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与白雪仙的关系是姐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红线女是白雪仙的姐姐,两人都充满了爱,尊重和紧密的联系。
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是红线女。
红线女(1927~2013),广东开平人,生于广州西关,原名邱健廉。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泮村。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失学,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节,在胜寿年班登台演出。从此,她在戏班中练功、学唱,夜场演出扮丫环、宫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区演出日场时,也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戏”中,还有机会演主角。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陆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言恨史》等剧。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上,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20世纪50、60年代,红线女曾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
20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她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1994年,红线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厂一个外科医生沈洁的艺术形象。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真的。红线女孙子马鼎盛于2021年2月11日拍摄了演唱粤曲《山乡风云》视频。红线女原名邝健廉,1946年,出演剧目《我为卿狂》。1947年,主演粤剧电影《藕断丝连》。1950年,演出现代戏《珠江泪》。1951年,演出剧目《一代天娇》,创制“红腔”,主演粤语片《孤雏泪》。1953年,组建“真善美”粤剧团,排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昭君出塞》等剧目。1956年,主演粤剧《搜书院》、粤语电影《原野》。1958年,出演新编剧目《关汉卿》。
是的。马鼎盛祖藉广东顺德县,1949年香港出生,其父马师曾和母亲红线女俱为粤剧界泰斗级人物,并有一兄马鼎昌。1955年,马鼎盛随父母离开香港,回到中国大陆。在读期间与金应熙教授合作发表《一九四一年底的香港十八天战役》。1982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于1982年至1989年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期间发表多篇军事论文。
小神鹰的真名叫梁锦伦,他七岁就演武打戏大受欢迎,故又有七岁小神童之称,七十年代他再以现代戏《补镬》名扬广东。八十年代我曾和他一起出国演出,帮他填写出入境资料,才知他的真名。
罗家英,出生于广东顺德,原名罗行堂,出身粤剧世家。12岁便担文武生。1973年演出《蟠龙令》一剧成名,自此参与不少大戏,如《章台柳》《曹操与杨修》等,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也曾拜他为师学习粤剧。他还拍了好几部电影,我曾记得他说过,他拍电影四年,所赚的钱比演了近40年的粤剧还多,唉,粤剧演员可真苦哦。
林小群是广东粤剧院花旦,她是男花旦林超群的大女儿,真名叫林淑,小名叫大珠,故行内人叫她大珠姐。林锦屏是她的七妹,她的六妹林慧曾是广东粤剧学校的老师。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她十六岁稼给马师曾,并生下马鼎盛,红虹两儿女。1947年涉足影坛,先后主演《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粤语长片。1955年回广州后,她主演粤剧《搜书院》、《关汉卿》两戏先后被搬上银慕,她是粤剧界最有影响力的巨星。
红虹,原名马弟娘,是红线女和马师曾的女儿。八十年代初出国。
其实粤剧老倌有很多都系用艺名的,如罗品超,我们叫他鉴叔,文千岁,我们叫他华哥,林家宝,真名是林 其利。做艺人都有改艺名的传统,笃信这样才会容易成名。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线女,花旦,1925年出生,开平水口镇泮村人。
1938年师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起艺名小燕红,后同班著名艺人靓少凤对她讲述了“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建议她改为红线女,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艺名。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后,随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抗战剧团、胜利剧团)在广东、广西各地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香港,演出于港、澳、穗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曾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并曾当选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等许多剧目,她所塑造的翠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琴、沈洁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许多“红腔”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红线女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1944年与马师曾结婚,有两子马鼎昌、马鼎盛,一女红虹(原名马淑明),幼子马鼎盛为军事评论家,女儿红虹为粤剧演员。红线女1955年与马师曾离婚,回中国内地后于1975年前后再婚,第二任丈夫是作家华山。据马鼎盛回忆,“她第一段婚姻,年纪差太远,性格喜好格格不入,好在事业上是最佳拍档。……我妈认为她第一段婚姻并非自愿,,自主的第二春一定要全方位成功。恰巧,同第一段婚姻一样,也不过十年光景,而且,一年,那位大作家患绝症卧床,我妈天天跑重病房照顾得无微不至,不惜工本。……当我们斗胆问到她第二段婚姻时,她也坦承“缺乏爱意”。”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红线女,女,汉族,1924年12月27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