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因肺病久咳不愈,咳血而死。肺病是导致林黛玉真正死亡的主要原因。
林黛玉刚到大观园的时候就有病,身体很弱。林黛玉是林如海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林家人寿命都不长。林如海和贾敏有过一个儿子,但后来夭折了,只剩下林黛玉了。母亲贾敏后来也去世,林如海也疾病交加,在将死之前把林黛玉送到了贾家。
林黛玉从小的身体素质就弱,按现在的话说是先天不足。而且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家庭的不幸更增添了她的忧郁。忧则伤神,心思多的人心肺功能都不好。
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到了贾府之后不但没改变命运,反而增加了命运的挫折。在贾府居住的日子,林黛玉身体一直没好,每到秋冬季节久咳不止。虽然也吃药治病,但就是不见好转。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木石情缘没得到美好的结局,更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临终前的林黛玉已经面如白纸,眼神涣散,还伴有咳血吐血的现象。
这就是病情极度恶化,并且已经危及到生命的表现。当听到贾宝玉结婚的那一刻悲痛欲绝,于是就一命呜呼了。如果按照现在医学判断,林黛玉患的应该是肺癌,并且是晚期。
林黛玉的病应该属于家族遗传病,林家富甲一方,生活条件好,不可能得上这种病,所以遗传病的可能性大。林如海自己也说林家人丁稀少,命中无子嗣。林如海的兄弟姐妹大多也都不在了,林氏一族人丁一直旺不起来。
可以判定林家人肯定有遗传病,就算没有遗传病也是传染病之类的,也许是林家有人得了肺结核之类的传染病,那时医疗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传染给其他人了。
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
当时守在身边的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描绘出“冷月葬花魂”的实景。贾宝玉婚后,精神恢复,听闻林黛玉去世,立刻往潇湘馆悼念,泪洒相思地 。
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宝钗生日,贾宝玉复往潇湘馆,对景悼颦儿。四月,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即太虚幻境变形),见到绛珠仙草和潇湘妃子的幻象。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红楼梦》黛玉是光着身子死的三个理由如下
1、林黛玉书在葬花吟中的有一句说“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句话暗示黛玉的裸死,人来到这个世界,光着身子来,最终也是光着身子离开,是应了人们常说一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红楼梦》在宝钗过生日时,有一处戏曲中禅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再一次呼应了黛玉是光着身子离开人世间。
3、黛玉跟贴身丫头交代的时候,再一次说道我在贾府没有亲近的人,身子是干净的,好歹送我回去。”
林黛玉始终是以贵客、宠儿的地位而备受礼遇
她之所以抛父进京都,是来自双方家长的主张,以及「爱与教育」这两方面的考虑。
而黛玉动身以后,走的是京杭大运河,她从扬州出发,一到达终点站北京郊区的通州,就有贾府派来的轿子等着迎接。而轿子从明朝开始就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贾府这样的安排便显示出对黛玉的重视,至于那位跟着黛玉一起上京的贾雨村,就没有这样的礼遇了。
当黛玉乘轿抵达贾府的时候,便依照清朝王府的规矩,从角门进荣府。
黛玉进府后,接着与贾府上下各等的人物相见,反映出她在受到礼遇,包括贾家同辈的三春可以不去上学,并且穿上正式的隆重礼服出见,尤其是她直接坐在贾母的身边,还被搂在怀里,这就等于与最高权威平起平坐。
知道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贾宝玉,将要和薛宝钗成婚。她悲愤交加,再加上身体患有重病,最终泪尽而亡。
林黛玉是一个体弱多病,个性敏感,争强好胜的人。因为长期居住在外祖母家,和自己的表兄贾宝玉产生了感情。两个人是青梅竹马,打小的时候就在一个床上睡,一张桌上吃饭。后来两个人都长大啦,对彼此的感情,却完全没有变。尤其是贾宝玉,甚至在林黛玉面前,也表露过自己的心迹。而且,大多数的人,也知道他们应该会成为一对,经常调侃他们。有一次,林黛玉和王熙凤开玩笑,王熙凤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既然喝了我们的茶,为什么还不嫁给我们家做媳妇?那时候的林黛玉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贾宝玉的话,听了这样的话,确实非常的高兴。
就是这样一对璧人,一对郎才女貌的人。受到了家长的阻拦。袭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她不喜欢林黛玉,她更希望薛宝钗能够成为当家主母,所以就去王夫人那里挑拨。对于王夫人来说,她也不喜欢病殃殃的林黛玉。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做自己的儿媳妇,肯定是薛宝钗更加合格。再加上贾元春,她也看好薛宝钗和贾宝玉。在她的推动之下,最终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为一对。
林黛玉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偶然从别人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那时候的她,估计非常伤心,也非常的绝望吧。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心态是非常的重要。如果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或者换一句话说,连活下去的意义都没有。那么活着干什么?最爱的人都背叛了自己,所以就没有必要活了。
林黛玉因其性格上的缺陷而死。
林黛玉固然有闭月羞花、伶俐娇俏等让人心生怜惜的一面,但性格上却有三大致命的弱点一是小性多疑,二是冷漠,三是自恋。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得她在贾府内不受大多数人欢迎,也是导致她早夭的重要原因之一。
1、沉湖而死,刘心武说,小说第一回就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宝玉本是天上赤霞宫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后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下凡后,绛珠草化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化做的贾宝玉的灌溉之恩。
2、忧郁而死。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气郁而死,据说这一结局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3、死于谋杀。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角色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结论是自杀,细读红楼,且通过认真的反思后,认为林黛玉是死于谋杀!
4、性格缺陷造成的。“性格决定命运”,人一生的际遇和一个人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要了解林黛玉的死因要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林黛玉死因有多种猜测
1、第一种是由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黛死钗嫁”。这个由高鹗续书的结局,写得凄美动人,得到了读者认可,被广为流传和赞赏。
2、第二种是脂批提出的泪尽天亡说。俞平伯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研究》中说“一说泪枯,一说泪尽。“可见在后半部有另一大段文章说明黛玉由于还泪而泪尽。
3、第三种是林黛玉上吊自尽说。有人根据判词中有“玉带林中挂一句,认为林黛玉是在林子里上吊自杀的,玉带的“带”字便成为“带子”,即上吊的绳子。
4、第四种被小人用药害死。刘心式推测菖、菱应该是跟贾蓉、贾兰一辈,管配药等事宜。是菖、菱可能为了满足赵姨娘和贾环打击宝玉,故意配错了药,导致黛玉服用致死。
5、第五种是沉湖而死。刘心武遵循周汝昌的思想,认为“冷月葬花魂”,就是湖心倒映着寒月,而如花美眷,就沉入湖中。“潇湘妃子”既点出她爱哭,是泪尽而亡,也预言着她的结局是入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