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1950年《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
1980年《婚姻法》修改时则将法定结婚年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2001年《婚姻法》修正时未对法定婚龄进行调整。
民法典对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未作改动。
未达法定婚龄,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的,不予登记;若未达法定婚龄取得了婚姻登记的,为无效婚姻,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该婚姻无效。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 重婚;
(二)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 未到法定婚龄。
合法 结婚年龄 ,男为二十二周岁以上,女为二十周以上。 《 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一、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
我国《民法典》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婚姻登记条例》规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二、法定结婚年龄的确定因素
法定婚龄的确定,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
2、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
中国1950年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修订婚姻法时,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也有的同志建议降低法定婚龄。考虑到1980年确定的婚龄执行情况基本是可行的,没有作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