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哈尼克孜火烧赤壁事件(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一共分为哪三个阶段,怎么打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叫做赤壁,是诗人杜牧在沙滩上捡起一支断戟后,联想到汉末赤壁大战时有感而发的。从“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一句,我们也可以一窥真实赤壁之战的面孔。比如,诸葛亮并非赤壁之战的谋略担当。

这场在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舌战群儒,联盟孙刘始到“若奉孝在,绝不容吾有此大失”的曹操痛哭而终的大战,诞生了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周瑜打黄盖”、“三气周瑜”、“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华容道”等等。虽然在罗贯中的笔下赤壁之战异彩纷呈,但在真正的历史中赤壁之战只能算是一场遭遇战。

它虽然并没有那么精彩,不过依然意义非凡。因为这场战役不仅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更是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历史中的赤壁之战有三个阶段,而战争前有三个事件共同促成了赤壁之战的爆发。我们先从这三个事件说起。

一、曹操南下与刘综降魏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平定北方的曹操回到了邺城,并开始了一系列对南方军事行动的准备。比如他命人在邺城凿了一个湖叫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还有他以马腾家属做人质、杀孔融、驻兵许都以南等等的举措,都预示着这位乱世枭雄即将展开对南方的攻势。而此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兵锋直指荆州,孙权毗邻荆州,荆州无疑成为了一个关键之地。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病逝。刘综继承荆州牧。曹操听闻刘表病逝的消息后,轻装突进。而刘综在蒯越及傅巽的劝说下,他决定投降曹操。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综降曹。一直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到曹操临近才得知刘综投降的事情,在惊骇与气愤中,刘备弃樊南逃。

二、长坂坡之战与逃跑的刘备

南逃的刘备直奔江陵而去,拖家带口的刘备行军速度缓慢。得知江陵有大量物资的曹操不愿让刘备先得,于是派兵追赶。曹军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军。刘备不敌,抛妻弃子并率诸葛亮张飞等十余骑仓皇南逃。而后,在张飞的断后下,刘备顺利逃亡。同年,曹操进驻江陵。

三、孙刘结盟

孙权闻讯后,派鲁肃去夏口打探虚实。等到鲁肃到时,遇到了南逃的刘备并得知曹操已占据荆州与江陵,正要沿江南下。双方在初步交换意见后,鲁肃回国复命。

诸葛亮得知曹操已准备南下后,建议刘备投靠孙权。诸葛亮便奉命向孙权求救,一番劝说之下,孙刘成功结盟。

至此,赤壁遭遇战的一切因素准备就绪。孙刘于南整兵备战。曹操兵强马壮,顺流而下。接下来,便进入赤壁之战的三个阶段了。

曹操的战书。曹操在占据荆州后,有些志得意满,便给孙权写了气吞山河的战书。战书全文如下

孤承皇命 ,奉天伐罪。

旌旗所向 ,刘琮束手。

荆襄九郡 ,望风来归。

今统雄兵百万, 战将千员。

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

共擒刘备, 永结盟好。

盼足下顺天辑首,以免自误。

大致意思是,我很厉害,你很菜,拎清自己的位置一起灭了刘备,要不然你就完了。这封战书的效果就是让东吴朝野震动。大臣们都建议孙权投降,周瑜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他详细分析己方的两大优势与敌方的四大劣势。孙权在周瑜的劝说下放宽了心,并决心迎战。

孙刘合力出兵赤壁在周瑜的游说下,孙权出兵的决心日益坚定,并给予了周瑜相应的职权。而周瑜依然非常焦急的想要尽早出兵,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先选择战场以掌握主动权,只有孙刘的水军先到赤壁,曹军才能在赤壁与他们作战。

刘备驻军樊口后,每天都在观察孙权水军的动向,看到周瑜前来后,立即迎入帐中,刘备本以为自己只有三万兵力,远远不够抵挡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战斗军力二十万,剩下六十万属于后勤民夫)。但周瑜却说,自己领兵五万,加上刘备的三万,足够打败曹操了。在周瑜的保证下,刘备也安心了。同年十二月,孙刘联军成功,并出兵赤壁。

赤壁遭遇战孙刘联军在到达赤壁后,便遇到了正在渡江的曹军,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并以曹军的失利告终。因为当时曹军中瘟疫横行,战斗力严重下降。

《三国志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初战结束后,曹军退回乌林修正准备下次的战斗。而在第一次的战斗中,东吴的将领黄盖发现了曹军的一个致命破绽。那就是曹军拙劣的驾船技术让船只都撞在一起了!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黄盖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构想,那就是火攻。虽然不是演义中的铁索连环,这种船挨着船的情况依然可以达到火攻的最大效果。火攻需要东南风,风从哪来?别忘了,周瑜可是江东本地人。以他的智商与头脑,早已观察到赤壁一带冬天盛行东南风这一天气现象。所以,现在万事俱备,东风都不欠了。

接下来,就是赤壁的第二次战斗了,也就是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当时,曹军的战船紧密相连,黄盖率领士兵操纵用来纵火的小船突击到曹军的战舰下。成功点燃了庞大的船队。

赤壁之战的过程是什么

  壁之战前后过程分析
  《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费尽心机。对于这一场包括前后准备也只有几天的战争用了很大的篇章,但实际所发生的这些事件真的都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吗,我试着分析一下
  1.蒋干盗信,曹操错杀二将
  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有些三国历史研究学者是怀疑的。但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曹操没有错杀蔡瑁、张允二将,他会不会就能赢得战争呢?
  士兵的训练向来就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这种水性的训练,比如游泳或平稳地站在船上战斗战斗更是相当困难,没有个半年几年是根本练不成的。至少在曹操开始打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训练成的。所以就算他们没死而继续带队,士兵也照样会因为不习水性而失败。
  (非必要事件)
  2.草船借箭
  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不做讨论。事实上无论从小说中周瑜的目的(寻求借口),还是战争中武器使用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借箭都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非必要事件)
  3.黄盖诈降
  我们知道周瑜对此采用的计谋就是火攻,这点是不用怀疑的。而黄盖诈降正是为执行火攻创造条件,利用燃着的船只接近曹军的船。很显然要接近敌军的船又不引起敌军怀疑,就必须想办法,黄盖的“投降”就是办法。就算不是黄盖“投降”,也定会有别人采用类似的方法。
  (必要事件)
  4.苦肉计
  到底有没有“周瑜打黄盖”这个事情,现在同样有人提出过疑问。这个事件其实就是让曹操相信“黄盖和周瑜已经决裂”,这样他才会接受后面黄盖的投降。事实估计曹操并不是很了解黄盖,这样黄盖写了这封信他还是会相信的。这个事件要说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是不发生这个事件,“黄盖投降”这个事件就是不可能的了。
  (非必要事件)
  5.庞统献连环计
  小说是说庞统向曹操献的连环计,也有人认为是曹操自己连上的。但我认为,就算没有庞统的献计,曹操又没想到这个;这样东吴他们对付的就是一群摇摇晃晃、晕头转向的士兵岂不是更容易,也许不用火攻就能对付得了了(不过也没法用火攻了)。如果想稳住士兵,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这个办法(连船)不知道还有别没有,而且周瑜他们想出火攻的办法也是看到曹操他们连环之后才考虑到的。
  (非必要事件)
  6.借东风
  除非你真的信鬼神,否则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是没有讨论的余地的。关键就要注意在那个季节刮东风(东南风)是有可能的。
  (非必要事件)
  7.火烧赤壁
  按照周瑜预先设计好的方案,黄盖让燃着的船冲向曹军连起来的船,由于黄盖诈降在前开始并没有引起曹操的怀疑,仗着东南风势曹军的船立刻着了起来。然后周瑜趁势发兵,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跑。
  (必要事件)
  8.围剿曹军的残余力量
  不用讨论这埋伏的三路军的真实性。其实如果并没有对曹操以后的战争产生影响(曹操对其他地方的统一),这个事情的必要性就不大。而且对付这群残兵败将也不可能费多大力气的。
  (非必要事件)
  由此可见,虽然小说对赤壁之战前后的描写篇幅非常多,但大多都属于细节事件,只有一两件是对事情有关键决定性影响的必要事件。并且据此才能对真正赤壁之战的功过进行评价。

历史上的火烧赤壁是否存在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汉末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战争之一,更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章节。但奇怪的是,《三国志》中却有好几种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而且各种记载之间的区别极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志》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按照这个记载,赤壁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大战,曹操是因为军队遭遇了大规模疾病而主动撤退的。

第二种记载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按照这个记载,赤壁之战好像是刘备指挥的。

第三种记载是《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的记载,这也是如今大家最熟悉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记载“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有个习惯将最真实或者最详细的记载写在历史事件的核心主导者的传记中。“赤壁之战”的主导者是周瑜,所以《三国志》把此战的详细经过记载在周瑜的传记中,其他参与者的传记则是大略记载,导致不同人传记中的记载不一样。

,陈寿当时是分别编撰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史书,直到北宋年间才将这三部独立的史书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三国志》。正因为原本是三部独立的史书,所以《魏书》、《蜀书》、《吴书》有关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侧重点不一样。

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并打赢的,所以《吴书》的记载不仅详细而且是以周瑜为主。《蜀书》记载的赤壁之战自然是以刘备为主,但过程只能简略。而《魏书》要“为尊者讳”,不能详细记载曹操丢大人的惨败,所以在《魏书》的记载中,赤壁之战好像没有发生一样。

黄晓明火烧赤壁怎么回事

电影。在电影《赤壁》中,黄晓明饰演周瑜,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而火烧赤壁是周瑜的计谋。

赤壁之战发生在生在什么季节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开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据江陵。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发生的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个月份是从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盛寒”应解做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火烧赤壁的发生事件相关人以及事件故事的经过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