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宸(1949.10-1954.10)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这时起,直至建国初期,他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的伟大事业中,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曹菊如(1954.11-1964.10)
1955年曹菊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具体主持全国新人民币发行工作,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了混合流通,无差别兑换等措施,对货币的正常流通和币值的长期稳定,都起了重要作用。
胡立教(1964.10- 文革期间)
1955年4月至1956年9月兼任中央财经干部学校校长。1961年10月至196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1964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国人民银行代行长、党组代书记。
陈希愈(1973.5-1978.1)
陈希愈建国后历任央行中南区行行长,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葆华(1978.5-1982.5)
1978年3月至1982年4月李葆华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79年12月被推举为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80年5月被委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1982年6月当选为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
吕培俭(1982.5-1985.3)
198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理事长。1985年3月任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1994年5月-2000年6月任国家开发银行监事会主席。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
陈慕华(1985.3-1988.4)
1983年6月任国务院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任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成员。被选为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贵鲜(1988.4-1993.7)
1988年至1993年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93年至1994年国务委员。 1994年至1998年国务委员兼国家行政学院院长。 199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朱_基(1993.7-1995.6)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8年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国务院总理。
戴相龙(1995.6-2002.12)
1998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2年12月任天津副市长、代市长。2003年1月在天津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 2008年1月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现任行长周小川
汉族,江苏宜兴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1987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6—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86—1991年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觉醒年代》中李葆华的身份是李大钊的长子,在剧中对于李葆华的人物塑造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在历史上李葆华并不单单是李大钊的长子这么简单,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大钊长子李葆华
李大钊牺牲了之后留下来五个子女,李葆华是李大钊众多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同样也是很出色的一个孩子,在历史上,李葆华在革命道路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建国之后,李葆华也是做出了很多的事情,推动了安徽工业的发展,还有在中国金融领域也是取得很大的成就。而在电视中,李葆华年纪还小,暂时无法看到长大以后的李葆华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这么大贡献的人。
李葆华小时候生活并不富裕
在《觉醒年代》中可以看出李葆华在小时候的生活过得很拮据,虽然父亲李大钊有着丰厚的收入,却很少有工资留给家人,更多的是将他的工资给了有需要的人。李葆华跟着母亲刚来到北京的时候,李大钊本来是说给李葆华和李星华两兄妹做一套新衣服,刚好有一个学生经济上有困难,来找李大钊帮忙,李大钊就直接将原本打算买衣服的钱给了这位学生,最终李葆华和李星华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
李葆华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
虽然物质上不富裕,在精神上李葆华却很富有,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很有爱的家庭。他母亲赵纫兰是父亲的童养媳,比李大钊大了六岁,一手带大了李大钊。虽然年龄有很大的差距,赵纫兰也没有读过书,可是她一直包容着丈夫,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自己一手带大孩子,照顾家庭。赵纫兰和李大钊的爱情虽然平淡,可也充满了爱意,父亲对孩子也是非常疼爱,李葆华是在一个充满着爱的家庭长大。
个人觉得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李大钊长子的李葆华,这名小演员的演技还是非常很不错的,因为他真实的让观众感受到了李葆华的性格特点,所以我觉得他的演技我还是认为很不错的。
一、演员行业中的重要一环,人物扮相
饰演李葆华的小演员,沈琳珺小朋友的人物装扮非常贴合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那个时代的服饰装扮就是大棉袄和褂子,而且通过服饰装扮也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物角色的性格,还有他生活的社会背景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而且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这个人物角色未来以后的成长路线,这就是人物扮相的重要性。
二、演技是需要经过不断打磨的
沈琳珺小朋友年龄虽小,但他已经饰演过多部热播的电视剧,其中觉醒年代是沈琳珺小朋友主演的热播电视的第三部了,前期他还主演了《南少林之怒目金刚》(沈琳珺饰演智文)、《假日暖洋洋》(沈琳珺饰演小智) 等。不难看出,演技是需要打磨训练积累的,年龄不是限制经验的主要问题,只有不断的突破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经验。
三、演技是考验演员的最终审核
演员也是行业种类的一种,也需要经过观众和导演的审核才能得到最终的认可。演员存在的本质就是为了将书面角色转化成为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让观众能够感知到这个角色的悲喜交加,让观众在短时间里感受一种人生,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让观看者从而得到内心满足,这才是演员存在的最初意义。演技就成为了演员的最终审核考试,能通过者就受到观众的认可,未通过者,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磨炼累计经验。
序言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在《觉醒年代》中,李葆华的扮演者是沈琳珺 。这名小演员的演技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在看李大钊一家4口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李葆华的扮演者非常符合历史中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服装的装扮了解到这个人的生活特性以及人物性格。
沈琳珺是一位小演员,他演过许许多多的作品,扮演着许多人小时候。这位演员的演技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在《觉醒年代》中出现的次数都不多,却把想念父亲以及刚见到父亲时那种生疏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的生动形象。李大钊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如果没有自己姐姐的支持的话,那么也没有办法维持下去。李大钊有两个子女,李葆华和李星华。
李葆华小朋友的服装装扮是非常符合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在民国时期,人们所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棉袄和褂子。而通过这些衣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李大钊一家的生活状态以及经济收入,李葆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角色,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在以后的成长路线。《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思想上的挣扎。
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位非常生动形象的李葆华,和演员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位小朋友的年纪虽然比较小,已经参演过许多热播的电视剧。之前主演过《南少林之怒目金刚》和《假日暖洋洋》,《觉醒年代》是他参演的第3部电视剧。这名小演员还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
李葆华同志190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在父亲李大钊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李葆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在父亲李大钊被杀害后,根据组织指示,在进步人士帮助下到日本,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并于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同志回国在上海参加了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1932年4月回到北平,参加了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工作。6月任中共北平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后曾历任中共河北省京东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京东特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委员、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1935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驻京东特委代表。
1936年5月李葆华同志调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7年1月调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后曾历任中共山西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等职。
1948年12月李葆华同志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市委第二副书记。1949年10月至1958年2月任水利部副部长、1958年3月至1961年2月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书记。1962年2月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62年7月起当选为政协安徽省委员会主席。1973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1月当选为政协贵州省委员会主席。
1978年3月至1982年4月李葆华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79年12月被推举为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80年5月被委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1982年6月当选为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当选为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葆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革命先烈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同志从小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在其一生的革命历程中,无论走到哪里,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以其坚定不移的革命原则性和平和宽容的团结性感染着周围的同志,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以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始终坚持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李葆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2月19日18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葆华(1909—2005),男,汉族,曾用名赵升阳、赵振声,化名杨震,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李大钊之子。1909年出生于河北,后于日本留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身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长,后调任安徽省省委书记。1973年出任贵州省省委第二书记,同年中共十大被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于中共十一大连任中央委员。1982年卸任人民银行行长之职,同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5年2月1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