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王近山名气为何那么大(铁血英雄李云龙的原型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铁血英雄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中将王近山(打仗泡妞一个样)

《亮剑》这部抗战剧给无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当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是谁呢?李云龙怎么死的呢?想必看了之后都会对这两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都相信这样的抗日英雄在历史中是存在的,塑造的是不朽的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现实中铁血军人李云龙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人。
一、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
抗日神剧《亮剑》被重播了无数次,也看了无数次,依旧抱着敬佩的眼光来看,相信所有人都敬佩主人公李云龙,虽然大字不识,却智勇双全,屡出奇兵,令敌人闻风丧胆,大多数抗日片都是根据历史来的,所以李云龙肯定也是有原型的,那么李云龙的原型是谁呢?那就是中将王近山。

中将王近山的特点就是20岁当上红军师长,一直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打仗,打起来完全是不要命的,所以人称“王疯子”就是他了。42岁的时候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李云龙医院结识田雨以及电视中田雨好友张白露插足与李田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都是取材于王近山的事迹。

王近山当年也是受伤入院,当时是386旅772团副团长,入院的还有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王近山在医院期间,喜欢上了医院的院花韩岫岩,在陈锡联的撮合下,两人还真成为了夫妇,而李云龙的故事虽然有些许改编,但就是来自王近山的这个故事,只有感情是不能说明一切的,不过他们两人的战斗经历也是非常相像的。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谁知道《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的生平

1、早年经历1915年(民国四年)10月29日,王近山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区(今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没了母亲,8岁起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

2、土地革命曾任红4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红31军第93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顽强,曾被人们送以雅号——“王疯子”。

3、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4、解放战争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起,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

5、建国以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扩展资料

1、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

2、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上甘岭战役前,王近山向林帅讨教怎么打林帅就只说了一个字,是什么呢

上甘岭战役前,王近山向林帅讨教怎么打,只获得龙林帅一个字的战法,就是“熬”也是这个字让王近山醍醐灌顶,安排了后续的打法,赢得了上甘岭的胜利。

王近山

现在的中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在国际上也有了威望,中国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我国在推翻了封建王朝之后开始了14年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又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并提高了中国的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让人敬佩的英雄们,王近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战场中被人称为“王疯子”,可以看出他打仗的时候有多么拼命。

其中王近山15岁参军,16岁时在战斗当中抱著敌人一起滚下山崖,侥幸活下来的他得名“王疯子”。他善打硬仗、恶仗,更会打没有命令的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且是屡建奇功。但对他军事生涯来说,在入朝作战的上甘岭战役是他最难以忘怀的战役。

而且在战争时期,王近山七死负伤,其中重伤四次,但即使这样,王近山也依旧奋战在战争前线,他的精神也是全军闻名。在1952年的秋天,美军对上甘岭地区发动了狂烈的攻击,弹药在美军 的指挥下一个接一个,将上甘岭炸平了两米,上甘岭上面的岩石都已经变成了碎末,面对这样火力十足的美军,我国军队能依靠的就只有战士们了。战场上,王近山要求手下一定要严防死守,除了他精湛的战术布局以外,王近山给予了组织强大的后勤保障。当前线吃紧时,十分敬业的他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直到任务完成后才去休息。林帅的“熬”也成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在上甘岭战役之后怎么打,林彪觉得从五次战役之后,美国人已经没有精力发起大规模的战役。在无法速胜的情况下,美国必然会考虑重新将重点转向欧洲,在朝鲜战场必然走向谈判桌。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利益,中国必须顶住美国的攻击,消耗美国的耐性和最终决战之心,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我们中国后续的发展,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也让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让我们永远记住牺牲的英雄。

抗日神剧《亮剑之雷霆战将》为何会得到大肆表扬

关于这部新亮剑,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大肆表扬了这部叫做《亮剑之雷霆战将》的抗日神剧,那么在观众的眼中,既然被称之为抗日神剧,那又为什麽会被得到大肆表扬呢?很显然,是不是不符合观众们的品位呢?对于以往电视剧播出的那些抗日神剧,基本上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持反对的意见,对于那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抗日神剧,我也是持着反感的态度。

电视剧雷霆战将自开播以来便受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但就从网上传出来的这些评论来看,绝大多数人对这部雷霆战将还是持反对意见的,虽说也有大肆表扬的成分在其中,但我想着成分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在这部电视剧当中,因为一尘不染的服装以及精致的妆容,尤其是那一簇簇抹了发胶的头型,而遭了广大观众的吐槽,抗日题材如果真的这样开拍的话,那又怎么能够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呢?

对此,《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了剧中八路军战士住豪华别墅,主角用发胶、发蜡等不符合历史的瑕疵,批评其把“偶像剧”套路用在了抗日题材上。 人民日报这样发文,倒也符合广大网友的口味,毕竟人民日报说出了观众们的心声,本来这戏是一部应该有的朴素的抗日剧,但却因为剧中人物的形象,以及那些过分的情节,导致了这部剧成为了神剧,甚至还有很多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真的不知道这种剧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历史不就是被正视的吗?

但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并不是吐槽抗日神剧,而是针对那些大肆表扬这部抗日神剧的背后原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解放军报》当中所持的意见,解放军报认为,这部抗日神剧选了一个比较讨巧的切入点,那就是青春热血,哦!原来这也能够作为被大肆表扬的原因啊!一部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作品,竟然能够从青春热血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大肆表扬,哪怕这部电视剧不符合历史事实,解放军报的这种观点,我个人真的理解不了。

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这部抗日神剧再一次捧上了热潮,因为这种神剧般的角色描写和情节描写,能够在年轻人当中打开市场,如果表演的太过朴素,太过贴切于历史现实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这部精心拍摄的电视剧凐灭在时间里,解放军报虽然说的有些道理,而且能够对军人来说引起情感共鸣,如果之后抗日剧都是这种题材的话,那么真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国人的历史观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们真正回归到当时的那个艰难的抗争年代,难道真的会有一尘不染的精致军装,或者每一位军官头上都会打有发胶吗?这不会有,只是希望以后的抗日剧都可以以历史事实为背景,进行朴素的演绎。

《亮剑》原型王近山将军,在朝鲜战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了吗

剧中李云龙,魏和尚,赵政委,丁伟,孔捷,张大彪,段鹏,楚云飞等等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重播了几千次,那几年暑假几乎“霸屏”,依然让很多人,包括试管婴儿小编看了好多遍。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云龙说的那句“逢敌必亮剑!”的亮剑精神了,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在张大彪告诉他,对手是日军第四旅团的坂田联队,是日寇的精锐时,他更是轻蔑的表示坂田这个兔崽子,我非砸碎了他不可!什么他娘的精锐,不是精锐我还不打了,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最终日军“战地观摩团”,坂田都被他收拾了。

抗日战场,解放战场,他都打出了气势,抗美援朝时期,他却因养伤错过了。

在剧中明显可以看见,当时李云龙任代理军长一职,正值抗美援朝打的正酣的时候,可他多次请战依然被拒,为此他开始骂娘。

也有人分析说,当时上级没让他去朝鲜战场,是因为爱惜他。

也有说,是让他这把利剑,用于渡海作战。李云龙伤好回到部队的时候,当时李云龙的驻地遭到过空袭,李云龙此时驻守在福建福州,是在镇守海疆,防备蒋介石,更大的一步棋是,解放军随时准备打过去,李云龙将是一把尖刀。

当时李云龙在学院学的也是主攻海上登陆作战,可以很充分的说明,李云龙这块好钢,是打算用在渡海作战上的,

不管怎么说,剧中李云龙是没有去朝鲜战场的。

那么,真实的情况,李云龙去了朝鲜战场吗?

答案是去了!

我们知道,李云龙的原型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王近山将军。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同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剧中讲述的是李云龙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抗美援朝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

裁缝拉两姐弟入伍,裁缝官至司令,姐姐壮烈牺牲,弟弟成为中将,他们是谁

革命战争史上,有一位将军,他原本无意参军,后来在家人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此之后,他的人生便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建国之后,他也被授予了开国中将。这位将军,便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

王近山将军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母亲早逝,他很小就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出去做事,补贴家用,生活一直过得很辛苦。在王近山的心中,他和所有农家子弟一样,都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娶个贤惠的老婆,生个孩子,然后过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老了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不过,就在一九三零年,王近山的人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而起因却是一位裁缝。

从一九二七年开始,这位裁缝便在王近山的家乡,黄安桃花乡一带开了一个裁缝店,做起了裁缝生意。王近山的一个姐姐,当时还在这家裁缝店里做过事,这位裁缝对她很是看重,不仅给了她加倍的工钱,还从不为难她。王近山一度以为这位裁缝对姐姐有非分之想,曾善意地提醒“姐,我看这位裁缝对你没安好心!”姐姐却说“瞎说,老板是个好人,可不准说他坏话!”

就在这之后不久,姐姐几天都没有回家,王近山很着急,嘀咕道“不会是被那裁缝拐跑了吧!”没过多久,王近山的姐姐就回了家,在他再三逼问之下,姐姐终于透露了消息,“我参加了地下游击队!”

王近山不由一惊,他早就听说过当地的游击队,他们专打恶霸地主,地主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当地政府也严令打击游击队。王近山没料到姐姐竟会参加这样一支“危险”的部队,便劝她早些退出,不过,姐姐非但同意他的看法,反而要王近山也加入游击队,她说“近山,你也老大不小了,如果现在不出去闯闯,将来一辈子就得老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出息!”

姐姐又说“那位裁缝也是我们游击队的人,我看你也加入游击队吧,你胆子大,将来进了部队,一定会有出息的!”

就这样,王近山跟随姐姐一起离开了家门,不久后加入了游击队,游击队编入红军后,他也正式地成为一名红军战士。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裁缝正是有着打不死的“飞毛腿”之称的詹才芳将军。一九三零年,詹才芳担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营长,王近山入伍之后,詹才芳见他一身胆气,便让他做了自己的警卫员。后来詹才芳改任十师三十团政委,便也把王近山调到了三十团,让他担任机枪连通信员。

在几次战斗中,王近山的表现非常好,他打仗勇猛,总是冲在最前面,而且鬼点子多,很快得到了部队的重视。没过多久就升了班长、排长。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他的那位姐姐,却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壮烈牺牲,王近山曾为此大哭,他发誓要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不让姐姐失望。王近山打仗,那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在多次战斗中,他拿起枪就向敌军猛冲过去,子弹打光了,他就拿起砍刀和敌人干仗,常常杀得敌军四散而逃。王近山也在红十师中越来越出名,后来更是被称为“王疯子”。

王近山常说“我加入红军的时候,就向詹才芳营长许下承诺,打仗绝不怕死!杀头不过头点地有什么可怕的!”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詹才芳和王近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詹才芳担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后被授予中将军衔,而王近山也同样被授予了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最能打的第六纵队战功如何司令员是谁

你所说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是由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太行军区主力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六纵队的司令员是后来的王近山中将。

第六纵队在组建之初,根本算不上是主力纵队,比不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等老牌队伍。,第六纵队在日后的战斗中,所展现出来的能战敢战的强大战斗力,使得它逐渐跻身于中原野战军主力纵队行列。在中原野战军进军中原之时,第六纵队先后组织发起了定陶战役、汝河战役、襄阳战役等恶战,立下赫赫战功。

在淮海战役期间,第六纵队喋血双堆集、血战大王庄,为歼灭敌人黄维兵团立下首要大功。在解放大西南系列战役之中,第六纵队更是无人能挡,将红旗插遍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改编为第十二军的第六纵队出现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之上,并在上甘岭战役大放光彩,打出了国威军威。当时的第六纵队的司令员就是王近山,军中外号”王疯子“。

王近山,湖北红安人,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中将军衔。王近山性格火爆,打起仗来不管不顾,有一股子死战到底的信念和决心,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以王近山为原型而刻画的。他作为军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但他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却有失职之处,对于他的私生活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