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1986.8).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一滴血/用筋骨还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诗人“生活境遇的危难和心灵得抑郁不舒,更能激发一个人对命运抗争的力量,而诗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萌生的”极其生动的写照.
牛汉的境遇、生活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所以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牛汉及汗血马的背景资料,为学生顺利走进诗歌作铺垫,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及作者特殊的生活背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诗歌本身的特点,然学生通过朗读、对意蕴深刻的诗句的把握,理解汗血马的象征意义,获得智慧与道德的成长。
【作品介绍】
《洗兵马(收京后作)》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21首。这首诗于759年(乾元二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所以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北宋王安石选杜甫诗作,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现代学者认为,无论就感情的充沛来说,还是就结撰的精心来说,《洗兵马》都是杜诗的一篇力作。
【原文】
洗兵马(收京后作)
作者唐·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
【注释】
诸将指郭子仪等。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
邺城在今河南安阳。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
海岱今山东沿海一带。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成王指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鹤架太子的车。
蒙帝力仰仗了皇帝。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入仕。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年——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汗血马
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
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
无风的七月八月天
戈壁是火的领地
只有飞奔
四脚腾空的飞奔
胸前才感觉有风
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
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
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
汗水流尽了
胆汁流尽了
向空旷冲刺的目光
宽阔的抽搐的胸肌
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
从肩脚和臀股
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
世界上
只有汗血马
血管与汗腺相通
肩脚上并没有翅翼
四蹄也不会生风
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
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
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用汗血宝马去拉盐车,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
李贺唐代诗人《马诗二十三首》
1、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
2、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3、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风,驾驶着车骑,驰进群玉山中。骑卒吆喝开道,辞别了京城,八骏里面那赤骥马最受恩宠!
4、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
5、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路清秋。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6、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饥饿的马儿躺卧着,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鬣毛枯焦,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让人寒心!
7、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译文宴会上,西王母饮酒已将残;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还有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8、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骏马赤兔,没有人来乘用,只有猛将吕布,才能把它跨骑。我听说,那矮小的果下马,才肯俯首听命,任凭蛮儿驾驭。
9、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养龙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无人培养重用英贤。寒夜里霜雪把马棚压坍,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被折断。
10、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君王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11、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译文宫马赏给宫女,养在宫禁中,镶银的鞍垫,绣上漂亮的麒麟。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
12、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译文额上刚刚挺聚出削竹般的双耳,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但有朝一日需要冲锋陷阵,把它牵去,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
13、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译文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14、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译文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15、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译文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坎陇,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16、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马騧归属英主唐太宗。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17、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晶亮的铡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世人怜爱那颈细悦目的驯服小马,富人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18、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伯乐走到这匹马跟前一看,正是匹骏马,旋毛生在腹肚间。而今却扣减它的草料,何年何月它才能飞越青山!
19、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20、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译文勇士双重腰带似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21、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译文腾黄骏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仙人登上彩楼,还有乘骑之时。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22、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译文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23、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金炼丹,只得到一缕轻烟。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赏析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商不易,需要穿越沙漠,历尽千难万险,用丝绸换回汗血宝马,没有几个人能留在长安。
以这个题目来写作的诗歌有很多首,最有名的当属万楚的《骢马》,诗中的马动作矫健,外形硬朗,品格高洁,功勋卓著。作者采用的是借物咏怀的手法,相关的详解如下
一、原诗如下
骢马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二、诗歌主题简介
《骢马》,又作《骢马驱》,原属《乐府·横吹曲辞》,主要写“关塞征役之事“。万楚这首《骢马》诗与乐府旧题不同,是一首借马抒怀、咏物言志的律诗。
三、有关诗歌的赏析如下
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有青白相间的色泽。“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开篇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蹓跶,奔跑,气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以突出骢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颈联刻划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据说此马在长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从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颔、颈两联属对工致,气势开宕、豪迈,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尾联写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表达了主人对骢马的期望,正如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之意。“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长城窟“,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简写,原属《相和歌·瑟调曲》。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原意为“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行路难“,原属《乐府·杂曲歌辞》,即“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乐府解题》)。结句引用乐府古题,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
牛汉的诗歌《汗血马》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赞颂了它顽强不息、倔强的奋斗精神。
牛汉的诗歌《《汗血马》》中说的汗血宝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我国史书中如此称之。
汗血马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这种马耐渴,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马耐力极好。
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一种挥汗如血一般鲜红的宝马,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立刻引起轰动。此后,汉武帝连征西域大宛,从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得到了这种有汗血的宝马,并作诗赞美它为“天马”。汗血宝马从此名扬中国。据说,它还是成吉思汗的坐骑。
汗血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特有的优雅步伐、轻细优美的体形,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这种马完美的身形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