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将军有子女12人,8男4女。某日,周恩来总理戏问将军夫妇“你们这艘航空母舰又添新飞机了没有?”故将军有“航空母舰”之绰号。
“怕个熊,美国人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们要打它个人仰马翻,给世界人民看看!”这句话是抗美援朝之前,时任39军军长的吴信泉,在一次会议上的话,这一年他38岁。说完没多久就入朝参战。
果然,如吴信泉所说,美国人不仅不是三头六臂,反而因为前期判断失误,低估了志愿军的能力,被打得措手不及,本来已经快推进到鸭绿江的战线迅速反推,美军为自己的目中无人在这里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信邪、敢冲敢打的吴信泉带领军队,担任先头部队,每一次对阵的都是美军的精锐部队,在前期,美军的将领还十分自负,看志愿军一副轻蔑的表情,,吴信泉很快让他们为自己的幼稚付出惨重的代价。
也成功扭转了美军对志愿军的看法,始终冲在第一线的吴信泉带领39军,取得很多的胜利,39军打出了四个第一,完全是实打实硬碰硬打出来的,绝对的殊荣。
这四个第一,是从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期间,每次战役都能拔得头筹,打出志愿军的威风。
第一支击败美军骑兵第一师的部队
在美军决定出军朝鲜之后,抱着不能输的态度,派出大量的精锐部队,其中包括有着开国元勋师称号的骑兵第一师,这支从独立战争时期组建就没有遭遇失败的军队也被派到朝鲜。
到了朝鲜之后,势如破竹,一路充当先锋,攻城掠地,漂亮的战绩一个接着一个,麦克阿瑟也凭借这样的战绩,相信可以回家过节,狭路相逢勇者胜,吴信泉带领的39军以前也有开路先锋的称号,这次入朝依然被局于厚望。
入朝后第一次遭遇战在云山,云山郡的首府不期而遇,本来这里镇守的韩国第一师,麦克阿瑟意识到云山的战略地位不可丢失,而一样因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志愿军必须拿下,双方不可避免的在这里狭路相逢。
有趣的是,双方都对对手不了解,美军以为这里是朝鲜军队,而志愿军以为是韩国军队,直到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是志愿军,而志愿军发现对方是美军。,大事已毕。
和美军激战两昼夜,美军被完全击败,其中死伤1800多人,元气大伤,号称不败的骑兵第一师不败神话就此破灭。这一战称为云山之战,后来,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还将云山之战列为模范战例,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
第一个反攻进入平壤的军队
在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之后,志愿军乘胜追击,向南方挺进,吴信泉指挥部队一路顺利推进到平壤城下,面对重大挫折,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美军根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于是,吴信泉抓住战机,一鼓作势,指挥116师攻破平壤,美军不得不撤退,志愿军顺利收复平壤,此后再也没有丢失。
第一支反攻汉城占领总统府的军队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士气高涨,本着速战速决的目标,想把美军驱逐出境,于是乘机发起第三次战役,目标是夺取汉城,吴信泉和他的部队成为主角。
一路高歌猛进,顺风顺手的推进到汉城,完全溃散的美军依然没有反应过来,在志愿军的猛攻之下,汉城被成功攻克,吴信泉带领部队占领总统府。这给志愿军带来的鼓舞不亚于第一次大胜利,因为胜利在望。
生擒美军最多的记录的部队
经过一连串的失败,美军已经冷静下来,不在目中无人,为了扭转败势,于是增加兵力,补充装备,增加供给,伺机反攻,第四次战役就此打响,相反,志愿军除了高涨的士气之外,别的都不太好。
补给线太长,武器装备的短板日渐明显,又犯了轻敌的错误,最终陷入对峙之中。,吴信泉带领的军队,在来势汹汹的美军跟前,依然获得不少战绩。他指挥第117师在向横城勇猛穿插的作战中,一次性歼灭2500余人,生俘美军800余人,创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
朝鲜战争结束后,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1年的时候,北京的医院里有这么一位老妇人,她的儿子带着她从遥远的湖南来到这里看病,经过了千里的跋涉,却因为没有钱缴费,母亲的生命得到了威胁,无奈之举,他们最终请求了军队的帮助。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军队的帮助呢,而且会有这么多的高级军官来到这里慰问她呢,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其父彭邀,为国牺牲
其实这位妇女就是当时红军彭邀的女儿彭秀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湖南普通农民。1920年,彭邀投奔唐生智所在的部队,经过数日的相处,他发现军队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于是他主动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总会有人去找他的麻烦,最终他无奈逃到了长沙这个地方。在这里,彭邀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并且了解了党的一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彭邀足智多谋,有胆识,其过人的本领让他闻名于各个部队,很快他就担任了主力部队的称号,出色的带领部队完成多次战斗任务。而在第四次反围剿的行动中,他担任了师长的职务,奉命攻打南丰、南昌等地。不料,在一次侦查行动中,不慎被敌军发现,被敌军的一颗飞弹击中额头,最终血流不止,死在了前往医院的路上。
隐藏身份,低调生活
年仅30岁的彭邀在外面冲锋陷阵,而且家中还有了妻子和一个女儿,他的女儿就是彭秀兰,在彭邀去世后的日子,他的妻子并没有选择改嫁,而是一个人艰难地将彭秀兰抚养长大。
终于等到光明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彭邀也被认定为烈士。本应该前往邀功的彭秀兰并没有选择前往,而是踏踏实实的选择在老家种了地,过起了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在这期间,她也并没有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父亲,只关心这自己的生活,简朴、低调的生活。
突发疾病,得到关怀
1981年,彭秀兰终于坚持不住了,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她的身体饱受摧残,长期劳作,突然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彭秀兰让他的儿子找到了他父亲彭邀的老部下,也就是曾经的湖南军区副司令——何德全中将。这个时候,何德全终于找到了自己曾经的首长的女儿,何德全立即驱车前往,并带上了彭秀兰前往湖南省的医院。奈何条件有限,湖南当地的医院根本无法完成胃出血的救治,无奈之举,何德全让他们前往北京去寻找张爱萍等人。
听从何德全的话,他们来到了北京,找到了吴信泉将军。吴信泉曾经是彭邀的参谋长,而且彭邀对他也是悉心栽培,两个人的关系十分亲密。不过当时吴信泉也在住院,于是立即找到了北京一家医院的院长,给彭秀兰安排了医院和房间。在安顿好这一切之后,吴信泉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其他的人。
在彭秀兰住院期间,来了许许多多的大将军,杨勇、张爱萍等人都前来看望她,他们都是彭邀的老战友,都悉心的关注和照顾这彭秀兰。不久之后,彭秀兰康复,出院了。
面对战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有不少满是功勋的将帅相继的离开,为国牺牲,如果彭邀成功的活了下来,那么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作为英烈家属的彭秀兰并没有选择上报,而是选择了低调的过完一生,这是他们的热血留下的土地,彭秀兰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不过一场疾病,也让她真正感受到了作为父亲老战友之间的情谊,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心时刻连接在一起。
俞惠如绝对就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范,她作为开国中将吴信泉的妻子,从结婚的那一刻就一直兢兢业业地照顾家庭,从未懈怠。作为妻子,他尽心的辅助丈夫,打理家庭,在最为艰苦的时期与之共度患难,不离不弃;作为母亲,她悉心教导膝下12名子女,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主席赞她是 “英雄”,国家的总理也对她赞誉有加。
家庭
吴信泉将军有子女12人,8男4女。某日,周恩来总理戏问将军夫妇“你们这艘航空母舰又添新飞机了没有?”故将军有“航空母舰”之绰号。
20多个。吴信泉中将与夫人俞惠如育有八子四女,老兵查询开国将帅子女数量,目前还没有发现超过他的,他的孙子孙女有20多个,真的可谓是一个大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