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的拼音为rú gèn。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
扩展资料
儒艮的繁殖方式
儒艮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或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时怀第一胎。在繁殖时期,一头雌性儒艮被 几头雄性追逐,然后进行交配。妊娠期约13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的儒艮体长为1-1.5米,重约20公斤。幼仔的哺乳期18个月左 右。前后两次产仔的时间间隔约3-7年。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主要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海域,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儒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
儒艮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它们的体型较大,体长约为3米,体重多在300-500千克之间。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海域,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都有分布。它们主要以海洋中的水草、水藻等植物为食。由于人类的捕杀,它们的数量已经比较稀少了。现在儒艮已成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
主要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海域,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儒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
地理分布
儒艮的分布区跨居37个以上的国家。
国外分布国外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东非。
国内分布南海广西(防城港竹山港、合浦县对达港)、海南(东方市港门湾、 白马井洋浦港、澄迈县东水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和阳江市在20世纪70年代及台湾省南部在30年代曾有儒艮的记录。
截止2021年12月,儒艮没灭绝。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
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美人鱼的传说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已经流传很久了。其实美人鱼既不美,也不是鱼。
美人鱼学名叫儒艮,属哺乳纲、儒艮科,它的外形有些像鲸,它的头和躯干之间有短的颈,这是与鲸所不同的地方。前肢成桨状,和真正的鱼的尾鳍很相似。在它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两只小眼睛,鼻孔却又长在头顶上,嘴向下张着,上唇不但特别厚而且还向上翘起,雄美人鱼还多生有两枚大獠牙,突出在嘴外,就其外貌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丑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