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昼(1712年—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
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薨,谥号恭。
他的死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说他韬光养晦,想夺取皇位,而后被乾隆帝发现,最终赐死;有人说他身缠疾患,得病而死。
版本很多,个中真真假假,我们不得而知。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位和亲王或许真是大智若愚,疯疯癫癫地不露锋芒,也不失为生存的一种手段。或许王室里的人生来便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弘昼到底死在了自己所不愿意的结局之上,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
也有种观点不认为弘昼是“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而是自然疾病死亡。详情可参考以《清史稿》的记载
据记载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也只是说罚俸禄三年,并没有太大的惩罚。,还有“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说明当时弘昼病了,并且皇上特意去他府上探病.而之后没有几天弘昼就死了,而并没有发现有记载弘昼犯事而被赐死的事情.毕竟是要杀个王爷,不是杀什么阿猫阿狗,多少也得编点罪名进去,怎么可能一点记载也没有.如果说是秘密赐死,那么更加没有必要,弘昼的荒唐事迹随便抽出来一条就够将他名正言顺赐死,乾隆没有必要费事。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是大忌,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此疼彻心扉,所以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雍正帝手段再强硬也没有杀掉一个兄弟,道理就在于此。那么可以想见,乾隆帝对于本来就对自己的皇位没有威胁的兄弟怎么可以有赐死之举呢?所以“赐死”之说荒唐至极。
据记载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按照清朝的规定如果这个人是被赐死的那么一定先夺其爵位,然后再赐死,其子不可能世袭他的职位。综上两点,认为弘昼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赐死的。
《雍正王朝》中并未明确给出皇五子弘昼的结局。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而弘时生于1704年,弘历生于公元1711年。也就是说弘昼比弘时小八岁,比弘历小仅仅一岁。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设苗疆事务处,弘昼与弘历,鄂尔泰共同管理事务,鄂尔泰与田文镜和李卫都是雍正帝的心腹,从这个安排来看,雍正帝还是蛮器重弘昼的。
八月,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也就是著名的乾隆帝。十月,乾隆帝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事务,御书处就是负责管理皇帝诗文的部门,隶属于内务府,以前叫文书馆。
乾隆把雍王府都送给了弘昼,可见乾隆是比较疼这个弟弟的,但因为如此,弘昼平时就比较胡作非为。讷亲是军机大臣一等公,与弘昼有一点矛盾,弘昼竟然当着大家的面打讷亲。
乾隆也在旁边看,竟然没有出言阻止,事后也没有处罚弘昼,从此,朝中就无人敢惹弘昼了。乾隆四年,弘昼担任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二月,管理武英殿事务,大学士有三殿三阁,分别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乾隆五年,弘昼担任镶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十一年,担任玉牒馆总裁,玉牒就是皇家族谱名册。乾隆十五年,管理奉宸苑事务,奉宸苑就是内务府里面管花园,河道的部门。
乾隆十八年,弘昼升任为议政大臣。乾隆三十五年,弘昼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弘昼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办丧事,他让其他人在那边办丧事,他在旁边笑。这是弘昼真正大智若愚的地方,做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让乾隆帝对他比较放心。
皇五子弘昼死因探究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母为纯懿皇贵妃耿氏。
雍正十一年(1733年),晋封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协同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
乾隆帝登基之后,弘昼倚仗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历任正白旗满洲都统,迁镶黄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充玉碟馆总裁,升为议政大臣,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逝世,予谥为恭。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位和亲王或许真是大智若愚,疯疯癫癫地不露锋芒,也不失为生存的一种手段。或许王室里的人生来便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弘昼到底死在了自己所不愿意的结局之上,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
也有种观点不认为弘昼是“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而是自然疾病死亡。详情可参考以《清史稿》的记载
据记载“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也只是说罚俸禄三年,并没有太大的惩罚。,还有“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
说明当时弘昼病了,并且皇上特意去他府上探病.而之后没有几天弘昼就死了,而并没有发现有记载弘昼犯事而被赐死的事情。
毕竟是要杀个王爷,不是杀什么阿猫阿狗,多少也得编点罪名进去,怎么可能一点记载也没有.如果说是秘密赐死,那么更加没有必要,弘昼的荒唐事迹随便抽出来一条就够将他名正言顺赐死,乾隆没有必要费事。
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是大忌,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此疼彻心扉,所以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雍正帝手段再强硬也没有杀掉一个兄弟,道理就在于此。
那么可以想见,乾隆帝对于本来就对自己的皇位没有威胁的兄弟怎么可以有赐死之举呢?所以“赐死”之说荒唐至极。
据记载“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按照清朝的规定如果这个人是被赐死的那么一定先夺其爵位,然后再赐死,其子不可能世袭他的职位。综上两点,认为弘昼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赐死的。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昼
百度百科-雍正王朝
爱新觉罗·弘昼(1712年—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雍正第五子弘昼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弘昼生平简介
雍正皇帝共有10名儿子,但早年夭折居多。只剩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瞻。
弘昼生于1712年,母亲为纯悫皇贵妃。雍正对弘昼宠爱有加,雍正十一年,即弘昼21岁时,雍正加封弘昼为和亲王,并让他和弘历一起管理苗疆事务。以及后来,任命弘昼只身一人处理内务府等的事务。
四阿哥弘历登基后,对弘昼赏赐有加、器重有加,赏赐了大量的财务以及府邸。后来,乾隆皇帝先后任命他为正白旗和镶黄旗都统,管理事务。除此之外,乾隆皇帝任命弘昼参议政事,共同为大清朝的繁荣富强努力。
弘昼恃宠而骄,并且喜欢大兴丧事。经常在家的大堂设立灵堂,让仪仗队敲锣打鼓鸣丧曲, 命令 家人和侍卫婢女站立两旁,掩面哭泣。自己则坐于大堂之上,吃着祭品,看着堂下的景象。因为这一怪癖,民间便称呼他为“荒唐王爷。”
弘昼一生共有3名福晋,一名嫡福晋,两名侧福晋。共育有八男一女。
弘昼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去世后,乾隆追封谥号为“恭。”并让次子永壁袭承王位,即和勤亲王。
弘昼怎么死的
弘昼享年60岁,于乾隆三十五年去世。他去世之后,众人纷纷猜测他的死因。至今,民间仍然流传多个版本,而他的死亡之谜,至今还未被解答。
有一说法是,弘昼看似铺张浪费,性格疯疯癫癫、豪放不羁。但其实则是韬光养晦,想要推翻乾隆皇帝的政权,自己一统江山。后来,阴谋败露,被乾隆帝赐死。
另一个说法则是,弘昼身患恶疾,最终不治而亡。而民间对于这两个版本的说法,各有支持者。据 历史 记载,弘昼身患 疾病 ,在去世前一晚,乾隆皇帝曾去和亲王府,悉心探病,足以证明兄弟情深;而雍正在世曾告诫弘历、弘昼等儿子,为了政权不可手足相残。所以,弘昼不可能是被乾隆帝赐死,他是抱病而亡。更有证据加固这一说法,弘昼死后,他的儿子永壁袭位。如果弘昼是被乾隆帝赐死的话,更没有袭位之说。
近年来,坊间更偏向于第二个说法,无论是从史书记载,还是后来种种现象表明,弘昼被乾隆皇帝赐死的概率大大降低。
弘昼去世后,乾隆皇帝为纪念这位弟弟,追封谥号为“恭”,肯定他为大清王朝的繁荣昌盛所做的贡献,,让他的儿子永壁继承成和亲王位。后共世袭七代八位。
弘昼福晋
爱新觉罗弘昼一生共娶妻3次,一位嫡福晋,两位侧福晋。
雍正七年,弘昼刚好17岁,便娶了嫡福晋乌札库氏,嫡福晋乌札库氏是副都统五什库之女。当年选秀女入宫,后来,被雍正皇帝赐给永昼为福晋。婚后,弘昼和吴扎库氏相敬为宾、恩爱有加。先后,为弘昼诞下永瑛、永壁、永瑸、永琨、永璔以及一女和婉。弘昼去世后,吴扎库氏的次子永壁子承袭位,即和勤亲王。
在弘昼22岁时,乌札库氏为其生下长女和婉,即后来的和硕和婉公主。和婉公主自小被乾隆皇帝收养在宫中,后来被清高宗赐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享年27岁,于1750年去世。
弘昼还有两位侧福晋,一位是晋章佳氏,一位是晋崔佳氏。章佳氏为护军参领雄保的女儿,史书和相关资料,对晋章佳氏的记录极其匮乏。只知晋章佳氏和弘昼育有一子,即弘昼的第三个儿子,但早年夭折,无史书相关记录。
弘昼的另一位侧福晋为晋崔佳氏,父亲为崔奇哲,与弘昼育有一子永瑍。永瑍是永昼的第六个儿子,后来成为头等侍卫,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
史书对永昼福晋的信息,记录的少之又少。据资料显示,永昼和嫡福晋乌札库氏极为恩爱,而婚后,也为永昼生下了六子一女。
猜你喜欢
1. 历史上允禩和允禟怎么死的
2. 启功行书优秀书法
3. 启功行书经典书法作品
4. 富察·傅恒个人详细资料
5. 清朝乾隆愉妃的生平简介
真正在历史上的弘昼结果按真正在历史上看来,由于弘昼主要表现优良,并没有与弘历角逐过帝位,乾隆称帝之后针对这一小弟很是器重。
很有可能为了更好地明哲保身吧,弘昼换了一种方法,尽管依然是荒缪,但也是猖狂极其,乃至当朝施暴军机处重臣讷亲,而乾隆也是置若罔闻。
弘昼这般无所顾忌,主要表现的荒缪,实际上乾隆也愿意看到那样,假如弘昼像顺治朝的贤王老八那般,笼络曹娥礼贤下士的话,乾隆才会不开心不高兴的。
尽管有记载说弘昼最终由于管了不应该管的琐事被赐死,实际上这类记载不是对的。依据别的历史文献记载,弘昼并不是是被赐死的,反而是病故的,算得上得到善终了。
八王议政之中弘昼可以说是一个关键人物。
弘昼最初被三哥弘时摆了一道,稀里糊涂就与心怀不轨的弘时一起为老八做了伪证,使老八暂时借管了京城外二营的兵权。
后来上朝路上也就是老八发动八王议政的前夕,弘昼感觉不对劲向叔叔老十三说了,然后老十三觉得不对劲,朝都不上了,跑出京城重新夺回了京城外二营的兵权,使老八的八王议政失败。
其中弘昼将明哲保身表现得淋漓尽致,朝会上老八和弘时一起放出一个烟雾弹,使雍正认为做伪证的是弘昼,弘昼却并没有说出三哥弘时的所作所为,那怕挨了一巴掌。