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英若诚几个妻子(从学表演到谈恋爱,当年姜文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从学表演到谈恋爱,当年姜文和英达的关系到底有多铁

姜文和英达,一个是天才演员和导演,一位是大陆情景喜剧第一人,演员宋丹丹的前夫。都是国内娱乐圈代表性人物。但很多人不知道,两人是发小,是中学同学,姜文能踏上演艺之路,深受英达影响,而英达二次备受争议的婚姻,最早看出了苗头都是姜文。

1973年,原名姜小军的姜文随父母定居北京后,一年后在北京72中上学。班上有个同学叫英达,二人交好,还坐过同桌。刚接触姜文时,英达并不觉得他有什么出众之处,他成绩平平,相貌平平,但姜文比班里的所有同学都小两岁,却能够与大家齐头并进,所谓“平平”或许本身就是超常。

放学和假期,英达经常去姜文所住的部队大院玩,抽烟,玩几吉他,拍婆子,姜文上中学时就爱上了演戏,每次看完话剧和电影,回来就给同学表演,这时,英达就撺掇姜文让他去当演员,还给他推荐了一些剧本,当时英达父亲英若诚是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通过英达,姜文知道了人艺,爱上了话剧,以后进人艺成了他的梦想。

高中毕业,英达顺利考上了北大,而姜文报了北电却没考上。姜文虽然落榜,但他心里不慌,觉得有年龄优势,整天瞎晃。英达来找他,鼓励他继续考,直接考中戏。为此,英达特意请父亲辅导姜文,结果姜文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中戏表演系。

读大二时,姜文便开始演戏,而英达从北大毕业后赴美国读戏剧系,毕业后返回国内以演员身份进入演艺圈,1993年凭借执导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爆红。由于两人各忙各的事业,不能像中学时代天天聚,但这并不影响友谊。英达结婚早。当年因为马上要到美国留学,为了给对大学同学的女友有个交待,先结了婚才出国。未正式谈恋爱之前去这去那,姜文都跟在一起。后来我举行婚礼,也由姜文他们张罗。

而英达第二位妻子宋丹丹,姜文就更熟了。当英达还没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宋丹丹,姜文就看出了苗头。对他说,“有点不对了,你看她的眼神有点不对,你是不是爱上丹丹了?”英达和第三任妻子,即如今的太太梁欢恋爱时,也是姜文第一个看出来的,他说“你们互相看的眼神有些内容了。”

多年过去,两人聚在一块的时候越来越少,但友情却丝毫未变,唯一的遗憾就是俩人一直没能合作。

吴世良活了多少岁

70岁。吴世良是著名话剧家英若诚的妻子,出生于1950年8月11日,在2022年9月23日因病去世,一共活了70岁。吴世良,女,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著名话剧家英若诚的妻子,因其出色的英语水平,曾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

英若诚是英达的什么人

应若诚(1929-2003)是中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戏剧助理,原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 曾主演过《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剧目。,英若诚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国际巨星”的艺人。英若诚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戏剧导演和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1929年6月21日出生于北京,满族。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投身于自己一生热爱的舞台艺术活动。 英若诚先生1950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艺术形象,先后在《龙须沟》、《雷雨》、《光明的日子》、《吝啬鬼》、《茶馆》、《荷马的烦恼与失落》等戏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结束后,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英若诚为中外戏剧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他将老舍的名著《茶馆》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外出版,为其成功访问西欧做准备。1980年春,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后与英国导演合作为北京人艺排演莎士比亚名剧《请入瓮》。 1983年,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83年,他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的舞台,成功塑造了剧中主人公威利·罗曼。1982年8月,斯诺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会和美国中西部的大学联合向英若诚发出邀请,请他到密苏里大学戏剧系做客座教授,讲授表演课。英若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排演了中国话剧《家》,在美国的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1984年8月,英若诚作为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常任教授赴美讲学,为学员们排练了一部由中国昆曲《十五关》改编的话剧,对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98年,由于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戏剧方面的突出贡献,英若诚被授予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律宾“麦格赛斯新闻与文化奖”。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点35分,英若诚因肝病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4岁。 家庭的 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来自满洲正红旗,而他的祖母艾辛乔罗·钟书来自皇室。大公报和辅仁大学都是英敛之创办的。 英是英若诚的父亲,也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12岁时,他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回国后,他成为辅仁大学的教授。英李倩的英语水平相当高。钱钟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经说过,他要找两个在中国英语说得最好的人为他翻译。一个是我,一个是李倩。” 英若诚的母亲蔡宝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蔡如凯是上世纪20年代的山东省省长。蔡宝珍是解放后北京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长。 英若诚的姑姑英音是英氏家族第一个走上演艺道路的成员。原名应凤珍,当时是明星电影公司二厂的女演员。她曾出演过《压岁钱》、《十字街》等电影,后因故自杀。据说曹禺先生在《日出》中塑造的陈白露形象就是以莺莺为原型的。 英若诚的妻子吴世良也是一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应若诚是清华的同学。毕业后,两人成为搭档,被分配到北京人艺。由于吴世良女士的英语非常好,她还担任曹禺先生的秘书和周总理的翻译。 英达是英若诚的儿子。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美国学习导演。回国后,他在《的贵族与围城》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名声大噪。他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等情景喜剧风靡全国,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时代。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