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都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蔡康永,说一下我个人吧,我最开始知道蔡康永是通过《康熙来了》这个节目,那时候他在节目中与小S亲密无间的采访配合,堪称精彩。随着《康熙来了》的停播,他在内地也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心目中的蔡康永是什么样子的吧。
知识储备强
读书这件事情,放在现如今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娱乐圈中爱读书的一些明星也不在少数,真正能做到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的人,蔡康永应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蔡康永的读书量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他对知识的储备也是远远超越其他人的。而且直到现在他也一直没有放弃阅读这件事。
主持人里的异类
蔡康永的人生经历应该是非常精彩的,做过老师、做过编剧、还做过时尚杂志的总编。也是一个作家,虽然他身上有种地的标签,最为出名的一个身份应该就是主持人。我们在回看《康熙来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虽然说很多时候小S的一些问题让别人难以招架,作为读书人的蔡康永所问到的一些问题才是是那些嘉宾需要深思熟虑去回答的。
睿智
这几年蔡康永参加的内地的综艺节目有点多,其实我们观看下来他所参与到的那些节目,我们能很明显的发现在节目中,只要是他愿意他能够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他是一个睿智的人,能以柔克刚的暗中,除了他在节目中所说出的那些文字,始终能够保持在镜头前的温文尔雅。
以上是我一个粉了蔡康总N年的透明小粉丝,对他的一个看法,希望我对他的评价能够帮助到你认识他。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合群的话,的确会感到孤单,可若是为了显得合群,而逼迫自己去加入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圈子,接受那些无序信息的长期干扰,那可就真的是太折磨人了。即便一直被我们视为高情商的蔡康永,也因为自己曾经退出明星群聊而被指不合群,不过如果您也面对过一些无聊的群聊时也会如同他那般退群吗?还是会做出别的选择?以下让我们就此问题来做一番剖析。
蔡康永无聊的群聊,果断选择退出
蔡康永在《2021有一说一》中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他说自己曾经被拉进一个艺人群聊,而这个群的大量信息都是无效、无序的,很多时候会令人抓狂,因为群里总是不断地响起提示音,干扰到了自己,最终蔡康永果断地选择了退出。面对这样的做法,有人就开始吐槽他,不过蔡康永却并不愿意为此而妥协。
陈铭不合群可以改群,改环境,但要找到自我。
记得陈铭在《奇葩说》中参加过这样的一场辩论《我不合群,我要改吗?》,他在这场辩论中指出,我们不合群时,可以改群,改环境,但要回归初心,找到自我。说的是一个人在跟人相处时,即便发现自己不合群,也不要立刻做出妥协,而应该想办法改变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找回初心,发现自我。这样看来,不合群并不可怕,总是时时、事事做出妥协的举动才是真的可怕。
人生那么难,做人还是舒服自在更好一点
虽然我们也知道应该主动让自己变得合群,不过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环境中就没必要让自己去妥协了,毕竟若是外界对我们的存在已经变成了干扰的话,那么就会令自己变得不舒服。可是生活本身就已经很艰难了,没必要再逼迫自己去强颜欢笑,而强迫自己融入到不合适的群体中,这样反而令自己更不畅快,内心更为孤独。相反,自动的退出,主动的远离,反而让自己更容易获得一种自在的快乐。
所以,面对一些无聊的群聊时,我们可以选择远离,选择退出,没必要委屈自己。
1962年蔡康永出生于台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五十高龄老来得子,捧若明珠般疼爱 。
1971年九岁开始唱评剧,在台北市私立再兴高级中学度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学生生涯,其间负责代表学校参加作文、辩论、演讲的所有校际比赛。
1973年4月在小学期间出演学校的国剧《四郎探母》,饰演杨四郎,获得无数掌声。剧照登上台湾《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头版,并由中国电视公司录影播出 。
1978年10月24日获得台北市国语文比赛演讲第一名,11月23日全国推行国语注音符号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获教育部长颁发奖状,而被二度载入再兴校史。高中时期是学生会主席、校刊主编,因发表文章披露“二二八事件”真相和刊登共产主义宣言,但又因是绩优生而被记不为人知的“暗过”两次,差点毕不了业。
原本录取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后转至外文系。大学住宿时接触到各阶层同学,方开始了解民间疾苦。大学期间母亲因癌症过世。
1986年凭着父亲的朋友胡金铨导演的推荐信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电影电视研究所。
1989年在暑假期间担任滚石唱片陈淑桦专辑《跟你说听你说》及飞碟唱片黄莺莺专辑《红伶心事》的唱片文案。并受白先勇邀请将其小说《谪仙记》改编为电影剧本《的贵族》由谢晋导演。
1990年获得UCLA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硕士学位后,返回台湾,在世新大学电影系担任电影语言、风格评论讲师和传播学院制作中心副主任。还参加电影制片以及编剧、影评的工作,并担任影评人在《联合报》、《影响》等杂志上发表影视评论,煽情的文字颇受注意,张小燕的节目只要聊电影,就邀他上节目。后跨足广播影视圈,最初担任电视纪录片导演,受父亲的朋友周乃忠推荐担任许鞍华导演的《客途秋恨》的策划和制片经理,并代表许鞍华出席当年的戛纳影展。被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选中,签入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为多部香港电影编剧 。
1992、1993年担任《中时晚报》电影奖、第五届商业映演类和第六届非商业映演类的评审(“中时晚报电影奖”后改名为“台北电影节”)。
1995年为CTN大地频道制作节目,成为其制作的《流行都市》的节目主持人之一,也曾担任TVBS 节目部顾问 。
估计是和他家庭以及进入演艺圈的经历有关吧。蔡康永之前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富裕的,他的爸爸是著名的学霸,即使当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半天的考试,他仍然考上了全年级的前三名,毕业之后当了律师,顺便开了公司,因为他家的“太平轮”严重超载被撞击,结果一夜之间从富家公子变成了落魄的少年,而蔡康永的父亲也一直看不起他,蔡康永在《康熙来了》终于找回了自我,也变成了一个人情冷漠的康永哥。
蔡康永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向往三毛书中所写的浪漫,他渴望遇到三毛的苦难中的浪漫,可是他只遇到了苦难,却没有从中看到浪漫。“文艺”的蔡康永不顾父亲的反对,自己跑到加州大学读影视,学成回国之后因为沾父亲的光,所以他的道路也是一路顺畅,导致他的人生出现了偏差,不过幸好他还是挺早醒悟,才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棒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也成功的让他变成了真正的“一哥”。
蔡康永曾经说过,他自己会做出令自己很后悔的事情,并假装很有深度,而主持则是一个可以隐藏自己内心想法的一个工作,他就是以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他和小S在一起主持会产生奇妙的感觉,让人捧腹大笑,也会觉得如果不是他们两个搭档,估计很难做到这么好的节目效果,而他在康熙最好的时候选择不拍,也是他自己有其它的想法。
我觉得蔡康永的生活就是一篇自己的奋斗史,虽说有父亲在背后帮衬,大部分的名气还是自己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现在的他也不会再像从前那么冲动,对任何事情都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