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奋斗!”这是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开篇场景的点睛之笔,那翻滚的大海,那渺小的个人,无疑夸张式地预示了演员之路的波折起伏,而一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则道尽了小人物追求梦想的坚持与辛酸、无奈。电影是一个造梦的机器,很多人在这个梦里,或实现,或迷失自己的梦,或成为默默无为的“路人甲”,或从“路人甲”出发实现自我。“来这里我顶多浪费两年,不来,我会后悔一辈子”,“路人甲”简明扼要的话语,真切地表达了“横店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决心,而这决心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于演员之梦的呐喊与执着追求,不忘初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则是讲述小人物飘移横店追梦的故事,让人笑里有泪有味,并引起我们深深地反思。被称为“香港影坛中鲜有的会在每部电影中注入个人思想的导演”的尔冬升,一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将人物置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深度挖掘个人扎根于现实社会的精神内涵。由尔冬升执导、编剧的剧情片《我是路人甲》,讲述了横店群众演员“横漂”之梦的故事。片中没有大牌明星,甚至连小牌明星都见不到,不过好像有刘伟强等多位导演客串,但每一个“路人甲”都构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物内核,他们可以随心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并真实还原“横漂”一族在“东方好莱坞”默默奋斗的历程。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曾言,“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电影中的“人”,是一个个来自天南地北之“路人甲”,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追梦者形象——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成功之梦。
电影表演是演员创造“最接近生活原态”的角色形象。《我是路人甲》中演员塑造的角色,就是角色展现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路人甲”的演绎都是真实的自我认同。没有人比演自己更具魅力,更具真实,他们不会做作,不会模仿,他们只需在导演的镜语下通过自己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表现自我即可。在五连拍预告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前往横店追梦之人,他们为会为了拿到一张演员证而欣喜若狂,会千方百计的抢镜头而跟着主演走,使得这些看似浮夸、空洞的情节,有了生命力,并且成为演员表现真实的标签。曾经的大明星。演员如今的导演尔冬升也是让人物通过情节的编排和矛盾的建设来展示自己与“路人甲”的个性和内心想法,以此形成大众审美情趣与对象,并在“路人甲”的形象之中,表现导演自己内心之梦,之情,之思。电影拍摄期间,尔冬升问一位路人甲,“你觉得自己能成功吗?”,回答说“我已经成功了”。而当尔冬升被问题同样的问题时,他有了自己的见解,“想想我有什么害怕的呢?我也已经成功过了,人生如戏,有很多高低起伏。我的人生即将像是一部电影一样即将进入大结局了,那么是要进入舒缓的音乐,就这样平淡结束吗?还是应该飞车爆炸、轰轰烈烈到底呢?我决心一定要轰轰烈烈!”这位两次获得香港金像奖颁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的尔冬升是成功的,而一路的艰辛与坎坷,只有自己才知晓。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折子戏,有好有坏,有曲折有平铺直叙,但人的一生如何走,则是由自己决定的。勿忘初心,富贵不苟且,知道自我从何而来要往何去,是君子也。《路人甲》对于尔冬升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没有大牌,没有ip热度,没有话题,甚至连演员都是业余。对于横店的“路人甲”而言,则是一次努力后梦想的演绎。在《我是路人甲》中,无论是想多说一句台词的“路人甲”,还是欢喜的宣告“我要横漂”等,导演尔冬升都赋予他们丰满的形象、细腻地展现出了他们心灵世界的可爱,以及对梦想坚持的肯定。他们是普通人,是不起眼的“路人甲”,但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语言是质朴的。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一群“路人甲”为实现演员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的跋涉,在不折不饶的斗争。通过这些“路人甲”群像的描写,流露出导演的人文关怀与情思。有白话文以来中国最具亲和力的作家老舍先生曾谈到,“喜剧的语言必须足以支持喜剧的人物与情节。”“不要想起一句漂亮话来,就视同珍宝,非用上不可。”作为娱乐大众的电影,恰恰“是一条逃避现实原则的手段,是快感原则自由发挥作用的地方”。《我是路人甲》中,一方面将路人甲的小人物的喜剧恰到好处地演绎,另一方面则将现实的黑幕、艳照、整容、潜规则等表现殆尽。无论是电影中喜剧话语的对白,能够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引其观众的共鸣,从而产生阵阵笑声。还是从社会现象延伸出对于梦想的追求,比如“你可以怀疑自己的运气,但不要怀疑自己的才华”、“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所有的恐惧都是人幻想出来的,我潜水,我赛车,我做很多看起来很危险的事,因为做了,就没有恐惧了”等,都是在对于成功地述说。
一般观众看到了往往是《我是路人甲》中的路人甲的调侃,,欢笑之余,我们应该反思。通过一个个“路人甲”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梦是““含泪笑容”的。如果说,导演尔冬升在影片中刻画“路人甲”是表现他们的现实生活状态,那么在这些看似平凡的“路人甲”身上,导演探究了这个复杂的行业之人的内心精神面貌。或许,在这个以成功标榜的社会里,导演尔冬升触摸到了现代人生活背后的伤痛。与内地导演更喜欢拿大数据、热门ip来说故事相对比,尔冬升的不忘初心,更贴近中国社会的暗黑与浮华、荣光同在一起的实质。回到家中,打开分享会的场记卡形态的黑色包包,赫然写着“初心不忘,情怀不了”,我想这就是尔冬升的坚持吧。
即便是部电影幕后纪录片,诸如《霍比特人》的、吉卜力动画创作过程的,有时候甚至喜... 描写那位比利时小老头如何逐一排查分析各种线索,并将来龙去脉抽丝破茧呈现的过程,...
电影引起了“横漂”们的共鸣,一个个子蛮高但有点黑的男生,说话时不停地在发抖,“只要努力,以后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我会朝着梦想前进,不会放弃。”
但一场电影并改变不了什么。冯阿姨说,这些天,她看到《我是路人甲》的演员依然像往常一样在跑剧组。冯阿姨的儿子伍文韬,也是一个群演。2012年,因为看到一则王宝强的采访,已经30岁的伍文韬辞掉物业的保安工作,带着几件衣服、揣着2000块钱,从长沙坐火车来到横店,干着一天40块钱的群演。因为刚来,没人认识,他常常接不到戏,只能住120元月租的地下室,被子、衣服全部被潮气沾染,穿在身上、盖在身上都是湿答答的。
伍文韬说“躺在地上扮演尸体,可以多拿一个红包,但一个红包里通常只有2块钱。”伍文韬抬起脚,指着脚底板说,“红包还得放在脚底板下,避邪。”
为了挣钱,那时候,伍文韬早上做群演,晚上还要推着小车帮妈妈卖饺子。一路从群演,做到群特(特约群演,工资较高,一天约五六百元),再做到群头,副导演,制片,然后开了自己的影视公司。
冯阿姨说,如果儿子继续当群演,不会有什么发展。她也表示,也许电影上映后,真的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来横店,追演员梦。
即使《我是路人甲》火了,横漂现状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即使《我是路人甲》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每个“横漂”都能遇到尔冬升。
伍文韬告诉快报,所有“横漂”都知道,尔导的剧组待遇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徐克导演的剧组,“我接触过的和合作过的导演中,香港导演比内地大多数导演都要好很多,至少他们懂得尊重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群演。”
梁朝伟在那篇影评中说“电影里那个叫万国鹏的男孩,和当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样的境遇。”幸运的万国鹏很感谢尔冬升,他告诉快报,在《我是路人甲》剧组,所有的群演,无论有台词的还是当背景板的,都不用蹲在地上捧着饭盒吃饭,不只如此,剧组还会变着花样做盒饭,而且肯定让吃饱。他特别提到,“尔导的剧组是给桌椅吃饭的,场务会累一些,因为每天饭前搬桌椅去现场。”
说起来“港片北上”也有些年了,香港电影人为大陆市场带来了专业分工和类型制作,与此,也带来了浮躁、迎合的制作态度。如今看香港导演之于大陆影坛,似乎也就是“毁誉参半”四个字。
曾经的“香港电影”的骄傲,在如今票房和吐槽齐飞的氛围里,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香港导演们,正在成为大陆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无论是老一辈的徐克、王晶、成龙们,又或者是新生代的郑保瑞、梁乐民、陆剑青们。欣欣向荣的大陆电影市场,这批港导们不止于分一杯羹,更可以说就是市场的主导者。
在这一批资深的香港导演里,尔冬升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从监制《窃听风云》进入内地起,尔冬升式的制作就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中等规模的资本投入,中等规模的类型市场,较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回报。
从《新宿事件》、《门徒》,到今次的《我是路人甲》,又或者追朔到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一路看下来,你不难发现大导演尔冬升的创作偏爱,他喜欢纪实风格,喜欢言之有物的社会题材,而他在现实之外又更注意题材的娱乐性。
这是一种契合现实,又颇理想化的做法。一方面尔冬升会积累大量的真实素材,极其在意题材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尊重类型电影的市场规律,注意娱乐性。《我是路人甲》就是这种现实与娱乐的二合一,这部电影的起点是大量真实的横漂故事,而终点则是娱乐化的呈现方式。
什么意思?《我是路人甲》不是一部简单的搞笑片,全素人阵容和真实故事的野心都不止于此。与此,你也不要期望它是一部严肃乃至无趣纪录片,它有着足够的娱乐成分。
《我是路人甲》的特别,不止如此。这部电影不只属于尔冬升,但更属于万国鹏、王婷、沈凯和覃培生们。尔冬升在分享会上曾说,这部戏的筹拍期间,他一直在纠结。纠结的是一部电影带给这些路人甲们,是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甚或消费他们的人生以至于给他们带来伤害。
《我是路人甲》就是这种纠结的结果,在片中有大量的真实故事,这一群路人甲演员们都是在扮演自己。他们不需要精湛的演技,因为真实本身就有着更撼动的力量。在我看来,这就是尔冬升的诚意,更是一种善良,他的电影里只有一个沈凯,还是被他自己扮演的导演骂疯了。万国鹏们的真实人生固然不似电影里那么美好,但电影一如路人甲们的理想,它本来就是造梦的啊。尔冬升说这部戏他拿了养老金去拍,这种算计之外的热爱,和路人甲们并无二致。
正,我喜欢万国鹏在爱情戏里那些笨拙的肢体语言,也喜欢总是在说教的覃培生,那些在大排档里热烈讨论出路的家伙们。女主角王婷是很久没看到的美,在如今的电影银幕上不缺好看,但那种自然、舒服简直令人着迷。
尽管演技不佳,但每个人都有着额外的魅力,他们和尔冬升一样都沾染了“梦想”的奢侈光彩。这批真实的演员们,也许无法通过成功证明自己,但一如覃培生的答案我已经成功了。
我可是拼尽全力,在做一名路人甲啊!
你看,当我们对香港电影屡屡绝望之后,总会有一个尔冬升出来。如果说徐克、王晶们示范了香港人的商业嗅觉和无敌适应,那么尔冬升和他的《我是路人甲》,就为我们展示了香港导演的另一面,那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
有多好只有你自己去看了才会知道,他人的任何评价都取代不了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且当你看了别人的评价之后,内心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影响自己真实的判断,所以哥们儿,不要偷懒,自个儿慢慢去体会吧。
2012年初,《大魔术师》上映。之后的三年里,我和尔冬升各忙各的,几乎再没见过面。
这三年中,我听说这位老友跑去横店拍了一部和群众演员有关的电影,叫作《我是路人甲》。当时最令我感到好奇的,其实不是他为什么要去拍路人甲,而是他要怎么拍。这个一出道就当男主角,才貌双全又很任性的大个子,他从来都没做过路人甲,他要怎么去拍出路人甲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近突然找到我,说要请我看电影。于是,我有幸提前看到了那部传说中的《我是路人甲》。
这是一次很意外的观影经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会想到“舒服”。对,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舒服最清新的一部片,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型,有传递信息,会让人思考,无论笑或哭都发自内心,毫不勉强。
尔冬升好像变了,变成熟了。
我想他听到这句话可能不一定很开心。
时光流转回2001年,那一年,我去横店拍《英雄》。
那是我第一次去横店,当时天气转凉,还没有那么多人,我每天踩着单车去片场,收工之后也会骑车到处转转,无聊时还会买些烟花,然后找个空旷的地方放一放。横店的夜晚很静,放烟花的时候会吓到一些乡亲大叫,我躲起来偷笑,假装与我无关。
那年的11月19号,新闻说晚上会有狮子座流星雨。半夜收工后,我拖着导演还有组里的人跑去片场的楼顶很兴奋地等着。突然,一颗流星划过,然后,又一颗。起初我们都会开心地欢呼,接下来就被越来越多的流星吓到,每个人都不再说话。
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我隐约地听到了“咻咻”的声音,起初我有些奇怪那是什么声音,后来随着“咻”的一声,又一颗流星划过头顶,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流星划过天空的声音。
在那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流星也会有声音,城市里太嘈杂,人人都很忙,没时间听流星说话。
因为那场流星雨,我至今对横店都留有很美好的印象。
时光流转回30年前,当时的我还在卖家用电器,生活无风无浪。那时候我对未来的唯一设想就是,如果没意外的话,大概会一直升职到销售经理吧。
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但偶尔会觉得,这似乎不是我要的生活,至于我到底要什么,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
多亏一位老友,那段时间一直给我洗脑,每天给我画各种光怪陆离的蓝图,劝我放弃工作和他一起去考艺员训练班,我被他说动,于是迈出了那一步。
我很感谢那位老友,但我妈当时很生气,因为她觉得这个叫周星驰的家伙害他儿子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去上什么前途未卜的培训班,我至今都记得她当时对我说的那句话“衰仔!我一块钱都不会给你!”
她真的是讲得出就做得到,在艺员训练班的那一年,是我靠自己之前的积蓄撑下来的。那一年,我每天出门只带十块钱,走路去上课。如果不小心起晚了,十块钱就要交给的士司机,那天便只能捱饿。
我很怀疑我有没有对尔冬升讲过那段经历,因为,电影里那个叫万国鹏的男孩,和当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样的境遇。不单是他,戏里的每一个路人甲,从初入行时的不知所措,到演戏时的每一次用力过猛,都会让我忍不住笑出声,就好像看到30年前的自己。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带着明确的目标去了横店,而我是在进入训练班之后,才发现这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要成为一名演员,不是明星,不是影帝,就只是演员。
“演员”这个词对我而言分量太重。2013年,我在L.A工作的时候接触到一些“临时演员”,他们平时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的是侍应,有的是清洁工,但当你问他们是做什么的时候,他们还是会说“我是个演员。”
我相信,能说出“我是演员”这句话的人,对演戏一定是有热情的。对我来说,演员的工作就是无条件把戏做好,无关其他。
这些年来,经常有人问我,如果不做演员会做什么?我至今都想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会做别的,从我入行那天起,就有一个强烈的执念伴随我,就是不管我的角色是什么,戏份有多少,哪怕只给我一秒钟的镜头,我也要想办法让你在这一秒钟内记住我。
为了实现这个执念,我努力练习了很久,很难说这个执念就是我最初的“梦想”,但我要对得住“演员”这两个字,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在片场的时候,我会常常忘记我是梁朝伟,因为我只记得那个执念,到今天也是这样。
回到眼前。我最近在家里看了很多日本电影,尤其是染谷将太主演的几部电影我很喜欢。看《我是路人甲》的时候,也好几次有种错觉,那个叫万国鹏的男孩和染谷将太有些相似,懵懂的样子在无形中化解了故事本身的压力,令到观影过程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是的,《我是路人甲》这故事本身并不轻松,主演亦都是陌生稚嫩的面孔,但尔冬升太聪明,他很清楚,要完成这个题材,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真正的路人甲来演。对演员抱持着清楚的认知和无比信任的态度,是他自《癫佬正传》开始树立起来的风格,我一直记得他看演员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就是在说对,我没看错,你就是这样的人。
这感觉有时候很讨厌,但他偏偏总是对的。
戏里,年轻的路人甲们在探讨何为成功,我看的时候也在思考。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获奖无数,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过程。有梦想有目标是好事,但如果只看到目标,就很容易忽略过程,就像跑步一样,你一心想跑到终点,就会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
所以,我们有时不懂珍惜,有时自视过高,有时怨天尤人,其实说到底,都是放不下自我。很多心中不平都因为放不下,当我们学会放下,往往会获得更多。
梦想,不仅仅是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所以,结果是什么,也没那么重要了。
在大多数人看来,路人甲只是路人甲,就像偶尔擦过夜空的流星,不会一直停留在你的生命里。
,即使微弱如流星,也会有它的轨迹,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借着划过夜空的那一秒钟,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声音,希望被有心的人听到。
我想,路人甲也是一样,在默默坚持了那么久之后,终于遇到了那个叫尔冬升的人。
这一次,希望有更多人听见流星的声音,哪怕只有一秒。
2015年5月24日,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