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伊琳(Yang Yilin)
性别女
母亲邓四妹
父亲杨杜正
教练陆善真
籍贯广东
生日1992.8.26
身高1.50米
体重35公斤
大项 体操
小项 女子高低杠
户口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杨屋村
个人特点身体协调性好,体形匀称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高低杠项目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杨伊琳履历】
1992年8月26日 出生在广东。
1997年 开始练习体操。
2006年 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
2007年1月10日 杨伊琳进入国家队。
【辉煌的成绩】
2007年 全国体操冠军赛女子全能亚军,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年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个人全能第六、高低杠季军。
2008年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高低杠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铜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高低杠铜牌。
【评价】1.她乖巧又懂得感恩
根据报道“卢利峰告诉记者,杨伊琳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上国家队之前,他们就教她要学乖点,嘴巴要甜一点,见到谁都要问好,而显然杨伊琳做得很成功,她在国家队里出了名的人缘好,而且无忧无虑,很讨人欢心。,最重要的还是一颗感恩的心。
卢利峰说,第一次比赛的时候,他曾经逗她说,如果拿了冠军怎么感谢教练,当时杨伊琳就说要给教练送个手机。之后,杨伊琳果然得了冠军,而卢利峰却已经忘记了这样一句玩笑话,结果,当杨伊琳将手机送到他面前时,卢利峰感动得惊呆了。”
2.有极强的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杨伊琳还是个很会哭的人训练辛苦,她不哭,面对前来探望的父母,她也从来不哭,而一旦练不到的时候,她就会生自己的气,马上就哭了。不过,卢利峰说,随着到了国家队后水平愈来愈好,杨伊琳就哭得少了。”
3.刻苦,勤奋,热爱体操
“太苦了,每次她回来,我看到她手上的茧,像铁钉一样,摸上去扎人,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可是她妈总是笑着说‘我喜欢别人教她。’”杨伊琳的姨妈邓艳梅说。
4.非常懂礼貌
比如上次伊琳以为柳金差一点要摔倒,伊琳就做出了想扶她的动作,还有一次走上领奖台时想去扶那个差点跌倒的摄影师.
5.学习成绩好,多门满分的模范生
杨伊琳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读完了一、二年级以及三年级上学期,之后转到省队。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昨天向本报记者出示了杨伊琳当年的成绩册,从中可以看到,杨伊琳大部分的成绩都是“优”,特别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很多都是100分。杨伊琳还担任过生活委员、副班长和中队长的职务,上面还有她的班主任贺老师的评语“聪明活泼、尊敬师长、学习好、按时完成作业、热爱劳动、喜欢课外读物、知识面较广……”
【儿时的故事】。
·2岁就可以爬单杠
瘦小的杨伊琳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体育天赋,特别好动。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和好友去踢球,小伊琳就在体育场一旁的体育器材上独自玩耍,那时她才两岁,就已经可以一个人爬单杠了。但她胆子小,就连晚上去开阳台的门都吓得不行。后来为了锻炼她的胆量,爸爸只能用家里的鸡毛掸子威胁着她,强迫她去开门。
·教练、裁判称她“小霍尔金娜”
中国体操女队教练陆善真说“杨伊琳就是霍尔金娜的翻版,她四个项目很全面,具备冲击全能金牌的实力,尤其是高低杠,无论是外形还是动作的神韵,都像霍尔金娜,有灵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2005年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上,杨伊琳独得跳马和高低杠冠军,让赛场边的国家队教练惊叹“中国的霍尔金娜出现了”。
2007年杨伊琳进入国家队,同年9月代表国家队出征德国斯图加特体操世锦赛,与队友一起夺得女团银牌,并在高低杠上获得铜牌。这是杨伊琳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赛,赛后一位欧洲裁判惊讶地说“世界体坛出了新的霍尔金娜。”
【伊琳的秘密】
〖秘密一喜欢哭〗
“哭,经常哭”,父亲杨杜正说起女儿的体操之路,百感交集。
“第一天送她去伟伦体校,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她就抱着我们大哭,喊着‘我要回家’。那是她第一次与父母分开,小孩子怕孤单”。在体校食堂,杨伊琳因为个子不够高,每次都是叫学兄学姐们帮忙打饭。在教练和学兄学姐们的帮助和照顾下,杨伊琳的恋家情绪逐渐得到缓解。但此时,她又为别的事情哭了。
“平时看着队友经常出去比赛,而自己整天训练,她就想哭,说不想练了之类的”。每到这时,杨伊琳的父母都会在电话里鼓励女儿,让她不可半途而废。
200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就夺得跳马和高低杠冠军的当晚,杨伊琳打电话回家也哭了,“那次是高兴的”
。
进了国家队,杨伊琳爱哭的性格有了改变。“去年春节我和她妈妈去北京看她,刘群琳教练说,放心,这个孩子很听话,已经没有爱哭的习惯了。”杨伊琳自己说,到国家队后哭过三次,一次是爸妈去看望她,第二次是今年4月在世界杯德国站比赛前受伤,担心影响参加奥运会,当时就哭了几个小时。第三次是看到“5·12”汶川地震的电视画面,“太悲惨了,谁看了都会哭”。
〖秘密二胆子小〗
每个运动员走上体育道路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兴趣或天赋,也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杨伊琳的原因有点特别“为了锻炼她的胆量。”说来奇怪,据杨妈妈邓四妹说“她以前胆子小得不得了,就连晚上去打开阳台的门都吓得不行。她爸爸用家里的鸡毛掸子威胁着她,她都只肯走过去扭下把手。”但说来也奇怪,虽然杨伊琳胆子很小,但一接触到体育器械,爬上爬下的,就顿时活泼起来,两岁的时候走路都还跌跌撞撞的,就敢去爬单杠。说不清孩子到底是胆小还胆大,既然恰好被教练来幼儿园挑苗子,于是杨家父母就把同意她去练体操壮壮胆子。
〖秘密三一下子乱了阵脚〗
那时候,因为存在时差的关系,杨杜正和邓四妹(杨伊琳的父母)是通过当地报纸才知道这个信息。担心、着急,所有不安的情绪一下子涌上来。“毕竟离奥运会只有那么短的时间了,只有一百天。这个时候受伤,谁也说不好。”不光杨杜正担心女儿的伤势,打电话去省队问相关的人士,对方也是一样的态度。“具体情况他们也不清楚,说是要等杨伊琳回来之后才知道。”杨杜正回忆道。
因为在德国不方便,所以杨伊琳是回到北京之后再进行系统的检查,也才开始跟父母联系。那天下午6点左右,邓四妹接到了从北京打回来的电话,除了拿起电话后第一句“妈妈”外,整个半小时,电话那头传来的都是因为过度哭泣而造成的抽泣。
这时候,听着女儿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邓四妹的心里虽然难受,但她仍然打起精神告诉女儿“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不要担心,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即使结果出来了也不要放弃,我们一定带你看最好的医生,一定要把你医好。”
对于自己的坚强,邓四妹也没有料到。与女儿半小时的通话没有让她流泪,当她将通话内容转述给杨杜正的时候,邓四妹却伤心地哭了起来。她哭的是自己没能好好地照顾女儿,老天爷为什么会扼杀这么一位女孩的体操梦呢?面对这样的情景,杨杜正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妻子,只能默默地陪着她。
因为担心孩子,杨杜正晚上9点的时候还是给杨伊琳挂去了电话。比起之前的泣不成声,女儿的心情听起来好了很多。聊了一会之后,杨伊琳甚至还开始安慰起父亲来“你们别担心我,我自己会照顾自己。”、
后来,诊断结果出来了,杨伊琳的伤没有伤到骨头。经过简短的休整后,她又重新回到了体操赛场。
杨杜正说“如果不是体操,杨伊琳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在爸妈面前撒撒娇。但体操带给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感谢体操。”
姓名杨伊琳(Yang Yilin) 性别女 母亲邓四妹 父亲杨杜正 教练陆善真 籍贯广东 生日1992.8.26 身高1.50米 体重35公斤 大项 体操 小项 女子高低杠 户口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杨屋村 个人特点身体协调性好,体形匀称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高低杠项目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杨伊琳履历】 2007年 全国体操冠军赛女子全能亚军,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年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个人全能第六、高低杠季军。 2008年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高低杠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铜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高低杠铜牌。
中国体操冠军杨依林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宣布了结婚的喜讯。她写道:“有个好消息要和你分享,我们结婚了!”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杨依林从后面抱住了丈夫,手里还拿着结婚证。夫妻俩对着镜头开心的笑了,真的很开心!恭喜!体操冠军宣布结婚喜讯,和老公近距离合影超爱看到杨一琳结婚的喜讯,网友纷纷留言:“恭喜你,一琳姐姐该高兴了!”“很般配,笑起来好甜,就像嫁给了爱情!”“女神也结婚了,很久了!”“女神还是那么美,婚礼快乐!”“太甜了!”“恭喜姐姐,婚姻幸福!”
杨依林,她曾是中国体操队的优秀运动员。她早在5岁就开始涉足体操。后来,她在一个偶然的时间成功进入了省队,因为她的优秀天赋,杨依林在2007年入选了国家队。北京奥运会体操团体冠军杨伊琳结婚,成为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团第一位已婚成员。12年前,她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团体冠军和个人女子全能铜牌。不幸的是,我因伤错过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系深造,2013年退役。她在北奥地利时也被称为“最漂亮的体操冠军”。她看上去很甜美,身材很好。奥运冠军杨依林结婚,体操队友长高变美,江钰源成为第三者,被认可
在东道主的帮助下,他们成为了包括程菲、杨依林、李珊珊、何可欣、江钰源和邓在内的体操女队的第一代领军人物。,程飞是队里年龄最大的球员,也是最有名的球员。退休后,她经常出现在新闻中。程菲在北京奥运会个人项目上失误,让她很难释怀。虽然她在很多年后提到了北奥,但程菲用“太遗憾”来形容当年的比赛。目前,程飞已经回到家乡做大学老师。据悉,他已成为湖北省体操协会副教授、副主席。除了程飞,北奥成员再一次被关注是一件丑闻。江钰源陷入“第三者”风暴,不仅不知如何介入,还被曝为闺蜜。,他用惊人的手段教会男方强迫自己当初离婚。
三人都是体操运动员,最初的喊叫只是个人行为,并没有上升到体操队。这基本就是锤子,她没什么好否认的。不过,应该对她的事业没有影响。一个月后,她出现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参与种植“浙江奥运冠军林”。其他成员都是从社交媒体中获得生活上的快乐,几乎都是上大学深造,很多都是读完硕士。高低杠女神何可欣变化很大,很时尚,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漂亮的照片。人气比较低的李珊珊,很低调。她成为一名上班族,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担任高级品牌经理。
广东花都狮岭镇杨二村人
本届国家体操队“第一美女”杨伊琳是花都狮岭镇杨二村人,5岁开始练习体操,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北京奥运,她将参加团体、全能、高低杠三项比赛,将在赛场上与其他五位女孩一起捍卫中国体操的荣誉。
杨伊琳的特点是身体协调性好,体形匀称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高低杠项目上,她的新动作A分已经达到了7.7分,比去年世锦赛时高了0.7分,与队友何可欣一起,目前并列世界最高分。教练陆善真对杨伊琳高低杠动作的评价是“整个动作长、身体线条优美、空翻舒展、动作连接和转体姿势漂亮”。
在陆善真的眼里,杨伊琳就是霍尔金娜的翻版,“她四个项目很全面,具备冲击全能金牌的实力,尤其是高低杠,无论是外形还是动作的神韵,都像霍尔金娜”。
2007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杨伊琳不仅与队友一起卫冕了女团冠军,而且还夺得了女子全能金牌。同年9月,她入选国家队出征德国斯图加特体操世锦赛,与队友夺得女团银牌,并在高低杠比赛上获得铜牌。这是杨伊琳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征世界大赛,赛后教练对她的评价是“不怯场,有大将风度”。
别看在赛场上,杨伊琳表现得稳重成熟。在众人面前,杨伊琳甚至还会害羞。但谈起北京奥运会的目标,她毫不含糊地说出了心中的梦想:“团体拿下,进入全能和高低杠决赛,决赛中再发挥出色,争取拿金牌。”实际上,杨伊琳和何可欣两人已经组成了保卫高低杠冠军的双保险,只要有她们两人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高低杠金牌就是中国女队最有把握的一个夺金点。
杨伊琳,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1992年8月26日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广东队队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1枚金牌、2枚铜牌。
姓 名 杨伊琳(yang yilin)
国家/地区 中国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92-08-26
身 高 147cm
体 重 35kg
大 项 体操
小 项 女子高低杠
最好成绩 全国锦标赛女子全能冠军
杨伊琳1992年8月26日出生在广东。5岁开始练习体操,她的特点是身体协调性好,体形匀称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高低杠项目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在无锡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第一次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杨伊琳就品尝到了冠军的滋味,她和队友一起站上了女子团体冠军的领奖台。赛后,陆善真留下一句话“这孩子不得了,以后该让她到国家队来训练。”
2006年底,广东省运会期间,陆善真原定来佛山看体操比赛,但因临时有事未能成行。后来他拿到了杨伊琳的比赛录像,看完后就说“她可以进国家队了。”2007年1月10日,杨伊琳跨进了国家队大门,曾培养了刘璇等明星的主管教练刘群琳对杨伊琳疼爱有加“这个孩子听话,悟性高,一点就通。在我们这里训练,保证会向世界水平靠拢”。
2007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杨伊琳不仅与队友一起卫冕了女团冠军,而且还夺得了女子全能金牌。同年9月,她入选国家队出征德国斯图加特体操世锦赛,与队友夺得女团银牌,并在高低杠比赛上获得铜牌。这是杨伊琳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征世界大赛,赛后国家队教练对她的评价是“不怯场,有大将风度”。而当时一位欧洲裁判惊讶地说“世界体坛出了新的霍尔金娜。”
杨伊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得1枚金牌(第14金),2枚铜牌。
【杨伊琳档案】
姓名杨伊琳(Yang Yilin)
性别女
母亲邓四妹
父亲杨杜正
教练陆善真
籍贯广东
生日1992.8.26
身高1.50米
体重35公斤
大项 体操
小项 女子高低杠
户口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杨屋村
个人特点身体协调性好,体形匀称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高低杠项目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杨伊琳履历】
1992年8月26日 出生在广东。
1997年 开始练习体操。
2006年 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
2007年1月10日 杨伊琳进入国家队。
【辉煌的成绩】
2007年 全国体操冠军赛女子全能亚军,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年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女子全能冠军。
2007年 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个人全能第六、高低杠季军。
2008年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高低杠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铜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女子体操高低杠铜牌。
【儿时的故事】
。
·2岁就可以爬单杠
瘦小的杨伊琳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体育天赋,特别好动。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和好友去踢球,小伊琳就在体育场一旁的体育器材上独自玩耍,那时她才两岁,就已经可以一个人爬单杠了。但她胆子小,就连晚上去开阳台的门都吓得不行。后来为了锻炼她的胆量,爸爸只能用家里的鸡毛掸子威胁着她,强迫她去开门。
·教练、裁判称她“小霍尔金娜”
中国体操女队教练陆善真说“杨伊琳就是霍尔金娜的翻版,她四个项目很全面,具备冲击全能金牌的实力,尤其是高低杠,无论是外形还是动作的神韵,都像霍尔金娜,有灵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2005年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上,杨伊琳独得跳马和高低杠冠军,让赛场边的国家队教练惊叹“中国的霍尔金娜出现了”。
2007年杨伊琳进入国家队,同年9月代表国家队出征德国斯图加特体操世锦赛,与队友一起夺得女团银牌,并在高低杠上获得铜牌。这是杨伊琳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赛,赛后一位欧洲裁判惊讶地说“世界体坛出了新的霍尔金娜。”
【伊琳的秘密】
〖秘密一喜欢哭〗
“哭,经常哭”,父亲杨杜正说起女儿的体操之路,百感交集。
“第一天送她去伟伦体校,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她就抱着我们大哭,喊着‘我要回家’。那是她第一次与父母分开,小孩子怕孤单”。在体校食堂,杨伊琳因为个子不够高,每次都是叫学兄学姐们帮忙打饭。在教练和学兄学姐们的帮助和照顾下,杨伊琳的恋家情绪逐渐得到缓解。但此时,她又为别的事情哭了。
“平时看着队友经常出去比赛,而自己整天训练,她就想哭,说不想练了之类的”。每到这时,杨伊琳的父母都会在电话里鼓励女儿,让她不可半途而废。
200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就夺得跳马和高低杠冠军的当晚,杨伊琳打电话回家也哭了,“那次是高兴的”
。
进了国家队,杨伊琳爱哭的性格有了改变。“去年春节我和她妈妈去北京看她,刘群琳教练说,放心,这个孩子很听话,已经没有爱哭的习惯了。”杨伊琳自己说,到国家队后哭过三次,一次是爸妈去看望她,第二次是今年4月在世界杯德国站比赛前受伤,担心影响参加奥运会,当时就哭了几个小时。第三次是看到“5·12”汶川地震的电视画面,“太悲惨了,谁看了都会哭”。
〖秘密二胆子小〗
每个运动员走上体育道路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兴趣或天赋,也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杨伊琳的原因有点特别“为了锻炼她的胆量。”说来奇怪,据杨妈妈邓四妹说“她以前胆子小得不得了,就连晚上去打开阳台的门都吓得不行。她爸爸用家里的鸡毛掸子威胁着她,她都只肯走过去扭下把手。”但说来也奇怪,虽然杨伊琳胆子很小,但一接触到体育器械,爬上爬下的,就顿时活泼起来,两岁的时候走路都还跌跌撞撞的,就敢去爬单杠。说不清孩子到底是胆小还胆大,既然恰好被教练来幼儿园挑苗子,于是杨家父母就把同意她去练体操壮壮胆子。
程菲的父亲程立高是个月薪500元的车间调度工人,亲徐春香是轮胎厂一名普通工人。他们居住在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的筒子楼内,生活清贫。1988年,程菲出生在湖北省黄石市。程菲出生后不久就因营养严重不良,时常生病住院,令程立高夫妇操心不已。
因程立高年少时学过7年武术,所以在孩子很小时,他就有意给女儿进行运动启蒙。当程菲学会走路后,程立高经常带女儿跳台阶,跳上跳下,跳得好时,就找来一块圆形的牌子,模拟电视镜头给女儿颁奖。程立高回忆说,女儿小时候特别热衷于“获奖”。
程菲好不容易长到2岁时,仍然面黄肌瘦,身材也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程立高不得不为女儿的身体担扰了。当程菲3岁多时,程立高决定送她去学一种运动项目。程立高夫妻身材都不高,当时看到“小个子”邓亚萍称雄乒坛,他决定送女儿去学乒乓球。在黄石业余体校,柯进教练推荐小程菲到姚菊英教练那儿学体操。就这样,程菲走上了体操之路。
听说女儿有体操天赋,程立高心里不由乐开了花。耳濡目染,程立高对体操知识的了解渐渐多了起来,竟然能对程菲的动作指点一二。买不起体操器械,他就因陋就简,在家中的屋梁上吊上杠子,一根杠子代表单杠;两根杠子,就是双杠;用粉笔在地上画上两条线,就成了程菲的平衡木。
要练好体操,得克服一些形体上的不足。程菲走路带有遗传的“外八字”。进馆第一天,教练就说“进了训练馆后,就要用脚尖踮着走路,这样就不会走八字步。”小程菲听后,乖乖将脚尖踮起来。
可“八字脚”不是一下子能矫正的。有一天晚上,程立高拿来几尺长的白布,说要把孩子的腿从膝盖以下全部捆起来,捆几个月,就能纠正八字步了。对此,妻子很担心。但程立高说,就算不练体操,为了女儿将来的形体美观,也得纠正。
第二天,才4岁的小程菲哭闹着不肯再绑了。为了让孩子能坚持下来,夫妻俩陪着女儿也把自己的腿用白布捆了起来。这样坚持捆了几个月,程菲的“外八字”终于纠正了。
练了一年后,由于觉得实在太辛苦,有一天,程菲突然对母亲徐春香说“妈,你只要不让我练体操了,我一定好好用功读书。”尽管心疼,但父亲为女儿认准了这条路,训练也就坚持了下来。
程立高对女儿的严厉在当年的黄石体校是有名的。有时小程菲不想练了,程立高便会在一旁大声训斥,甚至毫不留情地敲女儿一“爆栗”。
有时小程菲与父亲赌气,不肯再练。这时,父亲“敲打”得更厉害了。眼看拗不过父亲,小程菲的倔劲就上来了,就流着眼泪继续做。可等当天的全部项目练习完后,她又像没事一样了。
程菲现在打电话回来,经常跟妈妈说“幸好爸爸当时要求严,不然没有今天。”
程菲7岁时,进了武汉体院。最开始她是自费的,每个月的学费、生活费等加起来,要1000元。可当时程立高夫妻俩工资加起来仅1000元。为了挣点生活费,夫妻俩买了一台编织机,每天下班后编织手套卖,一双手套赚2角钱。
有一天,赵汉华教练发现程菲训练时闷闷不乐。一问之下,才得知她家里还没有送来生活费。赵教练十分痛心“这么好的苗子,又这样勤奋,不能让她因这些事受影响。”他便和另一名男教练商量,每人从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接济程菲。
看到大家都在关心自己,小程菲练习更加刻苦。一年后,程菲代表体院参赛屡屡获奖。每次比赛她年龄最小,可动作最漂亮、规格最高。
程菲的成绩有目共睹,赵汉华教练就向体院打报告,说程菲是“体院多年来最难得一遇的好苗子,请求给她正式体院生的待遇”。体院批准了这个报告,于是年仅8岁的程菲成了武汉体院年龄最小的“中专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费。赵教练告诉记者“多年来,武汉体院这个特殊待遇,仅程菲一例。”
曾经对跳马有所犹豫
在国家队的最初两年,程菲年纪小、技术相对较弱,不太引人注目。2004年,另一位队员因伤病无法参加奥运会,程菲获得了宝贵机会,代表中国队出征雅典奥运会。此前她没有任何世界大赛经验,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程菲获得了第四名。
雅典奥运会之后,程菲的教练决定让她重点训练跳马。一开始程菲还有些担心,有一回对父亲说“我的强项是自由体操,可现在教练让我转向跳马。”当时跳马是中国的传统弱项,此前中国还没有女子跳马世界冠军。程立高告诉女儿“你听教练的话决没有错。自由体操女子选手较多,竞争自然激烈。可跳马女子选手较少,你腿部力量强,跳马练好了,更容易成功。”
2005年墨尔本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程菲一鸣惊人,不仅夺得中国首个女子跳马世界冠军,刷新了中国女子跳马项目的历史,她的新动作还被国际体坛命名为“程菲跳”。
本段特殊的训练
曾经在铁锅盖上训练转体 而一旦决定练体操这条道路,程菲就选择了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人生,因为她自己知道,在体操上出人头地,是这个清贫家庭的唯一出路。尽管条件并不富裕,程爸爸尽可能的给程菲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他练过武术,凭自己那点底子,他就在家里给程菲加练。买不起体操器械,程爸爸就地取材在自家屋梁上悬吊杠子,吊一根做单杠,吊两根做双杠,吊得一上一下就成了高低杠。家里那口大铁锅倒过来,让程菲站在上面,他不停地转动铁锅,训练女儿的转体。而从体校到家里的那段铁轨,则成了每天必练的平衡木。
而程菲也就凭借着这种小时候就有的坚定信念,从黄石体校到了湖北省队,再被调入到国家队,如今更是站在了世锦赛和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在很多教练看来,程菲并没有突出的身体优势,有的只是比别人更多的坚毅和刻苦。
本段“程菲跳”一战成名
四年前,程菲在雅典奥运会初出茅庐,虽然在自由操比赛中因为失误而与奖牌擦肩而过,但已显露出较强的实力。
随后,腿部力量出色的程菲把训练重点放在跳马项目上。
跳马是中国女队的弱项,很多队员都不太愿意练,程菲却练得很苦,还加大了训练量,其他队员都走了,空旷的训练场里只有程菲一个人无数次重复着助跑、起跳、空翻、落地等动作。练就了日后夺得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的“程菲跳”。
一年后,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上以“程菲跳”一战成名,一举拿到了中国体操历史上首枚女子跳马金牌,她自己也顺利成为世界冠军。2006年
丹麦阿胡斯世锦赛上,程菲又独揽三枚金牌,开始成长为国家队“一姐”。
苦练换来奥运冠军
程菲明白,世界冠军始终抵不上奥运冠军,要想证明自己,只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一条路。
而要想夺冠,只有更加刻苦训练。在体育总局的训练馆中,每天最晚离开的永远是程菲。
去年开始,由于身体发育等原因,程菲不得不与日益增长的个头和体重斗争,为了控制体重,程菲在一天的艰苦训练后还得像举重运动员那样节食。
去年年底,程菲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喜迁新居,但一直渴望有自己单独房间的程菲却没时间抽空回新家看看。直到今年五月底奥运圣火在武汉传递,程菲才抽空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她又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场上。
奥运会前夕,程菲父母本打算来北京观看女儿比赛,但考虑到可能对程菲造成压力后,两人最终决定留在家中看电视直播。“程菲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我们和她一样高兴,等她后面的单项比赛结束,我们一定过来接她凯旋!”程菲母亲激动的说。
〖秘密一喜欢哭〗
“哭,经常哭”,父亲杨杜正说起女儿的体操之路,百感交集。
“第一天送她去伟伦体校,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她就抱着我们大哭,喊着‘我要回家’。那是她第一次与父母分开,小孩子怕孤单”。在体校食堂,杨伊琳因为个子不够高,每次都是叫学兄学姐们帮忙打饭。在教练和学兄学姐们的帮助和照顾下,杨伊琳的恋家情绪逐渐得到缓解。但此时,她又为别的事情哭了。
“平时看着队友经常出去比赛,而自己整天训练,她就想哭,说不想练了之类的”。每到这时,杨伊琳的父母都会在电话里鼓励女儿,让她不可半途而废。
200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就夺得跳马和高低杠冠军的当晚,杨伊琳打电话回家也哭了,“那次是高兴的”
。
进了国家队,杨伊琳爱哭的性格有了改变。“去年春节我和她妈妈去北京看她,刘群琳教练说,放心,这个孩子很听话,已经没有爱哭的习惯了。”杨伊琳自己说,到国家队后哭过三次,一次是爸妈去看望她,第二次是今年4月在世界杯德国站比赛前受伤,担心影响参加奥运会,当时就哭了几个小时。第三次是看到“5·12”汶川地震的电视画面,“太悲惨了,谁看了都会哭”。
〖秘密二胆子小〗
每个运动员走上体育道路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兴趣或天赋,也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杨伊琳的原因有点特别“为了锻炼她的胆量。”说来奇怪,据杨妈妈邓四妹说“她以前胆子小得不得了,就连晚上去打开阳台的门都吓得不行。她爸爸用家里的鸡毛掸子威胁着她,她都只肯走过去扭下把手。”但说来也奇怪,虽然杨伊琳胆子很小,但一接触到体育器械,爬上爬下的,就顿时活泼起来,两岁的时候走路都还跌跌撞撞的,就敢去爬单杠。说不清孩子到底是胆小还胆大,既然恰好被教练来幼儿园挑苗子,于是杨家父母就把同意她去练体操壮壮胆子。
〖秘密三一下子乱了阵脚〗
那时候,因为存在时差的关系,杨杜正和邓四妹(杨伊琳的父母)是通过当地报纸才知道这个信息。担心、着急,所有不安的情绪一下子涌上来。“毕竟离奥运会只有那么短的时间了,只有一百天。这个时候受伤,谁也说不好。”不光杨杜正担心女儿的伤势,打电话去省队问相关的人士,对方也是一样的态度。“具体情况他们也不清楚,说是要等杨伊琳回来之后才知道。”杨杜正回忆道。
因为在德国不方便,所以杨伊琳是回到北京之后再进行系统的检查,也才开始跟父母联系。那天下午6点左右,邓四妹接到了从北京打回来的电话,除了拿起电话后第一句“妈妈”外,整个半小时,电话那头传来的都是因为过度哭泣而造成的抽泣。
这时候,听着女儿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邓四妹的心里虽然难受,但她仍然打起精神告诉女儿“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不要担心,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即使结果出来了也不要放弃,我们一定带你看最好的医生,一定要把你医好。”
对于自己的坚强,邓四妹也没有料到。与女儿半小时的通话没有让她流泪,当她将通话内容转述给杨杜正的时候,邓四妹却伤心地哭了起来。她哭的是自己没能好好地照顾女儿,老天爷为什么会扼杀这么一位女孩的体操梦呢?面对这样的情景,杨杜正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妻子,只能默默地陪着她。
因为担心孩子,杨杜正晚上9点的时候还是给杨伊琳挂去了电话。比起之前的泣不成声,女儿的心情听起来好了很多。聊了一会之后,杨伊琳甚至还开始安慰起父亲来“你们别担心我,我自己会照顾自己。”、
后来,诊断结果出来了,杨伊琳的伤没有伤到骨头。经过简短的休整后,她又重新回到了体操赛场。
杨杜正说“如果不是体操,杨伊琳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在爸妈面前撒撒娇。但体操带给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感谢体操。”
最初练体操的时候,李珊珊是一个幸福的娃娃。姚菊英也是珊珊的启蒙教练。姚菊英回忆,当年,别的小孩都是父母给送来的,只有珊珊是自己找来的。那是1996年的一天,小珊珊独自来到姚菊英的体操房,看到正在练习的程菲,就对姚教练说“我要像这个姐姐这样练体操。”姚菊英一愣,笑着说“喜欢体操?好,那你就去换衣服,然后跟在姐姐们后面练吧!姐姐们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姚菊英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一直洋溢着笑容“小姑娘今天练得不错,明天接着来啊!结果,第二天一早,小珊珊又自己来了,还跟我说,‘老师,我又来了!’”姚菊英啧啧称奇“这么小就那么有主意的样子,我就知道她将来会成大器。”
李珊珊后来也曾进入武汉体院训练,但却没能进一步加入湖北省体操队。“珊珊的主要问题是手太小,省队可能觉得手小的孩子在高低杠等项目上没有潜力可挖,那会儿中国队的强项又是高低杠,所以就把珊珊退回了武汉体院。”姚菊英回忆。“后来我们就想办法,把珊珊往其他省队送。”赵汉华教练说起这段经历时,忍不住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有两个省队让珊珊练了一段时间,又把她退回来了!”
李珊珊强项是平衡木,优势是“木感”非常好,可能上天可怜这孩子,手虽小而脚却非常贴木。打小学平衡木时,李珊珊做起动作来常常是一趟即可顺利过关。经过了一番努力,李珊珊的体操生涯终现转机,广东队看重她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将其招至麾下。
2001年1月,赵教练将珊珊带到北京集训,这是国家队招队员时必走的程序。珊珊一连做了10多套平衡木动作,不掉木。高健指导注意到珊珊,其他省队也围着看,问是哪里来的。赵汉华说,广东省已经要了。之后,2004年,这个当年被三支省队退回的女孩儿,继续因出色的平衡木成绩,入选中国体操队。
2007年世锦赛,作为新人,李珊珊进入到了大名单中,那时候,她的名字排在第七位。因为世锦赛一支队伍只有六个运动员能够上场,所以李珊珊当时的位置是替补。后来,还是因为庞盼盼有伤在身,状态不好,珊珊才成为正选队员,代表中国队出战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世锦赛。在预赛中,李珊珊的一套平衡木动作难度大、质量高,在帮助中国队顺利晋级团体决赛的,她也以第一名进入了平衡木的决赛,李珊珊在世锦赛的第一次亮相引起了体操界的高度关注。只是略显可惜的是,在自己的第一场世锦赛决赛中,初次经历大场面的李珊珊没能把握好自己。预赛排名第一的李珊珊倒数第二个出场,她上木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完成得很漂亮,可惜在做一个简单的“立转360度”动作时却出现了大的晃动,结果她没能控制住平衡,掉下了器械。虽然之后的动作完成优秀,但只得到了15.900分,与罗马尼亚选手尼斯特并列第二。不过,此役已经显示出李珊珊在平衡木上的高超技艺,以后的表现也证明这个曾经因为手小而一路艰辛的女孩,无愧中国体操“平衡木上的女王”。
最美体操女神杨伊琳现状曾夺奥运冠军,现退役生活很滋润!
最美体操运动员杨伊琳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在镜头前的她总是显得那么完美,所以人们大多数注意力可能在她的美貌之上,却不知她在体操上的成就吧。杨伊琳在十年前的奥运会上曾为中国体操队夺得过金牌,在十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也眼中满含回忆的为大家讲述了10年之前为国家争光的事。
杨伊琳凭借她傲人的身材,和过人的颜值,已然成为了当时中国体操队的“颜值担当”。为中国争夺很多荣耀。杨伊琳的父亲作为一位资深的体育迷,这位伟大的父亲也是让她走上体育之路的最大功臣。在杨伊琳还只有5岁的时候,便被广州市的体校教练所看中,他的父亲听到这消息可谓是欣喜若狂,没过几天便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去了体育学院。
从此杨伊琳就和体育和体操结下了“契约”。进入体校后的杨伊琳表现的一般般,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表现,杨伊琳并没有气馁,依然认真的默默的训练,期望着遇到自己的“伯乐”。黄天不负有心人,杨伊琳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进入了广州省队,在其中充当一位替补角色。
在省队中杨伊琳抓住了这一机会,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久之后便顺利的进入了国家队,开始了为国家争光的十五年,将自己最美的年龄献给了国家,的确令人敬佩。杨伊琳在国家队训练时是个“爱哭鬼”,曾经因为训练太辛苦而一直哭,后来教练和队员们都对她的哭麻木了。
可见她是个可爱的人,如此可爱又美丽的女儿被父亲送去学体育,父亲可能也下过狠心吧。在夺得冠军之后杨伊琳也过起了滋润的生活,凭借自己柔韧的身体,开始参加了一些舞蹈节目,生活变得越来越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了。
在退役之后,杨伊琳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因为不在进行以前那样的训练的了,她的皮肤开始长起了痘痘,她便找起了为奥运运动员提供医学美容修复的协会,可见她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对自己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退役之后她就读北京的一所体育学院,开始学习,增加对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祝愿她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