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于一九五五年,团县委副书记、共产党员邓秀梅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但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却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合作社赢得了秋季的大丰收。壮阔的波澜触动了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巨大的矛盾,在父子、夫妻之间,在每个人的心灵之内,都展开了深刻的冲突。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翻译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1939年赴延安。解放后任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暴风骤雨》及短篇小说《湘江一夜》等。
《山乡巨变》可以说是《暴风骤雨》的续篇,虽然一个写的是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一个写的却是湖南山乡益阳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们是中国农村的两次“暴风骤雨”。
小说集中深入地描写了一个僻静的山乡清溪乡,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引起的异常深广的变化——相沿几午年的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古旧的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等,在一个短时期中被连根掀翻。
作者用细腻的自我批评,带着亲切的乡土气息,刻画了几个革命干部和农民的形象,其中邓秀梅、李月辉、陈大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使用的语言好多是益阳土话,对于益阳人而言读起来非常亲切,不过有时也要想半天,土话儿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懂了以后,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于年轻的益阳人恐怕有些看不懂了。
由周立波,我们会想到“益阳三周”,还有两周是周扬,周谷城,都是厉害人物。作为益阳人,我们要向家乡的前辈学习,用他们的精神鼓舞自己,不断前进。
出过。
《山乡巨变》是由周立波原著、董子畏改编、贺友直绘制的一套连环画。该套连环画共四册,是以周立波编著的,讲述湖南山村风景和当地特有的风情民俗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为作品原型创作。
《山乡巨变》连环画讲述了在1955年,湖南省的一个乡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农业改造道路而出现了新的面貌。该连环画以白描的形式刻画形象、安排情节,风格真实细腻生动,艺术性较高,为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