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虎啸非洲是真的吗(老虎有“三不杀”,是不是

  • 生活知识
  • 2023-05-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老虎有“三不杀”,是不是真的

老虎是一种非常具有魅力的动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大量的粉丝,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也催生出了许多谣言或者误解。对于老虎的误解,甚至可以从唐朝说起,当时的柳宗元写了一篇《黔之驴》,对后世影响巨大,令老虎胆小谨慎的习性被世人广为熟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我们的调查研究来看,显然不是,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且具有勇气的动物,尤其是到了陌生环境下,会体现得更明显。

老虎作为一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为了确认自己在该环境下的生态位,会向一切体型比它小、与它类似、比它大一些,但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陌生物种发起攻击。

比如名噪一时的《虎啸非洲》,我们看到被放生的孟加拉虎,会直接向它从未见过的角马、羚羊等发起攻击,在这上面我们可未曾见到老虎有半分《黔之驴》里“蔽林间窥之”、“慭慭然”、“终不敢搏”等唯唯诺诺的迹象。

,人们除了对老虎的习性存在一定误解之外,还有类似于“老虎有三不杀”等一些,以人类情感代入老虎中而产生的谣言,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聊聊老虎的“三不杀”,究竟是真实的现象还是谣传?

老虎

假老虎不杀自己的幼崽

“虎毒不食子”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从小到大也没少听说过,但实际上这是一句谣言,在某些情况下,老虎的确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但前提是它能够认出是自己的孩子。

,在某些情况下,别说是雄虎,就连母虎都会吃掉它的幼崽,比如当食物缺乏、幼崽已死亡的时候,母虎会吃掉它,一方面是充饥,另一方面是掩盖气味,防止健康的幼崽被其他野兽追踪。

动物园里面一些患有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老虎,也有可能吃掉自己的幼崽,这两类情况很少发生。

纪录片《阿拉斯加的棕熊》早已向我们展示了野生动物世界的残酷,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公棕熊基努克就数次想吃掉母熊思凯的两个幼崽,对于老虎的世界来说,亦如此。

《阿拉斯加的棕熊》剧照

老虎是猫科动物里面最不善社交的一类,即便是发情期的时候,母虎与雄虎在一起的时间也十分短暂,一旦母虎成功受孕,它的态度就会来个180度大转弯,与之前的暧昧不同,母虎会变得十分暴躁,此时的雄虎也很识趣,头也不回地溜走了,去寻找另一只发情中的母虎。

所以在整个怀孕、哺乳、养育幼崽期间,雄虎除了守住一方领土,给老虎母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之外,几乎不会参与任何育幼的过程,对于雄虎来说,幼崽是相对陌生的。

小老虎从出生到长大离开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小老虎跟着母虎,雄虎能够认出它们,加上在这个阶段内,小虎不具备任何威胁性,所以雄虎基本上不会痛下杀手。

而等到小虎长大之后,性格就会变得凶猛,尤其是小雄虎,对挑战虎王的权威跃跃欲试,比如印度班达迦国家公园的查吉尔,在它三岁的时候就向虎王巴尔卡发起了挑战。

在这个阶段里面,对于虎王来说,小雄虎就是一个竞争对手,所以它就会被驱逐、攻击,所以现实里面雄虎总是远离出生地,因为它知道,此时的自己还无法向父亲发起挑战。

假老虎不杀“手下败将”

“老虎不杀已经落败的对手”,这看起来非常具有骑士精神,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一旦某一只老虎处于劣势,胜者会乘胜追击,争取一击毙命,像查吉尔这样强悍的对手,即便当初在与巴尔卡对战时落败了,也有能力逃跑,所以并不是巴尔卡放过它,而是老查有能力自保。

等到查吉尔崛起时,我们看它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在查吉尔征战的过程中,不仅击杀了成年虎及小虎,对战巴尔卡的时候也是将其击杀,在面对“手下败将”的时候,这只孟加拉虎可未曾有过半分的心软啊。

查吉尔捕杀小虎

野生动物间的竞争是相当残酷的,它们不仅要面对食物、栖息地等生存资源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关于交配权的竞争,尤其是雄性之间,往往会为此大打出手,甚至是以命相搏。

雄虎的领地里面通常会包含3-5只雌虎,在这片区域里面,雄虎的眼中揉不下一粒沙子,一旦它发现对自己有威胁性的雄虎存在,马上会下达“逐客令”。

清除一只雄虎,就意味可以占领它的领地,得到更多的雌虎,所以对于老虎来说,它们很乐意击杀“手下败将”。

二虎相争

真老虎不杀怀孕的雌虎

老虎不杀怀孕的母虎,这倒是真的,不管这只母虎怀的是不是自己的后代,雄虎基本上都不会痛下杀手。

  • 其实雄虎杀不杀母虎,跟它有没有怀孕没有关系,重点是它是母的。

我们常说某种动物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领地意识其实是相对的,同性之间,会剑拔弩张,对于异性的容忍度却很高,即便是像黑背胡狼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来说,雄性胡狼也允许,甚至愿意有别的雌性胡狼到自己领地里来。

对于雄虎来说,母虎的到来,就意味着自己将多一个老婆,有更多的交配权,我想不明白它为何要将其捕杀?

当初查吉尔击败巴尔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霸占了它的老婆,并驱逐了它的孩子(一说是巴尔卡两个孩子自己闻风先逃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查吉尔伤害过母虎半分。

既然雄虎不会对母虎下手,那么母虎会不会杀死其他怀孕的雌虎呢?关于这点,我只能说大概率是不会的,但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发生。

雌虎之间的领地没有交集,在食物没有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两只雌虎之间基本上是不会见面的。

,相对于雄虎来说,雌虎的探索性和移动性没有那么强,所以雌虎长大后总是在自己出生地较近的地方定居,那就意味着雌虎周边的其他母虎,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母亲、外婆、姐妹,虽然与外婆之间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近,但与母亲、姐妹之间,还是保留着一些情分的,所以母虎之间的斗争,会相对来说少一些。

正确认知老虎的习性

之所以会产生类似于“老虎三不杀”的谣言,主要原因是对老虎的习性不了解,加上代入人类的主观情感,将其过度拟人化所致,从这方面看,正确理解老虎的习性就很重要了。

大多数母虎都乐衷于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份之间发情,因为这样小老虎出生之后便进入温暖季,有充足的猎物保障整个哺乳期的生活,研究表明,老虎的发情期并不固定,在每个季节里面它都有可能发情,这取决于环境因素和幼崽。

当温度降低时,老虎会增加交配的频率,若幼崽长大离开,或者夭折了,母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进入发情期。在整个发情期里面,雄虎与母虎会短暂生活一段时间,直到母虎受孕后,雄虎才会离开。

老虎的孕期大约3个半月,在怀孕的初期很不明显,对于老虎的狩猎能力一点都不影响,直到临产的前十几天内,肚子才会慢慢隆起,但此时已然有狩猎能力,只有到了的3-5天时间里面,老虎才会短暂丧失狩猎能力,此时的母虎,就会选择一处安全且周边猎物众多的场所,静静等待生产。

小虎出生之后,母虎高度紧张,一旦母虎意识到有一丝的危险,会毫不犹豫地搬家,母虎会吃掉已死亡的幼崽,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主要目的就是隐藏气味,维持它甚至还可能会掩埋、吃掉幼崽的粪便。

幼崽长大之后,随着生活技能的提高,就需要远离出生地,雄虎之所以会往更远的地方走,主要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大,身体越来越强壮,也逐渐表现出攻击性,除了需要远离自己的父亲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要去挑战更多的虎王,争取将自己的领地扩的更大。

其实无论是老虎还是其他的野生动物,向我们展现出来的表象下面,都是有着一套原理的,而这套原理,就是它们的生存规则。

虎啸非洲是哪国科学家做的实验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的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汤玛斯·爱迪生的实验室,虽然损失逾二百万美元,但因建筑物是混凝土所建,原本以为可以防火,所以只保了二十三万八千美元的火险,而爱迪生一生大半的研究都在这次火灾中付之一炬。 火势正大时,爱迪生二十四岁的儿子查尔斯在浓烟和瓦砾中疯狂地寻找父亲,找到时,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景,火光反射在他脸上,白发在风中翻飞。 “我真的很心疼,”查尔斯说“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不再是个年轻小伙子,而一切却随火而逝,他看到我时,扯开喉咙叫着‘查尔斯,你妈在哪里?’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他又说‘把她找来,她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隔天早晨,爱迪生看着灰烬里的废墟说“灾难中自有大价值,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之殆尽。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大火后三个月,爱迪生发明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虎啸非洲为什么叫停了

虎啸非洲叫停的原因是场面太过于血腥。拍摄内容不真实,存在一些浮夸虚假的报道,而且存在大量的人为因素干扰,违反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以才被停播的,所以现在很难在网上找到未删减版的视频了,不过纪录片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猫科动物的生存能力绝对是顶尖的。

在纪录片中,一头叫罗恩的老虎曾单挑两头雄狮,雄狮一死一伤,不过后面由于场面太过于血腥,所以被删减了,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更加崇尚狮子,所以经常拿老虎和狮子做实验的事情层出不穷,不过这次的实验完全超乎所有人之料。


扩展资料

一直以来老虎和狮子孰强孰弱争议不断,在2003年9月14日的时候,美国人就做了一场实验,简单来讲就是将几只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去生活,然后追踪并用镜头拍摄下它们的生存活动,后来就有了虎啸非洲的纪录片,该纪录片由美国Dicovery频道播出。

该纪录片也是反映了老虎在不同地域的生存能力,让我们对于老虎这种猛兽的认知更加深刻,因为在很多人眼中,老虎是独行侠,是丛林之王,只适合在丛林里生存,事实上我们认为的很多东西都是错的,老虎的生存能力非常强,爬树,涉水样样精通,奔跑速度和爆发力也够强。

虎啸非洲里面的那两只老虎现在怎么样了

截止2020年1月,还有一只活着。2003年9月2日第一批两只华南虎“国泰”和“希望”从上海动物园抵达了南非。“虎伍兹”和“麦当娜”两只华南虎也被送到了南非。“希望”死于肝炎和心脏衰竭。据称,在“希望”存活的大约两年半时间里,它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譬如,学会了如何处理羚羊的尸体,而不是被吓得跑开很远。

2007年4月23日一只来自中国苏州动物园的4岁半的成年雄性华南虎被送到了南非的老虎谷,参与到这一野化项目中。同年,母虎“国泰”产仔两只,成为这一野化项目的标志性事件。

扩展资料

《非洲虎啸》是2003年9月14日美国Dicovery频道播出的一部纪录片,反映了老虎这种濒危物种的野化情形。该片的意义在于它使许多人了解到老虎已经濒危到必须进行异地拯救的境地了,也说明大型猛兽的野化并不是不可能的,燃起了人们重新彻底拯救这个物种的信心。

截至《中国15只华南虎南非野化有家难回》这篇报道发稿时,记者试图与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取得联系,了解基金会近一年多来筹款运作的情况,但该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已停用,英国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听,而南非老虎谷,只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也始终无法获得回应。

老虎和狮子哪个厉害

,先声明本文章参考了众多文章(如cj的猫科系列2),在此鸣谢这些文章的作者!
先论鬃毛的防御效果
从19世纪开始,动物学家们就一直在思考狮子鬃毛的作用,他们猜测这团毛绒绒的东西或者是用来抵御对手的长牙利齿,或者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根据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结果来看,鬃毛并没有多少防御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鬃毛只是代表雄狮生育能力和健康状态的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对于雌狮选择交配对象和评估敌对雄狮的实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明尼苏达大学的Craig Packer和Peyton M. West检测了从1964年来在坦桑尼亚塞伦盖提国家公 园拍摄的568只雄狮的照片并且对比了每一只雄狮鬃毛的形状和长期的行为纪录得出以上的结论。
“从达尔文时代开始动物学家们就一直在探索狮子鬃毛的重要作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Kay E.Holekamp说。这样的发现(Craig&West)是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因为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的问题,而且也搞清楚了狮子鬃毛带来的好处和不利。
查尔斯 达尔文(charles darwin),对于狮子几乎一无所知,是最早提出狮子鬃毛保护作用的人之一,他写道“狮子的鬃毛是防御对手 攻击的非常好的工具。”
这个没有根据的假设在1972年之前是非常流行的,直到乔治夏勒博士出版了他的著作《塞伦盖提的狮子》并提出雄狮浓密的鬃毛是代表雄狮状态的信号。尽管这两个观点并不互相排斥,直到1995年之前并没有科学家系统的验证过这两个观点。之后进行验证工作的 craig packer 和 Peyton west提出了鬃毛的三个基本特征1 只有雄狮有鬃毛 2,雄狮一般在即将成年时才会长出鬃 毛 3 不同的种群以及同一个种群之间鬃毛的变化是非常大的。craig packer 在塞伦盖提公园研究狮子几乎30年,他经历了所有的枯燥乏味的艰苦试验和科学探索。超过三十年的观测记录让科学家们思考究竟鬃毛什么特征对于狮子是最有利的?狮子致命的獠牙利爪可能会支持达尔文的观点,即狮子可以通过鬃毛的保护作用在打斗中获利。,避免打斗将会带来更大的好处,也就是说雄狮可以通过鬃毛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吓阻对手避免打斗带来的潜在危害。如果鬃毛的进化是用来防御对手的进攻,那么在打斗中敌人必然会更多的攻击鬃毛覆盖的区域,科学家们通过对亲眼目睹的打斗以及历史纪录的检测得出鬃毛区域并不是狮子首选的攻击目标,一旦受到攻击,死亡率也不比身体部分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没有鬃毛的母狮和未成年狮。
(对于没有鬃毛的母狮和未成年狮来说,相应鬃毛区域的伤口并不会比身体其他部分更致命或者更多,这个结果和对成年雄狮的检测是一致的。)
科学家们观测到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雄狮在打斗中受伤后鬃毛会极大的减少甚至脱落--有力的证明了鬃毛更多代表健康状态。
芝加哥罗斯福大学自然科学博士Kerbis Peterhans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Thomas Gnoske则提出狮子的鬃毛是用来评估(个体实力,健康状态)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根据研究结果,恩格罗恩格罗火山口相比塞伦盖提平原和灌木林气温最低,而这里的雄狮鬃毛最浓密,颜色也最深。也就是说狮子鬃毛的长度和浓密程度的变化看起来并不受打斗的影响-比如说更容易受致命伤害的前额部分并没有更多的鬃毛来保护-而是更多的和气候以及健康状态有关。
我想提一下查沃无鬃狮的例子。众所周知无鬃狮是科学家用来表现这里的无鬃以及鬃毛稀少的雄狮的特征,而并非所有的查沃雄狮都是“完全“无鬃的--尽管它们的鬃毛比起塞伦盖提的邻居要稀少的多。假设鬃毛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那么查沃的无鬃雄狮在对垒有一定鬃毛的雄狮时,劣势是明显的,这意味着从进化角度来讲,无鬃狮更容易被淘汰掉---它们无法挑战有鬃的狮群首领,而一旦坐上狮王的宝座也很容易被有鬃狮赶下来,并且它们在与有鬃狮的搏斗中死亡率会更高。事实上无鬃狮非但没有被淘汰,与这里的有鬃狮比较,它们相当的繁盛。
总体来说,我认为狮子鬃毛的保护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根据近年来科学家们的实验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鬃毛更多的是一个象征信号,鬃毛的变化程度也更多地取决于气候和健康状态。
我个人认为鬃毛也许可以略微的缓和对手的掌击,而实际上掌击伤害较大的是对手的脸部而不是鬃毛覆盖的脖子和肩膀。而对于雄狮来说,攻击对手的前半部分---即使没有鬃毛覆盖---是不明智的,对手的獠牙和利爪提供了最有效的防护。
作者虎侯
现在在学术界关于虎强于狮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下面通过虎狮的详细数据来进行说明,所列数据均为平均计。
以下都采用成年健康的狮虎,由于雌狮和雄狮的差别过大,狮子一般均采用雄狮。
1、体型比对
老虎是最大型的猫科动物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异议。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们所能接触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狮和最小型的中南亚老虎,由此引起视觉上的误会,而认为狮子是最大的猫科,并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的标志。直到百余年前他们接触到了更大更凶猛的孟虎和西虎,才最终改变的这种观念,形成了由狮子中心说向老虎中心说的转变。
而在东方,老虎一直稳居中堂,是神的象征,而狮子不过是守门神,只是猛兽的象征。
这样由于东西方对狮虎主观意识的差别而最终引发了狮虎斗的千年争论。
猛兽之间的争斗体型大的往往占有相当优势,体型大的老虎胜狮子似乎没有说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狮虎相当的情况。
2、生理数据
下面几 乎缆括了猛兽的所有的生理特征
(1)头颅比较
狮子因为鬃毛的原因,在视觉上感觉相当大,其实除掉鬃毛后和老虎相差无几,剥皮后的狮虎也很难分辨,颅骨差别不大。
鬃毛是雄狮的象征,以至往往被无限夸大,甚至成了决胜武器。生物学上将雄狮鬃毛的作用定义为雄狮之间实力的显示、雌狮择偶的标准,
鬃毛对雄狮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会消弱它的攻击能力。
(2)心脏容量
在解剖学中,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这一条相当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质的对手中,它反映了一个物种具有更大的爆发力、耐力和体能恢复能力。
雌虎平均0.65% 雄虎0.64%
雌狮0.57% 雄狮0.46% 雄豹0.36% 鬣狗0.95%
(3)嘴
猫科嘴的张合度都约60度(剑齿虎可达100度),老虎颚部球型肌在猫科中最发达的,狮虎的咬合力差别不大,虎略强,虎约450kg,雄狮400kg(附:鳄后端约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鲨约770kg,人约80kg)。
虎犬齿长约6cm,雄狮约5cm,虎的咬合深度约为11cm,雄狮约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决定对方是生还是死,这也使狮子使猎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狮子的齿根略粗于老虎。生物学家解释之所以狮的齿粗,是因为狮子无法快速将到手的猎物杀死而导致猎物的反抗,为了在猎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齿折断,才使犬齿进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猫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垫宽约10.5-11.5cm,雌虎约8.5-9.5cm,雄狮约7.5cm。
掌击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猫科之冠,可达1吨(瞬间掌力达到了800KG),力量比雄狮大10%,而狮子不论是博杀还是捕食,掌击都不是它的特点。
猫科都有磨爪的习惯,但成年后的狮子磨爪的频率有所减少,这和生活环境有关,爪子不如老虎锋利。
虎的爪子在猫科中最长,西虎约10cm,孟虎约9.2cm,狮约8cm。
狮子常被大型猎物从其身上甩落下来,可见其前肢力量不够、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极难被野牛甩落。
(5)后肢
狮子后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狮子不擅掌击,而老虎后肢力量强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后可比狮子高一个半头。
后肢力量直接影响了跳跃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狮约1.8m,老虎摸高可达6.5m,雌狮为4.5m,而雄狮几乎不会跳跃。
综合四肢老虎的更为粗壮,而狮子四肢相对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狮子都属热带、亚热带,两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强大,雄狮的力量集中在颈部。
东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着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据中国生物学家对东北虎解剖报道西虎肌纤维极为粗壮,几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结实。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狮子高约1.2%,这意味着老虎更加强壮,抗击打力更强。
(8)速度
老虎冲刺速度达到了80KM,而狮子仅为60KM。
(9)柔韧性
老虎的体型修长,而雄狮体型粗短,这意味着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围、更灵巧的转身。
(10)其它
平衡力方面,老虎可以走体操比赛中的平衡木,而狮子则不行。
老虎尾巴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强大,但依然是其攻击武器,狮子尾巴没有攻击作用。
猫科观察家认为老虎习性狡猾、狮子则相对憨直。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件对比,以下是狮虎在生活实践中的比对,其实就是技巧性的软件对比。
技巧对猛兽相当重要,之前曾经有人模拟出猛兽对决,但马上被引为笑话,因为他们只输入了硬件数据,却忘了输入技巧数据,因为按照这种模拟,那么猎豹将捕不到斑羚,而花豹也捕不到斑马,因为这些猎物比捕猎者更加强壮,斑马可一脚将花豹踢翻,而数据显示花豹不会躲避,100%会被踢死,该模拟认为地球上不可能出现能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的猛兽,而实际上呢...
关于猛兽大对决
(1)discovery中狮与虎的基本数据为
虎,体重570磅;长度10.2英尺;肩高3英尺;爪长3英寸;犬齿4英寸;咬力》1000磅。
狮,体重530磅;长度10.8英尺;肩高4英尺;爪长3英尺;犬齿3英寸;咬力》1000磅。
狮的身长居然比虎还要长,并且要高33%,真不知道这帮专家是怎么得出的数据。即使虎是孟虎,这个数据也不对。
(2)狮的搏斗力量源于双狮争夺领地之生死之战,而虎的搏斗力量源于双虎玩耍之战,这样的取景,不存在错误才怪?真怀疑discovery专家的居心。
(3)discovery是电视节目,要求提高收视率,增加关注度,而如何提高?如果你说虎吃了狼,没有人会感兴趣,但如果你说狼吃了只虎,相信每个人都会看.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日本还是美英,投票的结果都是虎的胜率高,有的还不是一点点高,discovery自己办的网站虎对狮的胜率达到了85%.包括国外专家的评论也是多看好虎的.而discovery却背其道而行之,目的很简单,提高观众专注度!
(4)discvery的制作技术?搞不明白他搞了一堆模型在作什么?其实,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特别是电脑制作技术这么发达,制作一个搏斗程序,输入相关的数据,不比那堆破烂模型强多了?说白了,他搞那个模型,就是为了哗众取崇。
3、生活习性
(1)有的人因为狮子是群居而说其群体战斗力强,即狮群强于虎群。其实这种人是根据狮子的实际生活,即狮子的整体意识强来说的,但他们却把另一个事实忽略不计,即狮群在同类打斗中只有最强的雄狮才能决定胜负。
那么狮群会不会把老虎看成同类呢,答案是可能的,因为虎狮之间会发生自然交配的情况,这在野生动物中只有把对方看成同类才会发生。
(2)同样有人说雄狮是靠打斗为生,认为雄狮的战斗欲望更强,但殊不知老虎的领地性极强,体型小的老虎对闯入它领地的大老虎同样会不惜一战,有主场之利的老虎战斗力更强(因为这是饭碗问题)。相反雄狮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摆摆鬃毛就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在动物园中老虎咬死狮子的情况大多都是老虎以为狮子闯入了它的领地,而在野外领地之争是常事,尤其是在老虎数量曾经繁盛的时候。
也就是说雄狮更多的是为配偶而战,而老虎更多的是为领地而战,它们的打斗频率本不相上下。
(3)雌虎不但要为领地还要为幼崽而战,雄性猫科都有杀死非亲幼崽的习性,单只雌虎为了保护幼崽而和体型大的雄虎时常都有打斗,而一群雌狮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就是缴械投降。虎为独居,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相当强大,而雌狮根本就无法独立抚养幼崽。
(4)有的说雄狮不会衡量对手实力而勇往直前,其实这是严重误会,雄狮衡量对手的标准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狮会选择自动退却,而老虎在雄狮眼里就是鬃毛差的狮子,因为雄虎就没有长的鬃毛,雄狮往往会认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战。
老虎和其它猫科一样因独居而谨慎,也会慎重评估对手的实力,因为评估失误会带来重伤而无法捕食,也就是说老虎不会打无把握之战,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和老虎打架的狮子在老虎眼里是可以战而胜之的猛兽,而这种评估肯定比人类的评估还要准确。
4、打斗技巧
猫科的咬合力在猛兽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却是最强,敏捷度也是最高,爪子是致胜武器,而牙齿只是至死武器。爪子加上技巧,这使猫科成了猛兽中最顶级的捕食者。
(1)老虎打斗采用掌击方式,实际就是一套组合拳,更多的是凭借其技巧,极少把脑袋早早的凑上去。
(2)雄狮是猫科的例外,他们之间的打斗其实就是在比谁的力量大,由于四肢力量和技巧的不足,几乎抛弃了猫科爪子加技巧的优势。雄狮更多的是凭借身体和力量,是一种推搡的手法,但我们知道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狮子相对于老虎都不会占有优势。
老虎可以双掌齐用,而雄狮因后腿力量问题而无法完全支撑全身重量,要想完全发挥掌力,必须一只前掌撑地。
(3)鬃毛对雄狮咽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老虎往往都是先通过前肢的打斗,在取得了相当优势之后才会锁喉,因为在没有取得优势之前就冒然锁喉,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咽喉不负责任。
5、捕猎技巧
捕猎技巧可以从侧面反映猛兽所具有的技能。
(1)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袭,然后是短距离的冲刺,它要求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因为如果反映迟钝容易使猎物逃脱,而长距离追赶不是老虎的长处,老虎对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后紧紧的抓住,乃至更大的成年亚洲母象也是如此,而狮子只能扑到野牛的后臀且很容易被甩落下来,而亚洲野牛比非洲野牛大得多。狮子捕食通常是群体合围,主要靠群体力量的托拽将其扑到,狮子单杀野牛甚至会丧命。
(2)狮子对猎物采用咬颈,而窒息方式往往显得拖泥带水,狮群常常有到手的猎物逃脱的可能,电视中有5只狮子(包括有雄狮)捕杀一头野牛而最终被逃脱,其实这反映了狮子不能有效的快速杀死猎物,还有居然会使几乎没有博杀力的猎豹负重伤后逃脱,这反映了狮子的杀伤率。
老虎的击杀成功率相当高,击杀手法也更丰富,有拍断颈椎、咬喉、咬颈等,对较小的几乎直接就是拍断颈椎,对大于200kg如野牛是咬颈,直接咬碎脊髓,这和狮子 对付野牛的手法完全不同,但致命效率更高,往往是一击致命,到手的猎物极少有逃脱的可能,因为老虎承担不起这样的失误,特别是东北虎。
(3)狮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据猎物不同在10-20%之间,老虎成功率在5%左右,狮群成功率虽大于老虎,但平均下来就很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只能管一顿,而老虎捕食一次往往会管很久。
狮子是唯一一种单独生存就要靠腐食为生的猫科是单只狮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种体现。
(4)狮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况下捕杀超大型的猎物,如狮之对于水牛、长颈鹿等,老虎之对于母象、野牛等。 但单狮面对庞大的野牛并没有多少把握,甚至会被野牛杀死。而老虎却能猎杀更大的白肢野牛。
6、生存竞争
狮群的生存环境主要竞争对手是鬣狗群、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钱豹,西虎是棕熊、远东豹。
(1)落单的狮子生活极为困难,被狮群驱逐的落单雄狮一般只能靠腐蚀度日。
(2)单只豺狗的实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规模和韧性远大于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孟虎,曾经发生的先后近60余只豺狗以惨重代价搞定一只雌孟虎的著名战例就是不同的3群豺狗组成的。
(3)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兽,远东豹在西虎的打压下生存得极其艰难,但和远东豹同种的花豹在狮群的打压下则生活得相当滋润,可见狮群扼杀豹子发展的能力远不如老虎,花豹由此被称为生存得最为成功的大猫。
老虎和狮子竞争环境可以说同样凶险,但即便这样,排除人为因素,老虎独居得依然十分成功,而狮子的独居就意味着沦为食腐着,难怪吃出了艾滋病。
7、博杀战例
现在所看到的狮虎斗都是圈养的,准确的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但可以得出参考结论。
(1)圈养猛兽在能力上相比野生的都有所退化,但有一个重要事实,这就是圈养猛兽中其技巧性越强的损失越大。
如将趋向于力量的熊科和趋向于技巧的猫科都从小圈养,明显猫科的损失要大。同样人类也是一样,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从小就关起来,其具有的人类特有技能的损失是最大的,而这种人只能从生物学上讲还算是人,但实际上和白痴无异。雄狮在于力量,而老虎在于技巧,其损失无疑比狮子会更大。
但即使这样,圈养老虎的胜率也高于狮子,更不要说野生狮虎了。
(2)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现在所有狮虎斗的记录或视频中,体型小的老虎战胜大狮子的事件并不奇怪,而从无体型小的狮子战胜大老虎的战例。
(3)在选择虎狮斗的战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选用雄狮,而对老虎,几乎都是不管公的母的一起选,而事实上雌虎比雄虎体格上还是有不小差距,只是没有狮子的差别大而已。但如果真的这样选,不妨拿一拿雌狮和雄美洲豹来斗斗。
但即便如此,雌虎同样有战胜雄狮的战例,而雄虎对雌狮就是屠杀,雌狮对雌虎也可以说没有什么胜算可言。
8、进化
狮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的狮虎不可能相遇,但在历史上狮子和老虎的领域曾有过重叠,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在没有人类干扰之前,虎的足迹曾经遍布欧亚大陆,从极寒到极热显示了其顽强的适应力,而狮子只能局限于热带亚热带。
从生物、地理学上讲热带雨林是地球最富饶的土地,而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带。其实也可以通过美洲豹和美洲狮的竞争来作为对比,美洲豹强于美洲狮是不争的事实,美洲豹占据了南美热带雨林的中心地位,而美洲狮则只能偏隅一方。
将所有数据列出之后,才发现狮子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于老虎,不占任何生理优势的野生狮子对野生老虎可以说几乎就是完败
那么
实际战斗中狮子和老虎的胜负关系怎样呢?
前文已经提到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一位十九世纪一位博物学家的著作《WILD BEASTS》写到老虎杀了30只亚洲狮
原文
动物之间以进攻者胜利或者死亡而告终的可怕冲突多久发生一次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不能说野牛经常性地被老虎攻击.狮子或者是单枪匹马或者是在得到帮助下杀死非洲野牛.在个体比拼中,老虎通常胜过狮子.它们经常被放在一起打斗,通常的结果众所周知,和所说的一样.属于the King of Oude的 Gunga,杀死了三十只狮子,被转移到伦敦zoologica 公园后又杀死了另一只.
历史上真实的非洲狮进入印度结局
1890至1900年,少数非洲狮子被引入到 Gwalior(印度中部),但几年后这些狮子变成了一种害兽,不仅杀死当地人的牛,并且开始吃人。所以这些非洲狮都被打死了。Gwalior的老虎也很著名,并且老虎不能容忍狮子在它的领地内存在,毫无疑问老虎帮助清除了这群狮子。”
附言
Gwalior,印度中部的一个城市。如今,那里的自然保护区内仍时有老虎出没。
这里有个问题,同在一个地域,为什么新引进的狮子会与人有激烈冲突,而老虎没有?
显然狮子们选择了距人类居住地很近的较开阔地带,避免进入老虎的领地森林。于是终于和人类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
引自《Extinct and vanishing mammals of the old world》
1945年出版。作者美国著名动物学家Francis Ha
网上可搜索到的马戏团狮虎斗视频也可以看到不是人家用水枪救命的话狮子的下场
科学家做了个大胆的实验,叫虎啸非洲(老虎伊甸园),将两只人工饲养的孟加拉虎在非洲进行 野化训练,结果非常成功--能完成猎豹才能完成的追杀羚羊(狮子是群体围堵),追杀鸵鸟(令人吃惊,鸵鸟速度在72KM\H),追杀泅水而逃的猴子(老虎游泳水平相当高,还能潜水3米呢).......精彩极啦!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