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赵威后问齐使
佚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于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于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2、发启封。
3、岁亦无恙耶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4、说通“悦”。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6、苟假如。
7、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8、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9、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0、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业。
11、叶(shè)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2、鳏(guān)老而无妻。
13、恤抚恤。独,老而无子。
14、振通“赈”,救济。
15、息繁育。
16:、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17、彻通“撤”,除去。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
20、子万名以万名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1、于(wū)陵子仲齐国的隐士。于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2、索求。
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于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于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拓展《赵威后问齐使》阅读及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2.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13.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14.民君(2分,每格1分)
15.C(3分)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译文】
齐建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
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思想
历史上哲学家孟子有类似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理解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
①发,启封。
②岁年成,收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小题3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小题1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小题1民君(2分,每格1分)
小题1C(3分)
小题1
(1)使,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派。
(2)说通假字通“悦”。
小题1联系句子“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可知本指民。末指君。
小题1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关心百姓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有君贵思想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的关心百姓的赵威后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题1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注意省略成分和关键词解释。苟假如
下面是《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译文,以及评析: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于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于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评析】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一个国家是以人民为尊贵,而非君主、统治者为尊贵的,这是近代人民主权论在远古的先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主只是为人民所认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矫正了统治者霸权主义的国家观念,清明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
②使者不说 说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2.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13.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14.民君(2分,每格1分)
15.C(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