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硬要比较分胜负的话,我觉得张云雷略胜一丢丢,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脸型和身材方面来比较。
高晓攀的脸型和身材他的脸型比较饱满,眉间比较宽,符合那大众心中宅心仁厚憨厚小胖的形象,富有特点和喜感。身材方面,高晓攀身高178体重130,属于中等身材,穿大褂显得矮胖,不显修长(还好他的搭档尤宪超胖,显的他比较瘦弱),而张云雷不同,181体重才110多,属于瘦高,他脖子修长,肩宽腰窄,穿大褂很好看,相比较还是张云雷好看些。
高晓攀年龄太大高晓攀是1985年出生的,今年已经32岁,在相声界众多的年轻演员当中,属于年龄偏大的,肯定没有太多魅力。年龄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怎么样也抵不过年轻人的青春无敌。
而且,30多岁的男人保养的再好,还是能够看出来一点老态,肯定比不过20多岁的。何况高晓攀长得一张过于成熟的脸,虽然实际年龄30多岁,但看着他像40多岁的。估计这几年事业打拼,让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成熟了很多。
高晓攀身上有一种中年男人的沧桑,而不是年轻男孩的意气风发,这种气质就不吸引人。
张云雷就是那种清秀形的小生他的睫毛很长,浓密并且上翘,真的很好看,粉丝戏称他为“睫毛精”。在憨厚的小胖和清秀的小生,在现代人的审美中,清秀小生更受欢迎。张云雷也如此。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听了那首惊艳无比的《探清水河》。然后好奇上网搜了他的视频,第一眼看过去没觉得多帅,眼睛小小的,顶多算顺眼。
跟娱乐圈众多大帅哥相比,他的外貌只能算普通。可是再继续多了解他的各种作品,才发现这是个大才子,说学逗唱都有十分惊艳的表现,让人深深沉迷。
此时再回看他的外貌,就会觉得他哪哪都好,哪哪都顺眼,十分的耐看。他就是跟山口百惠一样,是以整体取胜的那种人,才华、魅力、气质都是上上佳,非常吸引人。
相声演员不靠脸吃饭,谁是颜值担当并不重要作为张云雷粉丝,我也认为高晓攀的颜值在相声界也算比较突出的了,我还是喜欢张云雷,因为喜欢无关长相。
我喜欢张云雷,是因为他一袭长袍站在舞台上的风度翩翩,是因为他张嘴就来的各种传统曲艺,是因为他对传统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是因为他和九郎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让我在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时能得到放松。
一直以来,相声行当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只有相貌奇怪滑稽的演员,才能引人发笑。
其实不然。长相富有特点与喜感的演员,行话叫“上人见喜”,确实在表演中更有优势。但靠扮丑来刺激观众的笑点,终究只是低水平的艺术。帅、卖、怪、坏,艺术的手段本就是多种多样的。
相声演员不只都是歪瓜裂枣,也有很多模样与气质都不错的。老一辈的相声名家中,马桂元、苏文茂、李伯祥、尹笑声、刘伟…都算颜值担当。单说当今青年相声演员,其中也不乏高颜值者。
特此盘点一二,以为相声演员正名。
相声,自有颜如玉。
NO.1 津门小生
先来介绍一些活跃在天津舞台上的帅小伙儿。
管新成,天津相声名家佟守本先生的高足,外表俊朗儒雅,台风帅气潇洒。
因为外形条件出色,还曾出演过电影《天津闲人》的男一号。
冯阳(左),刘俊杰先生的得意弟子,能编会导,综合实力颇强,其颜值在相声演员中也属上乘。
这张,吴启华即视感。
张番(左),相声界的黄轩,阳光帅气,与搭档刘铨淼堪称当今青年相声演员中的翘楚。
这张虽然用了美颜,但依然能见其风采。
裘英俊(左),备受业界好评的“准艺术家”,其文雅之气实乃相声演员中的一股清流。
名为英俊,人如其名。
NO.2 京城少年
看罢天津,再来看看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亲年才俊们。
回想,“京城相声总教头”刘洪沂先生的得意门生,与路遥搭档,是笑动百华剧场的绝对主力。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召唤一下本尊
@回想
。
吉祥(左),李伟健的弟子,也在笑动百华剧场演出,与师兄如意组成“吉祥如意”组合。
阳光帅气山西小伙儿。
于磊(左),也是李伟健的弟子,与付朝奎搭档,笑动百华剧场的又一员猛将。
浓眉大眼的山东好汉。
高晓攀,嘻哈包袱铺的掌门人,不仅颜值高,还善于运营自己的颜值。
此处应该有舔屏。
陈印泉,嘻哈包袱铺的绝对主力,模仿能力超强,与搭档侯振鹏深受京城观众的喜爱。
又萌又帅。
刘金霏(左),嘻哈包袱铺的主力,传统功底深厚的相声“潮人”,与陈曦组成黄金搭档。
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帅哥,但这侧脸依然帅哭一片。
张天雷(左),李菁的弟子,颜值逆天的青年相声演员。曾在德云社演出,如今是星夜相声会馆的主力。
微笑杀。
张硕,曾拜郭德纲为师,取艺名张鹤文,后卷入纷争出走,如今在星夜相声演出,也说评书。张硕的存在,拉高了捧哏演员的颜值水平。
白衣少年,眉目俱佳。
倪克,德国人,师从李菁学习快板,曾获“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二等奖。
中国师父和德国徒弟。
倪克和张天雷,不忍直视。
李寅飞,大逗相声掌门人,中国相声界学历最高者。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高颜值,但慈眉善目,腹有诗书气自华。
借用
@邢老板
的评价“他走进来,真像一股清流,好俊秀的书生啊,仿佛这方江湖与他无关,他站在那里,遗世独立。”
董建春,大逗相声的顶梁柱,中国相声界唯一能hold住李丁的演员,充满朝气的邻家大男孩。
小弱受,绝非浪得虚名。
孙宏超,大逗相声的“缺勤小王子”,一枚俊朗的小鲜肉。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
王一平,大逗相声的又一枚美男子。
颜值爆表。
还有大逗相声的隐藏男神,李丁。
王政(左),京剧科班出生,举手投足间,尽是书生意气。
侧脸杀。
李鸣宇(左),鸣乐汇班主,颜值极高的喜剧才子。
深情款款。
曹云金,听云轩班主,雅痞之气俘获大批粉丝。
和如今的戾气相比,年轻时的金子更为清秀与可爱。
王自健,自从在时尚之都上海扎根后,“小王爷”的颜值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只是,你什么时候回来说相声?
徐强,能说能唱,才是昔日第二班的颜值担当。
马茁,虽已远离了相声的一线舞台,但其当年眉目,让人印象深刻。
NO.3 德云子弟
再来看看“天下第一神社”德云社里的美男子们。
孔云龙,浓眉大眼,还长了一张娃娃脸。
在充斥着妖魔鬼怪的德云社后台,“三哥”绝对是颜值典范。
栾云平,站在高峰身边的栾队,自带一股书卷气。
长发飘飘的年代,也是一枚鲜肉。
张云雷,风情万种的“小辫儿”,也凭借其颜值俘获大批粉丝。
粉嫩娇羞。
陶阳,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帅哥,但最为出众的是他的气质。
这张证件照,嫩到出水。
郭麒麟,瘦身成功后,收获颜值与口碑双爆棚。
“德云三美”,让岳云鹏烧饼张鹤伦们死去吧。
谢金(左),谢天顺的公子,不仅辈份高、个子高,颜值也足够高。
当年谢金张鹤文组成的“金文组合”,堪称当时中国相声界颜值最高的组合,可惜已物是人非。
宁云祥,张文顺的外孙,当年的颜值也是迷倒众生,如今离开相声行业。
李云天,李根儿当年也是风采翩翩,发福后明显有长残的趋势。
孟鹤堂,明眉朗目,皓齿红唇,收获大批迷妹。
张鹤雯,郭德纲的侄子,德云社中最先瘦身成功的年轻人。减肥后,相貌愈发清秀。
侯鹤廉,德云社里的一枚型男,京剧老生坐科,相貌与身型俱佳。
李鹤东,老郭口中的“忠臣孝子”,与其兄李云杰截然不同的硬汉。
张九龄,九龄也长大了,出落成一个俊朗的少年。
王九龙,作为九龄的搭档,眉清目秀,高大威猛,“德云权志龙”可不是说说而已。
孙九芳,之前受到“摘字”警告的孙九芳,也是一枚小鲜肉。
关九海,帅出新高度,帅得没天理。
郎昊辰,高峰老师的弟子,稳重大方的“高门”大师兄。
高筱贝,栾云平的弟子,江湖人称“长颈鹿”、“德云罗伊斯”。
NO.4 四海才俊
来看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天赐良颜们。
高瑞,上海田耘社的头号捧哏演员,与田耘社班主赵松涛组成黄金搭档。
薄凯文(左),杭州凯乐汇班主,时尚型男一枚。
李克超,杭州凯乐汇主力,又是一枚美男子。
凯文与克超合体!
四平(左),苏州嘻哈壹笑堂的底活演员,书生意气,只是会秒变王宝强。
张尹,成都哈哈曲艺社演员,帅萌可爱,
@田海龙
老板麾下大将。
奥特曼(左),兰州德艺兄弟社头牌相声演员,熟男气十足。
再来一张奥老师独照。
张华伟(右),兰州德艺兄弟社相声演员,兰州地区最优秀的捧哏演员。
卢鑫、张玉浩,西安青曲社相声演员,凭借在《笑傲江湖》上的优异表现,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两人的颜值与活力,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黄士伟(左),台湾相声演员,与冯翊纲、宋少卿联合创办“相声瓦舍”,一庄一邪一帅,成为台湾相声的代表。
,送上中国相声界未来的颜值担当——于云霆小朋友。
相声,自有颜如玉。
THE END
2003年,高晓攀即将18岁,当时的相声行业不景气,中国戏曲学院相声大专班毕业的他,毕业即失业。
由于自幼和冯宝华先生学习相声,又拜冯春岭为师,骨子里对相声有热爱,也有情怀。
虽然,除了相声没有其他学历的高晓攀在北京不到体面的工作,他仍旧不愿意离开,因为他觉得想要说相声,必须从北京开始。
这种想法,和早年间的郭德纲也算不谋而合,而郭德纲身上也有那股子“拼命”劲儿。
别看高晓攀年纪不大,相声圈内的辈分却不小。
高晓攀的师父是冯春岭,冯春岭师承是张春林,张春林的师父是赵霭茹,赵霭茹师承卢德俊,卢德俊的师父是沈竹善,沈竹善师承朱绍文,朱绍文师承张三禄,所以高晓攀是第八代弟子。
当时还没有德云社,郭德纲自己也还朝不保夕,且尚没有“师父”愿意罩着他,距离他拜师侯耀文还有一年,是黎明前最黑暗难熬的日子。
看到来到门前的高晓攀,询问了师承,自然是必须要留下,从此盒饭一起吃,馒头一起啃。
,高晓攀当时年纪小,相声水平一般,不过人长得精神,也有青春的冲劲儿,所以负责开场表演,而当时的德云社还没有钱找个主持人报幕,所有的演员都是身兼数职,长相帅气的高晓攀也兼任主持人身份,很有观众缘儿。
那一年的高晓攀很崇拜郭德纲,他也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郭德纲,因为他看到了观众对于新相声的接受度。
,高晓攀一开口就不是“相声腔”,而郭德纲的相声再创新,也还是坚持传统段子的骨架和“梁子”,德云社注定坚持“传统活”。
高晓攀有思想有梦想,绝非池中物,他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看准了相声观众中的“青年观众市场”,自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打算,于是他在2004年离开了德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