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川崎病是什么病图片(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 生活知识
  • 2023-05-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种,其患病的主要人群是小孩子,一旦患上川崎病,其表现的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近年来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下来了解一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体温异常升高,常为川崎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高达39度以上,出现持续性发热的现象,时间一般为5~11天甚至更久(2周到一个月不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眼出现充血发红的现象,常见双侧结膜充血。
(3)身上会出现各种形态,大小不一的红斑皮疹。
(4)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5)手足发硬肿胀,手指和脚趾间有红斑出现,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6)口腔,牙龈,咽喉等出会有发红的现象出现,舌头也会发红,出现杨梅舌。
(7)患儿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患者脉搏加速,听诊时可闻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收缩期杂音也较常有,可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什么是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

川崎病是个什么病怎么治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日本川崎富于1967年报道,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但该病迄今为止病因尚未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程中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而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依据。该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1)丙种球蛋白 近年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2)阿司匹林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
(3)皮质激素 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2.恢复期的治疗
恢复期进行抗凝治疗,服用阿司匹林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年心脏情况。如超声心动图,临床资料或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潘生丁。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这些病人应限制活动,不参加体育运动。每3~6月检查心脏情况,如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应作冠状动脉造影,了解狭窄病变进展情况。患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人,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反复检查心脏情况,包括心肌扫描、运动试验、冠状血管造影等,并考虑外科治疗。
3.溶栓治疗
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4.冠状动脉成形术
近年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5.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左主干高度闭塞;多枝高度闭塞;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什么叫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可以由多种致病菌诱发,症状表现为高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手足肿胀、指端脱屑、口唇干裂等,严重者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由于川崎病首发症状是高烧,身上伴发有疹子,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红热。
川崎病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儿童预后良好,唯有少数患儿遗留冠状动脉瘤等心脏并发症,需要长期治疗。川崎病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川崎病”症状是否与新冠有关尚无定论
虽然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显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尚无证据说明川崎病是新冠所致。
,这些儿童目前只是疑似川崎病,并非确诊;
,本次欧美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即使按照川崎病正常治疗,很多仍然症状很重,有的甚至无法痊愈。
,“川崎病”症状是否为感染冠状病毒后诱发的,仍需进一步科学研究及流行病调查来论证。目前我国新冠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只要不松懈,继续做好防护即可,不必过于恐慌。

川崎病属于重大疾病吗应该怎么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属于重大疾病

川崎病又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的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就是以孩子全身性的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好发于婴幼儿,也可以见于学龄期的儿童,它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症状

比如孩子要有发热,而且持续在五天以上抗生素的治疗没有效果。因为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所以孩子会有皮疹或有结膜炎、黏膜炎等,还有双侧球结膜的充血,然后口唇的红、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的充血。可能在发病后的2-3天往往会有全身的、多形性的皮疹,但一般是一过性的。

,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是单侧的,有可能是双侧的,没有红肿以及化脓,也不疼。川崎病的孩子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后期可能会出现手足的硬性水肿以及薄膜样的脱皮,川崎病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影响。

一些比较典型的川崎病儿童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瘤或者冠状动脉的狭窄,也有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等,对孩子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发热,还有皮肤黏膜淋巴结的表现,要及时的去做确认,如果确诊川崎病,要积极的去用丙种球蛋白给孩子做处理,避免对冠状动脉等产生影响。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川崎病之后,一定要在住院的情况下去进行治疗,川崎病不能居家进行治疗,这一点是要强调的。川崎病诊断以后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可能还要做很多的检查来帮助进行治疗。要明确一下诱因,是不是有感染,可能要去做感染相关的检测、检查,明确有感染之后,抗感染治疗是第一步的。

第二步,川崎的特异性的治疗,就是两大类,一类是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一类是应用阿司匹林这种抗炎、抗凝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是川崎病治疗最特异的,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门诊或者居家是不能够进行完整的川崎病的丙球治疗的,所以要住院治疗,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是目前为止川崎病诊断之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二大类川崎病治疗就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主要应用于两点,一个是非甾体类抗炎的抗炎作用,因为川崎病的病理、原因是有全身的血管炎,血管炎也是非感染性的炎症,应用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抗炎治疗就非常的有效,阿司匹林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还有一定的抗凝作用。所以,这两大类治疗是川崎病最主要、也最有效地治疗。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