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沈醉回忆录战犯管理所见闻(胡蝶和戴笠轰动一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胡蝶和戴笠轰动一时的绯闻传说,沈醉的回忆录能信吗

因为没有历史考证,仅凭沈醉的回忆录是不真实的,不过也有人说,是沈醉当时求功心切,再加上想要赚取稿费,才编撰了这个故事。不过,对于胡蝶来说,不管是不是真实的,戴笠对她而言只不过是人生中的过客,而她也是当时电影女星中少数能够得到美满幸福的女星。

胡蝶和初恋林雪怀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离婚案后,因为潘有声的两年追求,便和潘有声订了婚,等到林雪怀死后的同年,胡蝶和潘有声两人便结了婚。婚后的两人很幸福,而潘有声对胡蝶也一直都很好。在抗战时期,胡蝶的生活并不怎么好,过得很艰难,而这时候都是潘有声一直陪在胡蝶的身边鼓励她,也证明胡蝶这次并没有看错人。

抗战胜利后胡蝶和潘有声带着一双儿女去了香港,后来因为日军攻占了香港,日军让胡蝶到东京一日游,借此来宣扬日本文化,而胡蝶当时想拒绝,又害怕日本人,便想方设法的离开香港。

因为当时的胡蝶很喜欢珠宝,于是在离开的时候,胡蝶带着三十箱的珠宝和潘有声离开了香港,经过多次的辗转,来到了重庆,而胡蝶和戴笠的相遇便在这里。因为珠宝在半路被盗匪劫走了,而胡蝶为了找到她的珠宝便找到了戴笠。

戴笠因为一直对胡蝶有好感,想要和她在一起,于是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还送了很多的珠宝给胡蝶。而胡蝶被戴笠藏在一栋建好的别墅中,金屋藏娇。由于潘有声长期在外做生意,只要胡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戴笠便会派人将胡蝶送到别墅,而后和胡蝶度过美好的时光。

胡蝶虽然不愿意,因为害怕戴笠的权势,便委曲求全。而潘有声因为忌惮戴笠的权势拿着钱独自来到了上海。等到抗战胜利后,戴笠便想和胡蝶结婚,于是便让胡蝶去上海和潘有声离婚,而胡蝶一直都不想离开潘有声,当两人准备逃亡的时候,戴笠却因为飞机事故死亡,而潘有声带着胡蝶便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上海。

1960年沈醉被特赦后,享副部级待遇,唯一留在大陆的女儿过得如何

1946年3月17日,重庆军统总部收到了一封绝密电报,内容为 副局长戴笠和他的专机失踪。

接到电报之后毛人凤不敢怠慢,急忙向蒋介石汇报,联络各地的军统特务站搜寻戴局长的下落。

蒋介石担心戴笠的飞机落入了解放区,让毛人凤选派一个可靠的手下前去营救,毛人凤召集自己的手下开会,说了这个紧急任务,现场十分的寂静。

毛人凤的这些手下都知道前往解放区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只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 “戴局长当年待我不薄,我去。” 这个人就是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

沈醉1914年出生在湖南的湘潭,在中国近代史中,从湘潭走出了不少革命战士,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就是毛主席。

不过沈醉显然没有选择什么革命正道,而是在他18岁时候选择加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社,成为了军统的一员。

沈醉当时去外地投奔他的姐姐,而他姐夫就是当时军统大佬余乐醒,于是顺手就安排了小舅子的工作,让沈醉跟着他干军统,而这也改变了沈醉的人生轨迹。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一直十分严重,上级提拔下属除了考虑下属的个人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看这个人是派系,而沈醉跟着姐夫余乐醒也让他之后的提拔一路畅通无阻。

余乐醒之前曾在莫斯科学习过情报业务和秘密保卫业务,在毕业之后经过戴笠的介绍加入了军统,是军统的元老级人物,介绍余乐醒加入军统的戴笠则是人尽皆知的军统局副局长。

所以沈醉跟着姐夫余乐醒进入军统也就算是间接搭上了戴局长的门路,军统局对于沈醉的关系也是心知肚明,提拔起来沈醉自然是一路畅通无阻。

除了因为戴笠的关系再加上沈醉自身也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很快沈醉就成为了军统当时最年轻的少将。

在戴笠没有出事之前沈醉的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当戴笠飞机失事之后沈醉的好运也就到了尽头。

军统新上任的局长毛人凤十分忌惮这个年轻有为的下属,把他看成自己前途的心腹大患,沈醉也能感受出来毛人凤对于自己的排挤。

于是沈醉找到毛人凤说要主动调去外地,之后沈醉被发配到了云南担任当地军统站的站长,主要任务是监视当时的云南省主席卢汉。

而随着三大战役的开展,国民党的颓势尽显,所有人都知道国民党统治结束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时的云南省主席卢汉也看到了这种趋势,他便开始积极地跟地下党取得联系,不久消息就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他对卢汉的背叛深感不安。

49年的8月毛人凤也给沈醉发来了密电,要求沈醉动手除掉卢汉身边的几位反蒋手下,沈醉知道卢汉在背地里联系共产党的事。

但他也看出来国民党的颓势,为自己考虑一条后路,所以对于毛人凤的命令就采取“托”字诀,还暗中帮助几人脱了身。

毛人凤对于沈醉的行动迟缓感觉非常的不满,于是亲自坐飞机来到云南督促沈醉加快行动。

沈醉对毛人凤亲自到来的行为有损自己的面子,再想到自己自从毛人凤上台以来受到了各种不公对待,怒从心头起打算下毒杀了毛人凤。

就在沈醉即将动手的时候毛人凤却来到了沈醉的房间,拍着沈醉的肩膀说 “老沈啊,这些年你待我始终如一……”, 重义气的沈醉听到毛人凤这样说,也就放下了杀心。

之后沈醉被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扣押,后来又被卢汉当成了俘虏战犯关押在昆明陆军模范监狱,在云南解放后沈醉被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沈醉刚进行改造的时候心情也是十分的惶恐,不知道自己前路如何,慢慢的沈醉跟一些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交谈,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错误看法。

真正让沈醉有所触动的是几件事的发生

一件事是当时杜聿明身体状况十分不好,打算用病把自己拖死,管理人员发现这种情况之后立刻上报,之后对杜聿明进行最好的治疗,杜聿明的病在悉心呵护下几乎全好了,杜聿明对沈醉亲口说 “共产党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除了这件事情就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有安排一些战犯参观了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比如造出了中国第一辆 汽车 。

这些成就让充满抵抗情绪的国民党高官们大为触动,国民党统治中国几十年一辆 汽车 都没有造出来,而在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后短短几年就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 汽车 。

沈醉在196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安排他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

在1980年经过有关部门的查证,沈醉当年在卢汉起义通电上面签了字,并且要求自己的下属上缴武器到指定地点报到,沈醉的身份也就从战犯变成了起义将领,享受了 国家副部级 的待遇,担任了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七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沈醉一生有过三段婚姻,一共育有 二子五女 ,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能够留到沈醉身边的仅有一人。

沈醉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莫邪,莫邪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军官,但莫邪却十分的认同共产党的思想,为此父女二人决裂。

莫邪独自一人前往上海,也就是在这里莫邪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国民党军官沈醉,不过当时的两人都是心怀各异,两人相识、热恋还育有一子却都从来没有告诉过对方自己的真实身份。

沈醉告诉妻子自己叫做陈仓,妻子莫邪说自己叫“白云”,莫邪背地里还是上海进步杂志的一位女,之后因为沈醉要求莫邪辞职当一个家庭主妇遭到拒绝,两人就此分开

1986年老革命女作家莫邪去世,沈醉之后遍读她的著作才知道原来莫邪就是自己的首任妻子“白云”。

在两人离婚之后沈醉把孩子托人抚养,自己专心投入事业,这个孩子之后也找不到史料记载。

1938年沈醉又遇上了自己的学生栗燕萍,当时栗燕萍考入了国军军官学校,给她们上课的教官就是沈醉,沈醉看到栗燕萍第一眼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容貌姣好的女子,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两人婚后一共生育了一子五女,沈醉晚年相见只有二女沈逸云、小儿子沈笃礼以及一直陪伴沈醉的小女儿沈美娟。

1949年在解放军大炮的轰隆声中,蒋家王朝土崩瓦解,不少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都跟着蒋介石一起溃逃到了台湾,沈醉却被自己的上司毛人凤要求坚守云南。

沈醉看到形势不利,便让栗燕萍带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去香港躲避,沈醉交给一个朋友极为珍贵的五张飞机票,让他一家人也能够飞赴香港。

沈醉对这个朋友索取的唯一报酬就是到达香港之后帮忙扶持一下自己的妻女,但这位朋友一下飞机就离开了。

栗燕萍就在香港等待自己的丈夫来接自己回家,却信讯全无,栗燕萍无奈之下让自己的弟弟带着痴呆的大女儿和最小的女儿沈美娟回到大陆寻找父亲,结果沈美娟的舅舅被当做特务枪毙,沈美娟一下子失去了依靠。

沈美娟的大姐又因痴呆无人照料病死在了沈美娟的面前,之后沈美娟就跟着伯外公过起了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而这一切在1960年出现了转机,沈美娟从《人民日报》刊登的特赦战犯名单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

沈醉在1960年被特赦出狱,他想方设法地联系上了妻子,得知了妻子已经再婚的消息,而那时候还留在妻子身边的一子三女也跟着他们的大伯去了台湾生活,沈醉感觉自己在世上仿佛孤苦无依。

沈醉又经过多方打探得知了小女儿还在大陆的消息,这让他高兴不已。

沈醉给小女儿去信让她在北京团聚,还寄过来了一件自己改的衣服,以便父女二人到时相认,毕竟沈醉离开的时候小女儿沈美娟年仅四岁。

沈美娟踏上北京站台时举目四望,想要寻找一个高大白净、儒雅帅气的中年男人,这是她想象中的父亲,却看到一个皮肤黝黑农民打扮的中年人向她欣喜的跑来,沈美娟难以置信。

和父亲相处的一周是沈美娟之前人生中过得最快乐的一周,沈醉带着沈美娟吃遍了了北京城的 美食 还带着她游故宫、天坛等风景古迹,。

1962年经过周总理的特别批示沈美娟离开了长沙来到了北京一所高中就读,长期分别两地的父女二人终于能够生活在一起了。

1965年沈醉和杜雪洁结婚,婚后两人相处还算甜蜜,不过唯一的遗憾是因为沈醉年龄已大,两人没有自己的孩子。

在沈美娟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小说《红岩》在全国流行开来,里面描写了重庆国民党当局对于共产党员的残酷迫害,而书中的反派名叫“严醉”。

很快沈美娟就发现旁人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就是“严醉”的女儿,十多年的监狱改造让沈醉从一个心狠手辣的国民党军统少将变成了一个一心向善的普通人,这也改变不了 历史 上的过失。

因为出身原因沈美娟被剥夺了加入共青团的资格,也是因为出身原因让沈美娟没有了考取大学的资格,沈美娟在得知情况之后嚎啕大哭。

沈醉找到政协和民政局的领导,希望能给自己的女儿争取一个考试机会,两方领导承诺沈美娟第二年可以报考。

但沈美娟这时跟继母杜雪洁的关系很僵,那时候恰好宁夏建设兵团来到北京招人,1965年沈美娟报名前往了宁夏建设兵团,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之久。

这十年间沈醉经历了二次入狱,关押五年之后又被放了出来。

1979年经过组织审查,沈醉恢复起义将领的名义,并且享受副部级待遇,而此时沈美娟也跟着自己的丈夫回到了北京,被分配到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出版社担任资料员、会计等职务。

1980年沈醉携女儿沈美娟一同前往香港和前妻栗燕萍相见,在台湾的儿女也奔赴香港,一家人阔别几十年之后终于团聚,互相见面话还没说出口已经是泪流满面。

从香港回大陆不久后,沈醉在女儿沈美娟的帮助下开始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了《我这三十年》、《魔窟生涯》等书籍。

沈美娟在1982年的时候也开始尝试发表自己的作品,1985年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之后被调到了全国政协中国文史出版社担任工作。

在1994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的时候沈美娟向单位申请了提前退休,前往了香港定居,时常往返于北京香港两地,现在在香港安度自己的晚年时光。

军统特务沈醉,是如何被逮捕的

沈醉是被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扣押。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晚上9点,卢汉将在昆明的国民党中央军的高级军官李弥等和沈醉等全部扣押。

10点,卢汉宣布起义,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发出《云南起义通电》,云南和平解放。沈醉在被扣押期间为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特务。

有当时在重庆执行完大破坏任务后逃至昆明等候飞去台湾的军统西南区正副区长徐远举,周养浩与军统经理处处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郭旭。

后来被卢汉当成被俘战犯,囚禁在昆明陆军模范监狱,云南解放后被转移至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战犯管理所,后同宋希濂转去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扩展资料

沈醉在云南可谓罪恶深重。国民党在云南的喘息的日子,沈醉还下令逮捕了一批进步人士,并枪决了几个当时特训班的学生。

当时他被迫起义后被关押在昆明,很多人都要求将其枪决。经多方考虑,解放军还是没有枪决他。1951年,为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他被从昆明转移到重庆关押。

1951年,沈醉被从昆明转移到重庆,关押在白宫馆。他日后在回忆录《走向光明》中写道一走进白公馆监狱,给我感到温暖的是一对中年男女,非常热情地问我一声晚饭吃过没有。

我还没有回答,押送我的干部便说在飞机上吃点心吃饱了,那位女干部便说光吃点心怎么行,还是给弄点面条吃吧。

我一边摇头一边指指手上提着的那盒未吃完的点心,用感激的心情补上一句不需要再麻烦了,我的确吃饱了。

一个犯人,在军统的监狱里,是不当人看待的,今天,我同样以犯人身份走进这座过去军统囚禁犯人的监狱,他们却这么关心我,吃了点心还怕我没有吃饱。

虽然只是一两句话,我这时的感受真像是严寒的冬天遇上一阵暖风吹拂过来一样,顿觉心里热乎乎的。它使我永远不会忘掉。

被特赦后,溥仪与杜聿明下江南,为何一路上流泪不止呢

1964年3月,根据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特赦人员溥仪、杜聿明、沈醉等,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工作人员一行40人,到江苏等地参观。沈醉在回忆录中称之为“王将相参观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末代皇帝”溥仪。

1959年12月,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特赦,正式成为新中国的一名自由公民,和他一起特赦的还有原国民党要员杜聿明、沈醉、王耀武等人。经过在狱中的改造,溥仪和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

1964年,在全国政协委员会的组织下,溥仪和杜聿明、王耀武、沈醉等人一起到江苏等地参观旅游,被人们称为“下江南”。

清朝的时候,曾经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六下江南,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个时候,正是大清国国力强盛的时候,百年后,溥仪,这个大清国的一任皇帝,也要“下江南”,却已经是改天换地,他的身份不再是皇帝,而是新中国的普通公民,所以,引起了很多吃瓜群众的兴趣。

第一站,南京

1964年3月10日,上午10点,一个特殊的旅游团专列出发,车上坐着溥仪和他的妻子李淑贤,还有溥杰和他的妻子嵯峨浩,以及杜聿明、沈醉、王耀武、宋希濂等,总计40人。

3月11日上午10:45分,专列到达南京,负责接待工作的就是吴钟祺。吴钟祺的父亲吴子培曾跟随孙中山,北伐时任上校团长。吴钟祺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解放前为江阴炮台台长。渡江战役中,吴钟祺率部起义,解放后在江苏省政协工作。

下火车时,溥仪握着列车长的手,留下了眼泪,他说“住了多年,一直没有出来过,现在是真正解放了。过去日本人带着我走,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都是闷着走,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是什么都看到了。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做中国人真正自由。”

从3月11日到3月15日,溥仪等人在南京参观游览了5天,这5天里,他们去了中山陵,去了雨花台,还有明孝陵、梅花山、灵谷寺、夫子庙、总统府等景点,还有南京的不少公司,如当时的南京化工公司、友谊服装厂、艺新丝织厂等。

参观中山陵的时候,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因为心脏不好,走到一半的时候走不上去了,溥仪就说,我陪着你,你不上了我也不上去了。一旁的王耀武提醒他“老溥,别人不去可以,你不能不去啊”。

一句话点醒了溥仪,溥仪赶紧跟着大家到中山陵祭拜了孙中山。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大清江山的掘墓人。溥仪如果不亲自上去祭拜,会被人误以为是有情绪,有思想,拒绝接受改造。

3月16日,溥仪等人离开南京,前往无锡,入住在太湖饭店。

在锡惠公园,看到乾隆年间的一块御碑,溥仪转身对吴钟祺说“乾隆那时下江南,和现在的江南是没有办法比的啊。”

史料记载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历时四五个月,随驾官兵3000名左右,需用马6000匹、船四五百艘,用掉上百万银两。到杭州,沿途建造了30个行宫。

两百多年后,溥仪站在老祖宗的碑前,感叹“如今我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真感到自豪。”

说着溥仪留下了眼泪。这个眼泪,到底是自豪的眼泪,还是心酸的眼泪,恐怕只有溥仪自己一个人知道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