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川崎病是什么病?川崎病,你了解多少

  • 生活知识
  • 2023-05-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川崎病是什么病

川崎病又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可以由多种致病菌诱发,症状表现为高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手足肿胀、指端脱屑、口唇干裂等,严重者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由于川崎病首发症状是高烧,身上伴发有疹子,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红热。
川崎病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儿童预后良好,唯有少数患儿遗留冠状动脉瘤等心脏并发症,需要长期治疗。川崎病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川崎病”症状是否与新冠有关尚无定论
虽然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显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尚无证据说明川崎病是新冠所致。
,这些儿童目前只是疑似川崎病,并非确诊;
,本次欧美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即使按照川崎病正常治疗,很多仍然症状很重,有的甚至无法痊愈。
,“川崎病”症状是否为感染冠状病毒后诱发的,仍需进一步科学研究及流行病调查来论证。目前我国新冠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只要不松懈,继续做好防护即可,不必过于恐慌。

川崎病,你了解多少

川崎病(KD)
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宝宝身上,冬末和初春的发病率最高。

和很多家长一样,在糖宝儿没遇到这种病之前,听都没听过。

川崎病在初期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发烧、皮疹或者猩红热。

正是因为它的症状与发烧相似,所以让很多家长错误地按照发烧治疗吃退烧药,错过治疗时间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第一天,Day 1

1月26日我和姐姐约一起带着轩轩和糖宝儿去荟聚买新年衣服,中午我们去必胜客吃饭(披萨是她比较喜欢的)她情绪不是很好,很烦躁,晚上到家大约9点就睡了,夜里1:40摸摸额头,感觉发烫,一量体温39.6°,喝了点退烧药,安静的睡着了。但心理一直隐隐不安,因为15号感冒咳嗽刚刚去过医院,23号打得水痘疫苗针。早上我就让婆婆去大兴区县医院给挂号。

血常规检查,县医院医生说细菌感染,嗓子有些发炎,建议输液,0.5克的头孢他定,配合口服药物(娃娃宁和头孢他定的冲剂)晚上继续烧,退烧药配合物理降温,糖宝儿热得和小火炉一样,打蔫儿烦躁易哭。可能也是做妈妈的直觉,莫名感觉不是很好,姐姐和姐夫也建议去儿研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再看看,他们一大早4点起来去给挂的专家号。

第二天,Day 2

儿研所的专家也初步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感染,尿常规检查没有感染,但建议换一种药效更强的头孢曲松,需输液三天,配合口服的小儿豉翘和二联益生菌,看到医生坚定的眼神内心踏实些。但晚上回家继续烧,最高时39.6°,继续退烧药和物理降温,并自我安慰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天,Day 3

上午来儿研所输液,下午去单位处理一下滞留的工作,晚上下班后,奶奶和我说糖宝儿眼睛发红,手和脚怎么感觉都肿了?掀开衣服一看,前胸后背有疹子。猩红热???80和90后的通病,一顿百度……内心波澜起伏、浮想联翩~
第四天,Day 4

发烧已经4天了,体温一直没低过37.5°,高的时候到了39.4°,背上又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子,小嘴通红和爆皮(以为是烧的,其实是川崎病的一种表现),和奶奶商量一下明天再继续挂专家号看看吧。

挂专家号,医生结合糖宝儿的各种症状高度怀疑是川崎病,建议住院治疗,并帮忙约和住院部约了床位。
天哪,川崎病?对着百度一顿查找学习,越查越害怕越担心~

1.「误诊率极高」的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因为这种病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发现,所以也被称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宝宝身上,近些年来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开始的症状和发烧类似,退烧药不起作用,之后又会出现皮疹、眼睛充血等症状——

家里宝宝如果出现了4个以上的症状,初步判定为川崎病

①持续发烧5天以上,发烧大多在38〜40℃。在初期感冒阶段,食欲不振、情绪不稳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②双侧白眼球、结膜充血,但没有眼部分泌物。

③口腔和咽部黏膜充血,嘴唇发红干裂,舌头红肿。

④身体躯干(后背、胸部、大腿等)和生殖器部位出现皮疹。

⑤手指、掌心或脚趾、脚掌出现红肿。

⑥颈部淋巴结肿大。
此时应做超声心动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进一步观察,如果证实了冠状动脉瘤(或动脉扩大),可以确诊为川崎病。
川崎病对宝宝的危害是心脏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较为普遍,还有可能导致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冠状动脉瘤。如果动脉瘤伴随血栓或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2. 治疗方法

川崎病不是疑难杂症。在宝宝发病10天以内都算早期,踏实把孩子交给医生治疗,治愈率还是非常高的!北京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大妇幼、八一儿童医院,但儿童医院家长不能去陪护。小病友中就有儿童医院转过来的。

国际的标准治疗方法

注射高剂量的丙种球蛋白,一般在48小时之内就会有明显改善,宝宝在1周以内就可以出院了。(糖宝儿10公斤,注射8瓶。大约628一瓶)

,患有川崎病的孩子一般还需口服阿司匹林,在川崎病的第一期开始服用大剂量,在恢复期服用小剂量,直至儿科医生说可以停药为止。
川崎病的危险主要在于治疗不及时,没得病前根本没听过川崎病,所以误以为是发烧,自作主张在家给孩子用退烧药治疗,结果耽误了治疗时间。

退烧药和抗生素对川崎病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川崎病不接受医院治疗,娃儿也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自限性疾病)。心脏冠状动脉受累的风险更大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等并发症。

3. 完全恢复需要多久?

冠状动脉的病变有可能滞后,所以医生建议我们在出院后的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以及5年内的每一年,都做一次复查随访,看孩子的恢复情况。

1.病因不明确,和同病房的宝妈妈沟通,川崎宝宝有几个共性,一是卡介苗没有出花,二是近期注射过疫苗,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可能存有某种联系;

2.川崎病并不可怕,目前国际国内治疗手段比较成熟,注射高剂量的丙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肠等药物,据同病房宝妈儿说,儿研所比起儿童医院治疗的要好,一般由心血管科室治疗;

3.川崎病的并发症比较可怕,心脏冠状动脉受累的风险更大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等并发症。

4.治愈出院后需要口服一段时间阿司匹林等药物,定期复查。

5.建议持续3天以上的发烧不退,马上去正规儿科医院或儿研所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6.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值异常高,糖宝儿是67,输四天头孢曲松76,一点没有下降,抗生素对川崎病不起作用。

7.丙球蛋白在高烧38.5°以上是不能继续的,需要降温后才能继续输液。

8.严重川崎病属于商保重疾的范畴,一般的不属于报销的范畴。严重标准每个保险公司不同,具体需要和业务员沟通。

糖宝儿的病情已初步好转,记下这篇流水账,希望给其他宝妈以参考,让更多人去了解川崎病。

这个除夕夜我们一家要在医院度过了,祝福我的小宝和川崎宝宝们早日康复~

川琦病是什么

川琦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儿童病,两个月大至5岁的小朋友最容易感染,其中4岁以内患者占大多数(80%),发病率无明显季节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眼部充血、指端硬肿等,使用抗生素、退烧药体温不降。此病最早由日本的川崎先生发现,故命名为川崎病。曾有报道说香港每年有百多名儿童患上川崎病,病者会长期发高烧,严重者会出现心肌炎,甚至死亡。不过,不少家长都不认识此症,延误子女接受治疗。
川崎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或心脏的损害,本症预后良好,大多数经治疗可获治愈。病死率为0 .5% -2%。死亡原因多为心肌梗塞或心衰,可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病后第3-4周。近年研究表明川崎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免疫失调的触发病因不明。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川崎病引发的原因之一是与儿童幼时与猫狗等有隐患的动物过度接触有关,所以有宝宝的家长要注意定期给宠物检查,不要让宝宝和宠物过度接触。

百度 什么是川崎病呢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也就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报道。由于该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随着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一般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百度百科上一搜就又

请问川崎病有什么症状

我们要知道川崎病的病变主要是血管炎性病变,由于血管遍布全身各器官系统,所以,川崎病有多器官系统的表现.其中,对我们诊断有帮助,对家长来说需要留意的症状有下面六点.
第一点,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者更久,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没有感冒的症状,没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第二点,就是双侧结膜充血、眼球发红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
第三点,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发红、唇发红或者干裂、舌面红肿像杨梅一样,也叫草莓样舌,或者是杨梅样舌.
第四点,发病初期手、脚硬肿,手心和脚心发红,疾病期,手脚尖端都有脱皮.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等,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取代了风湿热而成为儿童期重要的获得性心脏病。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它所引起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均不足虑,因为这都是一过性的。其严重危害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是永久性的,发病率为13~20%,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栓塞等。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的血管,出现血栓易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一旦冠状动脉瘤不慎破裂,还会引发猝死。,除心脏症状外,还累及肾脏、消化道出现腹痛、腹泻,尿检还可发现白细胞及蛋白。
川崎病有办法医治,也可以完全治愈,只不过要早做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既能减轻症状,又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一旦确诊为川崎病,在大剂量应用免疫球蛋白的,必不可少的要用阿司匹林。它既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还可以起到消炎作用。疗程要长,至少要用2~3个月,后期可改用小剂量。如果已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脉瘤形成,则一直要用到病变消失为止。
在春季,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皮疹及粘膜病变,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要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确诊后,务必要让孩子休息好,尤其是已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则必须要卧床休息,恢复期还应避免体力活动,尽量减轻心脏负担。

川崎病是什么病 川崎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川崎病一般指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2、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