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股价跌去9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1.华谊兄弟业绩出现大亏,基本面出现问题,股价下跌很正常;
2.华谊兄弟处境艰难没有好的电影资源,这导致业绩没有办法提升,从而股票被市场抛弃;
3.华谊兄弟出现连续亏损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大家都不敢参与,下跌也成为必然。
资本市场的残酷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当年的乐视风光无限,被迫退市,后来的华谊兄弟巅峰时期,大半个娱乐圈都需要他们的资源,疫情的到来让电影行业遭到严重打击,华谊兄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没有办法幸免。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股价跌去9成,主要原因还是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业绩出现连续亏损,如果不能够扭亏为盈,公司可能直接被强制退市,这是股票大跌的主要原因。
一、华谊兄弟业绩非常差机构不认可
股票要上涨,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公司业绩要有看点,如果公司业绩出现问题,机构都会抛售手中的股票。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这说明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得不到市场认可,这才是股票大跌的真正原因。
二、华谊兄弟手中没有好的资源
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如果电影口碑不好,他们也不会去看,华谊兄弟手中没有更好的资源,这就导致股票没有预期,没有预期股票就得不到资金的认可,股票下跌也是必然。
三、华谊兄弟可能会退市这让投资者感到害怕
华谊兄弟是创业板的股票,如果连续亏损三年以上,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如果接下来华谊兄弟不能够扭亏为盈,华谊兄弟大概率面临退市的危险,这让投资者感到害怕,卖出股票保证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华谊兄弟股价下跌的原因。
可能是为了偿还股票质押融资,降低质押风险,更好地保障控制权稳定性。
2020年10月12日晚间,华谊兄弟公告,实控人之一王忠磊计划减持不超5558.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降低质押风险,更好地保障控制权稳定性。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王忠磊所持公司股份近8成被质押,其哥哥王忠军所持公司股份的95%被质押。 王忠磊拟减持华谊兄弟2%股份 , 二级市场上,近期华谊兄弟的股价持续下跌,自9月14日以来累计下跌10%,年内累计跌幅超过20%,最新股价为3.4元/股。若将周期拉长,自2020年8月高点7.2元/股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52.8%;而自2015年6月历史最高点32.13元/股以来,华谊兄弟股价累计下跌近90%。
随着股票价格的持续下挫,高比例质押股票的华谊兄弟实控人,又一次面临股票质押风险。为此,实控人不得不变卖公司股权,来偿还股票质押融资,以降低质押风险。 10月12日晚,华谊兄弟在深交所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王忠磊,计划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555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华谊兄弟解释,王忠磊此次拟减持股份的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降低质押风险,更好地保障控制权稳定性。
王忠磊为华谊兄弟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之一,现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截至公告日,王忠磊持有公司股份1.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68%。王忠军、王忠磊合计共持有公司股份6.9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0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古人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话不假。
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二人联手创立的华谊兄弟,在鼎盛时几乎囊括了内地 娱乐 圈的大半壁江山。
许多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明星,都曾是华谊兄弟旗下的艺人。
回看华谊兄弟的发迹史,离不开他们在商业上跟“京圈老炮儿”冯小刚的深度捆绑。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作为华谊的“好兄弟”,冯小刚不仅是个看客,他更是个卷入其中的“亲历者”。
2014年,冯小刚作为春晚总导演,他手执导筒把春晚办成了“华谊的年会”。
有媒体抽丝剥茧,指出众多登台明星, 要么是华谊股东,要么是签约艺人或者合作伙伴,跟华谊兄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彼时的华谊兄弟,钱场和人场,处处都有人捧场,放眼望去,一片盛世。
华谊兄弟上上下下弥漫的“盛世”情结,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裹挟着偏执自大、盲目乐观、趾高气扬、忘乎所以等浮躁心态,使得大家沉醉于风光无限的光荣想象之中。
殊不知,被假象所麻痹,也终会迷失走向理想彼岸的方向。
作为华谊兄弟创始人的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是“华谊帝国”的缔造者,当盛世坍塌,他们也为此吃尽苦头。
风光的时候,他们挥斥方遒、挥金如土。
酷爱收藏的王中军三年时间花了8个亿用来买艺术品。
2014年他斥资4个亿拍下梵高真迹《雏菊与罂粟花》;
2015年又花掉2个亿买下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
2016年他再度出手,用2个亿买下北宋书法家曾巩所作的《局事帖》。
,上述8个亿换来的3件藏品,还只是王中军收藏爱好中的冰山一角。
北京非常有名的“松”美术馆,就是王中军所创办的。
里面展示着他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艺术作品。
综艺节目《爸爸回来了》中,王中磊带着小儿子参加节目。
老王家的大豪宅也让不少网友大呼,“老板就是不一样,住的房子都是这么的豪华。”
在各种公开场合,王中磊与各路明星大腕称兄道弟、私交甚密的形象也不少见。
不仅有李冰冰献出香吻,
刘嘉玲搭肩拍照,
和成龙、徐克、周星驰等大腕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可是,涨潮时有多风光,退潮的时候就有多悲凉。
事到如今,华谊兄弟早已风光不再。
2017年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年,位于市场中心的华谊兄弟自然水涨船高,走到了前头。
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一扫颓势,全年总票房突破550亿元大关。
在电影市场投资颇多的华谊兄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期
《摔跤吧!爸爸》一跃成为非好莱坞进口电影票房榜首,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前任3再见前任》也因为迎合年轻男女的爱情题材斩下19亿票房;
冯小刚执导的《芳华》以14亿票房超越张艺谋执导的《归来》成为文艺片票房榜首;
还有《西游伏妖篇》、《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美好的意外》、《绝世高手》、《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引爆者》。
市场、票房、口碑······华谊兄弟想要的几乎全都在这里了。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华谊兄弟“要做成中国版迪士尼”的梦想,或许指日可待。
可惜,没有如果。
2017年对华谊兄弟来说仿佛是一场完美的幻梦,可噩梦接踵而至,紧跟着的是三年亏损61亿元的艰难求生。
2017年华谊兄弟的营收高达40亿元,此后几年便是连年下滑,甚至连净利润都出现亏损。
2018年营收降至38亿元,净亏损高达11.69亿元;
2019年营收不足25亿元,净亏损39.78亿元;
到了2020年,营收仅有15亿元,净亏损10.48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亏掉的不仅是市值和利润,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将面临退市的风险。
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影视第一股,俨然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
而根据有关规定,国内的上市公司连续亏损3年可能将会面临摘牌。
华谊兄弟,连亏3年。当年盛世之下的危机,彻底把华谊的盛世,掀翻在地。
在一档企业家对谈节目中,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与王中军谈起这个问题,王中军表示华谊兄弟还没有走出困境,也还没有沦落到摘牌的境地。
为了救公司,王中军与王中磊兄弟卖房卖车甚至卖了不少心爱的藏品,曾有过一年还债47亿的时候。
俞敏洪又问出一个犀利的问题“你会有世态炎凉的感觉吗?”
王中军说道“银行逼我还钱的时候,会有种世态炎凉的感觉。”
访谈播出后不久,华谊兄弟便宣布,王中军辞去华谊兄弟的所有职务。
此后不久,又传出了王中军被限制高消费和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的消息。
人走茶凉,莫过于此。
昔日的影视龙头如何会沦落到如今这样,成为一头“笼中困兽”?
1994年,在美国留学回来的王中军怀揣着辛苦攒下的十万美金和一腔创业理想,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
打虎亲兄弟,王中军拉来了弟弟王中磊入伙,这就是“华谊兄弟”。
起初,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只是在一些小杂志上刊登广告,业务范围很窄。
某一日,王中军发现大名鼎鼎的中国银行竟然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志,品牌观念极强的王中军迅速发现了商机。
于是他为中国银行设计了一款logo,这个logo也一直被中国银行用到现在。
有了和中国银行合作的经验,王中军在广告界异军突起,很快与中石化、国家电力等多家大企业达成合作。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影视行业刚刚起步的年代,一位业内熟人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非常赚钱”。
王氏兄弟瞄准了这个商机,1998年二人注册了“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从此开启了他们在影视圈里的“筑梦之旅”。
电影公司成立后拍的第一部作品,是英达导演的喜剧《心理诊所》。
投资不多,但收益轻松超过100%,巨大的利润空间坚定了王氏兄弟深耕影视圈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小试牛刀让他们看到了导演对一部作品的重要性。
接下来,王氏兄弟着眼于物色一位可以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导演。
在一次电视剧的发布会上,王中军认识了冯小刚,两人一见如故。
彼时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甲方乙方》刚刚斩获了高达三千万的票房,坐稳了商业片榜首的位置,开启了中国电影贺岁片的时代。
冯小刚此时也只是紫禁城影业的一名在职员工,票房高低也不影响他拿“死工资”。
他跟王朔等人合伙成立的好梦电影公司也因为经营不善、入不敷出。
一个求贤若渴,一个怀才不遇。华谊兄弟与冯小刚一拍即合,形成了联盟。
后来,冯小刚在紫禁城影业的领导高军评价说“他们是利字相连,走到一起的。”
毕竟术业有专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紧密团结在一起,开启了一段宏图霸业。
在这种双赢的模式下,华谊兄弟出品了多部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口碑与票房并存的优质作品。
在好作品的加持下,华谊兄弟也在影视行业站稳了脚跟。
有了好导演之后,最大的困难就成了没有好演员。
彼时的内地还没有经纪公司的概念,作为知名经纪人的王京花想参照香港 娱乐 圈的模式,成立一家自己的经纪公司,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拍了不少爆款电影的华谊兄弟,正值财力充沛、求贤若渴之际。
于是财大气粗的王中军主动找到王京花,他成立了一家“太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邀请王京花加盟。
就这样,王氏兄弟负责公司的管理,冯小刚负责内容输出,王京花负责艺人的运作,华谊兄弟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华谊铁三角”正式成立,就此走上了艺人经纪与电影发行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老话说,出名要趁早,创业也是如此。
华谊兄弟进军电影市场的时候,中国影视行业尚且还是一片蓝海,他们精准地踏中了时代的前沿,成为时代大潮里的弄潮儿和引领者。
最鼎盛的时候,华谊兄弟旗下有上百位明星的经纪约,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把春晚办成自家年会。
2007年,王中军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马云,那时候的马云虽然还没有如今的影响力,他开创的阿里帝国已经初见雏形。
回忆起这段友谊,王中军说“他早前就跟我说过,‘中军,拍戏别在乎赚钱,拍戏赚什么钱,拍戏就是赚知名度、赚品牌’,可能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在一次闲聊中,马云问王中军“你们现在这么有名,但你们的行业这么薄弱,为什么不利用资本的优势?”
很快,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里遨游。
甫一上市,华谊兄弟的市值就超过了100亿元,让王氏兄弟着实地尝到了甜头。
除了在资本市场开荒拓地,华谊兄弟还致力于投资各类相关企业。
更重要的是,华谊兄弟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明星收入资本化之路。
通过高价甚至溢价收购由明星成立的影视公司,将高额的款项一次付清,与此,明星则要承诺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净利润总和。
这种方式后来被业内追捧并广泛使用,它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别称“对赌”。
这种模式加速了 娱乐 圈生态的恶化,让整个行业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浮躁。
许多明星为了完成对赌协议,无论剧本好坏,只要给钱,那就先接了再说,如此一来,受苦的又成了观众。
彼时的王氏兄弟,还在做着“中国迪士尼”的美梦。
在全国各地修建的华谊兄弟 娱乐 小镇,试图通过实景 旅游 打造起 娱乐 帝国。
可是,观众连你们的电影都不感兴趣了,又怎么会喜欢玩这些电影衍生出来的实景 娱乐 呢?
资本的反噬来得很快。
2018年,冯小刚携手华谊兄弟开启《手机2》的拍摄,遇阻之后项目仍要上马。
殊不知,华谊兄弟和冯小刚这一次踢到了“钢板”上。
“蹚雷”的范冰冰以最灿烂的姿态和华丽璀璨的 娱乐 圈挥手告别,狼狈谢幕, 以最惨烈的姿态和华丽璀璨的 娱乐 圈挥手告别,狼狈谢幕。
“手机”变成了“手雷”,华谊兄弟的商誉也不断下跌。随之而来,阴阳合同风波掀起了 娱乐 圈的大地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这个风雨飘摇的行业更加雪上加霜,虽然这一年由华谊参与出品的《八佰》完成了31亿的超预期票房,对华谊兄弟来说,已经是杯水车薪。
如今,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从高峰时期的32块钱,跌到了3块多。被资本市场抛弃,几乎已成定局。
未来的华谊还有机会吗?
从华谊披露的年报来看,2021年的第一季度,华谊兄弟终于实现了2.35亿元的净利润,这无疑是个好兆头,证明了重回电影初心或许能扭转华谊的困局。
票房可以预测,观众的喜好却不能完全预知。
尽管这几年有不少华谊出品的电影比如《温暖的抱抱》等在市场上遇冷,华谊兄弟手中依然握有不少底牌。
除了陈正道执导,张子枫、吴磊主演的《盛夏未来》正在热映口碑不俗;
曹保平执导,黄渤周迅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
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主演的《铁道英雄》;
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2》等等,都在待映的片单之中。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华谊兄弟的“商业帝国”还能不能重头再来,看天意、看人心,更要看这些电影表现究竟如何了。
2月18日,不仅是A股牛年首个交易日,也是春节档后的首个交易日。
不过,身为A股影视板块明星企业的华谊兄弟,却迎来高开低走,最终仅微涨0.24%,报4.19元/股,总市值116亿元。自2020年8月高点的7.2元/股算起,华谊兄弟股价半年来大跌42%,市值蒸发超83亿元。
实际上,在斩获78亿的春节档中,华谊兄弟虽派出原名《阴阳师》的《侍神令》参战,但无奈被《唐探3》与《李焕英》抢了风头,基本没有掀起太大风浪。 截至发稿,《侍神令》仅收获2.17亿票房,不及上述两部影片的零头,甚至不如《熊出没》的4.38亿元,这无疑让2020年预亏近10亿元的华谊兄弟,再度雪上加霜。
,《侍神令》的口碑同样不理想,在豆瓣上仅拿到5.9的不及格分数,只比《唐人街探案3》高出0.2分。如果说至少斩获37亿票房的《唐探3》,是在骂声中把钱揣进裤腰带的话,那《侍神令》无疑是名利皆空了。
不仅如此,《侍神令》还背上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骂名。这主要是因为,在官方的宣传海报中,周迅与陈坤两人的位置十分显眼,占据了画面的较多位置。而在演员名单中,两人同样排在最前面,可网友观影后却发现,两人的戏份并不多。
,有网友直言,“有陈坤和周迅,这电影能这么无聊也是厉害”、“挂羊头卖狗肉,我愿称你为今年最烂”、“海报和宣传没有屈楚萧,结果电影里他是主演,比陈坤周迅戏份还多,这不是虚假宣传吗?”甚至还有人调侃道,“周迅的戏份都在预告片里了,好美”。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自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后,连续三年缺席春节档的华谊兄弟,会交出这样一部饱受争议的影片。不过,2021年的影视战才刚拉开序幕,3年巨亏近60亿元的华谊兄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余下几个月中完成自我救赎。
市界查询华谊兄弟2019年年报发现,除《侍神令》外,其在报告期内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且未上映的还包括,陆川导演的《749局》、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以及“喜剧之王”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等,一系列被看好的影片。
在打出这张烂牌后,下一张,华谊兄弟会出啥?
(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 | 朗明)
试管婴儿小编认为华谊公司是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根据华谊公司的20年财报显示华谊兄弟公司当年已经亏损10个亿的金额,这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由于资金上的亏空产生了蝴蝶效应,所以之后很多经济业务无法得到正常的履行,所以才导致之后频频出现一些负面消息。下面试管婴儿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与华谊兄弟这段时间相关的负面新闻。
一、4月份华谊兄弟被执行标的23万元。
4月份华谊兄弟被。法院披露因工程分包合同纠纷被执行标的23万元,当时华谊公司对此进行了正面回复表示属于双方沟通不畅等原因造成该事件已经得到圆满的解决,并且王中军被限制高消费的事情也正在解除之中。
二、5月份华谊兄弟披露财报账面显示亏空10个亿。
5月份华谊兄弟披露20年财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华谊兄弟当年的经营状况并不好,财报披露的账面显示股东亏损10个亿,这个新闻也让社会各界纷纷表示震撼。
三、5月华谊兄弟曝出被执行标的3亿元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
同样,在5月份,华谊兄弟又被法院执行3亿元的标的,其创始人王中军和王中磊两人被限制高消费。这次涉及到的金额很大,再加上华谊兄弟20年的亏损情况,不少投资者和股民都明白,这应该是因为20年疫情原因造成的蝴蝶效应。
这段时间华谊兄弟的负面新闻不断,股价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不过相信华谊兄弟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定能想出扭亏为盈的办法,面对这几次事件,华谊兄弟也应该能够利用自己的关系将这次危机化险为夷。不知道你还看好华谊兄弟这家公司吗?欢迎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