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廖昌永的妻子叫什么名字(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的爱人是谁啊

世界第一华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做客四川电视台“星随我动”栏目,讲述了他音乐历程中难忘的故事。在6日22时播出的“星随我动”节目中,平日不善言谈的廖昌永在节目中公开深情感谢爱妻。
  曾是基础最差的学生
  廖昌永出生在农村,14岁那年,他第一次在家乡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多明戈唱的咏叹调,当时他还不知歌剧为何物,但大师那异常动听的歌声却打动了少年的心,从此他记住了多明戈的名字。18年后,这个当年身在偏僻农村的少年,已经站到了世界著名歌剧院的舞台上,与多明戈大师同台演出。
  回想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日子,廖昌永说,我去上学连最基本的乐器———钢琴都不会,甚至见都很少见。别的同学在练习唱歌时,我在练习钢琴。可以这样说,我练琴的时间比练唱歌的时间多得多。他开玩笑说,所以我找了个弹钢琴的老婆。
  与太太的“匿名”情缘
  “我来自农村一个普通家庭,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所以我母亲一直拉扯着我们四个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每月的生活费是由妈妈和几个姐姐一起凑的,60到80元钱。在碰见我太太之前,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我母亲已经把我家里的房子卖了。由于营养跟不上,很瘦,衣服穿得也不好,以至于我太太第一次在台下看见我时,以为我是民工。那次之后,我太太就经常给我寄匿名信鼓励我,每次信里夹50元钱,嘱咐我多吃点。”说起太太的雪中送炭,廖昌永一脸的感激之情。“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一个人,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碰见了我太太,而且我太太一家人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好妻子是所学校
  如今,廖昌永和妻子相处了十几年,他更加觉得好妻子是一所学校。廖昌永说“我始终说我这个人很幸运,在学习当中我很幸运,碰见了很多帮助我的人,在我生活当中也碰见很多帮助我的人,我觉得我最幸运的是上天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太太。有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一般会看这个小伙子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小伙子的发展会怎么样的,我太太在跟我一起时,她想的是这小伙子唱歌唱得太好了,他很穷,我想帮助他,非常朴素的一个想法。在我们俩这么多年的交往当中,从谈恋爱到结婚生子,她给了我很多的东西,一是她让我戒骄戒躁,保持身上很本色的东西;还有就是让我保持很冷静的头脑。我经常说我太太非常聪明,她的聪明不是说在其他的方面,而是在她对我的看护上。因为艺术家有时候很感性的,有时候演出完了,别人说的全是好听的,你很容易膨胀的,我太太恰恰是一盆冷水。所以我每次回家都准备好了回去劈头盖脸被批评的。”
  歌声赢得多明戈的友谊
  1996年9月,廖昌永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凭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充满自信的音色,他获得了比赛第一名的大奖,这也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十年来所获得的最高荣誉。获奖后,廖昌永想去参加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名字命名的歌剧大赛。不少人劝他,不用比了,一个第一名就够你吃一辈子了。,廖昌永在高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摘得桂冠,并以歌声赢得了多明戈的友谊。
  1998年2月,多明戈就推荐他到东京参加当地的一台新年音乐会,两人还一同演出了歌剧《唐·卡洛》中的二重唱。演出结束后,多明戈对廖昌永说“如果我们能一起演歌剧,那一定会是非常愉快的。”1999年,廖昌永到纽约短期进修,他到大都会歌剧院看多明戈表演,待演出结束后,一路小跑到后台,找到了正卸妆的多明戈。多明戈见到廖昌永先是一愣,然后惊喜地一把抱住廖昌永,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躲到哪里去了?我们找你快一年了。”当天,多明戈推掉了其他约会,与廖昌永一叙旧情。

廖昌永的女儿廖敏冲是哪一年出生的

廖敏冲的出生日期没有明确记载,廖敏冲,中国内地女歌手,歌手廖昌永的女儿。作品《捉泥鳅》、《大长今》。廖昌永的爱人王嘉介绍,廖敏冲从小听着音乐长大,1岁过就会用外语唱歌了,当时把爸爸、妈妈都听呆了。

现在她看了宋丹丹的小品,几乎马上就能全部记忆并模仿出来,记忆力和语言天赋实在惊人。不过廖昌永表示,女儿出专辑只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见证,并不意味着他就会让女儿走歌唱的道路,他希望女儿能顺其自然地发展。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一见到记者的闪光灯、话筒就来劲的廖敏冲,非要在妈妈、爷爷的陪同下来捧爸爸的场,她长得特别像爸爸,就连眼神都像,而廖敏冲人小鬼大,居然会说“爸爸是大明星,我是小明星,爸爸加油!”

廖昌永签售时,歌迷们早就排起了长龙,排在第一位的是63岁的攀钢退休职工冯天清,头发花白的她前天下午就到书店来买好碟子占好位了。不过此时,廖敏冲却在一边对着爸爸的歌迷唱起了自己的歌。

廖昌永妻子王嘉职业

歌名跟你走歌手廖昌永作词李峰作曲印青时长3分54秒专辑凝聚歌词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你走,我怀着那赤诚的向往走在你身后,跟你涉过冰冷的河流患难同经受。跟你走过坎坷的小路,从春走到秋。跟你走尝过风霜雨雪,跟你共同饮过胜利美酒,千里万里我也没回头,千里万里啊!我也没回头。如今你还拉着我的手继续跟你走,我迈着那坚定的脚步走在你身后,为你捧出火红的青春一路去追求,为你抛洒滚烫的热血,奉献我所有,也许还要走过无数岁月,幸福的热望总在心头,千年万年我也不回头,千年万年我也不回头,永不回头!

廖昌永妻子的学历及职称

不知道,好难的说
姓名廖昌永
生日1968年10月25日职业男中音歌唱家
简介廖昌永,中国歌唱家。1968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郫县,1995年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廖昌永的妻子是谁啊

是 王佳 老师!以前廖老师上上好音乐学院的时候,人家光着脚丫子去的。后来王佳老师免费给廖老师生活和专业上的帮助,,才子佳人啊!

廖昌永从穷小子到院长离不开背后的7个女人,你知道她们是谁吗

一个男人有多大的成就,不但取决于默默在后面支持的女人,还取决于有个伯乐。如果没有支持他的女人,没有伯乐让他施驰天下,那他即使是“万里马”也不驰一里!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热情付出的女人。也有歌写道我在边关站岗值班,你在家里流血汗,丰收果里,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如果没有军嫂在家流血汗,照顾老小过日子,兵哥哥能去前线保家为国吗?能有军功章的荣益吗?

但现实中必定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有一个单独的人,照样能摸爬滚打,冲到顶峰。这样的人有之又有!不过相对大多数成功的人来说,身后必定有个成熟的女性与之共患难,从经济生活上都掌控和照顾,这样能让一个男人更容易成功!

娱乐圈有很多分类,比如主持人、演员、歌唱家等等

在我国歌唱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李谷一和朱逢博老师男歌唱家最出名的就是李双江。

他们都是为了艺术歌唱,在他们其中还有一位老师,从不图名利只为艺术。这位老师叫做廖昌永,他的一生十分坎坷。

而且在他成为歌唱家的背后,最重要的是7个女人。如果没有她们,他不一定会成功。

今天带你们走进廖昌永的故事。

廖昌永

出生在1968年,家在四川,家境普通。家中还有3个姐姐,因为重男轻女,所以才有了廖昌永。

但一个普通家庭要养育四个孩子十分艰难,因为劳累过度,父亲在他7岁那年去世了。

是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姊妹四个,母亲非常有见解,所以不管多苦,硬是咬着牙供着廖昌永读书。

因为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走出穷山沟。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三姐嫁到了一个很远的村子,出嫁的时候,三姐将他也带了过去。

因为没有朋友,所以很孤独,也很少跟人开口说话。

14岁那年,因为从村中喇叭中听到了《我的太阳》这首歌,廖昌永喜欢上了唱歌。他想要报考音乐学院,但学费太贵,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还是母亲将家中最肥的那只鸡抓住,带着廖昌永等在老师的院子里站着。老师看他真心想学的份上才开始教导他,但第一次报考廖昌永没有通过。幸运的是,他再一次找到了一位在歌舞团工作的老师,这位老师十分专业。

廖昌永的母亲

去报到前一晚,母亲一宿没睡,他知道母亲在担心自己,但也知道母亲以自己为傲。

廖昌永还是踏入了去上海的火车,在下车时天空下起了雨。

因为害怕把母亲给他的鞋子弄脏,廖昌永是光着脚走到学校的。在学校期间,廖昌永十分的节俭,常常只吃馒头和咸菜。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母亲和三个姐姐辛辛苦苦赚来的。

有一次生活费用完了,母亲还没有给他寄钱,正在他发愁的时候,却收到了钱。而且每个月都有,很久以后,他才知道这钱是王嘉的。

王嘉

王嘉的家庭是音乐世家,家境殷实,偶然认识廖昌永后,王嘉就被吸引了。

得知廖昌永的钱不够,又怕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王嘉才选择这个办法。王嘉的母亲为人很好,得知廖昌永是农村人也没有看不起他,还资助廖昌永上学。

有一次廖昌永的学费交不上,母亲准备卖房子。这件事被王嘉母亲得知后,就拿出了这笔钱,并且决定资助廖昌永完成学业。毕业以后王嘉就嫁给了廖昌永,后来为廖昌永生下了一个女儿。王嘉不仅将家中打理的很好,在事业上也常常督促廖昌永。

女儿和恩师

在廖昌永成为歌唱家的背后,不光是三个姐姐、母亲、岳母和妻子

他的女儿和恩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廖昌永的恩师叫做周小燕,在大二的时候成为了廖昌永的老师。

常常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为廖昌永解开迷惑,但这位老师去世了,没能看到廖昌永如今的成就。

而廖昌永的女儿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一直视父亲为榜样。每次廖昌永演出回家,都会第一时间抱抱女儿,仿佛一切疲惫都会消失不见。

如今廖昌永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并且成为知名歌唱家。诚然他很努力也有天赋,但如果没有这7个女人的帮助。

廖昌永的这条路会格外艰辛,他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

廖昌永因腰伤缺席,其女儿廖敏冲上台完成《明天会更好》,网友的评价如何

两组歌手互换阵营,由廖昌永、胡彦斌和裘德组成热歌阵营,张碧晨、小鬼和太一组成新歌阵营。廖昌永因腰伤发作无法参加比赛,其女儿廖敏冲独挑大梁,在其他五位歌手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歌曲《明天会更好》,上演了暖心的一幕。

女儿表演

此次,令大家期待万分的廖昌永因身体原因无法参赛,女儿廖敏冲承担起舞台表演的重担,第一次与父亲分开独立演出的她紧张与压力并存。

明天会更好

但令人暖心的是,其他五位歌手决定帮助廖敏冲一起合作完成歌曲《明天会更好》。随着旋律的响起,五位歌手齐站上舞台,用音乐诠释了对世界的美好祝愿,展现出了大家的团结一致,令百赞团感动不已。

如何评价廖昌永的演唱水平?

廖昌永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县城的农家,虽然全家都没有人接触过音乐,廖昌永却自幼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

廖昌永作为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曾是多个世界级歌唱声乐大赛的冠军,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唱功那肯定是没得说。

廖昌永是中国培养出来的男中音歌唱家,老师是周小燕先生,廖昌永标准的声音和情感的投入,把他所唱的歌都是用心用情唱出的,把最美的精神通过歌唱带给广大群众百姓去享受。为此,深受大家的欢迎。

廖昌永真的可以算是中国美声界的佼佼者了,他的音乐能使听歌的人落泪,他的歌唱能引起共鸣。其实人生经历对一个歌者的情感影响真的是巨大的,这个会反映在他的艺术表现上。

廖昌永出生贫寒、经历坎坷,所以擅唱一些抒情、优美、忧郁甚至伤感等情调的歌曲,而这些情感往往易于让欣赏者有同感。廖昌永在国际大赛上也获得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他扎实的演唱功底,多元开放的声乐观念以及独特的演唱风格都可以让很多人借鉴!

美声界其实还有戴玉强、莫华伦、魏松等歌唱家,他们仨还被并称为中国三大男高音。虽然廖昌永并不是其中之一,并不妨碍他在美声界的地位。不少歌唱类节目也都邀请他参加,相比于三大男高音,廖昌永在主流平台上亮相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他的人气也很高。

世界第一的男中音的详细资料

姓名廖昌永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25日
  籍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人
  民族汉族。
  职业男中音歌唱家
  社团九三学社(1988年加入),职务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上海青联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大剧院首位签约艺术家,美国华盛顿国家大剧院、密西根大剧院签约艺术家
  学习院校1988年毕业于郫县四中,199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研究生班,
  最高学历硕士学位。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以豆瓣辣酱出名的一个小县城,那儿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虽历史悠久(秦代就设有县城),但艺术气氛十分淡泊,更不用说异国他乡的西洋音乐了。廖昌永对音乐最初的了解,大概来自于广布中国农村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清晨,沿着泥泞的小路去上学,他常常对着村头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出神。那大喇叭里传出的歌声随着山风山雨、和着小溪的潺潺流水、伴着田头的阵阵稻香悄然无息地融入他幼小的心灵,仿佛细雨润物,那样自绵绵。但这就成了廖昌永最初的音乐启蒙。
  1975年,廖昌永七岁。那年,他的父亲,全家的顶梁柱因病丢下了妻子、丢下了三个女儿和儿子离开了人世。这对本巳日显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在乡村小学教书的二姐把廖昌永带到了学校。一是为了替妈妈带弟弟;二是让廖昌永多接触读书的环境。于是,早熟的廖昌永在付了三元的学费后,开始了小学生涯。小学毕业后,廖昌永转而投奔已经工作的三姐和三姐夫,到离家乡300多公里的茂汶县中学去读书了。
  位于岷山深处的茂汶羌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并没有对从外县转来求学的廖昌永给予更多的关注,加上语言交流的原因,他更显得有些孤傲内省而不合群。同学大多为羌族,他们常常用自己的语言歌唱,合着自己的音乐跳舞。不懂羌语的廖昌永只能静静地在一旁欣赏着,聆听着,思索着。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能听懂的音乐。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的广播中听到了一首女声独唱歌曲,当歌曲放到第三遍,廖昌永已经基本会唱了。事后,经询问老师才知道歌名叫《金风吹来的时候》,是一名叫关牧村的女中音演唱的。虽然至今廖昌永仍未有缘见过关牧村一面,但那首《金风吹来的时候》却恰逢期时地吹开了廖昌永心灵深处对唱歌和音乐的挚爱。
  茂汶县中学的教室和宿舍中间隔着滚滚而去的岷江,两岸间有道铁索桥连接着。廖昌永每天背着书包来来回回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走着。望着两岸层层叠叠的山峦,听着脚下咆哮而去的江水。15年之后,当廖昌永踏上这铁索桥时,他回忆道“站在这个铁索桥上,我的心里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当时在这读书的时候,每天会经过这座桥。当我站在这座桥上的时候,看着这大江,你会觉得人很渺小。你会觉得整个心胸都很宽广。所以站在这个地方,就会有种冲动,就会对着大江大喊大叫”。或许是天意,一段时间以后,廖昌永感觉嗓子比以前更亮、更宽,气也更顺了。这也许就是廖昌永最初的练声法。由童年开始的对唱歌的热爱,直到遇见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音乐老师才开始真正萌发了报考音乐学院的想法。那位仅仅比廖昌永大三岁半的老师告诉他;“你的嗓音条件不错,应该去试试音乐学院。”高中毕业后,廖昌永报考当地的音乐学院,没有被录取。但这并没有使他退却。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廖昌永报考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上海音乐学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廖昌永考上了。如今廖昌永仍记得当年在成都招生考试的倪承丰先生。虽然当时廖昌永的视唱练耳乐理基础较差,甚至连钢琴也没学过,但倪承丰凭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相信廖昌永有着良好的潜质,一定是学习声乐的好苗子。就这么简单,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学院在1988年向廖昌永敞开了大门。而这以后的事实都证明了倪承丰先生没有走眼!
  带着100多元钱,带着几本早己翻烂的音乐书籍,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带着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廖昌永远离亲人,来到上海,开始了他全新的学习生活。真正迈开了他探索、追求音乐艺术的第一步。谁也不会想到,廖昌永踏入上海,踏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步,竟然是赤脚走来的。他到上海报道的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从中午12点多火车进站直到晚上6点,大雨一直下着不停。廖昌永望着满街的水,心疼妈妈刚给买的新皮鞋,毅然脱掉皮鞋,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入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自1927年建校以来,这里曾培养成长起一代又一代成就卓著,饮誉海内外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良好的艺术和学习氛围感染并激励着廖昌永,他深知自己基础较差,于是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放弃了所有的娱乐,过着艰苦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正印合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古训。
  廖昌永的母亲,一位勤劳而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没有更多的钱来资助儿子读大学,廖昌永是靠三个姐姐轮流寄每月的60元生活费读大学的。当时他常常是一个去食堂的人之一,只有第二天要考试或演出才舍得买一块肉吃。就连吃饭用的一个瓷缸也是学院一位门卫师傅送给他的,而且一用就是三年。虽然生活清苦,但学习却是踏实。入学的第一年,廖昌永随从意大利进修回来的男高音罗魏学习,学习发声方法、对气息的处理;,他还从罗魏那儿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意大利语。罗魏评价自己这位学生是“有着奇迹般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语言的天赋”。一年后,廖昌永又转入周小燕教授门下,这对廖昌永来说是一次机遇。
  周小燕教授,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法国,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她曾培养出张建一、高曼华、刘捷等一批优秀歌唱家。德高望重的周先生,如上海音乐学院众多的教师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培养。她们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廖昌永在周先生那儿不仅学到了更科学更符合自己个性的发声方法,,更重要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歌唱家所需要的艺术修养和气质。,他也从周先生那儿学会了纯正的法语。1994年,廖昌永第一次出国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就获得法语奖。这对他来讲既是回报,又是起点。对艺术的追求是艰苦而漫长的,艺术家的修养和气质不仅需要培养和积累,更需要个性的领悟。星移斗转,日积月累,廖昌永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艺术的必由之路走向了自由之路。他成熟了,他知道艺术是需要心灵和情感的!
  1996年9月,廖昌永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在三轮的比赛中,他充分显示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充满自信的音色,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大奖,这也是我国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十年来所获得的最高殊荣。世界著名的百代(EMT)唱片公司的古典部经理阿兰·朗塞隆评价道;“他唱得太感人了,因为歌声发自他的内心深处,25年来,我每届比赛都看,还没有听到过象他这么好的男中音。”此后,廖昌永又参加了“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和“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均获得第一大奖。从而创造了一年内连续三次夺得一流国际比赛大奖的纪录,这也为他走向国际声乐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6月,廖昌永孤身一人前去参加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名字命名的歌剧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廖昌永沉着而自信,特别是在演唱威尔第(G.Verdi)歌剧《唐·卡洛斯》(Don Carlos)中岁德里戈的告别咏叹调“我的日子”(Perme giantoeil suprcmo)时所显示的那份从容不迫的气质和对音乐恰到好处的处理,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而整个演出大厅似乎也笼罩在这圣洁的艺术光环中。多明戈先生对廖昌永的演唱激动不巳。不仅亲自为他颁发了第一大奖,还称他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的歌唱家,拥有一流的技术和音乐感悟力,他用心中的音乐打动人……,是新一代的杰出人才”。称赞之余,多明戈还邀请廖昌永在1998年初去日本参加他本人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1997年。廖昌永远赴北欧的挪威,参加“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歌声再一次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就连宋雅王后也赞叹不巳。王后不仅亲自把第一名的奖牌颁发给他,称当天为“中国日”。在以后的日子里,廖昌永似乎成了王后的指定演员,多次应邀赴挪威演出。1998年,廖昌永还与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女中音歌唱家芭托丽一起赴挪威举行专场音乐会。宋雅王后也多次接见廖昌永。就这样,廖昌永在老师的扶持下,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了国际音乐的舞台。
  公元2000年2月20日,当国人还沉浸于传统的农历新春喜悦之时,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中国上海大剧院和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利用卫星双向传送技术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典音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对音乐文化的贡献和中国音乐家的丰彩。当来自中国上海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一曲“快给忙人让路”(选自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余音末了,悉尼歌剧院内就巳掌声四起,那些见多识广的悉尼观众毫不吝啬地把欢呼声送给了他。澳大利亚的观众在感叹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演绎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能力之时,更为其宛如天鹅绒般的音色和源自于内心的音乐所折服。这首欧洲歌剧中男中音的试金石之作,被廖昌永于性于灵的演唱而精彩绝伦。于是人们又一次记住了他--廖昌永,一位中国普通农家的儿子。 1988年9月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随罗魏先生学习,后师从于著名声乐 教育家周小燕教授。
  1992年 获“美国太平洋之声”国际声乐选拨赛奖。
  1993年4月 参加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获演出金奖。
  1993年 获“全国歌曲歌手双大赛”大奖和“亚洲国际声乐大赛”第二 名。
  1993年7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秀,免试 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继续从周小燕教 授学习。
  1994年 获“国际声乐比赛”全国选拔赛第一名。
  1994年 获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最佳法语奖。
  1995年7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进程中的舒 曼及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1996年9月 参加法国“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41 French Intornational Toulousc Singing Compctition)获第一大 奖。
  1996年 与法国歌剧院合作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歌剧《卡门》中任主要 演员。
  1997年6月 参加“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Placido Domingo Opera Compctition tho World)获第一大奖。
  1997年4月 获“1995--1996年度宝钢高雅艺术基金会的表演奖。
  1997年 获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Queen Songja Intc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第一大奖。
  1998年 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及“上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
  1997年9月 在挪威各地巡回演出,共举行了十场音乐会。
  1998年1月 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Placido.Domingo)之邀,赴日 本举办新年音乐会。
  1998年1月 应宋雅皇后邀请,赴挪威参加新年音乐会。
  1998年5月 在上海商城剧场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
  1998年5月 应“卑尔根艺术节”的邀请,与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 穆特(Anne-Sophie-Mutter)、女中音歌唱家芭托丽(C. Bartoll)一起赴挪威举办专场音乐会。
  1998年6月 与著名指挥家戴维·科林斯(David Collins)合作,在英国 演出歌剧《卡门》。
  1998年8月 在德国柏林参加欧美获奖者专场音乐会。
  1998年9月 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Jose.Carrcras)邀请作为特 邀嘉宾,与卡雷拉斯、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一起在上海大剧院举 行专场音乐会。
  1998年 与法国喜歌剧院合作,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古诺歌剧《浮士德》中担任主要角色。
  1999年3月 与上海大剧院签约,成为上海大剧院首批签约的演员之一。
  1999年3月 应邀赴美国在大都会博物馆与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专场音乐会。
  1999年9月 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1999年11月 在美国纽约参加歌剧《阿黛丽亚》的演出。
  1999年11月 在家乡成都市艺术中心举办了中外经典歌曲独唱音乐会。
  1999年12月 在台湾演出歌剧《茶花女》。
  2000年1月 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夫妇邀请,参加香港“慈善募捐”音乐会的演出。 他是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的最为优秀的歌唱家,也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少数几位杰出的亚洲歌唱家之一。他多次在国内、国际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大奖;特别是1996—1997年,在一年之内连续三次分别夺得“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挪威的宋雅王后曾激动地说“廖昌永是历届参赛选手中伟大的歌唱家,我把今天定为中国日”。其杰出才华受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大师的格外器重。
  他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先后与十几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及多明戈、卡雷拉斯、露丝安�6�1斯文森等多位歌剧大师成功合作演出了十几部歌剧和音乐会。
  1998—2004年,他先后荣获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艺术之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首届“十佳文化新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美国百人会“杰出艺术成就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等等。
  他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曾在一年之内连获三项世界著名声乐大赛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在中国古典音乐界,你很难找到一位艺术家,能让人众口一词地用顶级词句去称赞形容,廖昌永便是这能服众的、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那些形容他的词语用在普通人身上只怕是令人窒息的,但廖昌永担得起,因为他的确优秀,他在世界歌坛取得的佳绩无愧于杰出二字。
  为人随和的他并不张狂,他从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成绩,尤其是不炫耀他和多明戈的师生关系——如果他那么做,在中国公众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一定会更高。但我时常会听见业内人士谈论他如何从一个四川乡村的农民变成一个和世界大师比肩的耀眼明星,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说,廖昌永人特别好。一个谦和的好人,一颗冉冉升起的世界之星。这两面都是廖昌永,他不炫耀,并不说明,他不精彩。
  他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极少数杰出的亚裔歌唱家之一。他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著名歌剧大师多明戈最欣赏的弟子。他曾在一年之内连获三项世界著名声乐大赛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其中包括被认为是难度最高、亚洲人从未进入过决赛圈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他被挑剔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不吝词句地称为“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将成为世界歌坛的一个瑰宝”、“这是近年来我们听到的最优美的男中音”。他就是廖昌永,我国青年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廖昌永。
  我不知道普通公众对于廖昌永名字、他的声音、他的世界性声誉了解多少,我只知道为人随和的他并不张狂,他从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成绩,尤其是不炫耀他和多明戈的师生关系——如果他那么做,在中国公众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一定会更高。但我时常会听见业内人士谈论廖昌永,谈论他唱得好,演戏演得好,谈论他如何从一个四川乡村的农民变成一个和世界大师比肩的耀眼明星,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说,廖昌永人特别好。一个谦和的好人,一颗冉冉升起的世界之星。这两面都是廖昌永,他不炫耀,并不说明,他不精彩。艺术家都得有怪脾气吗?
  我的一位采访过廖昌永的同事很困惑,她说,只要廖昌永往台上一站,张口一唱,绝对精彩,可是在台下,他人太好了,特别谦和,而且是——太正常了。她的意思是,我们所了解的大牌艺术家,谁没点脾气,没点性格,没点神经质?就像我们知道的,帕瓦罗蒂上台之前一定要在舞台上找到一颗钉子,卡雷拉斯对媒体的回避,决不允许别人进入自己化妆间的莎拉·布莱曼,还有那个给张艺谋新片《十面埋伏》唱主题歌的凯瑟琳·芭特尔,当年她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任性、忽而哭忽而笑的花絮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都被当作艺术家的轶事而传为美谈,人们已习惯将之作为艺术家的标志,似乎越是大牌的艺术家就应该越有点和常人不同的脾性。甚至会觉得,那是不是和艺术家非同寻常的艺术创造力有关?
  “,廖昌永太正常了,岂止是正常,简直是太好了!一个好人怎么做一个艺术家?”她说。一个好人能做艺术家,她只是奇怪,艺术家一向注重感性,很多时候不免放纵自己的情绪,廖昌永如此的“正常”,他在舞台上那些非常规的艺术表演和艺术激情从何而来?
  当我把她的疑惑转达给廖昌永时,廖昌永笑了“艺术家也是人,他们有名了,人家看见他们身上有些怪脾气,就觉得明显。其实我碰到很多艺术家,他们人都很好。”他更是觉得,作为艺术家,没必要因为人家喜欢你而耍脾气。
  他说“我也没觉得那些大艺术家有怪脾气,卡雷拉斯是因为身体有病,所以避讳媒体。唱歌的人都有点神经质,演出前不希望被人打扰,不能说这是怪德性。上台前都会紧张,像帕瓦罗蒂找钉子,那是要找一种心理依靠,是宣泄紧张的一种方式。我紧张的表现就是不说话,我要宣泄就到台上宣泄。”家里人都奇怪,在生活中比较内向的廖昌永,到了台上却会是一种激情充沛的样子,有时能吓人一跳。
  “好人”廖昌永如是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容易压、比较容易闷在心里的人,那很多时候总要有宣泄口吧?我的情绪的宣泄出口就是在舞台上。”而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特别守规矩的人,他说“不管什么事,都先有规矩,先养成习惯,有了这个,再做其他事。”我问他,艺术的想象力原本是无拘无束的,如果太规矩,会不会影响创造力的发挥?他说“如果一开始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后来再收,恐怕就收不回来了。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在一个规范里来创造的,你不能为了所谓创造力放掉那些东西。”
  先把自己放到某种规范里,然后再去恣意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我还是第一次听一个艺术家这样来说艺术与激情的关系。它是廖昌永的成功之道“我的老师周小燕曾经说让我把我的学习经验给大家,我说我没什么好的,就是‘听话’。老师让做什么,我就真的按那个要求去做到。”其实廖昌永在歌剧舞台上能演绎那些与他个性大相径庭、为他获得声誉的角色,何尝又不是因为规范?他会琢磨符合角色性格的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转身,还要使动作符合角色的心理节奏和音乐节奏,那是规范,也是创造,而且,关键是真的用心。
  不过,如果是光讲一个听话的好学生能够成功的故事的话,我们大可就此打住,廖昌永可不是如此简单的艺术家。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