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哭了。
在《大事发声》的录制现场,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他突然就哭了。
看朴树这段歌唱,坦白讲,很感动。先抛开歌曲本身不谈,单就是看着朴树在那里唱,静静地、慢慢地歌唱,会给人一种很安稳的感觉。
但随着旋律的递进,你会注意到,朴树其实在唱的过程中就已经尽量克制隐忍自己的情绪了。
他似乎被什么触动到了,但又没有立即爆发自己的情感。终于,在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这一句时,他没能控制住,突然就哭了起来。
他知道这是在面对镜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影像记录了下来。但他并没有遮掩自己的情感表达,也没有完全放弃歌唱,而是整理了一下之后,又回到话筒前,继续吟唱。
直到的,他没有再绷住,整个手往话筒上一搭住,低头哭泣。在镜头面前,在一堆演奏者面前,在话筒面前,他哭得很尽情,如同一个孩子,没有任何顾忌。
早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朴树推出自己第三张专辑之前,跟随某品牌去到了印度,拍摄了一期类似于纪录片的内容。
在那个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朴树行走在印度的居住区里,和孩子们一期玩闹。
他在片子里说“我还是对悲伤非常敏感,即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喜欢明亮的,我喜欢开放的,但我觉得,那种悲伤还是在我心里面的。”
朴树后来还说,这次印度之旅对他有了些改变。当时看纪录片里他那些工作的画面,他随性漫步的样子,令人觉得,他的状态比以前好很多了。
当第三张专辑发布,他说,想把这张专辑献给他的妈妈。
我当时第一时间购买了专辑的电子版,听了一路,当《空帆船》的旋律响起时,刚好迎面扑来青岛的阵阵海风,感觉很棒;但在听《Forerver young》的时候,重新填词之后,朴树呐喊出来的声音,竟让我心里泛出阵阵感动;到了《The fear in my heart》的时候,就完全被感动到,不禁落下泪来。
我觉得,朴树还是那样一个敏感又细腻的男孩。
后来看鲁豫采访朴树的节目《鲁豫大咖一日行》时,发现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朴树这次都说了些什么,而是采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他的生活。
他住的租来的别墅,他吃的午餐,他养的两条狗,他的书房,他的录音室,这些都很有私密感的东西一一呈现出来时,能感受到朴树生活的某些真实。
尤其是他看两只爱狗的时候,那种眼神、语气,是那么的温柔。而他开车居然像个新手一样,走在后海被粉丝认出时会很亲切地说在录节目。
整个采访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朴树,也让我们更喜欢他的真实、他的干净以及他的温柔。
鲁豫问他“怕老吗”,他说不怕老,但怕失去勇气。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朴树才拥有那份难得的少年感吧。
那为什么,朴树会在唱《送别》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呢?
我想,大概是这首歌的旋律、意境,勾起了他内心的某种回忆吧?亦或许,这首歌让他回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一些经历?
或者就像他曾经说的那样,一生中能写出《送别》这样的歌曲,就死而无憾了,觉得自己还没做到而生出感伤?
这些都有可能,但我觉得最有可能的,还是歌曲本身的动人情感,触碰到了朴树柔软细腻的内心。
《送别》讲述的,本身就是“送别”、“分别”甚至“离别”,而无论是谁,生活中都不大愿意面对这类别离。只是,我们常常又不得不面对,人来人往,生死离别。
纵有万般不舍,也要面对分离。
朴树的泪洒唱歌现场,是一种真情流露,是一种纯粹,也是一种我们难以触碰到的内心感伤。
看着心疼,但一想到他还能保持如此细腻、如此真诚,又觉得,他还是原来的样子,这足以令人感到欢喜。
当我们细细聆听他演唱的《送别》,然后再看看李叔同写的歌词,或许,身在这片土地上某个角落的你,也会不禁闪出泪来?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本周三晚,东南卫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第二期如约播出,本期节目鲁豫带观众了解一个最真实的“乐坛匠人”朴树。甚少在媒体前露面,外界对朴树的描述中离不开忧郁、淡泊、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这样的字眼。面对鲁豫,已年过不惑的他却表示很反感外界对自己的“神化”。而商业时代,名利之于他也曾带来过一段时间的快乐和满足。
回顾人生路上所经历的多次低谷,朴树内心深情告白最低谷时曾想过放弃生命。面对一度登上新闻头条的“缺钱”传闻和如今的生活现状,他亦向鲁豫吐露出内心最真实声音。
再谈“缺钱”传闻 生涯低谷曾想放弃生命
去年8月,近十年未在综艺节目中露面的朴树和王子文搭档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在回答主持人关于参赛原因的问题时,他很直白的说自己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一时间,这位在众人眼中淡泊名利的音乐才子变成媒体口中的“与金钱妥协、放弃自我”的俗人。如今再看当时的新闻,朴树坦言前几年的自己虽然很难,但确实是有些不在意金钱,说没钱是因为当时工作拍三个MV需要一大笔钱。对于外界一直以来给自己所塑造出“不为名、不为利”的标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很反感被这样“神化”。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曾让朴树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将自己完全与外界隔离,甚至连音乐都一度无心触碰。回顾生涯低谷,如今的朴树则淡然很多,在他口中09年成为当时经历的最低谷,甚至有想过放弃生命,因为那时的自己从各方面都看不到希望。
享受过名利带来的快乐 “消失”期间内心不平衡
在音乐世界沉浮多年,朴树的成功也是一代人青春的见证,谈及随成功而来的名利,他坦言在某个时间段内非常满足名利带来的快乐,不过这快乐和满足却很短暂,过后是对自己的厌恶。当主持人鲁豫问道是否是因为对自己的才华还不够自信时,朴树点头表示是这样比如刚写完一首歌时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才,而吃完饭再听就又会觉得完全是大狗屎。如今的朴树在音乐创作方面愈发成熟,也越来越可以平衡内心“因为我的才华不可能写出太烂的东西”。聊起自己“消失”的那几年,朴树当时的心中却是“强烈的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原因让人有些意外,朴树坦言凭什么大家就把我忘掉了?自己是不是真的完蛋了?而几年后回归大众视野,这位音乐匠人却并未被快节奏的时代所遗忘。不被人们所遗忘,朴树认为这既是自己在音乐上努力和专注的结果,也有自己被好运照顾的成分在里面。
近段时间,除了继续自己的巡回演唱会外,朴树更多的时间是放在自己新专辑《猎户星座》实体唱片的制作上,而对音乐的极致苛求,让他决定大刀阔斧地对实体专辑进行重新编曲和缩混。节目中,朴树带鲁豫进入自己的录音棚,与贝斯手和录音师对唱片制作进行沟通,而沟通过程用主持人鲁豫的话说就是逼疯自己,也逼疯别人。这也让大众感受到朴树和他的音乐团队对完美音乐作品的不懈追求。
“沉浸式”的采访作为一个老牌脱口秀节目,“鲁豫一日行”坚持风格老套,打破了传统脱口秀“鲁豫一日行”的空间限制和表达形式,走出工作室,拥抱现实,将采访环境转移到受访者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这种“沉浸式体验”访谈格式不仅向听众展示了受访者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况,而且还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由地交谈,在节目中选择受访者的标准也非常具体,除了影视演员和女演员之类的公众人物,很多人本身也不容易被相机接近。
例如,周润发,朴树,霍建华和其他很少在观众面前表现自己的高贵嘉宾,在《鲁豫一日行》中也以真实而轻松的状态录制下来,在鲁豫一日行中,李连杰,聂远,秦岚和佘诗曼通过“节目的策略”被更多的观众所认识,他们都将探索角色内心的“沉浸式”采访,此节目中提供了许多其他节目中未曾见过的内容和主题,创造性的互动促进了节目的传播,从播出到现在,“鲁豫一日行”仍然具有自己的生命力,这与东南电视台在平台上的品牌聚集和价值传播密不可分。
主要创作者在对该节目的定位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与该节目的性情相符的沟通策略,对于本次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的节目,东南卫视着重于打动情感牌并采取令人心动的路线,根据主要创作者的解释,秀场海报上的“很高兴见到你”的广告文字不仅是主持人鲁豫对被访者心连心的感谢,也是秀场团队和节目公司的感激之情。
在宣传理念上,东南电视台还将互联网思维纳入了“鲁豫一日行”中,利用各种新媒体试图打破过时和过时的沟通方式,积极整合当前流行的新元素。当新的“鲁豫一日行”季节开始时,抖音自媒体人录制并启动了“鲁豫一日行”视频活动,扩大了该节目的宣传思想和布局,,根据节目的特点,“鲁豫一日行”官方微信账号也积极管理并发布了鲁豫“金句”及嘉宾。网民可以将内容和主题转发给印象最深刻的人,可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谁能孤寂十年,不染风尘
谁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又有谁,敢在万千观众面前傻傻的直言上综艺是因为缺钱。
而又是谁,像个孩子一样在歌迷面前哭泣,只因他不得不妥协了他认为的那些不完美。
这就是朴树,那个人到中年,仍然用一颗赤忱之心活的像个孩子的男人。
(一)
故事开始以前
最初的那些春天
阳光洒在杨树上 风吹来闪银光
街道平静而温暖
钟走得好慢
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从1999的《我去两千年》,到2003年《生如夏花》,再到2017年的《猎户星座》,时隔将近二十年时光,半生时光,3张专辑,让朴树从20弱冠,到30而立,再来到40不惑。
时光改变了他的容貌,岁月改变了他的声线。历经了二十年华,但好在,朴树还是朴树。
纵然他说我也是个复杂的人。纵然他感慨他对外界的评价惶恐不已。纵容他害怕外界把他神话。
他说我所有人一样,内心深处也有对名利的渴求,也需要被别人赞美,希望有衣食,无忧的生活。离开舞台那几年,如果有人把他忘掉,我也会感到不平衡。
但啊,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争斗,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看清了哪一个对自己更重要。
他是多少人心中的慰藉和宁静,是我们心里尚未崩坏的角落里,那个不愿随波逐流、不忘初心的清白少年。
从1996年那首《那些花儿》到今日的《清白之年》,从歌词里就能听到,历经过人生复杂,但他还是我们记忆里那个脆弱、干净,清高,孩子气的男人。
从少年到中年,我们都已经长大或老了,而他的年龄凝固在他挚爱的音乐里,停止不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他的每一首歌啊,都是用无数磨合和心血才创作的,那些不同寻常的曲调和歌词,一遍遍单曲循环,清浅时光,能让走在尘世的我们回到最初的内心宁静。
“无论是初次听,还是现在听,都会感到一种历经沧桑后仍能重拾希望的释怀感。没有年少时的激情澎湃,也没有低谷时的哀声怨气,而是一份大雨后的平静。(网易云音乐评论区)
“总觉得他在用一颗少年的心,去抵挡着这世界一切的如意与不如意,与时间为敌人的孩子,很傻。”(网友评价)
(二)
2017年,那个43岁了依旧穿着白T,深蓝牛仔裤,登着一双黄色登山鞋的男子,挎着一把多彩的吉他,站在《跨界歌王》的舞台上,就和王珞丹,清清浅浅,唱起了那首《清白之年》
此生多勉强
此身越重洋
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高晓松不禁都感慨写的真好,比我写的好。
“此生多勉强,此生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这个我写不出来,这个就是朴树。
这个就是他的那种特别神奇的中文的感觉。”
朴树站在那个舞台,微微驼背,一件简单白T,带着羞涩的笑,一下子让我们穿越回无数时光,仿佛看见记忆里那个少年正在徐徐走来。
他穿着朴素。他用的是诺基亚。
40出头的他面对镜头,依然不善言辞。
主持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朴树说我这一段真的需要钱。
主持人问为什么选《清白之年》,他说经纪人说要推这首歌。
让人苦笑不得的回答,朴树成为大众焦点。
一首最纯粹而清新的《清白之年》,一首带来夏风的隽永歌曲。为朴树的“实话”冠上真正的清流之言。
是啊这就是朴树,那个不爱说话,不会虚言。那个20多岁不知原来音乐和初心外还要挣钱的少年,那个会反问别人“问什么要挣钱的”少年啊。
他不会人情,也不懂世故。
他的老婆说或许他把嘴美好的都留给了音乐,把生活的一团糟都给了我。
他脆弱,也并不自信,但他的赤忱之心,给了音乐也给了朴树爱的人。
所以啊,他的妻子愿意陪他过起与世无争的生活,因为这样的少年,是多么让人心疼。
大概这就是朴树,活在与世无争的世界里,时光与他不过流水。
他对音乐的虔诚和认真,一直他身上所有特质的根源。
他是一个多么纯粹的人。纵使时间千转,世界变迁。我们都已经不是我们,但朴树还是那个朴树。
他的歌里总是这有这样的直白感情,不粉饰也从不卖弄文笔,情之所至,然后温情的歌词就那样直戳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柔肠百结,让你心生百态,的在音乐里感悟了人生。
(三)
是不是生活太艰难
还是活色生香
我们都遍体鳞伤
也慢慢坏了心肠
你得到你想要的吗
如果说要选择一首歌,单曲循环,能不腻不烦,还能越听越宁静的非《清白之年》莫属。
高晓松说朴树在写这张专辑时痛苦不堪。
写不出的歌词的朴树曾邀请高晓松为《清白之年》作词。
高晓松说当时尝试写了一首,但“融不进歌里的暗淡和清辉”。
而朴树在鲁豫有约的时候,带鲁豫去了录音棚,一首歌反复听了几小时。他说,歌曲的每一个部分,他都听了不下千次。或许别人听不出来,他却过不了他心里的那关。
他在他的歌迷面前,落泪,因为专辑的后期制作他很不满意。
心有一弯清泉,又何惧岁月泥泞.一路披荆斩棘,愿你归来还是少年
盘点当今华语乐坛纯粹的歌手,不在乎名利,绯闻少,初心常在。
1、朴树
朴树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纯粹的人,,他要么不出手,出手必是精品。从《那些花儿》《白桦林》到《生如夏花》,再到《平凡之路》,首首能让人听到泪流满面。他说他只想好好写歌,不想祸害人。从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到第三张专辑,他间隔了14年。不是因为懒,其实是他对音乐太执拗。
2、吴青峰
吴青峰也是一名纯粹的歌手,虽然这两年在苏打绿休团期间,他也常活跃在各大音乐综艺舞台上。他曾在微博上说,他们in summer一场演唱会只能赚2300元台币左右,合计人民币几百块而已。赚钱少也就罢了,他还唱得挺起劲,常常为了满足歌迷而唱到超时不肯下台(被工作人员强行架下台)。
3、李健
李健也是相当纯粹的一位歌手,早年他从大红的水木年华脱离出来,重新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新人。但他没有表现出对名利的强烈渴望,而是远离人群默默地写歌,唱歌。有人说如果没有王菲,李健都成不了名。即使他红了,他也不会趁热打铁,而是有意为自己降温。
4、许巍
许巍也是一位纯粹的摇滚音乐人,入行近30年,音乐是他的唯一。早年他的音乐历程一波三折,经历过的穷困、迷茫和绝望,可能没几个人明白。
当他终于混出一定名气后,摇滚乐却全面陷入低迷。但他没管这些,就是不停地写歌唱歌。终于,他庆幸他和汪峰等少数摇滚歌手一起存活了下来,至今依然有自己的一方市场。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主要嘉宾:王健林、董明珠、孟非等。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是由能量传播、海峡卫视和东南卫视联手打造国内全新真人秀式访谈节目,已于2016年8月26日晚2110分首播。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将分为12期播出,分别探入10位明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轻松有趣的节目模式会让人在精神上愉悦与放松,而走心的访谈也必会让你感受到灵魂深处的滋养。[
周深挺纯粹的。大家眼里的18线小艺人,他天生具有团宠属性,高中时候如此,好声音时候如此,声入人心的时候如此,,却从来没有恃宠而骄。
在初中时,由于自身嗓音特别,所以都不敢在同学面前唱歌。直到高中之后在一次校园歌唱大赛,荣获冠军。自那以后,周深开始被大家熟知,在校园里渐渐有了名气。也一位学长主动找到周深,邀请周深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雨后你不见了》,也让周深开始重新找回唱歌的自信。
这档综艺节目成为了当下最具有高品质的访谈类节目,非常有看点,,这部综艺节目开播了九季,每一季自带了热搜体质,每一场节目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讨论。是这档综艺节目能够让人们找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并且,这档综艺节目能够紧抓时代的脉络,能够做有价值的思想传播,是一档能够倾听内心深处声音的节目。
这档节目马上要播第十季,每一季都能够凭借出圈的话题量以及引来很好的观众缘成功的蜕变,成为了热搜体质节目,而且这档综艺节目非常的有品牌辨识度,没有任何的局限性,不会单独局限于某一种领域和某一种人物,能够让我们看到从业者的真情过往。这段综艺节目能够让人们寻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它是以人为核心的,以情感为主题,能够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展现嘉宾的过往,通过采访体育健儿,能够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的体育精神,也能够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还看到了各种行业的代表人物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这档综艺节目紧跟着时代潮流,做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传播,能够深入到嘉宾的日常生活情境当中,聆听人物内心的声音,作为一档访谈类的节目,把人物故事讲出来,而且还非常的打动人心,给予了观众非常多的启迪,能够让观众看到时代的变迁,领悟到人生的百态。这档节目探索到了生活的本质,能够洞察人生的意义,让我们观众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情感,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看到他们的变化我们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是一档非常有意义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