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老婆叫马丽娟,回族,1965年10月28日出生于内蒙赤峰市红山区,辽宁戏曲学校青年教师,与赵本山育有一儿一女。
自从赵本山上了春晚之后,在老家的妻子葛淑珍就没有见过他。
这天下午赵本山毫无征兆地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一纸离婚协议。
“淑珍,咱们离婚吧。”
怕葛淑珍接受不了又哭又闹,他还找来了叔叔婶婶。
这句话说出口后三个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葛淑珍的身上。
“儿子女儿都得跟我,其余的我什么都不要。”
葛淑珍平静得像一汪湖水,让身旁的三人感到发冷。
现实中有不少男人一旦飞黄腾达了之后,
就会将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糟糠之妻一脚踢开,
转身再另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
这样的事在普通人身上都很常见更别说在深不见底的 娱乐 圈。
可以称之为小品界的元老的赵本山自从退出舞台,
这么些年他和他徒弟儿女之间的事可真不少。
儿子女儿在人生大事上不让他省心,就连几个徒弟也陆续跟他闹翻。
先是小沈阳、王小利又到后来的张玉娇,
赵本山虽说不上台表演,关于他的新闻从来就没平息过。
作为师傅和徒弟这里面本来就真真假假掺杂不清,
在是非黑白上分不清楚,可是有一件事,赵本山无论如何都抵赖不了。
那就是赵本山在刚有一些名气时抛弃了自己的发妻,葛淑珍。
她在赵本山又穷又苦的时候嫁给他,照顾他的衣食住行,为他生养儿女。
可是在赵本山登上春晚名声大噪的时候,向她提出了离婚。
这中间没有什么隐情,只不过是赵本山不再需要她这个“保姆”。
按照常理来说被抛弃的女人以后会过得十分艰苦,让人同情,
可是葛淑珍在离婚后硬是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百万富婆。
如今距离她和赵本山离婚已经过去了30个年头,
赵本山在离婚的第二年就另娶他人,
而葛淑珍这30年间抚 育儿 女,打拼事业,一直处于单身状态。
葛淑珍不是什么新时代受过教育的独立女性,
在她嫁给赵本山时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小妹。
赵本山和葛淑珍都出身农村,他们都有着相同的遭遇。
赵本山6岁时母亲就不幸病逝,父亲也不知什么原因被发配到边荒。
他就只好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可是爷爷年纪大了不久后便离世。
赵本山就像颗皮球一样被来回传递,下一个接手的是他的叔叔。
叔叔是个盲人,但却精通二胡、唢呐、三弦这样的民间乐器,
靠着在路边摆摊卖艺赚钱生活。
赵本山来到了叔叔这就要跟着他学手艺,保证长大了饿不死。
叔叔是又给他当爹又给他当师父,
卖艺谋生虽不能顿顿吃饱,也能一顿饥一顿饱地凑活过。
赵本山就这样慢慢长大,一转眼就到了该成家的年纪。
因为在叔叔那学到了一些技艺,赵本山便不愿意下地干活。
不种田就没粮食吃,卖艺赚来的微薄收入仅够他吃个半饱,
跟着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混上两毛钱,根本没有钱娶媳妇。
再加上营养不良,赵本山从小就面黄肌瘦,拖着一副干瘪的小身板。
现在的他要钱没钱要长相没长相,不务正业的样子就像一个“二流子”,
所以村里的小姑娘没人愿意跟着他。
1979年他都已经22岁,再拖几年年纪大了就更不好找。
他的叔叔也算是他的半个爹,找人给他说了门亲事。
这门亲事就是邻村的姑娘葛淑珍,今年19岁刚好到了结婚的年龄。
葛淑珍也命苦,父母早亡,作为家里的女孩她从小就精通各种家务事。
怎么看都是和赵本山门当户对而且人又贤惠,是结婚的不错人选。
在媒人的安排下他们两人见了面。
葛淑珍对男方没有什么要求,觉得赵本山人不坏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并且不要婚礼不要彩礼,什么都不要。
而赵本山本来就不想来相亲,他觉得自己是艺术工作者,
将来要找一个有文化懂艺术的女人做老婆。
可是低头看看自己穿得破烂的样子,想想自己家里的破烂光景,
又觉得有女人愿意嫁给他就不错了。
于是就在赵本山不断地矛盾中,他们结婚了。
与其说是结婚,不如说是葛淑珍搬来赵本山家生活。
因为结婚当天,没有任何仪式,
甚至是葛淑珍自己从家里走了几十里地才来到赵本山家。
他们结婚唯一的新物件就是叔叔家的婶婶用几斤棉花套的一床新被褥。
葛淑珍第一次来到赵本山家里时就被眼前的破烂景象震了一下。
虽然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禁不住视觉上的冲击。
一间不大的小院里长满了荒草,只有每天走的地方被踩出一条小路。
昏暗的灯光下屋子里脏乱不堪,床上的棉被黑得发亮,
并且破了好几个洞露出里面的棉絮。
糊窗户的报纸破了,被风吹得哗哗响。
赵本山看看自己家也觉得不好意思,连忙跟她解释。
可是葛淑珍没有嫌弃,她看着赵本山说
“以后你就是俺男人,家里的这些活都交给俺来做。”
说罢她就放下行李,撸起袖子开始打扫卫生。
果然像媒婆说的一样,葛淑珍是个精通家务活的好手。
赵本山看着她里里外外走了十几趟,再进屋时已经变了一副样子。
床上放上了新套的大红棉被,桌子地面干净整洁,
终于有了一点新婚的样子。
赵本山也对葛淑珍刮目相看,他觉得自己也许找对了人。
就这样这对小两口就开始了他们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像所有的小夫妻一样,葛淑珍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情,
赵本山就在外奔走继续发展他的“艺术事业”。
有了葛淑珍这个后勤保障,这个家被他们过得越来越好。
到了年底,这个家庭又添了一个小成员赵玉芳。
女儿的降生让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份温暖与幸福,
看着女儿在襁褓里的小手小脚,赵本山第一次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后来赵本山就不停留在在县城混饭吃,他要往更高的地方爬。
没有机会就去寻找机会,
从小练就了一副油嘴滑舌的赵本山来到铁岭艺术馆,
一来二去和馆长李忠堂混了个相熟。
冥冥中赵本山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
1982年李忠堂馆长为了文艺晚会亲自写了一个小品剧本,名叫《摔三弦》。
小品里面有一个弹三弦的盲人角色,
因为演盲人有难度馆长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个角色就好像是为赵本山量身定制的一般,
他从小跟着盲人叔叔学弹三弦,没有人比他更懂盲人该怎么演。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日混在馆长旁边的赵本山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跟馆长毛遂自荐,当场给他演了瞎子是怎么生活的,
馆长都被他给逗笑了,于是这个角色就给了他。
有了这个机会,赵本山在观众面前大放异彩,
整个铁岭的父老乡亲们都知道铁岭出了个“天下第一瞎”赵本山。
一时间赵本山成了各地演出都争先邀请的香饽饽。
葛淑珍一直都很支持丈夫的事业,看到他有所成就她也很高兴。
他们也从农村的老房子搬到县城的楼房生活改善了不少。
也就是同一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儿女双全原本该是一件喜上加喜的事情,可是儿子的降生让这夫妇俩愁白了头。
原来儿子一出生就患有软骨症、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并且还是一个先天性失聪的孩子。
刚出生时就因体弱在医院的保温箱里呆了两个月,
接回家后夫妻俩更是小心再小心的呵护和照料,不敢出一点差池。
那时农村都说“取个贱名好养活”,于是赵本山就给儿子起名赵铁蛋。
看着只有巴掌大小的儿子,葛淑珍作为妈妈每天都以泪洗面。
赵本山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一些,为了给儿子看病他只能更努力。
1987年他又和潘长江等当地有名的演员合作,
名气也逐渐从铁岭蔓延到了整个辽宁。
最忙的那段时间赵本山一天就要演四五场小品。
要知道东北的小品喜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能像赵本山这样做到全省有名的,放到全国也是数一数二。
在当时姜昆是相声界的名嘴,
1987年他的《虎口遐想》在春晚舞台上一炮而红。
可是当姜昆来到辽宁演出时,用尽了招数也没让观众笑两声。
他百思不得其解问观众才得知在辽宁有一个赵本山。
1989年赵本山收到了央视春晚的邀约,
于是他就带着几经打磨的小品《相亲》去了北京。
春晚演出需要提前几个月进行排练,
这就意味着赵本山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回家。
平常在辽宁演出赵本山就经常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
葛淑珍虽然心里难受嘴上从不抱怨,
独自在家照顾上学的女儿的生病的儿子。
在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赵本山和黄丽娟给全国观众带来了小品《相亲》。
这是赵本山第一次站上这么大的舞台,面对全国的观众表演。
诙谐有趣的故事配上赵本山搞怪的演绎,一晚上就火遍了全国上下。
刹那间赵本山从铁岭的红人成了全国的红人。
各种晚会邀请蜂拥而至,赵本山没有回家就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赵本山有一瞬间忘记了自己还有妻儿在等他。
他不提外面的人也不知道,赵本山还有个老婆。
面对丈夫的突然爆火,葛淑珍没有半点骄傲和炫耀。
她觉得那是丈夫的荣耀,是靠他的双手拿到的荣耀,
跟她这个妻子没有关系,她还是原来那个本本分分的农民。
丈夫飞黄腾达带来的差距反而让葛淑珍心生疏离。
自从赵本山火了之后他们夫妻两人几乎半年才见一次面,
这样长期的分居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果然在1991年赵本山就跟葛淑珍提出了离婚。
发达了看不上葛淑珍了是赵本山离婚的根本原因。
没说之前赵本山还担心葛淑珍会不会哭闹,
可是当他说出离婚两个字的时候,葛淑珍平静的像一汪湖水。
她仿佛早就知道赵本山要说什么。
在他说完离婚的下一句葛淑珍就接着说
“儿子女儿都得跟我,我不要你的一分钱。”
赵本山还是有些良心,念在葛淑珍为他操劳了这么多年的份上,
给她留下了25万现金和一套车房,算是净身出户。
一年后赵本山和辽宁戏剧学院的老师马丽娟结婚。
马丽娟比赵本山小8岁,是一名才貌出众的艺术学者。
而葛淑珍就带着赵本山给她的钱和一对儿女一起生活。
二十多万在那是是笔巨款,葛淑珍越不愿意坐吃山空,
女儿上学,儿子看病都需要这笔钱。
身为农民却早就离开了土地,葛淑珍只能进城打工赚钱。
没有相貌没有学历的葛淑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粗活,
终于她在一家火锅店里找到了一份刷碗的工作。
即便女儿坚决反对,葛淑珍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因为她眼光看得长远,在刷碗的还能跟厨师学几样拿手菜。
那时葛淑珍一个月能挣150块钱,她就用这150块钱生活,
无论生活多么拮据,存款都只能给儿子买药。
看到爸爸再婚女儿也忍不住劝妈妈,让她也为自己的婚姻考虑考虑。
葛淑珍对女儿说“我有你和你弟弟就够了!”
可是1994年葛淑珍的儿子赵铁蛋因心脏病永远离开了她。
赵铁蛋不仅是葛淑珍生活的动力也是姐姐赵玉芳的期盼,
他这一走带走了两个女人世界里的光。
葛淑珍生病在家休息了几个月才渐渐走出丧子之痛。
她不想让自己闲下来就接着出去找工作,
那段时间她先后干过营业员、小商贩和钟点工。
没有了儿子葛淑珍就靠着一双手全心全意供女儿读书,
赵玉芳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于是便刻苦读书,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
毕业后赵玉芳找到了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葛淑珍唯一的女儿也有了好的着落,她便放下了这些年悬着的心。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她开始着手自己的事业,
其实早在她打第一份工时就考虑了她以后要做什么。
于是葛淑珍便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她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餐饮行业入手,
正好在小区附近有一家饭店转让,经过各方考量之后,
葛淑珍接手了这家名叫“味真香”的饭店。
之前在火锅店打工积累的经验让她“盘活”了这家饭店。
葛淑珍还把饭店重新装修了一下,吸引了不少新顾客前来就餐。
靠外表吸引新顾客,靠味道留下老顾客,
百十平的小饭店每天的顾客都络绎不绝,葛淑珍又雇了两名员工。
就这样这家饭店成了当地最火爆的饭店之一。
虽然饭店看上去生意火爆,葛淑珍走的时候薄利多销的路子,
一年下来其实手里也没攒几个钱。
2004年赵本山和辽宁艺术学院合办了本山学院,便把赵玉芳安排到了学校里。
赵玉芳看到爸爸有这个能力,又不想让妈妈在操劳饭店,
便跟妈妈说“我去求求爸爸让他在学校里给你安排一份清闲的工作吧?”
可是女儿话一说出口就被葛淑珍叫停,拒绝了女儿的好意。
她认真的跟女儿说
葛淑珍不想攀上任何人的高枝,她想要的会靠自己的双手挣出来。
之后她又钻研了饭店的发展,和厨师长商量之后,
葛淑珍决定改做快餐。
快餐相较于正式的午餐晚餐来说更加便捷,顾客群体也会更广。
从菜品上还是延续了饭店之前的实惠量多,
同样一份盒饭,葛淑珍的米饭比别人多,菜也比别人多。
果然在实行的第一天店里的盒饭就被抢购一空,
并且每一单都会有回头客,饭店的营业额也蹭蹭的往上涨。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葛淑珍早就靠自己赚了第一个一百万。
即使和赵本山这样的明星演员还是差距很大,
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能走到现在已经是一段传奇。
葛淑珍虽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学没有文化,
衡量一个人高低的标准完全不是学历。
葛淑珍一生要强,即使自己吃不上饭也不向别人索要东西。
她在赵本山最穷最苦的时候嫁给他,却又在他有名有势的时候离开他,
毫无疑问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赵本山靠的是站在风口扶摇直上的特殊天赋,
而葛淑珍就像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一个人,
她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苦付出才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离婚后的这30多年,她把女儿儿子看做自己生命的全部,
还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如今60多岁仍旧孑然一人。
她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女人不一定非要依靠男人才能活,
靠自己也能活得精彩。
赵本山这辈子只对不起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前妻。
赵本山的前妻葛淑珍是个传统的农村女人。
两人离婚后,她独自拉扯着一双儿女。
这些年,她当过洗碗工,摆过地摊,卖过盒饭,
也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可无论生活再苦再难,她都没想过找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的帮助,她也一律谢绝。
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女人有着自己的坚持,
她靠自己的双手迎来了别人的尊重,
也靠自己的双手挣下了百万的家产。
离开赵本山后,她的人生亦同样精彩。
01
葛淑珍19岁那年嫁给了赵本山。
两个人的命都不大好。
葛淑珍的父母早逝,她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生活。
如今哥哥姐姐早已成家,她便成了一个累赘。
急于成家的葛淑珍挑中了同样命运多舛的赵本山。
赵本山的母亲病逝,父亲带着姐姐远走他乡,只留他和爷爷相依为命。
17岁那年,赵本山踏上了曲艺这条道路。
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他这一举动无疑是“不务正业”。
没有哪家的好姑娘愿意嫁给他。
赵本山这一蹉跎就到了21岁。
直到通过相亲认识了不嫌弃他的葛淑珍。
结婚那天,葛淑珍穿着自己缝制的大花袄,
坐到了赵本山凑钱租的新房中,
两个苦命的人就此依偎成了一个家。
成家后,葛淑珍操劳起了整个家。
从小的经历养成了她吃苦能干的性格。
家里家外她都收拾的井井有条,
让赵本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继续打拼。
在夫妻俩的相互支撑下,这个家越来越像样。
1979年,葛淑珍生下了长女赵玉芳,
赵本山也在曲艺团获得了赏识,在舞台上逗着台下的观众直乐呵。
1982年对赵本山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他在第一届农村调演上跟崔凯和梁秀亮合作了场《摔三弦》,
他所饰演的盲人“张志”一炮而红,打响了名气。
本以为夫妻俩从此会苦尽甘来。
但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那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同年,葛淑珍生下了两人的儿子,赵铁蛋。
从出生起,铁蛋就是个聋哑人。
不仅如此,他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身体羸弱。
抱着来之不易的儿子,葛淑珍在病床上哭成了泪人。
夫妻俩谁也不舍得放弃这个孩子。
好在赵本山在铁岭渐渐打响了名气,
那时他跟潘长江搭档的《瞎子观灯》一天能有4、5场的演出。
他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妻子,
一头脑的扎进戏台子上,为儿子的医药费而打拼。
那几年,他跟潘长江混成了东三省最火的是两个“歪瓜裂枣”。
只要是两人的演出,基本都常常爆满。
慕名而来的人不在少数,连范伟都曾是两人的粉丝。
赵本山的舞台越来越大,他的视线也不再仅限于铁岭。
他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的天地。
赵本山越走越远,而葛淑珍却依旧困在村子里,整日围着儿女打转。
她以为她跟孩子就是赵本山的根,他不管走多远,都要回来的。
但根从来不是固定的。
在剧团他认识了辽宁戏曲学校的老师马丽娟。
马丽娟跟葛淑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她年轻貌美,学识渊博,
不管聊什么两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
有时候一个眼神双方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跟马丽娟在一起后他才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而葛淑珍,更像是他曾经搭伙过日子的苦命人。
可他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被人嫌弃的年轻人。
鲁豫问他第二段婚姻,“这回是自由恋爱?”
他告诉鲁豫, “这个应该是的,我俩没离婚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个媳妇。也不是说因为有了她才离婚,没有她也会离。”
就算没有马丽娟也会有王丽娟,赵丽娟。
他的心早已不在葛淑珍的身上,
外面那个绚丽多姿的世界不断催促着他的步伐,
让他跟妻子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割裂起来。
可是该怎么跟妻子开口,赵本山还没想好。
他自嘲自己是陈世美的二哥,
妻子在家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他却在外面跟别的女人走到了一起。
但即使再觉得自己不是东西,也不能阻挡他要离婚的念头。
跟妻子坦白的那天,他设想了很多个可能。
葛淑珍是个中国传统女性,
他想过妻子会承受不住崩溃大哭,
也想过妻子会不愿离婚对他破口大骂。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葛淑珍就像个游魂般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过了半晌她才哑着嗓子道,“你要离开就离开吧。”
出于愧疚,赵本山选择了净身离户,
他把房子、车子,还有身上25万的存款全留给了葛淑珍。
两人平静地从民政局出来。
从此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无论日子有多苦有多难,
葛淑珍都没有想过去找赵本山。
02
赵本山留下的钱不算少,
但儿子的并就像个无底洞,这点钱根本没办法将这个洞填上。
家里没了男人,葛淑珍就扛起了儿女的一片天。
为了不坐吃山空,葛淑珍开始外出打工。
她没什么文凭,也不会说话,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找了一圈只找到个火锅店洗碗工的工作。
火锅店洗碗又苦又累,全是油渍,
愿意干这份工作的人很少。
赵玉芳也不想妈妈干这么工作,
葛淑珍却摸摸女儿的头道,
“我去火锅店里打工,不仅能赚点儿钱贴补家用,更主要的是,我能跟厨师学做几个拿手菜。”
虽然离了婚,但葛淑珍并没有阻止过孩子跟父亲亲近。
看着女儿眼里的不服气,她表情严厉的告诫女儿,她在火锅店洗碗的事不允许告诉任何人。
第一个月,葛淑珍挣了150元,
这些钱她一分没动,全用来了给儿子治病。
她从不在乎自己过得苦不可,累不累。
因为再苦再累的日子她也熬过来了。
她只想两个孩子今后能好好地,
她挣得每一笔钱,都可能是儿子的救命钱。
在忙碌的工作中,她刻意的不去想过去的人过去的事,
但不想不代表不会听到。
1992年,在他们离婚的第二年,
赵本山终于如愿的跟马丽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赵玉芳在爸爸的安排下跟新妈妈见了面,
回来后她心疼的保住妈妈道,
“妈妈,爸爸又成家了,你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其实不止女儿,身边劝她趁着年轻再嫁的不在少数。
就连赵本山也曾劝过她,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但葛淑珍全部婉拒了。
一双儿女就是她人生的全部,
对于婚姻她早已没了向往和期待。
她只想关起门来一家人好好地,
但老天爷连这个机会都没留给她。
1994年冬天,外面寒风刺骨,像是一下子冷到了人的骨髓里。
乖乖待在家里的儿子突发心脏病去世,
葛淑珍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倒塌了一半。
她抱着女儿一度哭晕了过去。
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这么对她。
儿子下葬时,赵本山也来了。
这是夫妻俩离婚后第一次见面,
葛淑珍跪在灵堂前,消瘦的一阵风都能刮跑。
赵本山看着她心里也难受,
他问“当时为什么不找我呢?”
可是找他又能怎样呢?
两人都有了新的生活,又何必过多纠缠。
葛淑珍一语不发,眼泪像掉了线的珍珠,流个不停。
看着妈妈日渐憔悴的面容,赵玉芳怒喊道,
“找你有什么用?当初你离开的时候,想过我们吗?”
赵本山说不出话来,他有心补偿,葛淑珍却坚持不要。
从离婚那天起,两人就没了关系。
即使没有赵本山,她也会靠自己的孩子,
她不需要任何人所谓的同情。
儿子的去世对葛淑珍的打击格外的大。
即使从他出生那天起,她的心里就做好了准备,但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
只是可惜她从不是幸运的那一个。
葛淑珍恹恹地躺在床上,
儿子没了,她的精气神也没了。
她恨不得就这样随着儿子一块去了。
女儿的哭声又让她不舍得。
在她缠绵病榻的这段日子,女儿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看着懂事乖巧的女儿,葛淑珍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又怎么舍得让另一个孩子再承受这种痛苦。
病情稍有好转后,葛淑珍就不顾女儿的反对起了身,打算去城里重新找份工作。
起初她在杂货店当营业员,但工作干了没多久老板便去了外地,商店转让,她失了职。
后来她又学着别人摆起了地摊,批发了一堆货物却不会揽客吆喝,站了整整一天也才挣了两三块钱。
好不容易地摊有了些许起色,又遇到了市容执法人员的驱逐。
她还是干回了老本行,成了一家水饺店的勤杂工。
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元。
不管再苦再累,只要想到女儿,她便有了无尽的动力。
好在女儿也从未让她失望。
1999年,赵玉芳考入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苦了那么久的日子终于泛起了甜。
03
葛淑珍对这里没有太多的留恋。
女儿考到大连后,她就跟过去成了“陪读妈妈”。
女儿在学校读书,她在外面租房子打工。
4年后,赵玉芳在大连市公安局找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
看着女儿有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葛淑珍没有后顾之忧。
她沉寂多年的心泛起了层层波澜,
她想要尝试自己创业,自己开饭店。
这几年辗转在不同的饭店,葛淑珍学了不少菜式。
她不想一辈子都给别人打工,也想自己当当老板。
但创业的事儿谁也不能打包票,
葛淑珍便按捺住心中的躁动,一直等到女儿事业生活步入正轨,才有了放手一搏的决心。
她跟女儿住的楼下有家餐馆因为经营不善着急脱手,
葛淑珍以2万的价格盘下了整个店面。
第一次自己当老板,葛淑珍十分慎重。
她仔细研究了上家餐馆经营不善的缘由,
在找到是缺斤短两的“病状”后,她开始了对症下药。
餐馆的一切葛淑珍都要亲自参与,
每天忙得前脚不着后脚。
看着妈妈年纪这么大了还要这么辛苦,
赵玉芳的内心很不解,
“你做生意从早忙到晚也赚不到多少钱,还是跟我回沈阳吧。我可以出面找爸爸,让你在本山艺术学院找份体面的工作。”
这些年赵本山在全国红得发紫,
江湖上甚至流传着“出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的话语。
据传刘德华来到东北开演唱会都要求赵本山帮忙。
只要葛淑珍开口,赵本山便一定不会拒绝。
但葛淑珍从头到尾都没有开过一次口。
她有她的骄傲,也有她的坚持。
她不过干涉女儿跟爸爸的亲近,因为那是父女间的孺慕之情。
而她跟赵本山,早就没了情义可言。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对于自己的第一家餐馆,葛淑珍费了不少心血。
跟大厨们一起研究客人的喜好,舍得放油加量,
靠着过硬的口碑吸引了一大波的食客。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
葛淑珍聘请了新的大厨和勤杂工。
在她的经营下,饭馆日渐红火。
葛淑珍没有跟着女儿一块回沈阳投奔赵本山。
她一个人留在了大连,热火朝天的打拼着自己的事业。
葛淑珍的餐馆没有别人的规模大,但每月的收益也颇为可观。
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她早已积攒了百万的身家。
虽然她积攒下的身家跟赵本山一比根本不值一提,
但对于她来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生活。
生活就要知足常乐。
这些年,即使最苦的时候她也是一个人咬着牙捱过。
赵本山的名气很大,却跟她没有多大关系。
在她的心中,“赵本山是赵本山,我是我,我不能砸他的招牌,同样也不能砸我葛淑珍的招牌。”
从离婚的那一刻起,两人就天南海北,再无瓜葛。
赵本山当年的净身出户就还够了欠她的债。
今后他再辉煌,也跟她没了关系。
葛淑珍的一身傲骨同样赢得了赵本山的欣赏。
葛淑珍不接受他的补偿,他便将补偿交给两人的女儿。
赵玉芳的工作,婚姻,都离不开赵本山的忙前忙后。
赵玉芳出嫁那天,他直接掏出了300万的嫁妆,给了女儿足足地底气。
葛淑珍和赵本山已经不是夫妻,却胜似亲人。
04
当爱情成为握不住的沙子后,与其挽留,不如放手。
在感情中越是卑微,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倒不如像葛淑珍一样给彼此留下的体面。
要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回顾葛淑珍的这一生,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典范。
从小跟着哥哥姐姐勉强度日,
长大后嫁给了同样一穷二白的赵本山。
生活刚有起色,又生下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花钱能力堪比“吞金兽”。
等到赵本山有钱又有能力后,却迎来了一纸离婚书。
葛淑珍一人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
生活的重压积攒在她的身上,却没能让她彻底倒下。
她宛如一朵铿锵玫瑰,在风雪中傲然绽放。
赵本山是农村出身,在1991年和前妻葛淑珍离婚,那个年代能离婚的人思想都很前卫,可见赵本山从农村走出来成名以后,早就不是之前那个赵本山了。赵本山和葛淑珍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去世,目前葛淑珍和女儿一起生活。
赵本山小时候算得上无依无靠,他从小跟着盲人叔叔长大,没有父母拉扯,叔叔又是盲人,在当时的农村婚姻条件下,可以想见赵本山并不好择偶。也是弯弯绕绕好不容易遇到了葛淑珍,两个人1979年结婚。
不用想这段婚姻也是类似于凑活的包办婚姻,在1982年生下小儿子以后,赵本山就在铁岭演出了,没想到《摔三弦》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一下子小有名气,后来就开始逐渐在沈阳、东北地区出名。
直到1990年赵本山上了春晚,这个时候距离1982也有了8年时间,赵本山的演出经验比较丰富,登上春晚舞台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战成名。1992年赵本山和葛淑珍离婚。
赵本山从1982年外出打拼以后,他的家庭生活到底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只是赵本山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电视剧中的赵本山总是一副媳妇长媳妇短的样子,而且他扮演的农村小伙子都很朴实,都是在外打拼拿钱回家不离不弃。
可是赵本山对家里有关照吗?我们不知道,他的两个孩子在离婚时留给了前妻,他“净身出户”,把钱和房子等东西留给了前妻,据说现金有20万,在那个年代不算小数目,不是真的净身就不知道了。
赵本山闪电般和马丽娟结了婚。后来小儿子去世出殡,也没见媒体报道赵本山出面。葛淑珍和女儿一起生活,只能说葛淑珍也是个自强的女性,赵本山留给她一笔钱,她依旧选择出来工作。
你能想到的服务业葛淑珍都做过,工资不高,葛淑珍做的也没有多么出彩。直到葛淑珍盘下一个小饭店,这才开始做老板娘,开始盈利。那间饭店现在怎么样也不清楚,反正葛淑珍是一个不会坐吃山空的人。
女儿现在早就大学毕业找到自己工作了,估计也应该嫁人了,没有赵本山的日子一样得过下去,而且不见得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