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剧情介绍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
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
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
扩展资料
《金陵十三钗》角色介绍
1,李教官
是一名中国军人,也是一个枪法高超的狙击手。率领十几名士兵,拼死守护着南京城。李军官在被敌军包围并且负伤的情况下,与日本士兵同归于尽,死于炸药之下。
2,长谷川大佐
日军中的一名高级军官,要求女学生去日军庆功会表演。
3,孟先生
孟书娟的爸爸,因为为日军作翻译,被南京人骂做汉奸。但他还冒着生命的危险,跟日军求来了通行证,帮助约翰和女儿一行人成功逃离南京,但自己死于日军的枪下。
《金陵十三钗》幕后花絮
1,影片将代表中国角逐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前导演张艺谋的影片曾被三次提名奥斯卡,其中包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
2,《金陵十三钗》获第69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已经是张艺谋的影片第五次获得金球奖提名,之前四次分别是《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和《十面埋伏》。
3,贝尔的角色被做了巨大改动,并不是原著中的神父。
4,据张伟平在采访中透露,剧组曾为贝尔找了一个土耳其裔替身,但拍完三场戏之后,贝尔就忍无可忍了,表示还是自己亲自上阵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陵十三钗
当年轰动一时的“金陵十三钗”,唯一逃脱日军屈辱的幸存者玉墨,后来怎样?
中国诞生至今,辉煌过也衰败过,不过如今的我们依然屹立于此,打不死我们的终使我们坚强,近代中国历史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应该就是日本侵华战争了,日本人对我们前辈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电影《金陵十三钗》可以说非常真实的刻画了当时日军对我们中国普通百姓的残忍行径,十三个风尘女子,只有玉墨一人存活,她后来如何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描述了在1937年的时候,日军侵占中国南京的残忍画面,可以说很大程度的还原了当时的真实场景,街上到处都是尸体,而我们的十三个主角都是风尘女子,为了保护学生不被日军侮辱,她们就主动假扮成学生,代替这些女学生入虎口。
电影的,导演不想让观众们看到这些女子被日军残忍对待的画面,在最恰当的地方选择了结束,不过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这十三个女子,只有赵玉墨存活了下来,当时被送到日本人手中的她们,有几个女孩当场就反抗了日军,从而被残忍杀害,剩下的被送到了慰安所,在几年内也因为各种病去世了,只有赵玉墨一人存活。
赵玉墨存活也是因为她长相出众,被日军的高级军官占有,她的待遇相对来说就好一些,抗战胜利,她也被救了出来,并且在国际军事法庭中指认日本人当年的罪行,她痛苦的一生才由此结束,也由此开始,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刚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金陵十三钗》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
扩展资料
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张艺谋认为这个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张艺谋也希望采用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所以影片与原著相比,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片中也增加了不少的战争场面,但没有太过强调的大场面,希望用战争场面的细节来打动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