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隋炀帝挖运河,过远远大于功。
因为,所谓功过,要看它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有益。为了挖凿大运河,杨广先后动用了几百万民工。而事实时,在当时人民的生活已经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强征民役挖运河,无数家庭被毁,为以后的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北京非水乡,不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北京的桥承载着极厚重的历史的影子。
譬如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世人皆知,堪称是最有权力与威信的桥了。
五座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中间稍宽的一座系为皇帝专设又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像一只尊贵的宠物横卧在天子脚下。
桥头有两对石狮及两座华表,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使并不高大的金水桥显得皇气逼人。
每次看见金水桥我会联想到李后主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作为封建时代天下第一桥的金水桥,心情复杂地送走了一个皇帝——1924年,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紫禁城,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容凡人践踏一步的金水桥,终于对民众开放了——迎来了新主人。
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门前,总能观察到数不清的外地游客轮流站在金水桥头摄影留念。
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国旗护卫队的仪仗兵,会迈着正步浩浩荡荡地跨过金水桥。
金水桥虽华贵,毕竟给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
说起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则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势。
它是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其实卢沟桥本身,就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
如果说金水桥曾是弱不禁风的宫娥(曾分别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异族铁蹄的蹂躏),卢沟桥则是扬眉剑出鞘的巾帼英雄了。
我一直记着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枪的中国士兵,倚靠卢沟桥的栏杆向外射击——他们顶着冲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卢沟桥,一座战神的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勋。
仅就建筑本身而言,卢沟桥也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古桥中规模最大的联拱石桥。
它横跨在永定河的下游卢沟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女作家丁玲写过一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桥头东侧有“卢沟晓月”的石碑,系风雅的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欢站在卢沟桥上看月亮——此处的月亮是否显得比别处圆一些?北京还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
各个朝代记载的石狮数目都不统一,一方面因为雕有石狮的218根望柱时有损坏,暂未替换的就影响了总数;另一方面因为护栏上的石狮有不少是母狮抱负着子狮——《帝京景物略》载“石栏刻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稍有疏忽便会数错。
补充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们不信这个邪,进行过一番盘点,查明共有大小石狮498只(除了望柱上的,还加上华表与抱鼓的),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498只啊,让一个人用肉眼数一遍也够累的。
元朝时 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里关注过卢沟桥的 石狮 (不知他是否也数错了)“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栏,其状皆同。”雕刻这么多狮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这些石匠必须以绣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狮子活灵活现,憨态 可掬 …… 和卢沟桥并称为 拱卫 京师四大桥的,还有 马驹桥 、朝宗桥、八里桥。
其中八里桥即 通惠河 上的永通桥,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
建 于明 代,当年经北运河 向京 城运输粮草砖木的货船驶过,甚至不必免帆。
“长桥映月”,属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 画舫 摇从月窟穿”。
它也是关系到京师安危的战略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 兵临城下 ,经过八里桥时遭到当地军民的浴血抵抗,据说桥身都被染红了,桥下的通惠河水也为之赤…… 北京较知名的石桥还有 北海 桥(又叫金鳌玉蛛桥,很生猛的名字), 颐和园 的 玉带桥 和 十七孔桥 , 蜈蚣桥……另有 御河桥 、江米桥、宣武桥、甘石桥、马市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
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 拱券 或石栏。
至于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
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罢了。
流行歌 手蔡国庆,唱红过一首《 北京的桥 》——所谓现代派的桥,主要指交通要道上 立体交叉 桥了。
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门楼,除前门与德胜门外,都拆毁了,如今改由立交桥取而代之 西直门桥 、安定门桥、东直门桥、阜成门桥、复兴门桥、朝阳门桥、建国门桥……立交桥成了北京的新城门。
环城道路,已像 年轮 一样扩充至三环、四环,沿途的立交桥,都有着响亮的名字(如燕莎桥、长虹桥),快让人数不清了——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一样。
北京的桥啊,有着最古典的意境,也有着最现代的风景。
立交桥是桥梁中的新生代,桥下行驶的不是舟楫——也没有河水,而是车 水马 龙。
我用 卞之琳 的 名诗 作为结尾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洪烛) 追问 北京 每个桥的背景,典故?
喜欢洪烛的作品由来已久,赏读《母亲》,有一种重逢故人的亲切感受。洪烛的《母亲》在2008年中国散文年会上被评为“2008年度散文金奖”,体现了中国作协对洪烛近年来创作的认可和推崇。
《母亲》一文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琐细小事,叙述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爱和付出,以及母亲去世后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向人们展现了人性中最淳朴又最闪亮的母子情深,讴歌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
从结构上看,《母亲》没有按时间顺序写,而是采取意识流的手法,撷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分别叙述,这种文体是洪烛自创的“节段体”,《母亲》获奖后,“节段体”在全国散文界引起轰动,被称之为“洪烛体”。作者回顾了与母亲一起挖荠菜、母亲为作者炖海带排骨汤、作者每次离乡母亲靠催眠药入睡、母亲病危时作者的感受等几个小节,并用一根红线把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事连在一起,那就是母爱的润物无声和母子的情深似海。
可以说,《母亲》讲述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与我们每日的经历别无二致,但正是在这日常生活的琐细中浸润着深厚的母子之爱。在“挖荠菜”中,母亲“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作者在与母亲挖荠菜中获得的快乐比吃荠菜更能长久地被记忆所保存,母亲对作者的鼓励和慈爱滋养了作者的心田。在讲述“海带炖排骨”的过程中,作者讲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尤其是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星级饭店的大厨师根本模仿不出来”,母亲用爱心烹饪的饭菜养育了自己的儿子,字里行间饱含着温馨而细腻的感情。“游子”的每一次外出牵动着母亲的心,为了生活,母亲无法把儿子留在身边,但她不能阻止自己去想念心爱的儿子。母亲“吃着催眠药入睡”,儿子的心“隐隐作痛”。儿子是母亲手里的风筝,母亲对儿子的每一次放飞都会让母亲的心滴血。
语言精致优美是洪烛写作的一贯风格,文章在娓娓道来中,使读者如面其人,如临其境。在“挖荠菜”中的细节描写,“拎”“挎”“蹲”“挖”几个字活灵活现地刻划出母亲挖荠菜的动作,让读者联想到母亲年轻时曼妙的身姿,表现出一个儿子对拥有如此美丽母亲的自豪感。在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作者写道“母亲这个词汇,原来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文章语言形象而唯美,让人捕捉到人性中最柔软的那部分情感,我们甚至能触摸到作者颤动的心弦。
《母亲》问世后,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喜欢,它的确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上乘之作。我们在欣赏《母亲》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著名诗人洪烛逝世时间是2020年3月18日。
洪烛(1967年~2020年3月18日),原名王军,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全国文学少年明星诗人,原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室主任。
洪烛曾出版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等 。
洪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国文学少年明星,当时还在读中学的他就在《语文报》、《星星》、《鸭绿江》、《诗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一系列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十几次获得《文学报》等全国性征文奖,在全国中学校园赢得一定的知名度 。
洪烛因病于2020年3月18日在南京去世。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洪烛获得过中国散文学会冰心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奖项。
上纪世九十年代初,洪烛以写作青春题材作品出名,与汪国真、邓皓、赵冬并称“四大白马王子”。
周文强,洪烛。
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易中天徒弟有周文强,洪烛。
易中天的作品有《闲话中国人》、《读城记》、《品人录》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
阅读题母亲作者洪烛答案选文第三段划线语句运用了
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或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
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花与海的意思有
1、花儿与大海。 花与海是人生一种绽放与向往,象征着浪漫、美好与希望。人们常常畅想着置身于花海中,沉醉在花草的清淡宁神的香气里,享受静谧的悠游时光。花儿与大海的浪漫,从来都是深刻难忘的,希望人人都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海吧。
2、洪烛所写的现代诗《花与海》。该诗原载《中国海洋报》,通过描写在花前看海的美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诗如下
去年的花在去年开着
说明去年还在,花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看花一朵接一朵地开
中间隔着一片大海
此岸的花变成彼岸的花
说明大海还在,岸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只不过有点分心一边看花
一边看海
隔着大海看一朵越变越小的花
不禁想起去年去年多好啊
可以隔着小花看大海
花的香还在,闻到了花香
而产生的颤栗还在,潮汐还在
只不过一层被又一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