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基金经理前30名分别是
王崇、林鹏、丘栋荣、刘彦春、张坤、雷鸣、谢治宇、萧楠、周蔚文、赵晓东、史博、刘苏、冯波、曹名长、杨明、傅友兴、饶晓鹏、桂跃强、伍旋、王克玉、王君正、杨鑫鑫、程洲、蔡目荣、董承非、朱少醒、蔡向阳、张慧、杨锐文。
这是通过对过去5年(2014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2日)的偏股型基金业绩的统计,筛选出了业绩最优秀的前30名基金经理。
近日,基金君推出了过去三年和五年中长跑基金榜单,受到较多关注。而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买基金还要穿透到每只基金背后的基金经理情况来选择,因为单纯看基金业绩容易受到误导,因为一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较多,现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并不是主要的业绩贡献者或者说上任时间并不长。
,从基金实际选择的角度,今天基金君特地推出了基金经理榜单,选取那些持续管理基金满三年及五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看哪些基金经理能够在中长期脱颖而出。
一、业绩领先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过去三年、四年和五年)
1、三年期业绩领先的权益基金经理(2016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统计显示,以持续管理单只基金满三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有32位权益基金经理过去三年管理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超过50%,多数回撤控制较好,相对各自业绩基准超额收益明显,整体处于同业领先水平。其中来自易方达基金的萧楠、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易方达基金的张坤位居前三。
2、四年期业绩领先权益基金经理(2015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统计显示,以持续管理单只基金满四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有22位权益基金经理过去三年管理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超过73%,多数回撤控制较好,相对各自业绩基准超额收益明显,整体处于同业领先水平。其中来自易方达基金的萧楠、易方达基金的张坤、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位居前三。
中国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经理名单来了!
3、五年期业绩领先权益基金经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统计显示,以持续管理单只基金满五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有22位权益基金经理过去三年管理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超过110%,多数回撤控制较好,相对各自业绩基准超额收益明显,整体处于同业领先水平。其中来自易方达基金的张坤、东方证券资管的林鹏、易方达基金的萧楠位居前三。
中国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经理名单来了!
二、业绩领先的纯债类和二级债基金经理(过去五年)
1、五年期业绩领先的纯债基金经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统计显示,以持续管理单只基金满五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有16位纯债基金经理过去5年管理纯债类基金的业绩超过38%,相对各自业绩基准超额收益明显。其中来自易方达基金的王晓晨/张雅君组合、华富基金的尹培俊、大成基金的王立位居前三。
中国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经理名单来了!
2、五年期业绩领先的二级债基金经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统计显示,以持续管理单只基金满五年的基金经理作为考察对象,有15位二级债基金经理过去5年管理二级债基金的业绩超过42%,相对各自业绩基准超额收益明显。其中来自博时基金的过钧、易方达基金的张清华、广发基金的张芊位居前三。
中国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经理名单来了!
在这个国庆长假期间,作为专业资管媒体,基金君特地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公募基金经理、私募投资经理和券商投资主办们亲自撰文,前三季度股市和债市行情,分析未来资本市场机会和投资布局,为大家节后的投资布局做一个参考。今天共有九位公募基金经理来稿,他们怎么看待四季度市场呢?请看~~
嘉实回报基金经理常蓁
四重维度筛选优质公司聚焦三大投资方向
随着九月行情收官,A股依然在持续震荡中徘徊不定,部分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已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超额回报。
在嘉实基金的GARP投资策略组,主要投资目标是寻找被市场低估,又有较强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股票。我们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是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有效途径,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公司要优质上,选股时主要关注公司质地,从公司基本面出发,赚企业成长的钱,着重选择那些护城河比较深,能够持续带来高额回报,体现出有比较高的ROE的公司。
,好公司的筛选标准主要基于四方面的综合考量。公司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够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要处在好的行业,这个行业应有发展空间,竞争格局要清晰,龙头优势比较明显,或者行业有集中的趋势;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讲,应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护城河要足够深并且可持续;在公司财务层面,要体现出相对比较高的ROE,因为ROE体现了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公司真正创造回报的能力,也是股票长期回报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买基金一般没有要求必须持有时间,您可以在每个交易日的9:30到15:00办理基金赎回,交易日15点前赎回是按当天的收盘净值计算的,15点以后赎回是按下一交易日的净值计算的,收盘净值一般在当天晚上公布。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基金公司官方为准;平安银行代销多种基金,每种基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更多-基金,搜索对应的基金名称进行了解。
应答时间2022-0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兴全基金董承非离任了,作为兴全基金的“扛把子”、管理600亿资金的“顶流”,董承非的离任引发了基金圈巨震。
这位投资老将自2003年上海交大毕业后,便被兴全基金前任总经理杨东招入麾下,从研究员到兴全基金副总,在兴全一干就是18年。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极强的回撤控制能力,使他成为了市场上少有的投资年限超10年、年化回报近20%的明星基金经理。
卸任后,他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将增聘谢治宇和董理为基金经理,兴全新视野基金将由乔迁接任管理。
那么,离任后的董承非会去哪?
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宁泉资产,这家百亿私募的创始人董承非前任领导、“兴全五绝”之一的杨东,求证下来似乎不是。
另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同在嘉里城办公的睿郡资产,这家私募的创始人同样来自“兴全五绝”,是兴全趋势投资的第一任基金经理王晓明和兴全可转债第一任基金经理杜昌勇共同创立,但求证下来似乎也不是。
“兴全五绝”是指王晓明、董承非、傅鹏博、杜昌勇、杨东。其中,杨东2018年创立宁泉资产,管理规模破百亿只花了2年时间;傅鹏博离开兴全后,与学生陈光明共同创办睿远基金;王晓明和杜昌勇则是将各自创办的私募合并为睿郡资产。
由杨东一手打造的“兴全五绝”已有四人都离开兴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如今,仅剩的董承非也将离职,似乎宣告了“杨东时代”的结束。自此,以谢治宇为首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们将扛起兴全的大旗。
除了董承非的去向,离职原因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对于董承非的卸任,兴全的回应是“准备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在投资理念和工具上多做一些 探索 和思考。”
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以前大多是因为激励问题,但这两年,公募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激励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再有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原因多半与待遇无关,更多可能是理念的不一致或是对自我价值的更大追求。
公募基金有其局限性,基金经理会面临渠道、舆论、监管甚至公司内部管理层等各方面的压力,重压之下往往会做出畸形操作。除此之外,公募由于体系庞大,交易上限制较多,缺乏灵活性,而且靠收管理费赚钱的模式也使得公募需要不断地扩大规模,很多时候可能与为投资人创造收益的初心相背离。
而私募的股东、基金经理、管理层往往是同一批人,理念上更为统一,管理上更为和谐,,提取业绩报酬的方式让私募公司利益与投资人利益充分挂钩,能够更专注地为投资人创造收益。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催生了一批基金经理离开公募,转战私募。
在资管界,“公奔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前面介绍的“兴全系”猛将杨东、王晓明、杜昌勇等人自立门户外,东方红资管也为私募界输出了不少大将,前有陈光明创立睿远,后有林鹏创办和谐汇一,并且都已成为百亿私募。
董承非也不是今年第一例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基金经理选择跳槽或者转型,体制更为灵活的私募机构也吸引了大量公募人才。随着私募基金的日益壮大,或许将引来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加盟。
虽然私募有其独特优势,但创办自己的私募公司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私募公司的成功,不是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就能决定的,产品的发行时点、渠道的支持、投研团队的搭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一蹶不振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不少传奇人物都已成昨日黄花。
,如果董承非能够得到兴业系的支持,创业之路可能会更为顺利。
无论董承非去宁泉、睿郡或是自立门户,都将是对“兴全系”私募的壮大。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不断加入,私募的“兴全系”和“东方红系”也越来越多,不知道如今的局面是否是这两家愿意看到的呢。
基金暂停交易不能确切的说就是好或者坏,基金暂停交易一般不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但从长期来看,暂停基金的买入是有好处的,暂停买入可以控制基金的规模,使得基金份额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来稀释每份额的收益。
【拓展资料】
基金暂停购买的原因
(1)封闭式基金或处于封闭期的,定期开放基金自然暂停申购这类基金,其产品设计就是封闭运作,保持规模恒定,以免受到日常申购赎回的冲击。,在非开放期,肯定是暂停申购的。
(2)规模较大的基金为保护持利益可能会暂停申购一般认为,基金的规模适中比较适合,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管理人运作。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规模,要和他的能力相匹配。比如一个基金经理,按他的能力,管理的规模上限是100亿,现在一下子来了150亿的资金,这样是很难做出好业绩的。这样的基金如果不采取措施,继续放开申购,对老持有人来说,就很不负责任的。由于这个原因而限购的,占了很大的比例。
(3)基金重仓的长期停牌股有重大利好,复牌前为防止套利可能会暂停申购长期停牌股票,一般都是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一旦重组成功,股价都是七八个甚至是十来个“一字板”的涨停。而重仓这类股票的基金,在长期停牌期间,是按照所在行业的指数估值法进行估值的,远远没有反映出价值。停牌的股票从发布公告宣布重组结果到复牌一般都有2-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候里,消息已经比较明确。如果此时仍然不采取措施,会有大量资金蜂拥而,通过申购这个基金间接持有该股票进行套利。此时基金持股比例会被稀释摊薄,给原持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采取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的方法来保护老持有人的利益。
(4)因合规等特殊情况,也可能会暂停申购最常见的是因合规性的问题引起暂停申购。不合规的话,就先别卖了,等合规后再卖。近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17年12月12日东方红沪港深的暂停申购。按新规,管理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须有至少两年港股从业时间,当时林鹏还差一个多月。后来林鹏的从业时间合规了,但这个基金也没再打开,主要还是前面说的限制规模的考虑。
刚买的基金如果就遇跌的情况下,最好是别卖。持基一段时间观察市场行情。(起码3个月至半年) 对此基金在同类基金中比较排名顺序和分析其优劣表现如果表现出类拔萃、胜人一筹那就得留下来作长期投资;如果表现强差人意,那就果断地转换其他质优基金或赎回。
耐心观察一段时间大盘走势与基金净值走势。如果好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下跌趋势,那么就加仓再买入,如果跌后又升,净值已实现盈利,这时可以考虑赎回。
基金作为大众化投资产品,建议投老基金,已经牛熊市都表现较为突出的明星基金作长线小额不间断定投(定期定额、不定期不定额),最好是逢跌买入、越跌越买、跌得越多卖入越大金额,待大涨一段时间后可考虑赎回。获取较高收益的机率较大。
一般基金波动较大的是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持仓主要以股票为主的权益类资产。混合型基金持股比例比股票型基金要低一些,所以风险相对要小一些。股票型基金持股下限不能低于80%,所以风险系数较高,间接受大盘走势的影响,直接受十大重仓股的涨跌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所以在选择主动型基金时,要选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基金经理的产品。比如富国基金朱少醒、兴全基金董承非、南方基金史博、华夏基金孙彬、兴全基金谢治宇、天弘基金肖志刚、中欧基金周蔚文、东方红林鹏、万家基金莫海波、中欧基金曹名长等,都经历过牛熊的几个轮回,经验丰富。
主要看大趋势, 在看所属基金类型。如果大盘向好,CPI也是稳步又进,毫不犹豫要持有。
对于基金产品一般不宜过多关注短期的波动,大方向在涨就可以放心。 就像当前的A股大盘,出现了阶段性利好,得持有。
整理了36位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的现任明星基金经理。下面的36位基金经理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台柱子”。通过对其管理的基金、相应基金的 历史 表现进行分析,挑选出我认为投资风格稳健,选股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后续会持续对文章进行更新,加入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
这36位明星基金经理分别是(2020年7月,上证指数3200+时统计)
1.张坤(易方达中小盘混合,7.8年回报481%,平均年化25.3%)
2.萧楠(易方达消费行业,7.8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1.2%)
3.陈皓(易方达科翔混合,6.2年回报376%,平均年化28.5%)
4.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混合,7.5年回报508%,平均年化27.2%)
5.董承非(兴全趋势投资混合,6.7年回报273%,平均年化21.8%)
6.傅鹏博(兴全 社会 责任混合,9.2年回报427%,平均年化20%)
7.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4.7年回报218%,平均年化28%)
8.周蔚文(中欧新蓝筹混合,9.2年回报392%,平均年化17%)
9.葛兰(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8年回报210%,平均年化35%)
10.魏博(中欧盛世成长混合,7.3年回报392%,平均年化24.5%)
11.何帅(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4.8年回报206%,平均年化26%)
12.杨浩(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3.7年回报180%,平均年化32%)
13.王崇(交银新成长混合,5.7年回报314%,平均年化22.1%)
14.朱少醒(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4.7年回报1705%,平均年化21.8%)
15.毕天宇(富国高端制造行业,6.1年回报205%,平均年化20%)
16.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混合,5.6年回报155%,平均年化18%)
17.刘格菘(广发双擎升级混合,1.7年回报232%,平均年化105%)
18.刘彦春(景顺长城鼎益混合,5年回报213%,平均年化25.5%)
19.余广(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混合,8.6年回报398%,平均年化20.5%)
20.雷鸣(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6.3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7%)
21.王栩(汇添富美丽30混合,7.1年回报254%,平均年化19.1%)
22.程洲(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6.6年回报345%,平均年化25.5%)
23.周伟锋(国泰价值经典混合,6.3年回报253%,平均年化22.1%)
24.张慧(华泰柏瑞创新升级混合,6.2年回报319%,平均年化26%)
25.方纬(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5.6年回报260%,平均年化25.9%)
26.陈一峰(安信价值精选股票,6.2年回报300%,平均年化25.1%)
27.杨明(华安策略优选混合,7.1年回报262%,平均年化20%)
28.孙伟(民生加银策略精选,6年回报412%,平均年化31.2%)
29.张峰(农银汇理行业领先混合,4.8年回报183%,平均年化24%)
30.梁浩(鹏华新兴产业混合,9年回报369%,平均年化18.7%)
31.曲杨(前海开源沪深港优选,4.2年回报243%,平均年化33%)
32.杜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9年回报403%,平均年化19.9%)
33.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3.7年回报212%,平均年化36%)
34.李晓星(银华中小盘混合,5年回报180%,平均年化23%)
35.丘栋荣(汇丰晋信大盘A,3.6年回报200%,平均年化35.3%)
36.林鹏(东方红睿丰混合,5.6年回报219%,平均年化22.5%)
一条网络上的帖子引起了投资圈的震动,管理规模超过8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要离职了?
不过,景顺长城和刘彦春本人随后进行了回应,看来暂时是不会离职了,话也不能说死,所谓无风不起浪,辟谣被打脸的事多了去了。
在传统的认知里,基金经理动辄年薪百万,手握百亿重金,意气风发,更有前一段流传的蔡崇松7000万年终奖的传说。这也只是大家构想的英雄人物罢了,基金经理其实也就是普通人,高级点的打工人而已。单从离职率上来看,真的算高的了,而且离职并不全部是另谋高就,自己开私募公司,或者感觉钱不重要了。有四种。
第一、去做私募
这个也最为大家熟知,要做到顶尖的基金经理才行,毕竟去开一家新的私募公司就真的只靠个人的号召力了,之前公募基金的投研体系研究员等等都没办法再用。
最著名的就是公募一哥王亚伟,这是个提到公募基金就不得不说的基金经理,华夏大盘也是传奇一样的存在,2004年到现在取得了4300%的回报,至于各种奖就更不用说了,王亚伟在当年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有机构和个人专门研究他,他选了什么股大家就一拥而上,比现在的张磊都风光。
不过在人生的高光时刻,王亚伟选择了离职,创办了深圳千合资本,发行的第一只产品也筹集到了50亿的资金,王亚伟的实力还是不俗,掌管的私募排名也是非常靠前。不过发展之路也历经坎坷,投资的公司遭遇摘牌,产品清盘,中间也有大幅度的亏损等等。以千合紫荆举例,2015年到现在涨幅108%,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比起当年呼风唤雨的地位还是差了不少,影响力也不同往日。不过这是个要瓜要豆的问题,凭借着几百亿的规模,再加上私募的费用更高,王亚伟又自己是老板,钱赚的必然是更多。类似的另一个大佬东方红的林鹏,也是自己做了私募。
第二、去大的基金公司
人往高处走,目前公司的形态就是龙头效应显著,强者恒强,这是投资者的选择,也是基金经理的选择。大的基金公司有更好的团队支持和体系,更能出业绩。这种小公司往大公司跳槽的就太多了,随便翻开基金经理的履历,都是两三个基金公司起步,比如男主刘彦春以前就在汉唐证券(现在叫信达),博时基金呆过。
第三、创业
这个比较有意思,基金经理嘛,也是有个人 情感 的人,不是赚钱的机器,比如天弘基金的肖志刚,这也是个明星基金经理了。当年辞职的时候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开一家校园书店,自己写写书,卖自己的书。多有理想,多有情怀,而且看了他的信,我是真相信他有这个实力的。肖经理本身也是个自媒体大V,平时喜欢写文章和粉丝互动,真要做自媒体一定比大部分的 财经 博主更有说服力。
第四、被迫离职
我们投资往往都盯着聚光灯看,聚焦张坤的千亿规模,冯波的爆款基金,在聚光灯外,有些基金公司和经理其实过的一点都不好,把公募基金排名拉一下的话,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只有一两名经理,管理的规模也就几千万,我们都知道如果规模长期低于5000万的公募,是要清盘的,如果基金清盘对基金经理自然是一个重大打击,同行再就业也是很难的。
了有些牛人创业的形式也牛,那就是再开一家基金公司。但公募基金的牌照是非常难拿的,这事不容易做,干成的人屈指可数,2018年兴全副总经理傅鹏博离职后创办了睿远基金,有大佬坐镇,睿远基金虽然只有3个基金经理,4只基金,却有441亿的规模,顶得上一家中型的基金公司了,并且基金是一票难求。
从逻辑上讲,明星基金经理对公司和业绩影响都会很大,要不然公司干嘛千方百计不让那些经理辞职呢?
林鹏从东方红离职也费了不少劲,如果很好接手的话,新招个大学生不就行啦?
明显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除了金字招牌不说,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是无法简单替代的,王亚伟离职后,华夏基金也说了他的能力和业绩是无法复刻的。华夏大盘的业绩也在王亚伟出走后表现平平,这一点有很多例证,比如丘栋荣从汇丰晋信走后,他管理的基金也是出现了业绩下滑。
对很多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是非常大的公司财产,全市场142家基金公司,2329名基金经理,真正算明星基金经理的也不超过50位,一家能培养一个就不错了,像易方达兴全这样的除外,动了明星基金经理,公司就要伤筋动骨,举个例子前海开源基金一个公司的规模是997亿,曲扬一个人管了330亿,占比1/3,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基金公司也是一个挑战,那就是明星基金经理留下的资产,很难找到一个段位与子匹配的经理来管,通常的情况就是一直换,业绩很难好到哪去。
所以,如果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可以考虑卖出或转换,而更重要的是,在投资的时候选大型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经理不容易离职。而另一方面,就算离职来,也能靠着强大的公司体系维护或者其他明星经理来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