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黄伯韬兵团有多少人(黄百韬是7兵团司令!统领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黄百韬是7兵团司令!统领多少人马

淮海战役开始前,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下辖第六十三、六十四、二十五、一百军等4个军。战役刚开始,又增加了从连云港撤出的第四十四军。5个军的总兵力约有12万人(也有人说近15万人)。

三大战役是那三个都有哪些部队参加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解放军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饶漱石、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国民党参战部队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扩展资料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黄百韬的生平

黄百韬(1900~1948),字焕然,祖籍广东,生于天津,祖父及父亲两辈都十分贫困。由于出身卑微,营养不良,黄百韬身材瘦小,皮肤黝黑。18岁那年,黄百韬经朋友介绍,投靠了北洋军阀李纯。李纯见黄百韬个子虽矮,却脑子灵活,聪明好学,办事快捷,便让他当了自己的传令兵。这以后,黄百韬的一大半时间是用来伺候李纯的。黄百韬把这个上司伺候得十分满意,不久便被李纯提升为贴身副官。黄百韬当了副官后,在李纯的指点下,勤奋学习,只要有空余时间,便捧着书本琢磨半天。李纯喜欢黄百韬的好学上进,有意栽培他,便送他到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深造。1922年,黄百韬毕业,后返回天津,升任营长。
黄百韬是忠勇的,他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杂牌军,但却在解放战争中屡创解放军。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将军率74师冒进,陷入重围。黄百韬倾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三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功亏一篑,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74师将被黄百韬救出。
1947年6月左右,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第三次全线进攻,在决定山东解放区生死存亡的二次战役中,即南麻、临朐战役中,黄百韬率部增援,冒死血战先后解了南麻,临朐之围,在南麻牛心崮战斗中,7纵司令员成钧将军身负重伤。
1947年8月,国民党为了打掉我党的大后方,开始对胶东作战,黄百韬25师成了进攻主力。8月8日,黄百韬率部抵达潍县,10日赶到寒亭,21日拿下昌邑。8月底与友军会师后,9月7日,打垮了我党13纵39师及其他部队坚强阻击,占领平度。9月中旬,黄百韬兵锋直指莱阳,击溃我军13纵39师、南海军区一团后于18日占领胶东中心城市莱阳。
占领莱阳后,25师目标就是烟台,但据可靠情报表明,解放军已在烟台外围正面,沿烟青公路构筑了大量大纵深防御工事,准备死守决战,如正面进攻势必伤亡重大。黄百韬深通谋略,经仔细筹划,决定避实击虚,进行迂回作战,绕开我军正面大纵深防御阵地,决定向北先攻占栖霞、福山,然后从福山经侧翼进攻我军设防薄弱烟台侧翼,9月20日,108旅出其不意地向栖霞进攻,大出解放军意外,烟台正面设防我军措不及防,9月26日占领栖霞、随后占领福山,随后从福山方向进攻烟台,10月1日黄百韬拿下烟台。
48年4月12日,黄百韬率25师,4师组成南线兵团,与张雪中率领的72师与83师组成北线兵团,南北对进,企图全歼苏北兵团华野2纵,11纵,12纵于盐城,阜宁以东滨海地区。5月23日,韦国清将军本打算先集中优势兵力,2纵,11纵消灭整25师,第4师,经过激烈战斗后,发觉碰上了硬钉子,一对一战斗完全占下风。2纵,11纵不敌25师,且伤亡重大。25师不断发起反攻,向前推进,随后南北二线敌军包夹苏北兵团。5月底国军南北兵团在合德会师,形成合围,形势万分危急,许多同志悲观失望,准备拼命,但在韦国清同志正确指挥下,经27日,28日,29日3天激战,虽损失惨重,仍于6月2日突出包围圈,韦为此急电军委请求支援。苏北战场主动权重新为国军掌握。 
豫东战役开始后,黄百韬师军出奇制胜令我军措手不及,只得令王秉璋将军率领中野11纵由东小楼出发阻击黄兵团,中野11纵之32,31旅急驰逻岗,董店一线设防,谁知黄兵团行动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势,已越过这两地,32,31旅在急行军中分别于张连池,伯党集一线与25师展开遭遇战,虽然略迟滞了25师推进,但伤亡重大,(自称伤亡1700余人。但战后将33旅,拆散并入32,31旅,伤亡应远远大于1700余人)只得败下阵来,使1纵1师陷入被黄兵团及72师夹击的危险境地。黄兵团迅速靠近铁佛寺,华野不得不停攻铁佛寺72师,使得72师得以完整脱险。日后成为邱清泉兵团主力。 
当时,由于黄兵团威胁太大,华野转兵进攻黄兵团,抽调主力,1、4、6、8及两广纵队围攻黄兵团于帝丘店。黄百韬整见华野蜂拥而上,镇定地退入帝丘店为中心的村庄内防守。华野不顾伤亡,日以继夜猛攻,希望一鼓作气吃掉25师,黄部连日血战,形势危急。后来,黄百韬亲率2营部队,在4辆坦克掩护下,反守为攻,发动逆袭,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唯一战例,他的参谋长死劝也未拦住他。面对绝对优势共军,黄百韬的部队伤亡重大,108旅团长李景春也重伤倒地,黄本人也受伤,仍大呼口号,死战不退,部队受司令激励、鼓舞,拼死猛冲猛打,一举夺回田花园、刘楼、刘庄等村庄,遏制了华野进攻势头,稳定了阵线,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几个外围村庄的收复,和交警总队坚守陈岗,彻底破坏了粟裕7月5日总攻的计划,意义十分重大,确保了帝丘店的安全。与此邱清泉五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3598人。
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百韬升任七兵团司令官,率部7万余人在碾庄被华野重兵集团包围,黄率部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坚守了15天,(48年11月8日22日),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华野共伤亡4、9万人,是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伤亡最大一仗,超过双堆集伤亡。使战后粟裕紧张地一下昏了过去。这比起王耀武率10万大军守坚城济南只守一周,形成了鲜明对比。 
黄百韬又是愚钝的。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黄碾庄战役结束后,黄与25军付军长杨廷宴一起突围冲了出来,在途中,黄拔枪自杀身亡,结束了反人民的一生。自杀前,拿出名片一张,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交给副军长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以表示其反动立场和决心。

华野大战黄维兵团,为何战后却是零缴获、零俘虏、零歼敌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三大总决战之一,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是我军参战的两大主力部队。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之战,是淮海战役重头戏之一,华野在此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此战结束后,华野为何却是零缴获、零俘虏、零歼敌?并非是华野战绩不佳,而是华野领导层高风亮节,主动把功劳让给了中野参战部队。

一、双堆集之战前奏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重镇宿县。由于宿县处在徐州与蚌阜之间的咽喉要道,不容有失,国军立即组织重兵,企图重夺宿县打通徐蚌路。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星夜向宿县方向攻击前进。

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第7兵团10万人,李延年、刘汝明两路人马受到极大震慑,拖延不前。12兵团司令官黄维,自恃人马众多,全兵团多达12万人,还一水的全部美械装备,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也在其中,解放军吃不下他这样的硬核桃,继续挺进,逐渐与李延年、刘汝明两部拉开距离,形成孤军深入之势。

二、双堆集之战第一回合中野出击

淮海战役总前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战机围歼黄维兵团。中野最初承担了此次作战任务。中野4纵,在南坪集设立阻击阵地,迎头挡住黄维兵团去路,一方面切断黄维兵团与徐州联系通道,一方面为中野其他纵队部署展开争取时间。

1948年11月23日至24日,黄维兵团强渡浍河,一头冲入了中野预设的埋伏阵地。中野派出7个纵队全线出击,在黄维兵团周围迅速展开。黄维察觉到局面危险,企图杀出重围,向李延年兵团靠拢,中野岂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于11月25日晨,将黄维兵团牢牢包围在宿县南双堆集地区。

黄维一看情势凶险,先组织兵力几度突围,均被击退,无奈就地组织防御,依托双堆集周围的几个村庄,修筑众多地堡,开挖纵横交错的战壕,企图固守待援。中原野战军针锋相对,也在双堆集外围设立地堡和战壕构成的阻击阵地。

12月5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发布《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中野各个纵队全线出击,试图全歼黄维兵团。但因为中原野战军在前期挺进大别山作战过程中,部队实力损失较大,重武器极度匮乏,黄维方面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装备精良,拼死反抗,战局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三、双堆集之战第二回合华野参战

战斗持续到12月13日,中原野战军已经把黄维兵团压缩在东西不过1.5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但黄维依旧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如果战事继续拖延下去,周边国军援军步步逼近,可能导致战局复杂化。总前委当机立断,调集华野第三、十三及特纵一部,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加入双堆集作战。

华野的战斗力和装备,在当时我军中数一数二,有了华野这支生力军部队加入,黄维再也支撑不下去,最终全线崩溃,遭到彻底围歼。

双堆集之战,我军12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4.6万余人,毙伤敌4.6万余人,起义5000余人,投诚3000人,缴获各种火炮800门、坦克15辆、汽车300余辆,可谓一个收获满满的大胜仗。

华野首长粟裕考虑到中野本来就实力不足,装备欠缺,临行前,特意嘱咐陈士榘,打完仗后,缴获的武器装备,一支枪一颗子弹也不留,全部交给中野。不仅如此,在战后的陈述中,华野居然没有把这场战役的歼敌数统计在内。这才留下了华野让功的一段美谈。

华野与中野的这段佳话,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团结协作、大局为重的优良作风,令后世钦佩不已。

解析《大决战》黄维兵团行军长镜头,为什么说经典震撼,超越历史

淮海战役的广角镜头,实际上是用9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整师拍摄的。

《大决战》三部曲,包括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部曲,是建党七十周年的献礼片,这三部电影中各大军区全部军队都有一定的参加,听说前后左右一共有几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士参加拍摄。到这儿,你也就能想像,90年代我国商业电影并未启航时,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气势雄伟的大场面了。

如今许多人一谈起大场面,就想起印尼的史诗片《巴霍巴利王》,实际上《巴霍巴利王》的编导专业精英团队,压根不明白战事,各种各样脑洞大的军用装备实属吵吵。反而是十几年前的《英雄》,高宽比复原秦朝黑甲军团,第一次用弩阵、箭雨,那才算是牛。

,这种相比《淮海战役》来,或是间距太大。

使我们十分看不起的黄百韬兵团,竟然没有在大运河上构建大桥,以致于井然有序的国民党到大运河边就乱作一团(只有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当群众演员当得好,无论是有纪律军队或是有程度错乱,都井然有序)黄百韬被围住,徐州市南进的能冲宿县(今宿迁市)也被中野拦腰截断砍断,从华东竞技场开回来的黄维兵团十二万精英变成全部会战的胜负手。

,长达2分钟的黄维兵团军队开始了。从重型坦克底端逐渐,给人一种雄师来犯的无力感。随后时五路纵队迅速军队,重型坦克和车辆在群体中速率并挺快,也有坐骑在疾驰。团队渡河,五路纵队汇聚,全自动变成二路纵队,或是车子在中国步兵团在上下。这般迅速的军队,并非一个说白了的知名导演带上几十个副导演可以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这彻底便是一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常规军演!

枪迷们看了这一广角镜头,反响强烈,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绝对没有很有可能摆脱那样的阵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可以,乃至抗美援朝战争阶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可以。就算到现在,也许也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极少数部队可以进行。

那麼,有些人要问了,作为一个两小时的影片,必须耗重金打造出那样一个广角镜头吗?我要告诉你!自然必须!由于,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胜负手,也是唯一由中野主要解决的的一个雄师集团公司。一个一个而言。

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胜负手。

黄维兵团,由陈诚土木系发展趋势而成。土木系,便是以十一师为基本的十八军。十八军在土地改革阶段一度做到了八个师,之后这八个师,拓展为十个军,全是陈诚的亲信充任军长老师和旅长。到淮海战役时,黄维兵团包括了由十八军、 十军、 十四军、 八十五军及(个迅速纵队构成, 中坚力量是十八军, 共十二万人。

实际上,针对黄维兵团,刘邓大军分毫害怕懈怠。从蒙城逐渐,黄维就遭受了第一、 二、 六纵队的坚强不屈狙击。第十八军强渡涡河, 攻击蒙城,第十一师向中野一纵、 二纵驻扎的阵营黄家, 启动了疯狂的攻击。二天两夜的大战,黄家一带片瓦无存, 土地资源都被火炮翻地了一遍。,中野发布了主战场,回拉。

下面便是南坪集,中野层面是陈赓的中野四纵,十八军的118师主要,迅速纵队20两重型坦克保护,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亲自督阵。只是一天时间,中野又丢了阵营。黄维正开心着,却想不到早已被中野七个纵队包围着了。

,难题是,中野在挺进大别山时丢了全部重武器,军力也仅有十几万。那样的军力,那样的武器装备,怎么可能围剿黄维兵团,乃至极有可能导致南麻、临朐、帝丘店等战争的“中间提升”!

,中野使出了秘密武器“飞雷炮”,用油桶抛射炸药包,所经的地方每个人都是七窍流血而死,无一处创口。国民党管这一称为“没良心炮”。殊不知客观事实,则是飞雷炮有效射程仅有一二百米,假如与黄维兵团对轰,压根够不到另一方,乃至有可能说出。真实充分发挥的,实际上是有效射程更长远的华野特种部队纵队援助的炮团,尤其是机炮,有效射程超出一千米,被称作“老太爷”。

那时候华野向双堆集调去了特种部队纵队炮兵 第一 、 第三团和 山东省团场炮兵团 。每一次进攻逐渐,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机炮、野炮和山炮负电子,随后土工作中业让飞雷炮阵营移位,飞雷炮轰完,就剩余步兵团收种残留军力了。

黄维兵团是中野主要击溃的唯一团场。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一共有五个团场被歼灭,分别是黄百韬兵团14数万人,黄维兵团十二万人,杜聿明带领的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团场各十万人。在其中,仅有围剿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是中野的贡献,其他的四个团场44数万人,则是华野的贡献。

,黄维兵团有多强大,围剿黄维兵团的中野就会有多强大。

为了更好地让中野三大领导干部邓、刘、陈主戏多一点,华野粟裕主戏少一点,黄维务必比杜聿明和黄百韬强大得多许多!

自然,这一影片还笔酣墨饱详细介绍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总前委镇长邓现任主席(那时候是军委主席)。邓现任主席在冬日的严寒里凉水澡,指引华野和中野两大部队联合作战,非常强大。

,真正历史时间则是,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仿佛并没有具有综合全局性,指引全部淮海战役的功效。

总前委在全部淮海战役期内,只是开过一次会,那时黄维兵团早已被歼灭,杜聿明集团公司也逃不了了,基本上连胜已定。 ,淮海战役总前委开的唯一一次全会精神,并没有探讨淮海战役难题,反倒时为渡江战役做准备。倒是渡江战役,的确是这一总前委指引的。

淮海战役由华野的饶漱石、粟裕、谭震林明确提出时,中间不但愿意了,还电令中野姿势,相互配合华野行动。当粟裕明确提出“陈邓统一指挥”时(一贯的让帅行为),中间表态发言愿意,但仅是在电报中规定陈邓以中野主要相互配合华野战斗。乃至,中野也没有广播电台,只有使用陈赓四纵的广播电台对外开放沟通交流,即便 是想指引华野,也没标准啊。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25封给中野,29封给华野,没有一封给总前委。华野中野给中间的电报,也也没有以总前委为名传出。中野华野相互之间中间的电报,都没有总前委给委员会的电报,没有说白了的上下级关系。 总前委没有机遇在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干部下指引全部淮海战役。

讲这么多,就想告诉你,黄维兵团的强劲,不仅有历史时间真正,也是有宣传策划要素。

淮海战役中华野与国军各兵团兵力各有多少!

解放军方面
1.中原人民解放军(中野)
司令员刘伯承
下辖第一纵队 杨勇
第二纵队 陈载道
第三纵队 陈锡联
四 陈赓
五 暂不详
八 孙定国
九 秦基伟
总兵力约20万人,各个纵队兵力分布不详。
2.华东人民解放军(华野)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一兵团 叶飞
下辖第一纵队 叶飞
四 陶勇
六 王必成
第二兵团 何以详
下辖 何以详
王建安
刘本善
管文蔚
第三兵团 韦国清
下辖 韦国清
暂不详
陈庆元
王明章(待研究)
第四兵团 许世友
下辖 聂凡明
周治坚
第五兵团 粟裕
下辖快运纵队 陈锐霆
两广纵队 曾生
3.华野还包括,张光中纵队,金绍山旅,魏凤楼旅,淮海独立师。
总兵力约40万人,具体分布不详。基本上每个纵队由一两万人,大的纵队2万人以上。
以上共计23个纵队,三个独立旅。参战总兵力约六十万人。
国民党军方面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下辖
李延年 第9绥靖区辖44军 (后归黄百韬兵团)
冯治安 第3绥靖区辖59军,77军
刘汝明 第4绥靖区辖55军,68军
邱清泉 第2兵团辖5军(人数4万余),70军,74军,12军1个师,米文和师 。总兵力十万人以上。
黄百韬 第7兵团辖44军(1.5万人左右),25军,63军,64军,100军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不足10万人,到碾庄圩是只有7万人左右。
李弥 第13兵团辖8军,9军 。全兵团约6万人。
孙元良 第16兵团辖41军,47军,99军 。总兵力5万人左右。
黄维 第12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以及1个快速纵队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十万左右。
直属部队72军,107军,115军(刚空运到徐州来,编入13兵团)
共计25个军,以及工兵,炮兵若干。
有些兵力分布是模糊的,我知道文字上有记载的,确切的兵力人数是,黄百韬兵团12万人,李弥兵团6万人,黄维兵团12万人。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共30万人。
国民党实际兵力,60-70万人,号称80万人,实际能打的兵力40万人左右,其他兵力不堪一击。
我军号称60万人,实际支前民兵,有100-200万人。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东北“剿总”总部、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及非正规军等共计47.2万余人。
进程回放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点评
从刚进入东北时的13万余人,发展到拥有70万大军的东北野战部队,林彪居功至伟。当年林彪废止与敌主力在锦州及其周围决战,并主动撤出四平,改变了解放战争之初中央军委对东北的作战方针,实践证明是极富战略眼光的,其意义与关内我军内线作战的方针同样重大。从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特别是经过秋季、冬季攻势之后,东北我军已占绝对优势,野战主力达70万之众。东北国民党军完全处于被动下风,虽然还有14个军55万部队,但主力不到40万人,其它多为地方保安部队扩编而成,且被相对孤立在几个大城市。当时情形下先打长春肯定比打锦州有利,毛泽东从战略高度考虑要“关门打狗”,林彪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判断并认为锦州作战会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后来林彪招人非议的“回师打长春”之举其实也无可厚非,敌增兵锦西、葫芦岛确实对我军构成威胁。林彪的犹疑多少与他孤独自私的个性有关,包括之前的要求华北杨成武兵团先行动和后来主力的推迟入关。但实际交战中,仅用31个小时就攻克了锦州,“开创了我军功坚作战迅速解决敌人的光辉战例”。以高度机动和大胆穿插将廖耀湘兵团打乱并分割围剿,仅用两昼夜就将其全歼,时间之短、战果之大,在我军战史上可谓空前的记录,毛泽东要求淮海前线我军也应仿效这种战法。辽沈战役组织之精彩绝伦,林彪的军事指挥水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淮海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兵力对比60万80万。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15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第35军(吴化文部),华东军区地方部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7个纵队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第2兵团5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7兵团5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12兵团4个军、第13兵团3个军、第16兵团2个军,第1绥靖区5个军、第3绥靖区4个军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
进程回放
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点评
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有所不同,它从一开始战役的提出到战役规模的扩大,都是由毛泽东和前线指挥员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所以战役结果也大大超出原先预想。粟裕从打淮海战役(“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的关键时刻提出了三个建议,无疑是淮海战役的点睛之笔。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结束的头一天,粟裕提出淮海战役建议;10月31日,粟裕分析战场形势,预见到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将由战略配合作战发展成战役协同作战,遂主动建议军委“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刘伯承尚在豫西),解决了两大野战军统一指挥的难题;11月8日在淮海战役发起的第三天,粟裕根据东北全境解放的新形势,向军委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提出了将敌人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徐州及其附近)逐次歼灭的设想,甚至想到了我军渡江后仗如何打,中央军委予以采纳,并下定决心把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得非常艰苦,黄百韬兵团有5个军12余万人,是淮海战场上敌军兵力最多的兵团。我华野主力只有36万余人,以6个主力纵队围歼黄百韬,还要用7个纵队在徐东打援邱、李兵团,兵力上并不占明显优势,加上黄拼死顽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淮海战役最关键的第二阶段,粟裕在兵力使用上和精力透支都到了极限,华野一肩要挑三副重担,黄维兵团虽已被中野围住,但还要华野抽调部队参加围歼,北线杜聿明集团尚未围死,南线还要打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杜部邱李孙3个兵团被团团围死,李刘兵团被成功阻截是淮海战役的转折点,这时候粟裕主动提出,再调华野3个纵队(加上已经抽调的2个纵队,含特纵一部,共抽调了5个纵队),由陈士榘率领参加对黄维兵团的主攻作战,其时中野虽有15万人马,但战斗力较强的也就是第4、6等几个纵队,而且重武器火力全无。对于杜聿明集团,毛泽东曾指示要仿照歼灭廖耀湘兵团那样“乘其运动之际,大胆插入敌军之间,各个歼灭之”,但具体实施上又谈何容易!当时华野兵力对杜集团只是略占优势,不比东野围歼廖耀湘是四倍以上的绝对优势兵力。淮海战役的进行难度之大,意义更重大
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兵力对比90万60万。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部及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1个新骑师等,第11兵团1个军加1个独立师、3个整骑旅,第17兵团4个军加1个独立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
进程回放
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点评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此役我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加上华北军区第2、3兵团主力(20余万)总数已达90万,连同地方部队参战人数多达100余万。敌华北战区兵力总数不足60万,其中正规军人数只有30多万,其它多为地方保安部队改编而成,有战斗力的部队人数也不多,又被孤立于几个城池,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较之淮海、辽沈战役,军事方面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相对要弱,战役胜败的悬疑度要小,政治范畴获取的胜利远大于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北平的和平解放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到之处,但有几个必然因素不可否认1、傅作义本来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只因善战而被蒋重用,蒋誉之为当代曾国藩,给予厚望以“中兴中华民国”,傅虽受宠若惊,但内心另有算盘。2、傅作义以50多万的部队对付华北聂荣臻的40多万部队尚可相持,但再加上强大的东北林彪大军,傅是不会心存多少侥幸的。3、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覆没也让傅彻底放弃了幻想,也对国民党的命运丧失了信心。4、如果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将使自己成为毁坏京城的历史罪人。但林彪根据战场态势的发展,提出暂缓攻击塘沽、大沽而先取天津(后果断作出放弃攻击塘、大,集中兵力夺取天津),并调华北第2、3兵团参加平、津会战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天津攻克作战之神速、之干净利落让傅作义等胆战心寒,也成为加快解决北平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国军第七兵团的战斗力到底怎样

人数不是最多的,其实长期以来,七兵团主力只有一个25军,其战斗是最强的。
徐蚌会战共三大主力兵团——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
按照实力来讲黄维兵团(下属五大主力第18军)、邱清泉兵团(下属五大主力第五军)是超过黄百韬兵团的,黄百韬兵团杀伤我军数量最多的。
碾庄圩战役时,黄百韬兵团由于过运河损失不少,63军在别处渡运河被我军包围覆灭,100军过运河损失了大半,44军也损失不小。整个军团由12万变成6万人(而且黄百韬把部分重武器早早托运到徐州,所以兵团重武器不足),但就是这部分部队,在我军40万大军攻击下,足足坚持了12天,给我军造成6万伤亡。整个淮海战役,我军伤亡总人数为13万,黄百韬兵团1个兵团就对我军的伤亡占了小一半。
对比有2个五大主力的廖耀湘兵团,1个的黄维兵团和邱清泉兵团,第七兵团可以算是最能打的。
黄百韬率领整编25师,是中原战场主力,作用巨大,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
1、苏北系列攻坚战
2、孟良崮增援战
3、南麻临月句增援战
4、胶东扫荡战
5、大别山战斗
6、盐南战役
7、豫东战役。

淮海战役多少人对多少人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军队围困时,被围军队个别人有没有钻出包围圈的可能呢

,很少有一个不剩全部给包饺子的,总会有漏网之鱼。了,如果是小规模作战部队被包围基本上都很难逃脱了,规模越大,漏网的越多。战场上的包围战,是一个作战战术,包围战并不单纯的出现在设伏作战战中,机动迂回,穿插分割,形成包围圈,进而进行包围战术是大兵团机动战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包围战只所以有漏网之鱼,和双方兵力,作战能力,地形环境有很大关系。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第7兵团共10万余人从新安镇撤往碾庄,碾庄有既设国防工事,方圆10余里,与徐州直线距离为100里,华野在徐州与碾庄之间建立了阻援阵地。自徐州郊区至大许家已经成为巨大战场,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大许家至碾庄为10里)双方犬牙交错,约有70余万部队在此作战。碾庄作战是典型的村落争夺战,双方重兵都围绕在一个个村落内外,村与村之间的区域存在很多无人关注的盲点。危急时刻,黄百韬与杨宴庭等率卫队从村落间盲点区域往外跑。后来负伤的黄百韬不愿再走,拔枪自尽。杨宴庭与卫士埋了黄百韬后逃了出来,遇到徐州救援部队而脱险。
太平天国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当时曾国藩的湘军围困南京,太平军突围。曾国藩当时把指挥部安排在山谷里,用意就是隐蔽不被敌人发现,出其不意。结果没想到李秀成的太平军突围部队正朝这个区域快速突破,恰巧清军发现得早,否则曾国藩必被太平军所擒。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曾在铁桶阵中找到了突围机会,,战场范围越大,参与的兵团越多,往往漏洞也越多。只要突围的部队运气足够好,在迂回穿插之中,就神奇般的冲出了重火力密布的多道防线。
白登之战,刘邦被冒顿单于四十万骑兵包围,后来又是陈平用计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刘邦则在士兵的保护下逃跑。刘邦这样的大人物在包围之中都能逃走,更别说一般士兵要浑水摸鱼逃出去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