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捞仔的国籍?求歌词:少年中国说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捞仔的国籍

广州 寻龙记、剑侠缘、男人歌、人在他乡等大型网游、电视栏目主题歌作词人,曲、唱则由广州亚运会主题歌作曲人捞仔、中国游戏音乐第一人罗晓音、滚石实力歌手郁可唯等担纲。

求歌词少年中国说

歌名少年中国说

演唱沙宝亮

作词梁启超

作曲捞仔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麟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智则中国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富则中国富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扩展资料

《少年中国说》是沙宝亮演唱的一首歌曲 ,歌词是改编自梁启超先生的同名散文,捞仔作曲,是武侠励志电视剧《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主题曲。

歌曲鉴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是梁启超在百年之前对于国之少年的殷切期望,也是正在广东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自古英雄出少年》主题曲《少年中国》的歌词。这阕词在经过著名音乐人捞仔的精心配曲后,经典中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配合沙宝亮独特而有爆发力的嗓音,与剧而来,席卷荧屏,得到观众好评 。

百度百科-少年中国说

捞仔的人物经历

一头长发或许是艺术青年的象征。而在20多年前,这个象征则是一把吉他。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靡靡之音”刚刚滥觞,吉他这种“普罗”乐器在中国十分风靡,“简直就像一件家具,每个人都在墙上挂一把”。
捞仔的音乐道路就是从一把吉他开始的。那时,他还不叫捞仔,而是一个叫吴立群的16岁少年,高考成绩不佳,郁闷彷徨。偶然拿起时髦的吉他。没想到,自称“读书不是特长”的他,在六根琴弦里找到了未来的道路。天赋加上苦练,很快,他就把吉他玩溜了。 然后,就加入了“流浪歌手”的行列,他们也许是最早的“漂一代”了。先是在杭州歌舞团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南方,因为南方比较开放,流行音乐发达。1986年在珠海一家歌厅里唱歌,1987年到广州一家歌厅唱歌,后来进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太平洋艺术团。
上电视的时候,别人问他打什么名字?吴立群说,别人都叫我捞仔(50年代,当时鲜懂北方话的广东人对在湛江留下的南下大军用普语说“老兄”时变音成“捞松”,以此前提后来发展出的称呼),那就叫捞仔好了。
渐渐地,捞仔出名了。为人低调的他却不认同“出名”这个说法。他说“学音乐的时候,什么叫出名我不是特别清楚。我觉得应该是业内的认可。我们是技术性工作,和明星不同,专业性强,对业务上的认可比出名更重要。除了苦练,没有别的捷径,骗不了别人……”
那真是流行音乐的“纯真年代”,没有偶像派,没有一夜成名,没有任何假唱,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往前走。 和而今这个偶像年代、选秀年代,情况自是完全不同了。“以前的人很投入地去做一些作品,不像现在受到很多物质诱惑。现在不是,从选秀就可以看出,恨不得今天上完高中,明天选个秀,后天出名,大后天就能赚钱。选秀是一种捷径,我觉得有点像买彩票中奖。可真正的成功是一种厚积薄发……”
就是凭着多年来厚重的积累,捞仔的技艺渐渐炉火纯青,跻身中国顶尖吉他手之列。当时曾有“南捞仔,北老五(唐朝乐队吉他手)”之说,他们曾经影响了一代吉他爱好者。
从1988年开始,捞仔作为一个职业吉他手,进入唱片录制行业。
与西藏音乐结缘
如果要说一说中国的流行音乐,《阿姐鼓》注定是不可绕过的。它被称为“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的一张中国唱片”,这张专辑在全球56个国家出版发行,是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赢得无数国际赞誉。
这张唱片也对捞仔的音乐人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参与了这张唱片的录制,里面的吉他部分都是由他演奏的。
他很认真地说“何训田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1994年,曾经同在一家歌厅唱歌的朱哲琴找到他,因为她要出唱片,得找几个演奏好手。那时的捞仔和代的艺术青年一样,满脑子都是摇滚、爵士,对民族音乐有着很片面的看法。可是,当他听到何训田采自西藏的“真正的原生态”音乐时,有如鸿蒙初开。何训田将藏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糅合而碰撞出的惊艳效果,也令他深深震撼。
一个新世界开启。从此,他和西藏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此后,他又参与了朱哲琴另一张唱片《央金玛》的录制。
他作曲的《天葬》由藏族著名歌手亚东一唱而红,并在法国坎城音乐大展上获奖。
2005年,他为《可可西里》制作电影音乐,并获金鸡奖最佳电影音乐提名。他说“巡山队队长的原型是我一个朋友的好朋友,我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藏族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去保护一种弱小的动物,没有信仰的人是做不到的……”
他说西藏成了时髦的代名词“搞摄影、搞电影、搞音乐、搞文学的都要去沾点边。但很多人只是把西藏当做一个符号,都是披着件西藏的外衣,一唱就回去了,并不是真的了解,也不是真的热爱。”
,他也不据此认为自己对西藏音乐的了解就有多深入了。他觉得自己对西藏的热爱也有点“叶公好龙”“严格来讲,我做的音乐能叫西藏音乐吗?也是一个主观的东西,用先进、时髦的手法去表现,有一种碰撞,让人觉得意外什么的……”
毕竟,这已不是王洛宾的年代。
也就是从接触西藏音乐开始,捞仔从吉他手转向音乐制作人。在广州待了16年后,2001年,他去了北京,原因是“广州让人感觉失去了创造力,和人对音乐本身的渴望”。北京是文化中心,竞争激烈,,他觉得,对于自己是个强化训练。而今,他确实在圈内小有名气了。
从一个16岁的少年,成为国内最好的吉他手之一,又成为现今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捞仔从义乌出发,到广州、到西藏、到北京,这20多年来,由南至北,在自己的音乐路途中画了一个完美的半圆。

我是歌手孙楠请的是三宝还是捞仔

捞仔,音乐创作制作人,
《中国好歌曲》、
《完美星开幕》等央视综艺节目
与灿星制作联合推出的音乐类节目的音乐总监。

2010广州亚运会亚运会歌的作曲人是谁他曾创作过哪些作品

温籍著名音乐人捞仔作曲《重逢》
捞仔,原名吴立群,父亲是义乌人,母亲是温州人,1967年3月出生于温州市。1987年,不会说粤语的捞仔踏进广州歌厅当“流浪歌手”,很快便跻身国内顶尖吉他手的行列,甚至有“南捞仔、北老五(唐朝乐队吉他手)”一说,成长为著名的音乐制作人。2000年后,他一直在北京发展,以创作影视歌曲为主。
至今仍会一口“温州话”的捞仔和同是温籍音乐人的吴涤清是好友。2008年,应邀回乡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的他,弹奏吉他,与吴涤清合作,在文艺晚会上演绎《梅兰梅兰我爱你》,给温州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接到亚组委的邀约后,捞仔和搭档徐荣凯用了3个月的时间创作这首亚运歌曲《重逢》。当《重逢》被确定为亚运会歌后,作为曲作者,捞仔坦言,自己曾经苦思冥想了很久,直到广东童谣《落雨大》跳入到自己的脑海中才有了灵感。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听到的第一首完整广东歌曲就是粤语童谣《落雨大》,所以在前奏中,便加入了‘落雨大水浸街’的粤语童声吟唱。而在配乐和高音部分,我也吸取了其中的精华,可以说整首歌里面都有广州的元素。”

全能星战上捞仔老师秀吉他的那段弹的真的很好么

十多年前,在中国音乐界,有两名吉他手的地位不可撼动,他们就是“北老五,南捞仔”。捞仔,原名吴立群,祖籍义乌。那时,他是南方最优秀的吉他手,有“华南第一吉他手”之称。今天的捞仔,完成了从吉他手到音乐制作人的转型,已是享誉中国的音乐人之一。

三宝与捞仔谁厉害

三宝厉害。
1、粉丝量方面。截止至2022年7月23日,三宝抖音上有250万粉丝,而捞仔的粉丝量只有210万。
2、称呼方面。在著名的音乐过度中,三宝享有音乐之父的称呼,而捞仔没有。

内地有名的音乐制作人有哪些

内地有名的音乐制作人有黄天信、赵佳霖、斯琴巴图、刘充、于博等。

1、黄天信 ,内地知名音乐制作人  ,编曲人,青年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理论教师。2004年参加工作;2017年12月14日被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2、赵佳霖,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歌手。2011年,为筷子兄弟的微电影《父亲》制作同名主题曲《父亲》、担任编曲、音乐制作人;2014年,筷子兄弟演唱歌曲《小苹果》担任编曲、制作人。

3、斯琴巴图,出生月新巴尔虎右旗。神骏乐团音乐制作人,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流行音乐,用现代乐配器与古典乐的和声融入到蒙古族音乐、马头琴音乐。

4、刘充,音乐人、制作人。1988年2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北京“今舞天下”创始人之一;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音乐主创人员;汪起正音乐专辑《天空裂开的地方》制作人。

5、于博,音乐制作人,自幼学习音乐,15岁师从歌唱家,吉他演奏家邢迪先生学习通俗唱法及数字多媒体音乐制作,16岁师从河北师范大学祁君教授学习声乐。2007年加入星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公司制作部主管,先后参与制作了多张唱片

广东亚运会的主题曲《重逢》

据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消息,为广东人所熟悉的著名音乐人捞仔从广东民谣《落雨大》中获得灵感,经过一个月的苦思冥想,最终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亚运会主题曲《重逢》。
捞仔当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作之初并没有奔着亚运主题曲的目标,“我希望把不同的音乐元素放入一首歌中,使之显得既庄重、符合亚运歌曲的风格,但又不至于曲高和寡,能够琅琅上口、带有流行音乐的特点。”
捞仔透露,《重逢》也是为孙楠和毛阿敏量身订造的亚运歌曲,彼此的熟悉为歌曲的创作和完美演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