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杨洪基,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曾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和国务院文华大奖。
他唱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满江红》、《短歌行》等歌曲传唱至今,百听不腻。
对于歌唱家这个名号,杨洪基说“歌唱家是要有观念的,你是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就能唱好中国歌,要死心塌地地为中国人服务。你心里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中国这块土地,13亿观众,不是没人欣赏你,关键是你欣赏不欣赏13亿观众,你不想为他服务,他就不喜欢你,这是互相的。”
曾经也有老艺术家名号的蒋大为,却不知道这样浅显的道理,所以在今年开年就饱受争议,因为都知道了他在国内赚足了名与利,却跑去了国外供女儿上学、买房,这不能怪现在观众不喜欢他。
也是蒋大为的翻车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歌唱家里,还有一位已经79岁的歌唱家杨洪基,我们更愿意曝光他,让他“原形毕露”。
02
杨洪基从小对音乐就很敏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喜欢音乐和乐理,最早喜欢的是戏曲,记别的东西特费劲,记旋律就很快,即使没有拜过师,也能很快抓住旋律的特点。
18岁考入大连歌舞团,21岁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成名之前一直服务于部队。
看多了名人名事,杨洪基的感触是每一个名人都该有名副其实的代表作,成功的歌手更应该有自己的代表作。
杨洪基的代表在他45岁那年,他唱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炮而红!
名气越来越大,商业演出邀请越来越多,外界不免猜测,杨洪基肯定赚了不少钱,没想到他爱人开玩笑说“他是没钱没挣到还倒贴钱。”
原来总是有在定好的商演时间中,会临时接到下部队给官兵演唱,通常杨洪基都是直接推掉商演,并自掏腰包赔演出方违约金。
他20出头就到了部队,他敬畏军人,喜欢部队,还愿意回馈部队。
对于这种赔钱行为,杨洪基却说人要是为钱唱,就不值钱了。
好在后来有法律朋友给杨洪基出主意,要他在与商演的合同后面加上一句“如遇部队有任务,合同自动终止”,才慢慢不再赔钱。
03
杨洪基与妻子刘文玫是在1972结的婚,那个时候杨洪基已经30岁,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普通工作人员,妻子是被他的憨厚性格吸引的。
两人婚后不久就有了儿子杨鸥,杨洪基一直奔波于演出的路上,陪伴妻子和儿子的时间很少。
家里全是妻子刘文玫在打理,妻子对杨洪基真是体贴入微、悉心照料,杨洪基一直很感恩有这样一位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妻子 。
在教育儿子方面,夫妻两人也是很费心,从小杨鸥就遗传了爸爸的高亢嗓音,为此,杨洪基一直觉得如果培养好,将来一定能成为艺术精英。
,把儿子送到少年合唱团,花费几个月的工资给儿子买钢琴,给儿子请家教,督促儿子练声、练琴,都做了白工,因为儿子变声期,音域变狭窄,还有坐到钢琴前都想哭,心里十分抵触。
不得已,杨洪基放弃了培养儿子艺术方面的才能,儿子也把主要心思放到了文化课上,只是从小基础不好,儿子连专科录取分数线都没达到,只能去上了技校,看着别的人孩子都是清华北大名校,杨洪基很失落。
只有中专学历的杨鸥,心里也不舒服,他一直想混出点名堂,给父母争光,但现实总是那么骨感,他开饭店,本没赚回来,遇上了街道整改,饭店被拆,跑外地开网吧,人生地不熟,也没赚到钱。
多年只为争一口气的杨瓯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真的很少,直到父亲病倒,打电话说“小鸥,爸爸都60多岁了,你回来吧”,杨鸥才意识到为人父的如山之爱,回到了北京。
再后来,杨鸥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爱好,成了一个文物鉴定师,现在有一家古玩店,诚信经营,口碑特别好,到2019年资产已达千万元。
04
杨洪基与妻子刘文玫结婚三四十年,一直恩爱,刚开始他们家住在车流量很大的马路边,刘文玫总是能在无数车海车鸣声中分辨出丈夫的汽车开回来的声音。
不管杨洪基回家多晚,她都会等着。知道杨洪基爱好音乐,就省吃俭用的把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台录音机,70年代,录音机可是个新鲜物件儿,杨洪基用这个录音机自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
可是夫妻四十多年,杨洪基从来没有叫过妻子名字,他说“你这个名字我不能喊,叫玫,就没了!”
这要多怕失去妻子,只是一个谐音,都后怕,这样的深情,怪不得他的情感名言是“我把心交给她,爱人是我最合适也是最完美的!”
名副其实的圈内被人称赞的恩爱夫妻。
有人,李双江、蒋大为、杨洪基,是三个“参差不齐”的家,确实是不一样。
与其揭露那些虚伪面目,我们更希望像已经79岁的杨洪基这样的老艺术家暴露在人前,向能量学习!
2013年李天一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此事影响太过恶劣,尽管李双江和梦鸽再怎么想方设法也保不住他,被重判10年,而李双江的名气也一落千丈,仿佛一夜之间跌落神坛,此案被曝光之后,作为李双江的昔日战友杨洪基,自然也会受到追问,他做出了六个字的评价,那就是子不教父之过。
娱乐圈里面有很多的知名成功人士,看着这些人的成功历程,我们就会感受到许多正能量。说起成功的人,李双江算是其中一个,他是中国的声乐教育家,还是国家的一级演员1939年出生的李双江是黑龙江人,毕业于音乐学院的他放出了许多歌曲都非常有名,比如《党的阳光照耀着祖国》,《谁不说咱家乡好》等等歌曲,都让老一辈的人记忆深刻。
李双江获得的荣誉还非常多,比如音乐电视,金奖,华鼎奖等等,含金量都非常高,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李双江的妻子就是他教过的学生,名字叫做梦鸽。李双江凭借着春晚的节目获得梦鸽的芳心。
当时,李双江已经四十多岁了,而梦鸽却非常年轻,只有20岁而已。在以前那个年代,隔了这么大年纪的她们还能走到一起,并且幸福的结婚生子,是一件天大的幸事。结婚过了好几年,两人才有了孩子,儿子的名字就叫做李天一。老来得子的李双江万分欣喜,从小就对儿子李天一过分的宠爱,要知道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恃无恐的。性格上特别的叛逆,11年的时候,李天一因为打人,李双江善后,让这件事情很快就完结了。
打人这次事件还不算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一件。那就是2014年的时候,李天一被判了重刑,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李天一案吧,因为儿子李天一被判刑十年,作为父亲的李双江也因为这件事情遭到重大影响。本来知名度很高,口碑不错的李双江因为这个事情而败落,从此晚节不保。虽后人吐槽议论。李双江还有个朋友叫做杨洪基,杨洪基的名气也不小,曾经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男歌手。
作为李双江的好友,他做出了六个字的评价,那就是子不教父之过。李双江做人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在教育孩子上却极为失败,也注定的李天一的性格会嚣张跋扈,难怪他会问杨洪基。杨洪基也表示李双江本人是非常优秀的,在教育上却是失败的。
杨洪基表示,对于孩子的管教上就需要严格要求,不能过分宠爱溺爱,否则长大一定会害他的。面对这样的李天一,李双江表示很无奈和愧疚。
杨洪基老师的声音很有辨识度。
而这位男中音歌唱家,从小却没有受过系统化的声乐教育。
1941年,杨洪基出生在辽宁的大连。
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小。
父亲从小就对孩子们很严格,
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有严格的要求。
要是看到他乱伸筷子或者吃饭喝水发出声音,
免不了又是一顿严厉的批评。
虽然家境一般,不过父亲把几个孩子都送入了大学。
直到杨洪基上学后,父母发现这孩子在学习上却是个“混不吝”。
杨洪基从小就喜欢文学和 历史 ,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这导致他在中学阶段的成绩偏科非常厉害。
除此之外,这个嗓音洪亮的小孩儿,从小就喜欢唱歌。
眼瞧着他的成绩越来越偏,母亲做了一回主,不管他了。
于是,在学业上顺其自然的他,平日对唱歌也就更上心了。
那时,大姐已经在师范大学当声乐老师,
家里有手风琴,还有很多唱片和一台唱机。
这些,都成了杨洪基接触音乐的启蒙之物。
杨洪基16岁那年,中文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开始在国内流传。
而这首歌,也成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歌曲。
左领右舍都说他,你这么喜欢唱歌,大连歌舞团又在招生,你应该去考试。
就这样,1959年,杨洪基正式报考了大连歌舞团。
他演唱的歌曲,正是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主考的老师十分满意,不到一个月,杨洪基就收到了被录取的通知。
那时候,杨洪基还在读高二。
就这样,他放弃了将来考大学的机会,进入了大连歌舞团。
在大连歌舞团的三四年,是他声乐基础的起始点。
随后在1962年,杨洪基又成功考入了总政歌剧团。
在这里,他得到了众多声乐艺术家的指导,
而且还学习了钢琴、声学以及意大利语等课程,
这为他的声乐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军队的歌唱演员,下基层慰问演出是少不了的。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边远地区生活设施不便。
杨洪基发现,很多官兵们甚至没有地方理发。
,下基层演出的时候,他就携带一套理发工具。
演出结束空闲下来,他就给战士们理发。
他的这种习惯,整整坚持了24年。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基层官兵的生活条件改善之后,
他的理发工具才没有了“用武之地”。
1972年,31岁的他和初恋刘文玫相识,
两个人交往半年后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彼时的杨洪基,主要还是站在军队的演出舞台上。
而在38岁那年,他的歌声则征服了小泽征尔。
那是1979年的夏天,小泽征尔来中国,
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选拔声乐演员时,小泽征尔和乐团产生了分歧。
他认为,彼时的中国没有能够担任演唱的美声歌唱家,
建议要从国外带4名演员过来演出。
乐团方面,坚持要求由中国演员来唱。
随后在国内,便进行了一次声乐演员的公开选拔。
杨洪基也在被邀请之列,而且第一轮就被选上了。
随后,这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演出之后小泽征尔表示,他没有想到中国还有如此高水准的歌唱者。
正是因为这次演出的大获成功,
杨洪基又接连收到中央乐团、中央歌剧院、香港圣乐团的邀请。
此后,他先后演唱了很多大型的古典作品。
这些演唱,奠定了杨洪基在美声唱法领域的地位。
1988年,总政歌剧团排演了歌剧《托斯卡》。
这是一部发生在1800年前罗马的爱情悲剧故事。
杨洪基在剧中饰演一位反面的警察。
这次演出,让他得到一个出国的机会。
彼时,一个外国人突然找到了团里,说什么也要见他一面。
来者亮明了身份,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板。
原来,这个外国人看了杨洪基的演出,
震惊于中国居然有这么优秀的男中音歌唱演员。
他告诉杨洪基,到澳大利亚来发展吧,移民和绿卡,统统不在话下。
杨洪基直接婉言拒绝了。
那位老板还是不死心,询问他是否能到澳大利亚居住半年或者三个月。
杨洪基也没有答应。
杨洪基告诉那位老板,如果真的想邀请,可以邀请我们的艺术团,
和澳大利亚的文化界进行交流。
随后,对方还真的发来了到澳大利亚演出的邀请函。
此时的杨洪基,还坚持着自己的艺术造诣。
不过在国内,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以及美声唱法,往往和观众之间有一层隔膜。
正因为如此,在歌唱界内,杨洪基的地位已经被肯定,
但彼时在大众的视野里,还鲜有人知道杨洪基的存在。
以至于在一次演出之中,还发生过他被观众轰下台的风波。
那是一场在首都 体育 馆举办的演出。
当时,《军港之夜》正在流行,歌唱演员苏小明演唱这首歌。
正好,因为临时的缘故,演出次序被打乱。
《军港之夜》排到了第四位。
其他一些歌唱演员就不愿意了,如果她的歌靠后了,
排在她后面的歌,不是就更没什么戏了嘛。
甚至很多演员表示,要是靠后了,自己就不唱了。
这可把舞台统筹急坏了,他找到了杨洪基,希望能把他的歌往后挪挪。
“没事儿,排在什么位置都行。”杨洪基答应了。
,当杨洪基走上舞台的时候,
台下却传来轰的叫喊,整个过程持续了30多秒。
多年以后,回想起那一幕,杨洪基表示,
自己那个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不想唱了。
不过旋即又想到,别人看不起自己,不让我唱,那么我偏偏要唱好。
就这样,杨洪基站在舞台上深深鞠了一躬。
台下的叫喊声很快就平息了,接着在音乐的伴奏下,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声音高亢而雄浑。
就这样,用心歌唱的杨洪基,和轻视他的观众,产生了共鸣。
他唱到自己眼睛湿润,而台下的观众也跟着音乐打起了节拍。
等到演唱结束,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这次演出,也成为杨洪基一生最为难忘的一次。
而真正让他在大众之间一唱天下知的,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那是1993年底,正在为双拥晚会忙碌的杨洪基,接到了谷建芬的电话。
谷建芬告诉他,让他去唱《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不过拿到曲谱之后,他发现已经有其他歌唱演员唱过了。
这时候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只不过是来陪跑的。
那些唱过的演员里,很多都已经很红了。
所以唱完回家之后,他告诉妻子,自己不会被选上的。
,一个多月过去后,谷建芬突然又给他打来了电话。
她说经过选拔,现在只剩下两位了,要他再去唱一遍。
原本没抱着希望的杨洪基,这时候又有一点信心了。
可当他来到现场,却发现和自己对决的是刘欢。
杨洪基又有些不自信了,不过还是认真把歌曲唱了一遍。
很快又一个月过去,剧组正式通知他,这首歌通过了。
这一年的杨洪基,已经53岁。
1994年,《三国演义》播出后大火,杨洪基的名字也终于走进了普通大众的视野里。
而他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创造性地加入了昆曲、古典民族元素,
这样一来就突出了民族的气息。
杨洪基浑厚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从此也被人牢牢记住。
此后,他再到各地去演出,别人也都能记住他的名字了。
而年过半百的他,也第一次体验了一把成名的感觉。
,杨洪基依然知道自己的基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实现自己价值最好的机会,就是给官兵唱歌。
所以,哪怕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依旧会下基层演出。
2008年,南方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部队纷纷出动救灾。
总政歌剧团,组成演出小队赴前线慰问官兵。
彼时,团里考虑到杨洪基的年龄已经67岁,就没有打算让他参加。
但他知道后,还是主动请缨。
彼时在前线,条件艰苦,既吃不好也睡不好。
不过杨洪基还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歌声鼓舞战士们。
在一次演出的时候,他在光滑的冰面上不慎把脚扭伤,脚肿得都穿不上鞋子。
同事们都劝他,后面的演出就不要去了。
杨洪基却说,战士们现在冰天雪地里,有的人站着都能睡着,
我就是为他们唱首歌,作为一名老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这一点,还体现在他绝不假唱的风格上。
下基层演出往往一场连着一场,很多人担心他的身体会受不了。
就提出,开始的时候真唱,后面的歌曲放个录音,然后对好口型就可以了。
不过,杨洪基说什么也不肯假唱,哪怕有时候生病,也要真唱。
在他看来,对待官兵感情的问题,是绝对不能糊弄的。
和现在假唱的明星相比,杨洪基的做法,不知打了多少人的脸。
在2009年春天的时候,杨洪基跟随慰问团,到秦岭山区某部队演出。
突然临时接到了一项回京演出任务。
等到北京的演出结束之后,他又连夜赶回了秦岭山区的部队驻地。
大家都劝他,您太累了,在台上站一站官兵也都高兴。
不过,杨洪基还是认真地演唱。
他觉得只有这样,心里才能感到坦然。
年轻时,下基层演出,他会给战士们理发。
中年之后,下基层演出,他会送给官兵们书画作品。
杨洪基爱好书法,40岁以后曾潜心研习。
所以以后每次下基层演出,他都会带上笔墨宣纸。
而后,写有格言警句的书法作品,便赠送给官兵。
这样的交流形式,比单纯的给官兵签个名字要好很多。
虽然年过半百后,凭借《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走红,
可杨洪基并没有借此获得什么丰厚的回报。
彼时,各地的商业演出邀请不断,大多数却都被他推掉了。
还有一次,接了一个商演,但临时却遇到了团里的任务。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违约,并且自己掏钱赔偿了对方违约金。
所以身边的朋友都跟他开玩笑,
好不容易唱首歌红了,非但不挣钱,还得自己往里贴钱。
所以,后来律师朋友就给他出了主意,
再有商业演出签合同的时候,要加上一条单位若有重大任务,合同自动终止。
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担心违约的事情会发生了。
除了不参加商演之外,杨洪基也从来不接广告。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
一个做减肥药的老板也出席了。
在宴会上,这个老板突然说,平日里很少见到大腕,
想把现场录下来,带给厂里的职工看。
杨洪基等一众圈内的人也就没有介意。
不过那位老板却拿起了一款自家的产品,一边录像,一边给他们介绍。
谁知,这段视频很快就被当成广告而流传了出来。
杨洪基于是警告那位老板,赶紧把广告撤掉。
老板原以为就是广告费的事情,自己先斩后奏,多给点钱不就完事了。
谁知杨洪基不依不饶,根本没吃过你的药,不知道疗效,能说好吗?
再不撤广告,就上法院。
老板也只能乖乖把广告撤下了。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洪基,
虽然名誉身份无数,但他最基础的身份还是军人。
在杨洪基看来,人应该知足,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专业。
尤其是搞艺术,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心里太过浮躁,总想着能够一唱成名天下知。
一个演艺界的人士,如果没有深厚的修养,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
从年轻的时候走进总政歌剧团,至今已快60年。
杨洪基一直在做着自己喜爱的事,那就是唱歌。
如今,他的唱功还是不减当年。
一个歌唱演员,好的嗓音就是自己最重要的武器。
杨洪基用自己的歌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就像长江水永远滚滚东逝,浪沙淘尽始见金。
文|二十二
杨洪基是中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杨洪基,1941年2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总政治部歌剧团演员队一级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教授。少将军衔。
1959年,考入大连歌舞团歌剧院。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新龟兔赛跑》。
2010年,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文艺晚会和“魅力东方”新年晚会。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金奖等。
扩展资料
成名
1979年,一个巨大的机会降落到了杨洪基的身上。当时,他有两个表哥在中央音乐乐团工作。他们找到杨洪基,让他去试唱一首曲子。
原来,时值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之初,中央第一次准备把西洋乐曲搬上舞台,经过慎重挑选,选取了《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首曲子。,领唱的位置却一直没能确定下来。于是,他们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演员。
结果,杨洪基在试唱了两首曲子后,当即就被著名指挥家严良堃选中。作为乐团领唱,他与三名入选者一起组成了“四重唱”组合,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顶级舞台。
这场演出规模空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音乐会“全球转播”,是新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象征。面对巨大的压力,杨洪基最终圆满完成了表演。音乐会的总指挥、世界级指挥家小泽征尔也对表演表示了肯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谓是唱出了英雄气概,唱出了爱恨别离。
那么他的原唱就是著名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老师,作为老艺术家,他的嗓音浑厚自然,又具有穿透力。
这首歌曲也就是在杨洪基的诠释下才能体现出他最纯粹的意思,别人反倒是翻唱不出这种味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杨洪基老师的爱情故事吧。
1941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的杨洪基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在40、50年代可以算是我们国家比较艰苦的年代,所以杨洪基生在这样的时代也只能是顺应发展。
因为家里穷,再加上自己性格腼腆,杨洪基直到20大几了还没有找到媳妇,这可让父母着急坏了,别的同龄人都当爷爷奶奶了,自己的儿子还没有结婚。
他倒好,每天就知道唱歌演出,完全不顾父母想抱孙子的心,于是在媒人的安排下,已经31岁的杨洪基终于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相亲,没想到是一眼定终身。
女方叫刘文玫,是一个留着短头发又特别精干的小姑娘,没想到第一面杨洪基就相对了人家姑娘,直说很满意,就是不知道女方对杨洪基什么看法。
后来杨洪基托媒人问问刘文玫的想法,要是有意思了,他也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了,可没想到刘文玫什么都没说,没说愿意也没说不愿意。
杨洪基就知道这事还有回旋的余地,尤其是在听到刘文玫的朋友向自己同事打听自己,他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而杨洪基为了给她多留一些好印象,一有时间就去找她。
那段时间,刘文玫的同事一看到杨洪基来了,就会打趣她“呦,那个傻大个来接你下班了。“因为杨洪基长的个子高,看起来又憨厚老实,所以他们给他取外号“傻大个“。
杨洪基对于刘文玫可是有求必应,只要是她提出来的,无论多难杨洪基都会想办法办到,这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承诺,有时候感情就是一种感觉。
杨洪基觉得自己的另一半就是刘文玫这样的,而刘文玫在相处中也爱上了这个满眼都是自己的男人,就这样1972年的前半年两人相亲,后半年就结婚。
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词语,那就是闪婚,相识几个月两人就确定婚姻关系,虽然显得匆忙,可是两人都是认真考虑过的,并且也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走。
婚后,妻子的工作地离家里有点远,有时候下班晚了就赶不上回来吃饭,而妻子为了节省钱就忍着饿,也没跟杨洪基说,后来这件事让他知道了。
他就只要有时间,就会给妻子送饭,而且还会接她下班,要是哪一天工作太忙来不及接她,更是会托付给妻子厂里的同事顺路捎回来她。
可以说杨洪基对妻子很上心,后来更是托了很多关系把妻子调到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地方,后来结婚第二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了,不过遗憾的是。
妻子生儿子的时候,杨洪基没有陪伴在身边,妻子为了让她专心事业也没有要求他回来照顾自己,只是生下后打了个电话报喜,告诉他一切平安。
如果说一开始杨洪基对妻子呵护有加,那么从他晚年的时候就逐渐的忽视了妻子,不是因为感情出问题,也不是婚姻不和,而是因为杨洪基实在是太忙了。
1993年,杨洪基有幸唱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而他也凭借这首歌获得了很大的人气,要知道当时他是和刘欢竞争这首歌。
他知道自己的名气不如刘欢,所以有点气馁,可是妻子安慰道他没有出来结果,所有都是有可能的,但就是没想到这次幸运降临在了杨洪基头上。
他凭借这首歌大火,开始有不断的人邀请杨洪基参加节目或是演唱会,通告是一个接一个。
有人会说已经52岁的年纪了,还折腾什么,可是杨洪基热爱演唱事业,从他小的时候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唱歌,再加上姐姐还是学的音乐,所以给杨洪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连的歌舞团,后来又进入到总政歌舞团,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钢琴、视唱、意大利语等课程,等到他大火的时候也已经是知命之年。
可是这算什么,只要精神不倒,50多岁照样还是18岁的小伙子,杨洪基也为自己的唱歌事业一直奋斗着,可是顾了事业就忽视了家庭,这是不可避免的。
他在外打拼事业,妻子带着孩子在家操持着一家老小,有很多时候的一些重要节日,杨洪基都在外演出,别人大年三十团聚,而他还在舞台上演出。
这种遗憾是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感同身受的,虽然妻子安慰自己没事,我们全家都支持你,你放心的去吧,可是挂了电话,妻子的内心还是充满了落寞。
谁不愿意有丈夫疼,累了有肩膀靠,杨洪基这么多年亏欠妻子的太多了,就在2015年,他参加了一档节目,节目中他写给了妻子一封信。
信中说到我这一辈子,一直忙事业,陪伴妻子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了,他说,我觉得我一生都很对不起她,做了48年的夫妻,杨洪基真正陪在妻子身边的又有几年。
所以他很抱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更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感谢妻子对自己的不离不弃,对自己的无条件支持,才能让他无顾忌的在外打拼。
说起两人的爱情故事,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就是结婚这么多年,杨洪基一直不敢叫妻子的大名刘文玫,原因就是妻子的名气中有玫这个字。
算是和“没“谐音,为了吉利,他都一直不叫妻子的名字,我想也是害怕失去妻子吧,31岁闪婚相亲姑娘,杨洪基没想到这一决定却是自己一辈子最幸福的事。
爱情不在于长久,在于对方是不是那个对的人,婚姻也讲究缘分,缘分到了,幸福自然就到了,祝愿杨洪基老师和妻子能够幸福长久,健康永远。
戴玉强,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也是当今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者。并曾经从师世界第一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学习演唱方法,使其演唱水平有极大的提升。对于戴玉强的唱功,你是如何看待的?
戴玉强的唱功他的歌声荡气回肠,他的歌声深深打动了世界三大歌王的经纪人鲁道斯,公开宣称自己在中国找到了“世界第四大男高音”。他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露中国男高音的风采,被世人仰慕。获得的重要荣誉有政府最高大奖“文华表演奖”,第四届金唱片奖,日本第一届静冈国际歌剧比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比利时维尔维埃国际声乐大赛第三名,全国戏剧最高奖”戏剧梅花”,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辉煌的光环之外,他所付出的努力却非常人所能想到。
每个人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不同,戴玉强演唱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唱歌的情绪上显得更夸张一些,这正也是他的独特之处,所以,他的唱法与传统的美声唱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戴玉强唱歌有非常明显的优点,有激情、很霸气、很认真,在音色上还是有致命的缺点,他的音色没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般,与有特色的歌唱家杨洪基、李双江、阎维文等人相比很明显有不足之处,内涵上也不如他们,只是他霸气的唱法弥补了部分不足。
戴玉强背后的故事戴玉强,一个曾几何时家喻户晓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歌剧王子的他出身农民家庭。在成名之前,他当过北漂,落魄时曾在建筑工地打过工,潦倒时一天只吃半张烙饼。他的妻子刘燕是一名女歌唱家,犹如他生命中的一滩温泉,褪去他的自卑和不自信,在妻子满是赞许的眼神中,戴玉强一步步走向绚烂的辉煌……
戴玉强与妻子在1996年8月,随着女儿戴梓伊的降生,她也在当红之际选择了回归家庭,来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妻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全力做起了戴玉强背后的女人。刘燕时常开导自己的丈夫“你基本功那么扎实,又很有才华,完全具有一流歌唱家的实力,完全就是没自信而已。”就此,刘燕每天都以赞许的眼神目送丈夫离开家;每次回到家的时候她都会用赞许的眼光迎接丈夫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