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邓华为什么不是大将(为什么志愿军副司令是邓

  • 生活知识
  • 2023-05-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为什么志愿军副司令是邓华,而不是军事才能更强的一众元帅,大将

元帅十个,大将十个。能打仗(华北军区聂帅解放战争比较弱)、有战功、带过大部队、还能出征的(徐向前、徐海东养病,朱总司令不可能去),只有彭德怀、林彪、粟裕、陈赓等几个人。林彪是第一人选,很能打,还带过100万人的超大兵团,而且东北部队他熟悉,但他在政治局会议上就反对出兵;粟裕是第二人选,带过60万人的超大兵团,特别能打劣势仗,但脑袋里有弹片,头疼,无法出征;陈赓毕竟只带过十多万人的四兵团。邓华,因为志愿军司令部是四野十三兵团司令部改编的,这个人很有才华,是个优秀的参谋长,所以调过去做副司令员,给彭总做好副手,彭总不在的时候,他自然是代司令、司令员了。

抗美援朝邓华是第二把手,陈赓只是一位兵团司令,封将的时候陈赓是大将,邓华是上将,为什么

陈赓解放战争就是二野副司令员了,邓华是兵团司令,所以导致邓华是上将。

  1.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2.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3.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4. 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5.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四野实力最强,谁是林总的左膀右臂和“五虎上将”

作者相忘于江湖

如果要问我军五大战略集团,哪一个野战军实力最强? 恐怕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林总和他的第四野战军——

相较于彭总一野仅10几万人,二野征战不止消耗大,三野是山东剩下的八路军和华中的新四军,唯有四野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抗战胜利以后,抢占东北的人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兵强将

山东八路军6万余人都是各分区的精华,华中新四军只去了一个师,但超过3.5万,冀察热辽有近水楼台的便利,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输出排级以上干部100多个团的架子。

正因为群英荟萃,1955年授衔时四野的开国将帅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元帅有林、罗,大将有黄克诚、谭政、萧劲光,上将19人占总数57人三分之一,中将57人超总数157人三分之一,少将440人超总数1614人四分之一。全部519位,占总数1614人近三分之一。

四野是我军五大战略力量中兵力最为雄厚的野战军,要驾驭如此庞大的队伍,仅靠林总一人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力和战力超群的四野,谁是林总的“左膀右臂”和“五虎上将”呢?

在东北战场,林总得力的“左膀”是罗荣桓。

第四野战军是1949年1月全军整编后的番号,在此之前先后经历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以及东北野战军三个阶段。罗荣桓是东北战场上和林总搭档合作时间最早的高级将领。

罗荣桓比林总年长5岁,毕业于青岛大学、武昌中山大学,是红军少有的大学生。

林、罗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0年8月,林总出任红4军军长,主席给他配的代政委就是罗荣桓。两人一起经历过攻打长沙的挫折,也一起分享过活捉张辉瓒的喜悦。林总升任军团长后,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后调离一军团。湘江战役后回归,任政治部副主任。

全面抗战开始后,林总任八路军115师师长,罗荣桓是政训处主任。

1938年3月,林总意外负伤回后方疗养,罗荣桓和陈光代师长挺进山东。林、罗从此天各一方,直到1945年底在沈阳相会。罗荣桓是东北我军的关键一环,兼有招兵、练兵、政工等多项职能。在原则问题上,罗荣桓从来不会退让。

罗荣桓在大连、苏联休养期间,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的老人谭政主持工作。

=林总的“右臂”,是红4军时期的“护法”刘亚楼。

在林总任红4军军长时期,同为福建老乡的刘亚楼和杨成武是林总麾下的“左右臂”。红军时期,仅比林总小3岁的刘亚楼一直在林总麾下,林总23岁任军长,20岁的刘亚楼是营长。

长征时期,林总是红一军团军团长,刘亚楼是红2师政委,和师长陈光参加了湘江血战、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斗,尤其是指挥红4团飞夺泸定桥的奇迹斗,在军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抗战时期,刘亚楼有近6年在苏联度过,其间和林总一同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还分别参与了卫国战争,这无疑加深了两人的关系。刘亚楼回国后,林总亲自出迎,称他“一个人顶三个参谋长”。

刘亚楼之所以备受林总的喜爱,既有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因素,也有长期共事、留学苏联的原因,还有人才难得、惺惺相惜的作用。,在东北战场上配合默契、珠联璧合,更让两人情同兄弟。在四野众多名将中,参谋长刘亚楼是唯一自由出入林家大门的人。

在参谋长刘亚楼之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参谋处长苏静,也是林总的得力助手。

除了“左膀右臂”,谁能称得上是林总的“五虎上将”呢?

四野名将如云,但能称得上“五虎上将”的,应该具备几个条件第一,特别会打仗,战力爆表;第二,有大将风范,独当一面;第三,有勇有谋,善于出奇制胜;一个硬性条件,必须战绩彪炳。

四野战将很多,有的是政工干部,如黄克诚、肖华、周桓、赖传珠;有一部分从事后勤工作,如李聚奎、杨至成、周纯全、洪学智;有一些高开低走,如詹才芳、钟伟、贺晋年;还有的能打,但级别较低或崛起较晚,如梁兴初、吴克华、龙书金、丁盛。

盘点下来,真正符合“五虎上将”标准的只有这几位一纵(四野38军)李天佑,二纵(四野39军)刘震,三纵(四野40军)韩先楚,七纵(四野44军)邓华,八纵(四野45军)黄永胜。

李天佑是广西临桂人,14岁加入桂军,15岁参加了百色起义,16任特务连连长。19岁任团长,不满20岁任师长。抗战时期任团长、旅长,1939年赴苏就医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1944年春回延安。

在东北战场,李天佑参三战四平、四战四平,攻克天津、挺近中南后和张云逸主军广西。

刘震和韩先楚都出自鄂豫皖红25军,率先长征到达陕北。

红25军为主力红军在陕北落脚立下了旷世奇功,而刘震和韩先楚是红25军长征胜利的关键将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二纵、三纵也是最早成立的主力纵队,也是两个最能打的纵队。

红25军时期,刘震和韩先楚同在陈先瑞的班。抗战时期,刘震随黄克诚南下华中,任新四军3师7旅旅长,抗战胜利后转战东北。刘震的二纵一直是林总最放心的主力,歼敌数量位居各纵队之首。

与刘震的顺风顺水不同,抗战时期韩先楚有些高开低走。

红军改编后,韩先楚任115师689团团长,随129师转战太行。1941年,离开一线回延安学习。抗战胜利后,韩先楚被分配到三师,被黄克诚婉拒,转而出任四纵副司令,给罗舜初当副手。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用在韩先楚身上最贴切不过。

这位来自第一将军县的红脸汉子,最大优势就是能打、会打、敢打,初战鞍(山)海(城),激战新开岭,奔袭威远堡,再战梅河口,韩先楚用自己的表现实现逆袭,三纵被廖耀湘誉为“旋风部队”。

与刘震、韩先楚“哥俩好”相比,邓华和黄永胜则不对付。

邓华出生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长期担任政工干部,但打仗也不含糊。而黄永胜则是放牛娃出身的“二杆子”。所以,两人在红36师搭档并不顺畅,后来缩编后分到了两个团。

抗战初期,两人又就分派到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黄永胜是团长,邓华是副团长兼政训处主任,可是两人还是拧不到一块。,总部调老成的杨得志任团长,黄永胜到独立团给杨成武当副手。邓华则和宋时轮带着第四纵队到冀东、雁门,独立发展游击区。

在东北战场,邓华把辽吉部队打磨成七纵,黄永胜把冀热辽部队整合为八纵。

这两个纵队比起五大主力纵队来说略有逊色,但实力也很强。辽沈战役发起后,林总把黄永胜调任六纵司令员,发挥他打仗的长处。而前任洪学智则被调到后方军校,培养急需的指挥员。

抗美援朝爆发后,在林总的建议下,邓华带着十五兵团的班子空降十三兵团,和黄永胜互换。

后来,邓华的发展步步为营,接替彭总出任志愿军司令员,是“五虎上将”最风光的一位。 而最能打的韩先楚则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在三八线让美韩联军好好领教了“旋风司令”的厉害。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许世友和邓华是军事家吗

不是。我们认定的新中国36位军事家,在1955年评军衔时健在的,最低是大将。还有等同于元帅和大将的邓 小 平 和李 先 念。许 世 友和邓 华两个上将还没资格称为军事家。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提起来抗美援朝美国人也是服气的,特别是上甘岭战役让美国现在也搞不明白,当时的志愿军是怎样坚守住的。抗美援朝的胜利对当时新生的中国来说意义极大,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当时来看这都是值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后于五任司令员入朝指挥作战(含代理),那么这五位将军被授予 了什么军衔?

第一任彭德怀元帅

任职时间 1950年 10月 8日——1954年9月 4日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当时他力排众议支持伟人的决定,愿意带兵入朝鲜、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身率部奔赴朝鲜作战。在接下的三年里,他指挥几十万志愿军,在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和联合国军多次作战,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实现了朝鲜的军事停战。“联合国军”的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说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

后来彭德怀调回国内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二任陈庚大将

任职时间 1952年 4月 7日——1952年6月10日

这个时间段内彭德怀元帅依然是司令员,陈庚只是代司令员,陈庚在1951年从越南回国后才奔赴的朝鲜前线,1952年4月,司令员彭德怀因病需要回国治疗,陈庚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 ,在陈庚的指挥下,志愿军一个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阵地防御体系已在全线基本构成。这些工事,有的近抵敌军几十米,既保障了攻击突然性,又使表面野战工事被占领,仍能坚持坑道配合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坑道工事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的效用,在上甘岭战役中得到雄辩地证明。在43天的争夺战中,6万美军在伤亡25500人,损失飞机300架,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后,仅仅占领了志愿军两个班的前沿阵地。坑道工事在扭转战局和稳定战线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1952年6月,陈庚,奉调回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1955年陈庚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三任邓华上将

任职时间 1952年 6月11日——1954年 9月 4日

1954年 9月 5日——1954年10月30日

陈庚大将奉命回国筹办哈军工的时间是在1952年6月10日,在第二天邓华就被任命为代理司令员,这一代理职务一直到1954年9月4日,然后彭德怀已经在国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卸任志愿军司令职务所以邓华担任了志愿军的正式司令员。他是一个全程参加抗美援朝的将军,曾经准确预言了美军在仁川登陆。邓华回国被中央任命东北军区(即后来的沈阳军区)党委书记,并准备接任军区令员。1952年10月,邓华出任解放军副总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四任杨得志上将

任职时间1954年 10月31日——1955年 4月28日

邓华回国后由杨得志接任司令员,1951年2月,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作为第三批参战部队,分四路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第一线。入朝后,第十九兵团作为右翼突击集团参加了1951年4月22日开始的第五次战役。经过50多天的浴血奋战,中朝军队粉碎了敌人在志愿军侧后登陆、夹击志愿军的战略企图,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并于不久接受了停战谈判。杨得志创造朝鲜战场的“地道战”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挖的坑道长1250公里,各种堑壕、交通壕长达6240公里,修了20万多个地堡。经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的斗争,形成了横贯朝鲜半岛230公里, 20至30公里纵深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毛主席也甚为赞赏。

1954年,杨得志奉命回国,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并兼任该系主任,毕业后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第五任杨勇上将

任职时间1955年 4月29日 ——1958年10月

‍1953年4月,杨勇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参战,在三八线金城北侧担任防御。1953年7月13日深夜10点,杨勇一声令下,志愿军炮兵1000门大炮一起怒吼,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在大雨中燃烧起来。炮火刚刚延伸,二十兵团的3个突击集团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向韩国军队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开始突击。

该役二十兵团共歼敌52783人,超过预定计划的5倍。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1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以及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一战,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

1954年4月任命杨勇为志愿军司令员兼党委第一书记。1958年10月28日,杨勇随着最有一批志愿军战士回国。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些将帅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特别是他们在抗美援朝之中,指挥部队和几乎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作战,而且还取得了的胜利,给我国打出来多年的和平,这一点值得后世铭记。

四大野战军将帅分布表,四大野战军成立

1955年,新中国在中南海举行陆海空三军第一次全国大授衔,盛况空前,世界瞩目。按照标准,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司令员一般能授上将,比如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等。特殊的甚至可授大将,比如陈赓、许光达、萧劲光等,而一军之长一般会授中将,也有少将,比如第49军的军长钟伟就是少将。

也有上将。军长授上将,已经打破了常规,情况也不多。全国四大野战军加上各军区部队,总共70个军,能授上将的军长并不多见,而且分布极其不均匀,且来分析一下。

第一野战军有3位军长授上将,2位独臂

第一野战军前身是西北野战军,有7个主力纵队,改编成7个主力军,只有3位军长授上将,其他的或者是中将,比如第6军的军长罗元发和第8军的军长姚喆,或者没有军衔,比如第4军的军长王世泰,还有一位大将,那就是第3军的军长许光达了。

(两大独臂上将,彭绍辉和贺炳炎)

3位授上将的军长都是谁呢?

第1军军长贺炳炎,天下第一军的军长啊,焉能不授上将?贺炳炎是贺龙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将领,红军时期的主力师长,八路军时期的主力团长,虽然后来职务提升得慢,授上将绝对没有问题。

第2军军长王震,大名鼎鼎的王胡子,开垦南泥湾时期359旅的旅长。其实军长只是王震的兼职,他的更高职务是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所以他这个上将,参考的职位不是军长,而是兵团级职务。

第7军军长彭绍辉,他的经历和贺炳炎非常相似,红军时期都是主力师长,八路军时期都很快当上了旅长,只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职务晋升比较慢,授上将也没有问题。

彭绍辉和贺炳炎是全军仅有的2位独臂上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各自失去了一只胳膊。可敬可叹!

第二野战军的军长中,无上将,王近山、周希汉都与上将无缘

第二野战军也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统领的刘邓大军,有11个主力军,这11位军长,有10位都是开国中将,还有一位仅仅是大校,他就是第16军的尹先炳。 第16军是杨勇第五兵团的主力王牌军,尹先炳战功赫赫,却因为个人生活问题,错失中将。据说,尹先炳在非正式场合,从来不穿军装。

其他10位军长中,比如第10军的杜义德、第11军的曾绍山、第14军的李成芳、第17军的王秉璋、第18军的张国华、第19军的刘金轩和第58军的孔庆德。

张国华的故事最为传奇,他率兵入藏,被称为佛光将军,还和印度军队打过仗,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张国华向毛主席汇报胜利的经验,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受到毛主席的好评。

(鲍先志、王近山和曾绍山)

还有3位军长, 最亏的是第12军的王近山,打仗那么勇猛,战功赫赫,当过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还有陈赓的得意爱将第13军的周希汉,最终都与上将无缘。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1988年授上将。

第三野战军的军长,也没有一位上将

三野的情况和二野相似,军长没有1位上将,大部分都是中将,比如第20军的刘飞、第21军的滕海清、第23军的陶勇、第24军的王必成、第27军的聂凤智等等。

(王必成、粟裕、叶飞和陶勇)

也有少将,比如第29军的胡炳云、第30军的谢振华等等。而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军的军长则没有军衔,比如第33军的张克侠、第34军的何基沣和第35军的吴化文。

二野和三野的将领,要授上将,起码也得是兵团级才行,比如二野的两位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和杨勇都授上将,三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则全部都是开国上将。

四野的军长中,竟然有7位都授上将,居四大野战军之首

第四野战军的情况有所不同,居然有7位军长都授上将,是其他野战军望尘莫及的。

第38军的军长李天佑,开国上将,军长只是李天佑的兼职,他还是第13兵团的副司令员。万岁军的首任军长,李天佑授上将,那是没得说。

第39军的军长刘震,开国上将,军长只是刘震的兼职,他还是刘亚楼第14兵团的副司令员。从第二纵队司令员,到第39军军长,刘震打满解放战争,必须上将。

(刘震、韩先楚和陈先瑞)

第40军的军长韩先楚,开国上将,军长也只是他的兼职,韩先楚还是第十二兵团的副司令员。解放海南岛的大功臣,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之一,韩先楚必须上将。

第43军的军长洪学智,开国上将,他也是以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兼任军长的,洪学智作为志愿军最初的三位副司令员之一,授上将也是当之无愧。

第44军的军长邓华,开国上将,这个就更没有问题了,因为邓华不久就被提拔为第十五兵团司令员,由军级,直接到兵团级,邓华也是越级提拔的东北战场名将。

第45军比较特殊,前后两位军长都是开国上将,一位是黄永胜,是第十四兵团副司令员,黄永胜之后,是陈伯钧,担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他们两位是秋收起义的老战友,必须上将。

为什么这7位军长都被授上将呢? 第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军长只是兼职,他们都是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四野的军都比较壮,基本上都有五六万人,相当于一野二野一个兵团的兵力。

(邓华、黄永胜)

第三,四野的战功最大,战线最长,独立解放了东北,又进军华北,成为平津战役的主力军,然后南下打垮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一直打到了海南岛,半个中国都是他们解放的。战功大,将领的军衔自然就水涨船高,这是不容置疑的。战功决定军衔。

华北军区的军长也有1位上将

除了四大野战军,还有聂荣臻领导的华北军区。华北军区有3个兵团9个主力军,军长大部分都是中将,只有一位上将,他就是第60军的军长王新亭。王新亭在不久后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建国后当过副总参谋长。

5501955年属于邓华是大将还是上将

上将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最早提交的大将预授22人名单中,邓华是名列其中的,可见,在组织上的盖棺定论中,邓华的位置在上将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