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níng(ㄋ一ㄥˊ)愿、盼望。通“宁”。
甯nìng(ㄋ一ㄥˋ)姓。如周代有甯越。
“甯,同“宁”;基本字义平安,安定。
甯氏是卫国三大宗族之一,从甯跪、甯速、甯俞、甯相、甯殖至甯喜,蝉联大夫职位,有“九世卿族”之说。
据史载,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其后代以甯为氏,来源于姬姓。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用部】 甯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乃定切,音佞。《说文》所愿也。《徐曰》甯,犹宁也。今俗言宁可如此为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宋公,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注》高平方与县东有泥母亭。《左传·文五年》晋阳处父聘于衞,反过甯,甯嬴从之。《注》甯,晋邑,汲郡修武县也。《水经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韵》《韵会》囊丁切《正韵》奴经切,与宁同。《前汉·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复正直往甯。《注》言获福旣多,归於正道,克当往日所愿。
又《王莽传》永以康甯。
宁
拼音
甯是宁的繁体字
níng nìng zhù
解释
1.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1.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2.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姓。
1.贮藏;积聚。同“贮”。
2.久立。同“伫”。
3.大门与屏风之间。
“甯”是繁体字,意同“宁”。
简体部首: 宀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5
释义
◎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 姓。
组词
◎ 宁靖 níngjìng
社会秩序安定
◎ 宁静 níngjìng
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 宁谧 níngmì
安静,安宁
◎ 宁日 níngrì
和平安定的日子
◎ 宁帖 níngtiē
安宁平静
造句
1、为了把国家建设好,我们宁可吃苦受累。
2、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泄露党的秘密。
3、他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帮助别人。
4、磨刀不误砍柴工,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先把设备维修好,不然欲速则不达。
5、他宁可自己受批评,也不让别人受伤害。
甯释义愿、盼望。
甯拼音níng ,注音ㄋ一ㄥˊ ㄋ一ㄥˋ,部首用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2画
五笔PNEJ,仓颉JPBQ,郑码WDWL,四角30227
结构上中下,电码3942,区位6924,统一码752F
笔顺丶丶フ丶フ丶丶丨フ一一丨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2个
1、往甯
往日所愿,平素心愿。
2、甯宓
静止、静默。
甯是姓氏,也可作为古地名(现今河南省获嘉县、修武县一带)。
甯”(Nìng)为正楷字、简体字,与“宁”(nìng)同义,不是繁体字。甯(nìng)姓与宁(nìng)姓为同一家族。
出处《徐曰》甯,犹宁也。
译文甯,也是宁姓。
扩展资料
甯氏的由来
1、一支出自姬姓,为周朝卫康叔之后。据历史文献记载,商代有宁国,在今河南获嘉县境。周武王伐纣时,先扫清殷商都城外围,攻灭了宁国,勒兵于宁邑。
周成王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将其弟康叔移封到殷京畿之地建立卫国,以镇抚殷商遗民,宁邑成为卫国的属邑。
春秋时期,卫武公把宁邑封给他的小儿子季亹作采邑,季亹的子孙以食邑为氏,形成宁姓。今获嘉县城关一带就是古宁邑所在地,也是姬姓宁氏的发祥地。
2、一支出自嬴姓。据王应麟所撰《姓氏急救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这是说,春秋时秦襄公的曾孙有功于国,死后谥曰“宁”,史称秦宁公。秦宁公的支庶子孙以祖父的谥号为氏,形成了嬴姓宁氏。
据《史记》记载秦宁公10岁即位为秦国之君,徙都平阳(陕西岐山县西),在位12年卒。
3、是来源于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我国西南蛮族中有宁氏。据张澍《姓氏寻源》记载“西南蛮豪帅有宁氏,陈之宁猛力,隋之宁长真是也。”,清代满洲宁古塔氏、宁佳氏均改为宁姓;今蒙古族中也有宁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