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冬季成语有
一、十冬腊月
释义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意思是在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喝凉水,在临死前要埋在灶火坑里。
示例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黄瓜,摆在关公面前。
二、寒冬腊月
释义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意思是在寒冷的冬天十二月时,早上起来践踏严寒霜雪。
示例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三、残冬腊月
释义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示例残冬腊月里,人们冻得瑟瑟发抖。
四、无冬历夏
释义谓一年到头。
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示例在这无冬历夏之时,我忙碌了起来。
五、天寒地冻
释义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就让这天气寒冷大地冻结,南枝却有香味弥漫。
示例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我仍然坚持长跑。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萆,以比德君子。
梅的特质是在严寒的季节傲雪绽放,竹的是四季常青,直立云霄,规整有节。未出土时先有节,凌云深处仍虚心。梅竹合在一起暗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不为强权压力坚持自己的信念,官位、实力在强虚心的坚持原则,象征人格高尚。
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这是题于画作上的,这说明“梅竹双清”在元代已开始有画家在画。
从留下的画迹看,其实从宋代已开始,只是不叫“梅竹双清”,如马麟有《梅花图》,画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将梅竹合画在一起的作品。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如果你要更详细的请到百科搜索~~~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梅兰芳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出卖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这样,后来还是举债度日,向亲友借了一笔钱。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绝境,便解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的影响。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担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170多件,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被迫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擅长角色】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年谱
梅兰芳先生在
1894年
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
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年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年,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
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7年
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年
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
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
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
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
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年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
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
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0月9日--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本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
本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
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
本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创编新戏《俊袭人》。
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
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年
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
本年,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
同年与孟小冬解除婚姻关系。
1932年
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
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本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年
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本年,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
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
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
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
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0年
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年仅67岁。
说到梅兰芳,全国上下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是对梅兰芳的京剧,乃至于对我们的国粹没有什么兴趣的人也知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京剧大师之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被称为梅派,他生前的代表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昆曲,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思凡和《游园惊梦》等等,还写了很多自己对于戏曲的见解。
一、梅兰芳生平简历
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平,他之所以后期能成为京剧大师,也是因为他出生于京剧世家,在年仅十岁的时候,就在北京广和楼登台演出《天仙配》,1908年创立了喜连成班,1913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可见这位京剧艺术大师的造诣有多高,妆容又有多俊俏,后来梅兰芳吸取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妆效以及扮相等等多个改良成分,回到北京演出时出演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又来到了上海,演出了很多拿手好戏,34天之后回京,他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编新戏,创造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等,1918年是他戏剧艺术的顶峰时期。
二、梅兰芳艺名的由来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旦角演员,伯父虽然不太擅长唱戏,也和京剧有极深的渊源,是一名名满天下的胡琴演奏家。他从八岁开始学唱戏,师傅是当时的名角,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年仅11岁就登台演出,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成就了京剧独树一只的表演方式,被后世称为梅派,成为了四大名旦之首。他直到16岁才有的梅兰芳这个艺名。当时的开明绅士牛子厚正在吉林北山散步,正和友人一边闲谈一边散步的他突然被小树林中练剑的一人吸引了目光,这体态轻盈,动作敏捷的人就是年轻的梅兰芳,牛子厚非常看好这个年轻人,对他大加赞赏,并且问到可有艺名,当即起名为梅兰芳,从此他就开始用梅兰芳这个艺名传播我国的京剧文化。
梅兰芳先生称得上是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所创造的梅派艺术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如果他还活在这个世上,他本人就是一项弥足珍贵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在他在世期间为我国的戏剧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不仅属于一个家庭,更属于中国,也属于我们整个世界。
《胭脂》中马灿灿饰演林天沐,宋勉的老婆,教会医院护士,悲天悯人的天主教徒,林天沫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下救了宋勉,从此宋勉的心就在林天沫的身上了,后宋勉为了保护林天沐而死,最终林天沐为了胭脂一家和周宇浩被日本逮捕,受尽折磨,为国捐躯;
个人简历
马灿灿;
别名马小跳
国籍中国
星座天蝎座
血型A型
身高167cm
出生地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11月9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火线追凶第二季、狼烟、一代枭雄
演艺经历
马灿灿2008年出演历史记录片《大明宫》;
2009年在蒋欣主演的情感剧《戈壁儿女》中饰演邝英棉;
2010年在刘德华主打歌《孤儿泪》MV中饰演女主角;
2011年在陈怡蓉、焦恩俊主演的年代家庭励志剧《南国有佳人》中饰演赵文淑;出演电影《毕业证》饰演夏香菊;
2012年11月出演都市电影《蚂蚁的梦想》饰演苏晓雨;
2013年4月与吕良伟合作出演了由央视电影频道制作的系列悬疑电影《火线追凶第二季》饰演洪小雅;9月在连奕名主演的抗战剧《狼烟》中饰演杜鹃;
2014年1月与孙红雷、陈数共同出演年代传奇剧《一代枭雄》饰演画桥;还在抗战剧《冲天炮》中分别饰演梅菊和梅竹;又在青春情感励志剧《没说不爱你》中出演顾小灵一角;
2015年与闫妮合作参演谍战悬疑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饰演王三花;出演都市情感剧《失婚男女》饰演白帆;
2016年与朱亚文、陈妍希合作电视剧《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饰演公司职员小于;同年出演电视剧《胭脂》饰演林天沐;
剧情简介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热情,上海进步女青年蓝胭脂和她的大学同学们也一起走上街头,呼吁抵制日货,以声援前线将士。,因为一次宣讲活动,胭脂机缘巧合卷进了中日交锋当中;她不顾自身安危为抗战积极奔走,立下战功后,更想戎马关山,以身报国,加入国民党后,胭脂历经大小战斗,却发现国民党内部的消极和堕落,信仰动摇之际,胭脂得共产党人周宇浩的指引和鼓舞,加入了共产党继续着抗日征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胭脂逐步成长,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20岁。
年龄,汉语词汇,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