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是谁,他的一生有何成就
杜如晦是谁,他的一生有何成就,杜如晦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小便聪慧有悟性,他是唐朝有名的宰相,与房玄龄一起谋划玄武门之变,因其功绩位列凌烟阁第三位,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
杜如晦,字克明,是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慧有悟性,喜爱读书。
杜如晦初入仕时,任隋朝滏阳县尉。太原起兵后,杜如晦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后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叛乱等,积极运筹帷幄,被世人敬服。
玄武门之变时,杜如晦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事变,因功升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后来,杜如晦任职吏部尚书等职,并配合房玄龄一同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贞元四年,杜如晦染病辞官,后病逝,终年46岁。杜如晦处事果断,李世民为表彰其功劳,位列凌烟阁第三位。
杜如晦是唐代名臣,生于公元585年,去世于公元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氏。杜家是官宦之家,祖上曾出过许多高官。有这样好的家庭环境,杜如晦又聪慧,最终成为李世民座下著名谋臣,后辅佐李世民登基继位。
杜如晦聪慧而有悟性,小的时候开始就关心历史和政治,长大之后与人交谈,往往能有极其新颖的观点。
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召入官,成为大隋预备官员。当时的礼部侍郎高基对杜如晦十分看重,但杜如晦却心灰大隋官场,不久就弃官而归。
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渊父子也在太原起兵,正式反抗隋朝的统治。李渊知人善任,座下又有良将谋臣,最终取代隋朝建立大唐,成为天下共主。
在许多演义小说中,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唐太宗李世民对于父亲登基做出的.贡献最大。而在历史上,也差不多如此。李世民因为手下奇才无数,又受到父亲重用,所以被太子李建成嫉妒。
李渊大军攻入长安之后,杜如晦接受李世民的邀请进入秦王府,成为曹参军,后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太子李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向李渊上书说,李世民府里有许多人才。如今天下平定,将这些人外放为官,辅佐陛下治理国家不是很好吗?
李渊听从了李建成的建议,对李世民下达了旨意。当时李世民还有一位高级参谋房玄龄,面对李渊的旨意,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是不可缺少的大才。房玄龄建议李世民想办法将杜如晦留下,李世民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向唐高祖上书。
唐高祖见李世民只是要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将杜如晦给留下了。
事实证明,房玄龄的眼光的确毒辣,而李世民善于纳谏的好优点,也让他能够完成大业。
杜如晦为人机智聪慧,判断精准,做事果敢。在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各方之时,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正是由杜如晦这一好军师在,李世民才能迅速顺利而精准的将各方反王势力一一消灭。不仅巩固了大唐江山,也培养了自己在军政中的极高威望。
李世民势力和威望越来越高,使得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分忌惮。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两人联合起来,与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暗中勾结,诬陷李世民。李渊因为这些谗言,渐渐的远离李世民。
杜如晦是良才,在李世民征战之时出力甚多。李建成自然也听过他的名字,所以在李世民失去皇帝信任之后,找机会将杜如晦和房玄龄一起调出长安。
后来李世民被逼得没有办法,最终决定发动宫变之时,房玄龄和杜如晦领密令从任地赶回,与李世民商量一昼夜,最终敲定方案。
玄武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继位,成为大唐第二位皇帝。而杜如晦自此也一飞冲天,成为从龙功臣。
李世民继位后,杜如晦被封蔡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任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成为尚书仆射,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朝政,成为是世所公知的良相。
贞观四年,杜如晦染病。李世民多次派太医前往医治,杜如晦的病情却毫无回转,最终因病去世。
失去如此良臣,李世民十分悲痛,三天不能处理朝政。李世民后来下令追封杜如晦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入凌烟阁。
杜如晦历史原型是唐代初期的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如晦祖上都是周朝的高官,隋朝取代周朝之后,杜如晦的祖父就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父亲则是昌州刺史。后来杜如晦病死,李世明为此大哭不止,甚至三天不能处理朝政,后封杜如晦为莱国公。
知识拓展
“房谋杜断”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杜如晦和房玄龄的故事,二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断,配合默契,治理国家可谓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虽贞观之初经历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内忧外患,却也很快呈现出一派治世的景象。
历史评价
李世民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
房玄龄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曾巩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房谋杜断。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与世长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
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杜如晦是唐朝著名宰相,唐太宗李世民的高级参谋。后世人说起杜如晦的时候,常常赞扬他的智谋决断,很少有人思考他到底是如何坐到后来的高位,让李世民对其信任有加,他死后还罢朝三日哀悼的。
杜如晦为人聪慧,才能高卓,很早的时候就闯出了名声。隋朝大业年间,被朝廷征召入官,成为大隋预备官员的一员。当时杜如晦的上司对他十分欣赏,一心想要栽培他。杜如晦自己觉得在大隋没有混头,于是就辞官走了。
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杜如晦因为素来有才名,于是就被李世民看中,召入秦王府。杜如晦进入秦王府,开始辅佐李世民。
李世民身边能干的人不少,所以杜如晦最开始加入进去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特别的青睐。让杜如晦一飞冲天,此后平步青云,还依赖于李世民另一位高级参谋房玄龄。
李世民身边能人无数,加之他本身也功勋极高,受到当时的太子李建成的忌惮。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想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李建成上奏李渊,说秦王府里能人无数,现在正值国家用人之际,为何不将他们都派出去,为国家的安定做贡献呢?
李渊一想,是这个理呀。于是就对李世民下了个旨意,将李世民府里的幕僚都封了官,外派到各地。
要说当时李世民心里没有一点想法是不可能的,形势比人强,再不甘愿也得遵从皇帝圣旨。
这个时候房玄龄站出来了,他对李世民说“要说其他人,倒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这人是个王佐之才,若是能将他留下,于殿下是极有用的。”
李世民非常信任房玄龄,于是就上奏李渊,请求能将杜如晦留下,李渊同意了。杜如晦此后开始受到李世民重用,而他也的确没有辜负这番重用。在李世民后期征战各地反军之时,房玄龄为其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李世民得此良才,战无不胜,在军中威望更高。
杜如晦攀升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就要数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原本只是王爷,大唐真正的继承人是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威望很高,不仅被李建成忌惮,就连他的父亲李渊在后来也防备李世民。李世民本人肯定也是有野心的,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发动政变。
通过此次政变,李世民成功继位为帝。而他之所以能够成功,还得力于房玄龄和杜如晦彻夜与他商谈制定计划。在此次政变之中,房玄龄和杜如晦居首功。
李世民登基之后,杜如晦凭借玄武之功,封为蔡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担任吏部尚书,管东宫兵马,后又接替长孙无忌担任尚书仆射。
凭借这两次重要事件,杜如晦一飞冲天,最终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名臣,名载青史。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 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杜如晦取士用人,注重实践。当时选官取士往往重言词口笔,而不察其品德。杜如晦 录用人员,主张先由州郡推荐,然后考核录用。在临终前他还推荐刚正不阿的戴胄做吏部尚书。
作为宰相,杜如晦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要求自己。他宽厚待人,雍容大度,他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发挥别人的长处。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房玄龄和杜如晦早先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幕僚,一直随着李世民去征战,侍奉左右。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杜如晦和房玄龄还为这场战争出谋划策,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李世民的近臣,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李世民一直非常的信任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是杜如晦只当了短短几年的宰相,却能和房玄龄等人齐名,主要是因为杜如晦一生当中最大的功劳和成就就是玄武门之变,当时对于玄武门之变,所有的细节都是杜如晦去完善的,即使在历史当中,很多人会将杜如晦和房玄龄进行比较,两人作为李世民的左右手的,李世明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方案的更多是房玄龄,这个时候杜如晦就能够帮助去完善这个方案的细节,这种举动也让李世民在处理国事上更加如鱼得水。所以历史当中对于杜如晦的记载是名相,对于杜如晦的评价也是无可非议的。
出生于世家
杜如晦是出生于世家,在隋朝时曾经担任过低级的职位,当时的吏部侍郎还曾经非常看好杜如晦,给到杜如晦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杜如晦在当时的隋朝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杜如晦就投奔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任命杜如 为参军,后来杜杜如晦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见识,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杜如晦和房玄龄相互合作
杜如晦和房玄龄在历史上一直是共同记载的,两人也是合作的典范,在合作上相互尽量胸怀宽阔,两个人在性格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处理事情上也有所不同,两个人都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最终成为了李世民得力的谋臣。而且在李世民征战天下统治天下的过程中,杜如晦和房玄龄一直相互合作,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
杜如晦在公元630年病逝,在杜如晦去世之后,李世民也是十分的伤心,根据历史记载纪念三天是不能够上朝处理事务的,这也能够看出李世民是非常看重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