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乒乓球陈静个人生活(陈静的介绍)

  • 生活知识
  • 2023-05-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陈静的介绍

陈静,中国乒乓球运动员,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是奥运会史上第一个乒乓球女单冠军,一位三次参加奥运会,三次都获得奖牌的乒乓球选手。1991年10月到台湾打球,1992年3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并担任该大学乒乓球队总教练,并深造英文。1992年定居台湾,代表台北参加了1996和2000年奥运会。打完1996年奥运会,陈静开始在台北体育学院读硕士学位,2003年3月,成为华南师大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研究运动心理学。

乒乓女将击败邓亚萍,因拒绝让球退役后改国籍,后来怎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也越来越重视,而我国在体育这方面经过了努力的发展也逐渐走向了体育强国的道路,其中我国比较强势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而乒乓球就是其中之一,说到乒乓球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国的乒乓球水平一直都是排在世界上很靠前的位置,乒乓球也出了很多优秀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比如刘国梁、张继科、张怡宁、王楠、丁宁等人,都是曾经叱咤乒坛的人物。

不过经常看乒乓球比赛的小伙伴们一定对“让球”这件事非常了解,有的时候为了增加夺冠几率,会让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让球,虽然一定的让球会让胜率变大,一些实力很强的运动员非常不满意这个制度,有些运动员明明可以夺冠却还要给别人让球,这让他们觉得十分不公平,就会有运动员因为这个制度而离开队伍,大家熟悉的曹燕华和陈静就是这样离开的。

而本次说到的这位运动员就是和让球这个制度有关的,她曾经是一位乒乓球天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乒坛叱咤风云,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曾经战胜过邓亚萍,因为拒绝教练的让球要求而被弃用,后来她选择退役,退役之后嫁给了日本丈夫并改成了日本国籍,后来与丈夫离婚的她又想再回到中国。

想必说到这里大家就已经猜到是谁了吧,她就是一代乒乓女名将何智丽。说到何智丽,她确实是一位乒乓球天才。何智丽1964年出生于上海,与其他运动员一样,她也是从小接触乒乓球,而且运动天赋超高的她身体灵活,反应灵敏,在同龄孩子中她的天赋是表现得最好的一个,而她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乒乓球台,条件算是不错。后来学校组建了乒乓球队,何智丽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为了方便孩子们的训练,学校把训练安排在了下午放学后,而且给这些球队的孩子们准备了宿舍和食堂,每两周放一次假,年幼的何智丽彰显出自己的乒乓球天赋,进步很快,又刻苦努力,教练很喜欢她,即便是后来她把国籍改成了日本受到了国民的唾骂,她的启蒙教练依然站出来为她说话,并表示如果抛去国籍这一方面,何智丽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乒乓球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可惜的是她如今出了这种事,但教练表示只能尊重她的选择。

由于在学校里表现十分突出,很快何智丽就被市里的体育队看上了,在市体育队里经过专业的训练,使得何智丽在乒乓球技上又提高了一个水平,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队里的主力成员,并代表上海市参加了许多比赛均拿到冠军,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运动明星,当时在她的家乡,几乎人人都知道她。

是金子总会发光,能力突出的何智丽被国家队看中,由于初来乍到,何智丽的能力并没有全部激发出来,在国家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彻底熟悉了国家队之后,何智丽的潜能逐渐被激发,“慢热型”的她开始了自己开挂一般的人生,1982年,18岁的何智丽赢得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1984年成为亚洲冠军;1985年与队友一起获得第38届世锦赛女子团体赛冠军成员。

但好景不长,当所有人把乒乓的希望寄托在何智丽身上的时候,1987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世乒赛上,当时十分强势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战胜了戴丽丽等中国运动员,而教练组认为乒乓球运动员管建华比何智丽更适合对付梁英子,教练要求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让管建华来与梁英子比赛争夺金牌,何智丽没有听教练的话,而是在比赛中3:0打败梁英子,又击败了管建华成为冠军,引起高层领导不满,并取消了何智丽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导致1989年何智丽提前退役。

心灰意冷的何智丽嫁给了日本人小山英之,后来嫁到日本后改成了日本国籍,并且随夫姓小山,从此何智丽改名为小山智丽。在一个极其糟糕的环境下由丈夫陪练,最终在1992年重出江湖,那个时候何智丽已经为日本人打乒乓球,在1994年的第12届亚运会上,她击败了我国前奥运会冠军陈静、乔红和世界冠军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因为这场比赛,小山智丽受到了日本天皇的赞赏,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就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但让国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山智丽在决赛时全程大喊着哟西以3∶1战胜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并曾在岛国媒体面前“控诉“了她在祖国受到教练的不公对待。而且在战胜邓亚萍后,她表示这次夺得亚运会冠军比为祖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引起国人强烈的反应,人们说她是“叛徒”,中日两国对待她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何智丽与丈夫的爱情很快就像泡沫一样破裂,在1997年世乒赛之前,何智丽怀疑丈夫婚外情,为此她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放弃了参加1997年世乒赛的机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她与丈夫离婚,大阪高等法院裁决她获得650万日元的赔偿费。2004年,何智丽与丈夫分开后,她在大阪买了新房和新车,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2005年,当第四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之际,她应世乒赛组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之邀作为嘉宾回到上海。这是何智丽十几年来第一次在上海公开露面。回到故乡的感觉让她感受到故乡的温暖,现在的她频繁在大阪和上海之间来回跑,她表示上海嘛,故乡,亲切!日本很干净,人的素质很高,人跟人之间感情比较淡。

如今55岁的她依然是单身一人,她曾向媒体表示过想再嫁给国人一起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想回到祖国、回到上海来生活,当年她击败国乒选手得意的样子依然历历在目,国民依然无法接受她再回来,如果当年乒乓球高层没有做出那么绝情的决定,现在的何智丽也许就不会变成小山智丽。那么你对何智丽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回忆96年奥运会,陈静决胜局惨败邓亚萍,是放水了吗


长胶,生胶,颗粒胶(正胶除外)打法有致命缺陷,小球时代更明显,这就是小球时代用怪胶的选手少的原因,这也许是邓退役的原因之一。陈静作为纯粹国内培养起来的乒坛顶尖选手,从其3、4局看完全掌握对付该种胶皮的办法。这场比赛悬疑还有一点,5局开始前因某种原因终止了一会儿比赛,一说场外极端分子闹事,一说张指导与陈静有交谈,如果寻求真像可去查看原生录像,当时是实播的,后来删除了这段。还强调一点,陈邓同为张指导门生。从陈静的后续发展看,完全掌握中国式的人情事故,顺风顺水。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不是确定)这第5局有一定的人情。至少陈静要思考打败邓的可能出现的,自己处在家乡国内的境遇,即使不思考,为这个问题分心的可能是存在的。陈静的付台不仅是其个人行为,一段时间国内尚派肖战付台为教练,加陪练加男友,即陈静此次比赛也与内地原生存在关联,不是独立的。所以这场比赛判定为放是正常的,判定为不放难找出有力的支撑,21分局分,在陈静的比赛记录里很少,至少第5局未尽全力是实在的,也让一些人解除了紧张情绪,如果比分胶着则表明态度不明确,陈静并未作费力不讨好之为。高水平比赛应该反对人情化的,但这场比赛比较特殊,最终结果符合多方要求,遏制了节外效应。陈静做出了正确和明确的状度及选择!

陈静的个性冠军

1988年,陈静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乒乓球女单冠军。
1988年奥运会前夕,国家队正为奥运人选发愁时,陈静递给教练组一张纸条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陈静对记者笑着说“我觉得有些事必须自己争取,否则有好的机遇也可能溜走。” 1990年北京亚运会,陈静没能进入中国队。一年后,陈静离开了国家队。
陈静没有提及促使她离开的外在因素,她只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对乒乓球没有兴趣了。”
你并没有放弃乒乓球?“记者追问。”我必须靠乒乓球谋生。”陈静说,她甚至认为,自己从小就对乒乓球缺乏兴趣,她向往多彩的生活。
“当时有很多球员离开国家队,其中原因我不好评价。“陈静似乎内心有隐情,心有不甘。她接着说,”教练有没有私心,谁知道呢?“ 陈静说”从国家乒乓球队出去的每个人,都是淘汰下来的。我们在外面训练,条件比在国家队差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我只是想证明自己还可以和世界一流好手较量。”
陈静认为自己在乒乓球上有很高的天赋,天生就是做运动员的料。谈到邓亚萍,陈静说她算不上天才,她只是刻苦。
陈静说“我从来没有要和中国队队员死拼的念头,我没有带着复仇的想法去对抗中国队队员,绝对没有!”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