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看了个开头就可以断定原型就是杜月笙了,那两个大耳朵啊。只不过杜走谐音变成陆,黄变成王,张还是张。
《罗曼蒂克消亡史》小六的扮演者是 章子怡
角色简介电影演员,王老板的太太
演员简介章子怡(Zhang Ziyi),电影演员,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小六的历史原型是 孟小冬
《罗曼蒂克消亡史》小六的原型是:
孟小冬是一位京剧演员,早前与梅兰芳的爱情还是很瘦观众的期待的,优雅高贵的她,获得了许多人的追求,而对于杜月笙原先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不过杜月笙娶了师姐姚玉兰,对于孟小冬一直恋恋不忘。
据悉,章子怡就曾经在电影梅兰芳中饰演孟小冬,演员孟小冬与梅兰芳之间的恋爱故事。孟小冬一生坎坷,与杜月笙结婚第二年,杜月笙便逝世,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移至台湾定居,于1977年于台北过世。
看完电影,不知从何下笔,程耳的作品一向如此,《边境风云》也好,《罗曼蒂克消亡史》也罢,从剧情设计到演员表演都是收着的闷着的。我看的这场只有零零散散五六个人,出了放映厅,门外一群人等着看《长城》。有些电影是挑观众的,有些观众是不挑电影的,有些剧本是挑演员的,有些演员是不挑剧本的。
王晶有一部《大上海》,差很多,有兴趣的找来看一下,两相比较,就知道程耳的老道。王晶镜头下的大佬是端着的,不接地气,程耳镜头下的大佬是有腔调,人物有生活,便不是角色,而是人。
海报有一张是长椅一人坐,群人于后,白雪之上血隐现。小六让陆先生带她走,他说走不了,自己有一大帮子人。上海是一张蜘蛛网,陆先生靠网生存,也受制于网,家破人亡后方能离开,人有自己的无奈。影片开始,吃饭办事,先礼后兵,一家子吃饭论及杀人,无动于衷,长袍布鞋礼帽下的仪态,背后是血腥,人便立了起来,有了质感。
陆先生办事,先在饭桌上谈,没有饭,那便喝茶。共建银行一事,靠茶拖延,思考,断语,镜头在人物间转换,男性对峙要比男性搏杀好看。找大老板求情,小口吃饭,同意不杀,大口吃出声,吃饭有了所指。陆先生这般姿态手上沾过血吗?异乡人居高位,血肯定是沾过的。但坐上高位便不能沾血了,那是手下干的事,是变相的地位象征。
中国是长兄为父,黑帮中被称为“哥”的老大们,行使的是父权。在陆先生面前,王传君饰演的小弟恭恭敬敬,跟新人在一起,则显露本真,以兄张自居却又有童稚的一面,关心起小弟的破处问题,中枪后用身体为其挡枪,这是兄长该做的。老大们没了情谊,只剩规矩,新人难得,可以相互托付,死有可归。
说到规矩,有一个上海滩的小故事。有一个富商的小孩在风月场所结识了一个歌女,俩人就好了,然后肚子就大了,但他又不能娶这个歌女,想着拿点钱搞定就算了。
给了一笔钱,这歌女说不行,又给了一笔钱,这歌女说还不行。然后这个富商他认识杜月笙,就说杜先生,您给帮个忙吧。然后杜月笙呢就问他手下说,按规矩办了吗,他说,办了,那就按规矩办吧,然后这个歌女就被扔到黄浦江里面去了。
这则故事是不符合史实的,黄金荣、杜月笙他们时代的这个上海的江湖社会,他们的规矩都不是说可以随时草菅人命,随时可以杀人越货,不是这样的。陆先生开枪杀日本军官,开枪杀渡部的儿子,不是意气用事,这是老上海的规矩,是脸面。江湖社会在一个朝廷的法律之外,还形成了一套内部的纪律,它只有在这样内部严密的纪律下,才能够保证兄弟之间能够永远地抱团打天下,如果是一些完全乌七八糟乱来的规矩的话,它是无法凝聚这种人心的。
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浪漫爱情的消亡,另一层是以陆为代表的江湖社会的消亡。陆先生对于小六的爱是克制的,小五对于陆先生的爱也是克制的,这里面不夹杂着别的什么东西,所以想的不是占有。小五赴死,小六麻木,爱情在现实中被击的粉碎。结尾去香港,陆先生脱帽特写,音乐悲壮,心有戚戚然,他的时代结束了,江湖社会已成过往。杜琪峰在《黑社会》里展现香港江湖,依旧喝茶吃饭,却没了规矩,兄弟结拜之后便是厮杀,没了腔调,有的是装腔作势。
渡部是一个矛盾的人,身为日本人,比上海人还上海人,吃的却依旧是日食。双重身份的压抑变相地发泄到小六身上。他曾经想死,留枪在车里,企图借小六之手结束这痛苦的生命,小六没开枪,让他彻底堕入无间地狱。多年后战败,他又想活,战俘营里也这般,却最终为了孩子换命,人性还未泯灭,可恨之外也可怜。
陆先生有一句台词,“你还真不把我们当流氓啊。”我笑了,你这么有腔调,我怎么把你当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