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涛(二选一)
(1)笔 名 常新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9/11/21
民 族 汉
1946年7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人民解放军部队助理、记者;(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担任高等学校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91年6月离体后未从事纪实性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已发表的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共70余篇,不足百万字。著有《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历史性的转折》(抗美援朝纪实)、《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与价值取向》、《报告文学的典型化特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2)周涛,1946年生,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发表,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出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曾获全国诗集奖,第一届鲁迅(散文)奖和全军八一奖等。生性随和偶有固执,小事认真大事糊涂;平生无大志,诗是否家事。如此而已 ,死而后已。
曾经以写边塞诗而出名的周涛,如今却成为了一位名符其实的散文家,甚至,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诗人写散文,在拜伦看来,那就是一种堕落。,成就散文家的周涛没有而堕落,写散文让他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体,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回过头来看,周涛弃诗而写散文,其前身毕竟是诗人,那么,诗人的气质使他的散文也就难免不受诗的影响,或者说,周涛散文造就他成为一位西部自然的歌者,其散文创作的题材的局限也就不免与诗有所联系。
新边塞诗代表人物--周涛
周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父亲眼中的周涛
(选自周涛自选集序一 无题作者周文杰)
我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文化、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常年写讲稿、。对文学创作完全是个门外汉,不会写,也很少阅读。周涛读中学时,喜好文学偏废功课的倾向已有表现,我多次批评他要多学政治理论以确立未来的指导思想,他自恃其好,不拒不从。20余年来,他一直坚持这么做,我说不听,只好由他。
他做的事虽然与我对他的期望不合,但毕竟不是在做坏事,何况我也管不了他。他母亲爱看旧戏古书,有时暗示他说“我就希望我这些儿子里能出个武将才好。”他听了哈哈--笑,照干他的。
现在,他说新疆人民出版社要出《周涛自选集》,他要让我写序。我不善为文,更没有为人作过序。何况儿子出书,老子作序,妥吗?他说“妥。符合孝道,最合国情啦。”
他的这些诗文,有的看过,有的没看过,还有的看过不太全懂,说不出什么来。他青少年时候的事,个性形成初始时的样子,我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把对他的一些琐碎记忆,写在这里,希望能够对于读者理解他的文字,和他这个人,有一些参考或帮助。
涛1946年3月15日生于山西潞城县马场村。产时历昼夜不生,其母精疲力竭。女军医每半小时注射一次药,毫无效应。守护者束手无策,木然静待。我当时心如刀戮,度分秒如年,似面临惊涛骇浪,顷刻将母子吞噬。
不知哪位好心肠者出主意去访接生婆,门外姗姗走进一老妪,从容上坑,在产妇的腹部由上而下赶按不数次,突然一长大而健壮的婴儿呱呱坠席,头发乌黑,哭声宏亮,众皆惊异,神秘不解,默去。我与其姑妈如千斤重负脱身。因产时历时长,陷入极端危机,坐以待毙,令人惊心失魄,撕心裂肺,似沉入惊涛骇浪,故名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