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来到傅家湾给傅员外帮长工。勤劳而善良的董永,被天上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所感动,因而七仙女向往人间自由的生活和纯真的美好爱情,来到人间与董永在“槐荫树”下结为夫妻,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简介
《董永与七仙女》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336)编撰的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和东汉末年武梁祠石刻画像。明代青阳腔《织锦记》又丰富了变文和话本的描写,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20世纪的50年代,戏剧作家陆洪非根据《织锦纪》、《槐荫记》创作了黄梅戏《天仙配》。
国外有灰姑娘的故事,都是平民女孩嫁给了王子,中国有天仙配,却是天上的仙女嫁给平民。中国仙女嫁平民的故事最有名的有织女配牛郎和仙女嫁董永,这里介绍仙女嫁董永的故事。
故事概要
七仙女嫁董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得益于电影《黄梅戏·天仙配》,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还在放映,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大约都看过,这个故事成为两代人的记忆。
《黄梅戏·天仙配》故事大概是董永家境贫寒,父亲死了没有钱埋葬,于是就把自己卖了,拿卖身为奴的钱安葬了父亲。此事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下到凡间来嫁给了董永。七仙女快速织了好多的布,帮助董永赎了身,和董永住在破窑里,过着你挑水来,我织布穷寒而又快乐的生活,后来七仙女被上天召回,故事以凄惨结束。
故事由来
凡是故事总有来由的。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就有孝子董永的记载。晋朝的干宝《搜神记》有则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孝子传》与《搜神记》讲述的董永故事基本一致。
南北朝时沈约的《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乐四曹植的《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从曹植的诗来看,董永的故事最晚在汉代就应该广为流传了。
不过也有古人不信这个传说。明代赵南星的《笑赞》董水行孝,天使仙女嫁之。众仙女饯行,皆嘱付曰“此去下方访有行孝者,寄个信来。”赞曰董永之事定是妄传,老天必不如此错做。男女,人之大欲,行孝者自当保佑,若使仙女下嫁,则天人皆起邪心,访求孝子还是门面话也。
故事演变
从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到曹植的诗,再到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关于董永故事基本一致董永家里很穷,对父亲极孝,没有钱安葬父亲,便卖身(做人家佣人)葬父,他的孝行感动了老天,派神女(仙女)来帮他,仙女并没有嫁给董永,没有与董永长期生活。
在敦煌发现的一卷残文上有则关于董永的故事……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
故事流传最晚在唐朝,董永和仙女就结婚了,还生了个儿子。这里还有个类似现代版牛郎织女故事偷洗澡仙女衣服的情节,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仙女有了两个伴,成了三个仙女。
明代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故事中,董永的儿子董仲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遇到的那个仙女就有了名字,叫七仙女。
七月七日,偷拿洗澡仙女的衣服,仙女为织女……仙女嫁董永的传说渐渐杂糅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
故事辨析
在刘向的《孝子传》中董永后来被皇上召见,还做到御史大夫,符合汉代举孝廉的制度。汉朝刘向的《孝子传》与干宝《搜神记》记述基本一致,到了明代,张岱的《夜航船》二十四孝中还有一孝就是“董永卖身”。
《汉书》有董永的记载,恰巧他的籍贯与孝子董永一样,但他的事发生在刘向死后几十年,这个董永应当不是刘向《孝子传》中的孝子董永。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孝子董永,还不能确定。
山西、江苏、河南、湖北等地都称董永是当地人,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其中,满清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孝感县……。刘宋置孝昌县,以孝子董永名也。”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对诸多的县都介绍了名称的来历,但该书只有“宋于此置孝昌县,属江夏郡。”没有提及孝昌县名称的来源。
百度百科介绍孝感南北朝时的宋国设置了孝昌县,是因为本地的孝子比较多,“孝子昌盛”故命名为“孝昌县”,后因避后唐皇帝祖父的名讳将“孝昌”改为“孝感”。孝感名字来源看来与董永无关。
刘向的《孝子传》,干宝的《搜神记》都说董永是千乘人,千乘是古县名,在现在的山东省。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收录据称是宋元话本的《董永遇仙记》,说董永是江苏丹阳人。董永的真实性不能确定,他到底是哪里人自然没有必要深究。
仅从传说上来看,董永不过是个平常人,因为对父亲比较孝顺,被当成了典型,历代相传,添油加醋,加上了神话色彩。自古以来,各地都争做名人的家乡,牵强附会,甚至编造地方方志,这种风气现在依旧很炽烈。
备注闲适之作,考据未免疏漏,发现错误请留言,以便改正。
参考文献
《搜神记》,干宝,晋朝
《宋书》,沈约,南北朝
《笑赞》,赵南星,明朝
《夜航船》,张岱,明朝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满清
《清平山堂话本》,洪梗编,明朝
《敦煌卷残·董永变文》,唐朝
《元和郡县图志》,唐朝
2019年2月 南昌机场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只是一时兴起,七仙女紫儿陪着几位姐姐一起下凡玩耍,却不曾想到,在户外的山间田野里,她不过是好奇拿起了一把锄头,却不想会就此对一个男人一见倾心,甘愿放弃仙界公主的身份,化作农妇在人间过着清贫苦寒的生活。
没有美丽的大红嫁衣,没有华丽的马车相迎,亦没有父母家人作为见证。七仙女和董永就以槐树为媒,以土地公公作为主婚人,在树下结为夫妇,订下终身。也是因为他们俩的爱情传说,千百年来,无数痴情男女在老槐树下见证自己的爱情,将红绳系在槐树之上,希望自己的爱情能长长久久。
花光此生所有的运气,只为在茫茫人海中遇见那一个对的人。董永无疑是幸运的,平常人想要碰见一个对的人都那么困难,他却在不经意间遇上了一个仙女。这个仙女生得貌美如花不说,对他还一往情深。为了他,七仙女放弃在天界安逸闲适的生活,丢弃长生不老的机会,舍弃了疼她爱她的家人。她被剃了仙骨,收了灵石,以后再也不能回到天庭,可以说他为和董永的爱情抛弃了所有,只留下一个孱弱不堪的身体,孤注一掷地将所有的将来都压在了董永的身上。如果董永是个薄情薄幸的负心汉,她的结局必然不是好的。还好董永性本纯良,对她也是深情不悔,对外界的诱惑置若罔闻,一心一意地只顾着她。
董永是不是牛郎
董永七仙女的传说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因为有着很大的相似程度,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董永是不是牛郎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个传说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两位男主人公董永和牛郎都心地善良但家境贫穷,女人公则都是来自天上的仙女且都心灵手巧善于织布。还有一点就是两个故事的框架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天上仙女和人间男子相爱,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
相比之下,这两则传说不是同一个故事更加有说服力。,牛郎织女是在老黄牛的帮助下相识的,而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是老槐树。,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于星象,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古时的人们善于观察星象,织女星和牵牛星之间隔着一条宽阔的天河,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民间便构思也了这则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叫牛郎的孤儿,在老牛的指点下,找到了下凡仙女们洗澡玩耍的地方,偷拿了织女的衣服,由此相识相爱,并育一龙凤胎。后被王母发现,织女被带回天界。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上了天界,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变的争河拦住了去路。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于是化做了“鹊桥”,每年家历七月七鹊桥相会的传说也是由此而来。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产生于汉代,天帝之女七仙女跟随着几位姐姐游玩人间之时遇见了卖身葬父的董永,被他的孝顺老实打动,和董永结为夫妇,并帮助董永解决困难。七仙女被天帝捉回天庭,育有一子,他们却永不能见。这两则故事的起源和发展都不相同,只是在当时等级深严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大致相同,所以创作出了类似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是不一样的,董永并不是牛郎。
董永卖身葬父遇仙女
董永家境贫穷,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帮助父亲种地拉车,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拮据。他没有剩余的银钱给父亲置办后事,为了能够让父亲早日入土为安,本就孝顺的他就将自己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作奴仆,以换取银子安葬父亲。
那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原本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看董永孝顺又贤能,就赠予了董永一万钱让他能够妥当地置办他父亲的后事。当时他并未将董永看做是他的仆人,他只是觉得自己帮助一个值得帮助的人罢了。
三年之后,董永行完了守丧之礼,很自觉地去到富人家里,打算做工偿还债务。在前去打工的路上,他在槐荫树下碰见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七仙女,说是要嫁给她为妇。推托不下,董永就答应了,并带着她一起去富人家里。富人没有想到三年过去了董永还会回来。董永对富人说“当初我受了您的恩惠,才能够安葬我的父亲,这是对我的大恩德,我没有什么能够回报您的,只有尽心尽力的服侍您,为您做工,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富人无奈,恰好知道七仙女会织布,于是就对董永说“如果你一定要这样,那么就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锦缎好了”。于是七仙女就开始给富人家织布,不到十天的时间,一百匹锦缎就织好了。
董永拿回了卖身契,又成为了自由之身。出了富人家的大门之后,仙女对董永说“我原是天上的仙女,因为天帝被你的孝行感动,所以派我下来助你清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