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以强烈的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完全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目的,无视过程的愉悦享受,仅求得结果速成的一种教育心理和行为模式。比如学校乱收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考证过级热、高分低能、考试舞弊等现象。
表现
一、是盲目考证过级,即功利化的“艺术热”现象。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到社会都是以考试定人才。
二、是鼓吹“读书无用论”。特别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公开向社会叫嚣,用现实的理性挑战知识的困窘。
三、是片面追求成绩排名。
教育“功利主义”危害
一、是彻底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要求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而功利性的教育在排斥了升学无望的学生,对人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破坏。
二、是过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人的德、体被抛弃,而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中被彻底扼杀,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是为了钱都在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利他主义也是功利主义的分支,你觉得利他主义有危害么?利他主义分为血缘利他,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这个不展开讲。 功利主义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有时候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或者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并不被“某些”社会所提倡而已。 这么说吧,有时候你如果能让你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处,那么以后或许可以从这种互惠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说至少不太会有受你惠的人损害你的利益。
如果你能做到自私自利(这只是自利型的功利主义的描述,不是在说你)到没有 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人 有任何机会因为报复和不平而损害你自己的利益,那么把自己利益最大化是正确的(这个有些结果论了)。不然的话,在自己谋得最大利益的,给相关人物一些不同程度的利益比较好点。最大利益有时候可以等同于幸福,但人的生活并不单单是在追求幸福……因为还有所谓责任的存在。
功利主义对你来说是不是种危害就看你怎么个功利法了。
我是互惠和纯粹利他主义者,那种以他人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人之一,但即使如此,我也无法在感情上当一个纯粹利他主义者。这里只能成为双刃剑了。
一、主张不同
报应主义报应主义主张只能以社会危害程度为依据决定刑罚的份量。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主张单纯根据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设定刑罚的份量,可以重罪轻刑(当人身危险性小于社会危害性之时),也可以轻罪重刑(当人身危险性大于社会危害性之时)。
二、合理限度不同
报应主义报应主义从已然之罪中去寻求刑罚的合理限度。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从未然之罪中去寻求刑罚的合理限度。
三、强调点不同
报应主义报应主义着眼于已然之罪,其指向性是回顾性的,强调的是刑从罪生,罪有应得,罪刑相当。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着眼于未然之罪,其指向性是前瞻性的,强调的是刑须制罪和刑足制罪。
扩展资料
功利主义分为行动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根据行动自身所产生的好或坏的效果,来判定行动的正确或错误。正义刑罚的报应被认为是一种准则功利。合理的准则功利主义与行动功利主义实际上是相通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根据在相同的集团境遇里,每个人的行动所应遵守准则的好或坏的效果,来判定行动的正确或错误。
百度百科-功利主义
21世纪是一个发展迅猛的知识经济。我们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激烈挑战,国力的竞争更突出地表现在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我国强推的教育改革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被置于举足轻重的优先地位。因而,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单面抓智育,或德育,而是注重各育的协调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顺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
,受到西方功利思想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功利主义思潮,在价值观念的变革、转换时期,由于传统价值尺度的破碎,失去了约束力和感召力,而新的统一的、社会的价值尺度尚未形成。在这种状态中,人们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混乱,这导致功利主义在我国盛行。讲究实用、追求金钱、世俗化潮流本身就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危害,这是功利主义导致的不可否认的消极影响。
功利主义的危害之大,已经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导致我国教育改革还停滞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中。应试教育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必然产物,而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遮蔽了人们的教育智慧!这使得我国在处理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认识偏差,导致了这两种教育实践在实施过程中,一直没能起到应起的作用和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教育功利化会带来很多的危害。
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它是基于人的地位还是基于社会的地位,教育都是人类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教育状况而言,这是塑造人们的思想,培养人的本性,传授人们的知识,智慧和实现人的美德的光荣事业。,现实情况是,现代教育正在变得越来越实用。功利主义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使得教育难以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这不仅导致受过教育的人格缺陷,而且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是短视的,单一的。它并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疏远了教育过程,催生了超负荷教育,并引起了教育焦虑。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是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教育领域社会功利主义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现阶段不可避免的痛苦。
现代社会教育实践的历史传统的新形式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学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很明显地意识到,高等教育意味着美好的未来。人们将学历视为就业竞争中的重要筹码。在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迷信是基于年代的历史事实。恢复高考后的最初几十年,一些人有机会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在那个时代,根据国家政策分配的人才很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在大学工作。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利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确实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但也间接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就业优势。这加剧了功利主义教育的传播。
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教育焦虑。过度的持续性焦虑将给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焦虑的压力下,父母和社会的焦虑在学校中扩散。家长和学校都被迫加快了教育网络的步伐,各种教育活动也在不断推进,这使得驱使学生的发展越来越紧,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功利主义的精髓幸福最大化原则
幸福最大化原则1、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
2、所有幸福的总和大于痛苦的总和
具体而言,功利就是快乐本身,是为了避免痛苦的。接受功利原则是道德的根本。人唯一渴望达到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摆脱痛苦。
功利主义者强调多数人获得的最大幸福,也不排除个体所拥有的幸福,要求普遍培养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使得大多数人拥有共同的幸福感,由此达到最终目的。
功利原理的终极约束力是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能依据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在外在约束力不足或者背道而驰时,产生强有力的作用。
功利主义者指出,他们所指的幸福涵盖了一切被人们所追求的东西,金钱名誉一类以及美德一类。功利主义者指出,对金钱名誉的追求可能对群体或其他成员造成一定危害,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对后者的渴望是福祉,需要尽量追求。功利主义者指出,金钱,名誉等原本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手段,现在转变成了幸福的一部分,,幸福是人们所追求的唯一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功利主义者认为,正义和功力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不可分割的。所有与正义有关的问题就是与功利有关的问题。
读完功利主义,不禁想起前些天看的《公正》,里面有对功利主义的一些观点的辩驳。
1、在本书中(P101)提到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的名言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抵几个人。来论证自己的挂念功利主义承认一个人的幸福与其他人的幸福拥有完全平等的价值。那么设想一个场景有一个村落,居民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有一个孩子却被关在冰冷的地下室,过着终年不见阳光的生活。让这个村落安居乐业的唯一条件是牺牲这个孩子的终生自由,那么依据上述引用的观点以及功利主义强调的幸福最大化原则,显然是自相矛盾。
2、在本书中,功利主义者将具有道德的重要性的事物都化为单一的,快乐或者痛苦的尺度。(P46)它不加评判的惹味每个人的偏好都同等重要(前文已经提及),显然已经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喜恶是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做过一个实验,对一些受政府救济的年轻人做调查,例如“如果让你拔一颗牙,需要付你多少钱”抑或是“让你切掉一只脚趾呢”“让你生吞一只蚯蚓呢”,制成了表格。其中拔牙索价为4500美元,而生吞蚯蚓索价10W美元。要是真的以统一尺度衡量的话,生吞一只蚯蚓的痛苦真的要20倍痛苦于拔牙吗?这显然也是荒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