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从1982年逐渐,一直在人民公安大学执教,到现在已经有37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业青少年层面的工作李玫瑾,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拥有颇深的看法,但对于一些家长在平常很有可能忽视,甚至还有许多被误以为是“正脸数据信号”的一些个人行为,都应该及时的纠正、处理,而无法放任不管。
隔段时间就容易出现那样一类新闻报道,孩子从高处扔下物件,导致停靠在小区楼下车辆被砸,甚至也有出入邻居负伤,这种新闻报道五花八门。可是每次这样的事情爆发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最终的结局,乃至有些家长觉得,那只是小孩子顽皮,只需下一次不再犯就行;实际上这一类的新闻报道却司空见惯。
李玫瑾专家教授以前对这种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要产生一些东西,除开爱以外的,还需要懂得“敬”跟“畏”,只会在犯错之后,获得了处罚,让孩子懂得怕,才能真正的的后悔莫及,之后不敢再,才是维护他。
而孩子6岁之前,让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尤为重要。家长认为,不许孩子遭受指责或是处罚,应该是孩子的一种维护,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老话“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一味的放任身后,通常导致的是孩子性格上的极端化及其步入社会后手足无措。
在孩子儿时,自我认同及其担当意识欠缺,这时最应该的是父母的一点点传递,及其结合实际的一点点的行为纠正及其观念的塑造。当父母一方在教导孩子,可是另一方依然在竭力为孩子推诿时,实际上往往是导致孩子觉得“肆无忌惮”观念的累加。
经常有些人应对熊孩子时,习惯性说一句话“等着你进社会发展就知道了!”实际上这话刚好也反应出,当父母恰当教育的缺失,针对孩子而言,的影响不仅是对时下对这件事的是否正确的分析,也是对性格养成的一种很大的危害,而这样就会一点点变成,未来可能会发生问题时,令人后悔万分的悬念。
让孩子早早的懂得“敬”和“怕”,才会对个人行为有一定的管束,才懂得“有急事可以为,有事不可为。”文化教育并不只是让孩子懂得专业知识,把握文化艺术,大量的是懂得一些公共秩序,懂得为人正直压根们才能真正的着眼于社会,而非匆忙进去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格格不入,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到那时候再去纠正孩子,恐怕是于事无补。
李玫瑾结过1次婚。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课题研究
李玫瑾
1987年参与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
199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
1997年主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项目《犯罪心理研究》
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犯罪综合治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1999年主持公安部部级项目《社会心理调查研究》
2000年参加全国妇联《反对与制止家庭暴力》项目
2000-2001年承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受害保护》等。
2001年主持公安大学引智项目《犯罪侦查与心理画像》。
《今日说法》没有嘉宾,《今日说法》是普法栏目。
《今日说法》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讲述者根据一定的叙述方式给观众“讲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现和采访目击者或知情人的画面来把观众牢牢吸引住,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它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
多为倒叙或是作铺垫,在节目开头设置悬念,抛出疑问等,使电视叙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节目的专家点评也是亮点,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对案情条分缕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扩展资料
《今日说法》主持人
1,撒贝宁
湖北省武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1999年1月,撒贝宁和开创了中国法制节目新形态的《今日说法》一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撒贝宁的辉煌源于主持《今日说法》。
2016年,撒贝宁正式宣布退出《今日说法》节目组,正式退出法治节目主持圈,开始担任央视部分综艺节目主持人。
2,路一鸣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从事主持人工作12年,2009年起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栏目,2007、2012年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2008年全国“十佳法制节目主持人”。
3,元元
曾因主持北京电视台《第7日》、《元元说话》节目而被观众所熟悉,她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开创“说新闻”的先河。曾获得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金鹰奖、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会感到迷茫, 所以有些父母也会选择寻求专家的帮助。 有些人认为专家拥有更为丰富的 育儿 知识,所以能够培养出更为出色的孩子。正因如此, 很多父母在 育儿 方面也会选择向专家学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正因如此, 她在 育儿 领域有着极高的权威。 而大众也理所的认为她的女儿在读书、工作等各方面都会足够出众。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玫瑾教授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她认为心理阳光比智力更加的重要。所以很多父母都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李玫瑾教授却相反,她曾经说过,她宁愿自己的女儿考不上 名牌大学,也一定让她生活的快乐。
而在女儿写作业的问题上,李玫瑾教授在访谈中曾经表示, 她要求女儿必须在晚上十点就上床睡觉, 而女儿作业没写完,她会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话告知老师女儿作业没写完的原因, 因为她担心女儿超过十点睡觉, 隔天会因为睡眠不足所以没办法专心听课,所以希望老师能够谅解。
而她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 她女儿的数学曾经考过15分。 而女儿表示自己已经很努力在学数学,但却怎么都听不懂。而李玫瑾教授也给予了女儿鼓励, 后来也建议女儿选择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
而女儿一直对音乐感兴趣,也提出想要当音乐老师,而李玫瑾教授也选择支持了女儿的选择。 而现在她的女儿已经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虽然平庸,但却过得很幸福。
看到李玫瑾教授女儿的现状,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说到“ 自己女儿考15分还有脸教育别人怎么当父母。“
甚至有的网友认为,普通父母也能够教出这样的孩子, 所以专家养成一个平庸的女儿是不值得炫耀的。
很多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他们会认为, 孩子平庸就意味着父母教育的失败 。
有数据显示, 社会 上有5%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精英, 而85%的孩子过上平庸的人生 ,而10%的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会成为 社会 的底层。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精英, 但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的成长。
平庸并不是失败, 有远见的父母也不会怕孩子平庸 ,平庸并不是碌碌无为,所以他们更怕的是孩子不幸福、不快乐。
著名学者周国平曾经说到, 如果一个人已经尽了力,但得到的结果却不是最好的, 而只是次好,甚至是次次好,那也应该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同样的,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那么无论结果如果, 父母都要坦然去接受它。
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要做的就是 将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就像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她并没有逼女儿去学, 而是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 ,并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父母, 千万不要拿孩子的不足去和别人的优点相提并论 ,而是应该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过上幸福、开心的生活。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 所以适合的教育方式也就不相同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认识到,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欲望。
我是尼莫妈妈 育儿 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