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李四光生平简介?李四光是哪里人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李四光生平简介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湖北黄冈人,蒙古族。我们来看看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1932年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之后又任重庆大学教授。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下,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根据地质部和李四光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在李四光的主持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李四光是哪里人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青年时期的李四光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科学技术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为了准确分析我国的地质特点,李四光的足迹遍布整个中国。他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测量精确的数据,以便分析地质层的构造。他提出柴达木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方应该作为勘探石油的主要地区。李四光的报告鼓舞着人们积极寻找石油。

李四光亲自带领队伍,在新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开展石油普查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他在很多地方发现了储油的地质结构。李四光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大型油田。李四光不仅对地质学很有研究,而且还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地质力学,对研究矿产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人们发现了很多钨、铬等珍贵的矿藏。

李四光是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很高的声望。

  李四光怀着一颗让祖国变得强大的心深入研究地质,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字仲拱,是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以及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以及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曾从英国带回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下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以及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还跟章鸿钊、丁文江等人一同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并担任了第一届的副会长。

李四光主要事迹及贡献是什么

李四光主要事迹及贡献是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故事

1902年,在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

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

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李四光有哪些事迹

1、提出蜓科鉴定方法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2、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

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3、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

扩展资料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的重要事迹有哪些

1、提出蜓科鉴定方法。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2、创作出我国有曲谱为证的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李四光在英国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有曲谱为证的我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3、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凝结着他的教育救国理想。经过实地考察,李四光发现东湖之滨实乃办学的上好宝地。在1928年11月,正式确定武昌东湖珞珈山一带为国立武汉大学的新校址。
4、提出我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理论。
1954年,他在石油管理总局作过《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指出了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康、滇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并提出应该把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普查找油的对象。
5、地震预报。
李四光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十分重要的。
李四光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就与世长辞了。

民间传言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是哪四大城市

这四大城市分别是唐山,台湾,四川,还有一个山西。前面三个都已经发生了,还剩下一个山西。

李四光的确说过中国60年内要发生四次重大地震,但说他预言了地震还是太过了。毕竟直到现在,科学技术还没能达到准确判断地震的发生。李四光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其实只是指出了中国版图上存在的四个地震带。我国还是有很大的一块土地在地震带上的。

李四光对地震危险区作了一些描述。事实上,他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事实上,据他的同事和学生说,李四光没有说任何类似的话,也没有说他预测了哪四次地震。李四光在互联网上对“四次大地震”的预测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四次大地震”,李四光在互联网上对“四次大地震”的预测是网友传的错误的。

虽然李四光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他对中国地质工业的根本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在世界各地被用来实时探测地壳构造板块的运动,但迄今为止,它还未能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唐山地震后,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恐慌,除了自然力量的巨大破坏,还包括心理上的极度恐惧。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有一种敬畏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为了加强这种敬畏感,引起恐慌,就会有人传谣言。

李四光的地震预言是

李四光的地震预言——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附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9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976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李四光预言的四个地震带有哪些

李四光预言的四个地震带如下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地理位置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等地。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

通过以上判断,第四个地震带不在厦门。

扩展资料

除以上地震区以外,还有青藏高原地震带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而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而“新疆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是那几个省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分别是河北省,新疆 ,云南省,山东省。

1.河北省的唐山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2.新疆塔城2018年09月09日01时45分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附近(北纬46.79度,东经83.16度)发生4.3级左右地震。

3.云南通海2018年8月13日1时44分,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震中位于通海县四街镇一带,距离县城约9公里。地震发生时,玉溪市几乎全境有感,邻近州市部分地区也有震感。

4.山东省目前还无地震发生。

扩展资料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李四光的四大地震预言是什么

李四光在邢台地震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就与世长辞了。

这四个预测是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扩展资料

一、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1、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2、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二、中国地震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百度百科_李四光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