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没有mi这个读音,所以张钧甯这个名字中的“甯”字读“níng”。
关于“甯”字
“甯”为简体,与“宁”同义,不属于异体字。 甯是一个多音字,当作为姓氏或具有姓氏意义词语时,读作nìng,如甯氏、甯邑等等;作为平安、安定、祥和、平静等意思时,读作níng,如甯宓等等。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甯”字不是繁体字,所以不是“宁”字的简写。
所以,张钧甯这个名字中的“甯”字读“níng”。
关于张钧甯
张钧甯(zhāng jūn níng),1982年9月4日出生于德国,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台北大学法律系,201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法律组硕士班。出演过《白色巨塔》、《武媚娘传奇》、《虎啸龙吟》、《最美的时光》等影视剧。
níng,声母n,韵母ing,声调二声。
张钧甯是叫nìng,而不是mi,这个字看着向蜜蜂的蜜,所以许多人误以为是念mi。但甯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上面一个宝盖头,中间是一个心,底部是一个用。 甯并不是一个多音字,只读做ning,意同“宁“,是平安、安定的意思。甯作为姓氏,起源于卫国,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后代以甯为氏,来源于姬姓。
张钧甯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德国慕尼黑出生,成长于中国台湾。2000年,十八岁的她考入台北大学历史系,大二转入法律系就读。随后,她在一次西门町逛街时,接受工读生的邀请填写问卷,几个月后工读生成为艺人经纪助理时想到充满学生气息的张钧甯,她便在这机缘巧合下进入了演艺圈。起初,她以拍摄音乐录音带及广告为主。
2021年1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第五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辛柏青、张钧甯、俞灏明将通过敦煌研究院选送的《鹿王本生图》、莫高窟第220窟、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三件国宝,带领观众领略“丝路明珠”之美,并感受其背后的“莫高精神”;1月15日,主演犯罪悬疑片《缉魂》,在片中饰演干练刑警阿爆;2月12日,与王宝强、刘昊然合作出演推理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3》上映。
读音zhāng jūn nìng
张钧甯(Ning Chang),1982年9月4日出生于德国,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法律组硕士班,华语影视女演员。
2002年,张钧甯参演个人出道作品《流星花园Ⅱ》。2006年,因主演医疗剧《白色巨塔》而被观众熟知 。2008年,张钧甯凭借伪纪录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获得第10届台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09年,她主演的警匪剧《痞子英雄》在台湾播出。2013年,凭借爱情剧《最美的时光》获得更多关注 。
2014年,主演警匪片《痞子英雄黎明升起》。2015年,凭借古装剧《武媚娘传奇》获得时尚星秀人物盛典度最具突破女演员;同年,由其主演的武侠剧《少年四大名捕 》在湖南卫视首播。2016年,她出演了宫斗剧《如懿传》。2017年,主演民国传奇女性剧《女管家》 与青春爱情电影《六人晚餐》相继上映。2018年,主演都市情感剧《温暖的弦》。
张钧甯的父亲张志铭是法学博士、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及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母亲郑如晴是文学硕士、知名文学作家、台湾艺术大学讲师,她与姐姐张瀛都在德国出生。
张钧甯在偶然入行后,还一直在忙于完成学业,拍戏时也随身带笔记本,利用空档查资料,并撰写了11万字法学论文。2004年,张钧甯本科毕业于国立台北大学法律系。之后,她并没有选择以拍戏为主,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以甄试榜单正取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硕士班,开始了将近4年半工半读的明星研究生生涯。201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法律组硕士班,研究领域是兼跨法律与经济的公司法。
钧甯两个字读作[jūnníng],声母分别是j、n,韵母分别是un、ing。
“甯”字同“宁”字,“宁”有两种读音,“甯”也有两种读音,连同用法也一样。“甯”既可以读作二声ning,也可以读作四声ning,甯姓是四声。张钧甯的“甯”字读作二声。
张钧甯妈妈有次解释说,“钧”字代表千钧鼎力,“甯”字代表心灵平静。这是妈妈对女儿的期望,随着女儿的走红,大家也认识了这两个字。
扩展资料
张钧甯因为这个名字在生活里也确实遇到过麻烦,比如申报一些事项电脑输入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这个字,不过名字里这个字虽然难,可这个字真的存在,在张钧甯走红后,也有不少粉丝在网上劝她改名。
张钧甯的妈妈看到网上网友粉丝的诉求,表示不让女儿改名字,说这个名字是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张钧甯的妈妈是台湾的儿童作家,台东大学的文学硕士,大学教授,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知识背景,张钧甯的名字肯定是有出处的,不是随便来的。
1、甯怎么读 姓氏。
2、甯怎么读什么意思。
3、甯怎么读张钧甯。
4、甯怎么读 拼音。
1.拼音nìng、níng。
2.甯是多音字。
3.部首宀。
4.笔画12。
5.笔顺点、点、横撇/横钩、点、卧钩、点、点、竖、横折钩、横、横、竖。
6.基础释义均同“宁”。
7.均同“宁”。
8.组词定甯、甯了、甯遫、往甯、甯武、蘧甯、甯子、集甯、无甯、甯生、归甯、甯宓、毖甯、甯封子。
9.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乃定切,音佞。
10.《说文》所愿也。
11.《徐曰》甯,犹宁也。
12.今俗言宁可如此为甯可如此。
13.又姓。
14.又邑名。
15.《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宋公,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
16.《注》高平方和县东有泥母亭。
17.《左传·文五年》晋阳处父聘于衞,反过甯,甯嬴从之。
18.《注》甯,晋邑,汲郡修武县也。
19.《水经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