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孤城 殉国扬州
史可法苦苦支撑江北,但不久又发生两个重大的变故,造成了极为棘手的严重局面其一是,江北四镇中,二刘之兵皆“虚夸不中用”,惟高杰兵战斗力强。高杰虽凶悍桀骜,而尚有朴直憨厚之处,一旦心服,能尽心效力。他毅然拒绝清肃王“大者王,小者侯,世世茅土”的诱降,疏请以己重兵驻归德,冒大雪,沿黄河筑墙,专力防御清兵,并联络河南睢州总兵许定国“以奠中原”。不料许定国暗通清兵,设计于酒后谋害了高杰,渡河降清,并引清兵至仪封。史可法从而失去了进攻河南的膀臂,而且江北也难以巩固,防御范围渐渐紧缩到孤城扬州。大局已岌岌可危;其二是,就在清兵迅速南下,形势危急之际,拥有七八十万重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发兵南下,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却公然提出“宁可君臣皆死于大清,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当时有人抗言“淮扬最急,应亟防御。”马士英命令“有议守淮者斩”,朝议之后,竟诏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史可法据理力争,无奈马士英要弘光帝下书“切责”,只得率师应命。兵至燕子矶,闻左良玉病故,其子左梦庚兵败而降清之讯,而其是,一路清兵乘虚渡淮,直取毫州,击破盱贻,急速东进。豫王多铎亲率另一路10多万清兵,由叛将许定国领路,攻占了淮安、泗州,迅即向扬州猛扑过来。史可法立即疾驰扬州,发布文告,加固城防,力图使惶乱不堪的人心安定,以“血书寸纸,驰诣兵部,代题请救”,又檄如治下将领,火速以兵援扬。可是窃据兵部尚书的阮大铖,根本“不应”,黄得功因击左兵而远在芜湖,二刘正暗中与清联络,只有奉史可法之命驻守白洋河的都督刘肇基率所部4000兵赶到扬州,合计一万几千人,面对清兵的10万之众相距实在太远了。由于史可法与士兵同甘共苦,坚持“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亲自守卫最难守的城西北角,深得将士爱戴,所以能较好地指挥孤军坚守扬州。崇祯十七年(1644)七月,清摄政王多尔衮曾致书史可法劝降,史可法写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表明了自己的严正立场。尽管如此,围攻扬州的多铎,仍想诱降,妄想利用史可法在南明的威望,兵不血刃收取江南。所以先后派降将李遇春等人,多次致书招降。而史可法不置一眼,当众焚毁来书,扬州军民深受感动,虽势簿力单,却群情激奋,誓死守城,并且往往“簿有斩获”。多铎连日攻城不下,又因四郊农民坚壁清野,担心孤军深入或有不测之变,曾想从扬州退兵。多铎这种顾虑早有所思,当徐州分兵南下时,经过拈阄由他攻打扬州,曾与妻儿抱头痛哭,说是“与史可法交锋,定是凶多吉少”。就在他迟疑不前的时候,降将李栖凤、高歧凤尽告以城中虚实,许定国也力言“扬城无援,更待数日可破”,多铎才留下来继续攻城。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四日,清兵以“红衣大炮”若干,轰击城内,城堞轰塌,史可法即率兵民填修,终因力量悬殊,而退守旧城。多铎占领新城后,致书史可法诱降“若好让城,不戮一人。”史可法丝毫不为所动,决心以身殉国。终于在二十五日,清兵猝起攻杀,扬州地方为所破。史可法见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阻止,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清兵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我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捕。多铎仍礼待劝降,史可法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从容就义,年仅44岁。残酷的清豫王多铎,下令屠城10日之久,几十万扬州民众被残杀,造成扬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案,也是扬州人民最为英勇而光辉的一页
关于“悼念长辈”的古诗词有
一、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释义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二、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释义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三、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释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四、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释义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五、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释义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1、《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
如果你要问完整的“
破釜沉舟”四个字那就是来源于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
1、《忆母》的作者是倪瑞璿,清朝人。
2、《忆母》的作者是史可法,明朝人。
3、《忆母》的作者是沈受宏,清朝人。
1、倪瑞璿的《忆母》原文如下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译文
河太宽了很难航行,所以没有过来,不知道你最近是否平安。
时常在私底下思念你,暗自流泪,只怕您思念我时流的泪更多!
2、史可法的《忆母》原文如下
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
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铁骨铮铮的英雄汉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心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沈受宏的《忆母》原文如下
贫是儒家事,难安为老亲。
遥怜负米客,长作依闾人。
夜绩孤灯暗,朝梳白发新。
生男亦何益,只是累艰辛。
年迈的母亲,牵挂儿子的艰辛,还“夜绩孤灯暗”为子孙操劳;难安的老亲,“长作依闾人”,盼望等待着儿子的到来。无私的母亲,实在令人感动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