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在争议中强大
“称我为‘戏霸’,我有这个荣幸吗?”
冬雨霏霏的日子,一袭黑色打扮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翩然抵沪,黑色的薄绒大衣,黑色帽子下一头齐耳短发……让这位不惑之年的艺术家显得精干和大气。黑色板材眼镜的后面,是茅威涛一双透着独特神韵的眼睛,眉眼中,曾经传递张生的风雅潇洒,演绎梁山伯的痴情透骨,诠释孔乙己的狷狂古怪……难怪大家总说茅威涛的眼睛“厉害得令人不敢直视” ,生怕被她一眼看去了所有的性格精神。
今天的茅威涛,眼神中却透着少见的高兴与满足。作为主办方代表,她是来参加恩师尹小芳老师的艺术传承专场演出的。在名为“知音同乐”的活动现场,茅威涛一改往日的雷厉风行,仿佛变了个人,如同女儿般依偎着老师不离左右为年迈的老师端整衣冠,送茶倒水,时不时还用手轻轻拂着老师满是皱纹的手,贴着尹小芳的耳朵,说着哄老师开心的悄悄话……
“小芳老师为了越剧尹派的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革’之后,太先生尹桂芳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难恢复演出和教学了,全靠小芳老师的继承、发展与培养,才使得尹派在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在座谈会上,作为弟子代表的茅威涛深情地说道,“就在小芳老师位于威海路三层小阁楼的家中,方寸之地就是当年我们这群年轻人学习尹派的艺术殿堂。每次离开小芳老师家,我总是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老师一定在三楼的阳台上望着我们。”一番话,令在场的尹派弟子无不动容。
或许,茅威涛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着一度沸沸扬扬的对尹派“忘恩负义”的质疑。这些年来,对于这位越剧界的风云人物,质疑之声屡屡不绝,茅威涛总是笑称自己“人到中年,不会再去愤怒,而更多地学会了平和”。
在创新中继承
茅威涛或许可算当今越剧界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了。师出尹派的她不仅继承了尹桂芳潇洒独特的唱腔,更继承了尹桂芳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甚至还被同行褒贬参半地称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家”。从学习昆曲身段气质的《西厢记》,到大胆剃光头的《孔乙己》,直至前不久引起不小争议的新版《梁祝》,每一部作品中,她总是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所有的舞台试验几乎都是毁誉不一,但这些年的越剧改革之路,她走得执著、从容而坚定。凭着这些给传统越剧注入全新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茅威涛不仅成为越剧界唯一三度获得“梅花奖”的演员,更成就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今日的辉煌。
“我最早在上海演出时,是一直被观众骂的,他们甚至要把我骂出上海的舞台。”茅威涛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观众判断一个演员的好坏,往往是以流派唱腔学得像不像来衡量的,“我知道我学不像,因为我的音色不可能跟老师一样。演出结束那一天我们把道具装箱,我亲耳听见一些上海观众在叫不要来了,不要来了……团里一位老师赶紧把我拉开不让我听,我却说没关系。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个观众喜欢我,我就要这样唱下去。”
“当年,太老师尹桂芳为了塑造屈原,大大突破了越剧女小生原有的程式,也曾经遭受过诸如‘不像尹派’的质疑。但太老师却坚持道我尹桂芳唱的,就是尹派!我非常感动于这句话,太老师的创新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说起自己对于越剧在今天的艺术定位,茅威涛始终坚持“我们要在创新中继承,而不是继承中创新”。
“这是我成为一名剧团的管理者后才想到的。”茅威涛介绍道,1999年,茅威涛凭借在观众中的影响当上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从此,她也不得不面对越剧观众大量流失的严酷现状。在深思熟虑后,茅威涛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有一条让当时的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她想让越剧“都市化”。这是否意味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要放弃广大的农村观众和农村市场?一时议论纷纷。“我并没有放弃农村。自从当了团长之后,我全年的演出差不多有30%是在真正的农村,还有60%的份额,我把它放在都市,另有10%的份额,我争取多安排国外演出,扩大越剧影响。这是我作为一名管理者,给剧团制定的演出市场百分比。”
她说“如果我们一味保持传统,去迎合老观众,不出十年势必走进死胡同!百年前越剧如同一位穿着蓝花布的村姑来到大上海,在新文化的熏陶下一跃成为标致漂亮的淑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越剧已经在都市里成为一门艺术,结果却又要被迫回到民间去,那么前人的所有努力,岂不是都付诸东流了?我不甘心!”
有一次,茅威涛在大剧院观看《暗恋桃花源》,身边的年轻女大学生认出了她,并自称是她的戏迷。当茅威涛问起“ 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们的《梁祝》”时,女大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把票子给我妈妈了。”当时,茅威涛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要是看《暗恋桃花源》的年轻观众都能来看我们的越剧,那该多好啊!”从此,她改革越剧,让越剧“年轻化、都市化 ”从而赢得年轻观众的信念越发坚定。如今,浙江小百花通过高校讲座普及、创排符合现代审美与人文精神的作品等方法,逐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粉丝团”,在同行剧团中,保持着相对较好的演出市场。
“戏
“茅派”是我的追求目标
关于茅威涛与其他“金花”的“恩恩怨怨”流传甚广,但比起对于“茅威涛是否有资格创立‘茅派’”的质疑,这些流言真可算是无足轻重的。
对于越剧女小生的独特魅力,茅威涛始终有着自己的理解“女小生有着一种假定美,这个假定美就是你自己可以恰到好处地去把握男女尺度。它与男旦有一脉相承之处,可以用一个异性的角度和眼光来观察世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双重审美,就是你去审视它,又可以去体现它。而这种体现往往是带着一种唯美的,理想的,浪漫的感觉。我觉得一个好的演员,他一定是去把握作品的魂,去驾驭这个舞台,而不仅仅是讲故事。就像梅兰芳先生演的虞姬、贵妃,在今天看来,他的那种雍容华贵,妩媚动人,我真觉得女演员都无法企及。”
本着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对于所谓的“茅派”之争,茅威涛一下子超脱许多“其实我觉得我已经非常个性化了, ‘茅派’是我的追求目标。但叫不叫‘茅派’并不重要,我的‘野心’其实可能更大一些——我希望有一天别人承认我‘茅派 ’的时候不仅仅指我的唱腔。还包括茅威涛独特的技艺,包括表演和声腔,从而在舞台上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越剧的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还在。
越剧一级演员尹小芳。中共党员。原上海虹口越剧团团长。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特聘艺术顾问。
艺术大师俞振飞誉她为越剧小生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艺术业绩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上海高级专家名录》《世界名人录》。
人物生平
她13岁在沪学艺,后师承尹桂芳。她刻苦钻研尹派艺术,成就斐然。她完美地体现与发展了尹派演艺特色,并博采众长,凝聚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1948年在沪被选为越剧后起之秀冠军。20世纪50年代主演的经典名著及传统剧目如《西厢记》《桃花扇》《珍珠塔》《红梅阁》《卖油郎》等颇受赞赏。
90年代
1988年考入新昌艺校,成为调腔训练班的第六期学员,工文武生,打下了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后为新昌调腔剧团演员。
1991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小百花会演,在《挑滑车》中饰演高宠获优秀小百花奖和十佳“金艺奖”之一。
1992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会演中,她饰演《西厢记》中的张生获表演奖。
1993年经挑选集训后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任小生演员。
1994年在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饰演《白蛇与许仙》中的许仙获银奖,出演《西厢记》选段中的张生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1996年上演了浙江小百花原生代老戏《胭脂》,先后饰演过吴南岱、宿介。
1998年饰演《白兔记》中的咬脐郎(刘承佑),随团赴上海演出。
2000年-2006年
2000年继承浙江小百花的经典剧目《五女拜寿》和《西厢记》,饰演俞志云和张君瑞,同年,浙江小百花的新生代在茅威涛的带领下,以整齐的阵容正式赴上海、北京等地演出。
2000年参加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在《断桥》中饰许仙,获“十佳”演员中的第一名。
2001年出演越剧“首梅”剧目《汉宫怨》,饰演汉宣帝刘询。
2001年以“越剧《断桥》选段”参与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该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2003年饰演新版《陆游与唐婉》中的陆游B角,与A角茅威涛演出。
2003年随团前往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中国地方戏曲展演。
2005年在“何占豪越剧交响音乐会”中演唱《桃花扇》选段,并与王滨梅合作《莫愁女》选段,参加的演员还有陈辉玲、谢群英、颜佳等。
2005年参加拍摄央视戏曲专题片《陆游八百年》,饰演陆游。
2005年参加全国青联十届一次全委会、学联二十四大举行联欢晚会,与于魁智、李胜素、沈铁梅、李敏等同台献艺《梨园东西南北中》。
2005-06年出个人越剧专辑,名段荟萃。2006年3月22日,为纪念越剧诞生百年,杭州大剧院联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春琴传》,由上海戏剧学院曹路生博士编剧,导演郭晓男执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章益清饰演春琴、蔡浙飞饰演佐助。此次《春琴传》在杭州大剧院的上演是公开亮相。
2006年底在“越剧百年浙派盛典演唱会——胡梦桥顾达昌作品名家演唱会”中演出《西厢记》选段。参加的演员有茅威涛、吴凤花、谢群英、周云娟、陈辉玲、陈飞、黄美菊、何赛飞、颜佳、张伟忠、王滨梅、周柳萍、周艳、李霄雯等。
2006年参加越剧诞生地嵊州·东王(百年越剧》华诞庆典,演唱《藏书之家·舍不得》
2006年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演出《春琴传》,获得“剧目一等奖”,并顺利拿到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入场券。
2007年-2009年
2007年初,在“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演唱会中演出《陆游与唐婉·浪迹天涯》选段。
2007年,浙江小百花推出新戏《道观琴缘》,翁思再根据《玉簪记》改编,蔡浙飞饰演“潘必正”。
2007年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演出《春琴传》,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7年底参加“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演出,出演《断桥》一折。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举行,李世济、李鸣岩、李维康、耿其昌、李经文、杨乃彭、薛亚萍、崔连润、刘玉玲、虎美玲、张建国、吴亚玲、李文、蒋建国、茅威涛、章益清、蔡浙飞等参加演出
2007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以《春琴传》中佐助一角,获得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
2008年参加家乡新昌旅游节闭幕式的演出。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随团参加“课桌行动”爱心义演活动并演出《何文秀·算命》一折。
2008年在《善建者行·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宋人弦歌》中演唱为新版陆游《卜算子·咏梅》改写的越剧戏歌。
2008年参加十六省市新年戏曲晚会,演唱新版梁祝《十八相送》选段。
2008年参加浙江影视文化频道本塘春节晚会,演唱新版梁祝《十八相送》选段。
2009年3月,随团赴上海演出《道观琴缘》及《东方奇葩——折子戏专场》。
2009年在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购茶节活动中,登场演唱。
2009年6月随团赴成都参加第二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陆游与唐婉》。
2009年7月随团参加第七届“置业杯”江浙沪越剧大展演,演出《五女拜寿》、《道观琴缘》。
2009年08月-09月,随团赴台湾参加“两岸心手相连 88水灾义演”赈灾义演。
2011年-
2011年5月 13日,随团赴家乡新昌演出《陆游与唐琬》,是为复出后的全本戏演出。
2011年7月9日,在杭州剧院参加第二届浙江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展演暨浙江省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展演之《陆游与唐琬》。
2011年9月18日,在浙江胜利剧院《周末戏剧金舞台》浙江小百花系列专场中演出《道观琴缘》。
2011年10月16日,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本部上演《春琴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饰演男主角佐助。
2011年10月18日,蔡浙飞与章益清、娄亚利、李霄雯等前往温州参加”中国戏曲南戏故里行名团名剧省亲演出“的媒体戏迷见面会。
2011年10月21日,在”中国戏曲南戏故里行名团名剧省亲演出“中,饰演浙江小百花经典剧目《陆游与唐琬》中的陆游。
2011年10月22日,在”中国戏曲南戏故里行名团名剧省亲演出“中,饰演轻喜剧《道观琴缘》中的潘必正。
2011年11月10日-27日,随团赴台湾(南投、彰化、高雄、台北) 参加“台湾南投-浙江文化节”的系列演出。
2011年12月18日,受嵊州越剧团之邀参加其建团60周年的“剡越风舞”团庆演唱会,与浙江小百花新秀夏艺奕一同演绎《惜别离》。
2012年1月5日、7日随团于三门影剧院分别演出《陆游与唐琬》和《五女拜寿》。
2012年1月8日,随团于黄岩徽式古宅演出折子戏《断桥》等。
2012年1月9日,在黄岩清代徽式古宅里与其师茅威涛合演《陆游与唐琬》,分上、下半场。
2012年1月29日,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越剧”中国式新春音乐会系列中,演出《陆游与唐琬》。
2012年5月6日,参加浙江小百花原生代《西厢记》“封箱”仪式,接过茅威涛的“张生”衣钵。
2012年5月19日,参加第十届“置业房产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在绍兴大剧院演出《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