秀。赵一曼是她投身革命后另取的一个名字,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使亲友不受牵连,她不曾让亲友知道赵一曼就是李坤泰。

1926年5月,“五四”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

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六期学生。1927年9月,被派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前往东北进行抗日活动。1932年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年7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铁北区委书记。

2、被俘

1935年秋,日寇对我珠河游击区进行了疯狂扫荡。赵一曼时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北区委书记,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新二团政治委员。

1935年11月15日,由于叛徒告密,新二团50多人在铁北区亮珠河西撇子沟附近的鞍山屯,与日伪军警300余人发生激战。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赵一曼主动要求留下掩护,在战斗中,赵一曼左手腕受伤。之后其与战友养伤之处被发现,赵一曼右腿中枪,不幸被俘。

赵一曼刚刚被俘后,被关押在伪滨江警务厅拘留所里,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在这种情况下,赵一曼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3、牺牲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28日晚,董宪勋雇了一辆小汽车,和韩勇义把赵一曼背出后门,坐上汽车。6月29日早7时,换班的警察发现赵一曼失踪,立即向南岗警察署报告。午后2时,敌人找到了运送过赵一曼的白俄司机和轿夫,掌握了赵一曼逃走的方向后,连夜追赶。6月30日早5时,敌人终于在离游击区只有20多里的李家屯附近追上了他们。赵一曼落入敌人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没有屈服。最终日军决定将其押回珠江处以死刑。

1936年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1、赵一曼在临行前留下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2、赵一曼儿子宁儿后来取名叫陈掖贤(1928年12月-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82年自杀,终年55岁。陈掖贤有两个女儿,长女陈红在宜宾由李坤杰的长女肖幼青抚养成人,后来在成都某工厂工作。二女旅居于国外。

3、赵一曼牺牲近20年后,其家人才在多方打听下确认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是自己要找的亲人李一超。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的中译本,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赵一曼

人民网—档案君|沉睡二十年的遗书

赵一曼的感人事迹 简写30字 要快!我非常急,因为

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资料拓展】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她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医院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但很快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寇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临刑前,她给幼子写下一封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遗书后来经“宁儿”陈掖贤重新誊写,留给他的女儿陈红。“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身带着这封遗书。”陈红说,“父亲告诉我,要将奶奶在信中传达的爱国情怀与赤子之心作为家风,永远地传承下去。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